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本文介紹了基于名著閱讀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意義和方法,以期通過名著閱讀提升初中生的文學賞析能力,使其積累更多的優(yōu)美詞匯,掌握良好的寫作方法,從而提升其寫作能力,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發(fā)。
【關鍵詞】名著閱讀;初中語文;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9-0115-02
【本文著錄格式】范茜.基于名著閱讀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研究[J].課外語文,2020,19(19):115-116.
引言
名著是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語文教師若想提升學生的作文品質,可以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將名著閱讀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完善教學體系,提升初中生的文學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fā)其寫作興趣,最終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
一、基于名著閱讀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意義
名著是當今世界文學史的里程碑,沉淀著古今眾多文學大家的智慧,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名著的閱讀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在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可以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提升其寫作技巧,輔助學生的習作學習,最終有效提高其寫作能力。在傳統(tǒng)的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是在引領學生閱讀寫作范文并對范文進行講解后,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參照范文的寫作手法進行全命題或半命題的寫作,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無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不能令其寫出真情實感、言辭優(yōu)美的好文章,使寫作教學的效率得不到提高。在當今知識全球化的情況下,新課改對初中語文教師的習作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教師應當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與時俱進,引領學生通過名著閱讀的方式,豐富自身的寫作技巧和詞句積累。為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幫助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通過引導學生在進行名著閱讀時記讀書筆記的方式,提升其學習自主性,鼓勵其積極參與寫作訓練,使閱讀思維與寫作能力相結合,最終提升自身的寫作質量。
二、基于名著閱讀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方法
(一)重視名著導讀環(huán)節(jié)教學
單純的名著閱讀并不能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為增強其寫作能力,學生需要通過長時間閱讀才能積累足夠的寫作經(jīng)驗。但對大部分的初中生來說,由于名著所描繪的情境與當前社會有著巨大的差距,學生很難深入理解名著的內涵,因此,長時間堅持閱讀名著無疑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任務,這一情況嚴重阻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為確保初中生能夠從名著中吸取作者的寫作技巧,教師在基于名著閱讀開展語文作文寫作教學前,應當通過名著導讀的方式,為學生介紹名著創(chuàng)作時的歷史背景、作者狀態(tài)等情況,激起學生好奇心,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其進入名著所描寫的世界,汲取寫作知識。
以初中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材的名著導讀《海底兩萬里》為例,為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講解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海底世界的視頻,利用長相迥異于陸地生物的海底動植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想象,若他們乘坐潛艇到海底會做些什么,這類的問題,為學生設置懸念,帶領學生領略19世紀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與主人公阿龍納斯教授一起踏上冒險的旅程,吸引學生不斷閱讀的興趣。并通過這種方式開拓初中生的視野,拓展其思維,令學生可以在寫作過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從而提升其寫作能力。
(二)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名著
當前新課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若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其寫作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參考學生性格喜好的方式,向其推薦符合學生口味的名著作品,保障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令其能夠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主動選擇符合其喜好的名著進行閱讀,充實自身的文學積累。例如為令學生更好地理解父母對其深厚的情感,教師可以向其介紹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必讀名著《傅雷家書》;對喜歡探究自然科學的學生,教師可以向其推薦《昆蟲記》;對于性格活潑的學生,教師可以向其推薦《海底兩萬里》《格列佛游記》等,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名著閱讀,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語文寫作素材,增強其閱讀賞析能力,提升其寫作能力。
(三)樹立參照名著寫作意識
部分初中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習慣將寫作教學與名著教學區(qū)分開,削弱了名著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兩者的價值成效。對此,為提升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可以將名著閱讀活動和寫作講解融合起來,保障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說,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提升作品的質量。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初中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課本中的名著導讀《西游記》的過程中,可以用《假如我是西游記中的……》為題,邀請學生依據(jù)自身的喜好進行半命題作文討論,鼓勵學生積極表達意見,激發(fā)其寫作熱情。再比如魯迅先生曾說過《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撾時弊”,盡管《儒林外史》并不是自傳文章,但仍受到群眾廣泛認可的原因之一就是吳敬梓在描寫過程中能夠通過細節(jié),表達出清代士林的腐敗,向世人揭露了清朝統(tǒng)治下的惡劣風氣。在《范進中舉》一文中,作者在描寫范進看到報貼喜極而癲時,用“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跤跌倒”的描寫表達出范進中舉后的情態(tài),文中僅用“拍”和“笑”兩個字就生動地描繪出范進當時的動作,其中的“噫!好了!我中了!”更是描繪出范進一朝心愿達成后的喜悅心情。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細節(jié)方面的講解,從而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通過細節(jié)加深對作文主題形象的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