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媛靈
摘 要:美術欣賞教學是整個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美術也是初中階段所必修的科目,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進行美術欣賞教育,全面培養(yǎng)和提升發(fā)展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成為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的目標之一。初中生面臨就學壓力的問題,進行美術欣賞教育,還可以陶冶其情操,緩解其學業(yè)壓力。本文就農村初中美術教學欣賞課的教學現(xiàn)狀及粗略研究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現(xiàn)狀;策略研究
一、 引言
我國的新課程標準指出,學校應該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美術欣賞課是培養(yǎng)其“美育”的重要途徑,也是最佳途徑。進行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可以緩解初中學生的就學業(yè)壓力,給予學生精神鼓舞。因此,美術教師應該對美術欣賞課程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行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對初中生在未來的全面發(fā)展,將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而農村初中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對美術欣賞課的重視程度也不夠高,加強對農村初中美術課欣賞課的教學現(xiàn)狀研究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二、 當前農村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地區(qū)學生缺乏對美術基本認識
雖然現(xiàn)在是城鎮(zhèn)一體化發(fā)展,但是在農村地區(qū)的教育資源,卻遠遠落后于城市,在一些農村地區(qū)的初中美術課程,得不到其應有的重視。而農村的學生受學校家長的壓力,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學習成績的提高之上,對美術專業(yè)的知識積累量較少,甚至一些同學,連最基本的美術知識都不了解,這就嚴重的影響美術課程的質量,美術課程的課堂效率也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因此,加強對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與對美術的基本認知是解決農村美術欣賞課程的基礎問題。
(二)學校及家長不重視學生的美術教育
為了提高本學校的升學率,大部分的農村初中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文化課程的培養(yǎng)之上,而對學生的美術教育嚴重忽視,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教師,普遍認為,學習成績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學生優(yōu)劣的標準。而大部分的農村學生的家長,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家長認為,美術課程是一門副科,其學習的好壞不會影響到學生的升學,也不會影響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不如將時間花費在學習成績的提高之上。也正是因為學校,教師,以及家長的不作為,使得美術課程在農村初中的教學過程中顯得可有可無,甚至,美術課程被其他文化課所占據(jù),這樣也就導致了美術課程欣賞教學難以在農村有其發(fā)揮的舞臺。
三、 農村初中美術欣賞課程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學校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
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大部分農村初中的教學觀念,仍是提高學生文化課成績,以此來提升本校的升學率。然而這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推進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在此背景之下,學校應轉變傳統(tǒng)觀念,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致力于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為學生的美術欣賞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同時,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課程上的大膽創(chuàng)新,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進行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
美術教學的課時是有限的,因此,在有限的課時之上設立優(yōu)秀的教學內容就顯得十分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找到優(yōu)秀的作品,適合學生欣賞的作品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展示,比如,在進行《走下神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本的內容和文藝復興時期課外的內容進行結合,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藝復興的意義,從而優(yōu)化教學內容。因此,利用美術欣賞教學課程,可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德意識。為了加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師也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中國本土文化特色的作品,中國本土的作品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有著獨特的魅力。
(三)教師要選取一個好的切入角度
在進行美術欣賞時,有其一定的過程和程序,同樣,在農村初中課程的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也應該設立不同的切入角度。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選取一個適合學生賞析的切入角度,以此來大大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教師可以從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代背景,或者創(chuàng)作時的文化背景切入,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美術作品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另外,教師也可以從美術作品的形式切入,比如抽象藝術,行為藝術等,從作品的形式分析切入,可以讓學生逐漸形成對美術的直接欣賞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從美術作品的流派以及內容切入。這樣便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容易理解美術的主題,然而不管從哪一種角度切入,其最終教學目的都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能力以及鑒賞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全面發(fā)展奠定一個好的基礎。比如,在教學《我們在一起》這一課程時,主要是對水墨人物畫進行講解,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從水墨人物畫的抽象開始講起,向學生說明水墨人物畫是講究神韻的,需要學生進行人物精神上的抽象等等,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切入點。
四、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農村初中的美術欣賞教學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學狀況也有了極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著,學校教師及家長對美術欣賞教育不夠重視,學生缺乏對美術的基本認識,但是筆者相信,經過教育界人士以及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農村初中美術鑒賞課程將會有一個質的突破。
參考文獻:
[1]薛丹.淺談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J].山西青年,2016(21).
[2]錢正健.在傾聽中蕩滌學生心靈: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的高效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6(27).
[3]金蘭.探究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課有效課堂的措施[J].美術教育研究,2018(3).
[4]劉祎杰.淺談如何上好中學美術欣賞課[J].藝術科技,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