趙明
如今的MCN團隊,及直播帶貨,有成為市場公關團隊標配的趨勢
直播帶貨,應該是2020年現象級的風口。疫情防控期間,直播帶貨風生水起,許多企業(yè)的CEO也紛紛涌進直播間。明星紛紛下場、名嘴變名播,全民直播已成風潮。
內容即店鋪,屏幕即渠道。直播已經發(fā)展成為一種獨立的營銷手段,直播和營銷甚至有被老板劃上等號的趨勢,我們無法忽視這種變化。環(huán)境的變化早就開始了,網紅直播帶貨這種一鍵就能一站式體驗消費的快感,讓渠道和媒體已經融為一體。直播帶貨的火爆背后,暗合了現代營銷學的觀點。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把營銷的演化劃分為四個階段:營銷1.0就是工業(yè)化時代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這一時期功能訴求、差異化賣點,幫助企業(yè)從產品到利潤,實現馬克思所言“驚險一躍”。營銷2.0是以消費者為導向,產品不僅需要有功能差異,企業(yè)更需要向消費者訴求情感與形象,公司以品牌形象為核心。營銷3.0是以價值觀驅動,把消費者從企業(yè)“捕捉的獵物”還原成“豐富的人”,是以人為本的營銷。營銷4.0以大數據、社群、價值觀營銷為基礎,企業(yè)將營銷的中心轉移到如何與消費者積極互動、尊重消費者作為“主體”的價值觀,讓消費者更多地參與到營銷價值的創(chuàng)造中來。直播帶貨的積極互動,給了消費者尊重、通暢的表達與主體感受。
科特勒對當前市場的判斷是,線上與線下互存共補;連通性帶給客戶豐富的產品信息,但他們更加依賴他人的意見,這些意見常常比個人喜好更重要;連通性帶來了使品牌贏得良好口碑和正面擁護的巨大機遇。直播帶貨契合了消費者依賴他人意見的從眾心理。依托于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誕生的網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爆發(fā)出前所未有的強大號召力,小紅書、抖音、快手、淘寶直播等平臺進一步擴大了其影響力。直播帶貨使得用戶從眾心理的權重增加,消費者越來越看重主播的推薦。面對直播,消費者不再是四步心理歷程:Attention(注意)--Interest(興趣)--Desire(欲望)--Action(行動),原先多次投放和多次觸達才能達到的轉化目的,現在可以在瞬間完成,消費者可以直接從注意跳轉到行動。在主播引導之下,用戶興趣和實際購買行為之間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直播不再是告知宣傳的平臺,它也成為品牌“入口”和銷售“入口”。直播帶貨更迎合了“瞬間感受”時代。
英國劍橋大學尹一丁教授認為,相對于傳統工業(yè)化時代、數字營銷時代,品牌進入了瞬間感受階段,此刻的感受決定了對品牌的印象,也決定了買不買你,這個營銷鏈在發(fā)生巨大變化。心理學家、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一書中,從眾多的心理學行為實驗發(fā)現,我們選擇并非如我們預期的那樣,總是被理性的光輝所照耀。人是感性動物,95%的人做出的決策是基于第一系統感性直覺思維,然后他們會主動給自己的行為找一個第二系統理性理由來支撐和解釋。直播帶貨,調動了消費者的直覺思維。
公關創(chuàng)造品牌、廣告維護品牌,隨著全民直播熱潮的興起,直播將成為企業(yè)品牌營銷的一種常用方式。作為市場公關行業(yè)從業(yè)者,我們要擁抱進化,如今的MCN團隊,及直播帶貨,有成為市場公關團隊標配的趨勢。就像10年前,隨著微博、微信的出現,EPR團隊逐漸成為了市場公關團隊的標配一樣。
達爾文進化論說,每次大變革,存活下來的物種,不是那些最強壯的種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而是對變化能做出最積極反應的物種。直播帶貨帶給市場營銷與公關傳播的影響,我們不下定論,但值得認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