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雅爾
江蘇省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歌劇團
鋼琴伴奏和聲樂的合作歷史悠久,在巴洛克早期,鋼琴伴奏和聲樂之間的合作很成功。在浪漫主義時期,出現了許多出色的藝術歌曲、聲樂套曲。如舒伯特《冬之旅》,就是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完美結合的代表。甚至在近代,我國都在積極研究和探索鋼琴伴奏和聲樂的主題,并制作了超高質量的聲樂作品,如《我住長江頭》和《紅豆詞》這兩部作品,然而在聲樂作品的發(fā)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消極的言論,如鋼琴伴奏的可有可無、作品都使用相同的伴奏等虛假概念,對聲樂演唱的發(fā)展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因此本文對鋼琴伴奏本身與聲樂之間的關系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消除對鋼琴伴奏的消極影響,促進中國當代聲樂的發(fā)展。
旋律是音樂作品中表達情感的主要手段,同時也是一種反映人的內心世界的藝術語言。一首聲樂作品,一般都是由鋼琴先進入,有的是歌曲中副歌的部分旋律,有的是代入情緒的引子,都是可以幫助演唱者更快地進入歌曲中。在演唱者唱完副歌部分時,鋼琴伴奏的旋律可以很好地起到承接的作用,或接入A段,或接入尾聲。在結束時,鋼琴伴奏可以幫助演唱者的情緒得到更充分的延展,一首優(yōu)秀的聲樂作品,鋼琴伴奏和聲樂演唱在旋律上一定是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的。
意境能夠表達出一個作品的生命力,但是關于意境的解釋有很多,因此,如果想讓聽眾沉浸在聲樂元素的表演中,就必須通過關注鋼琴伴奏和聲樂歌曲的匹配,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實相結合并附帶上情境的詩意空間。以舒伯特的《小夜曲》為例,這種聲樂作品中展現出的柔和而緩慢的鋼琴伴奏非常有助于強調聲樂歌曲的柔和感性,鋼琴伴奏與歌聲表現出緩慢和寧靜,兩者在意境上的相互依存關系共同表達出了輕松而親切的聲樂作品氛圍。
鋼琴伴奏技術中對于音量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反映出伴奏者對演奏技巧的掌握水平,可以看出演奏者鋼琴音量水平的技巧的好壞。伴奏者首先應該分析演唱者的曲目,尤其要著重于理解歌曲的意境,才能適當地調整音量,以使該部分的伴奏音量不影響演唱者的音量,伴奏音量應隨人聲歌曲的內容靈活調節(jié),以便可以恰當地表達聲樂作品的音量。以《思鄉(xiāng)曲》為例,在聲樂的高潮中,如果伴奏音量略微降低,則無法表達強烈的懷舊之情。在《思鄉(xiāng)曲》表演中,伴奏以鋼琴伴奏為主體,特別是在高潮部分,及時推出和弦,使聲樂的音調舒適有力,可以成功地表現出聲樂作品的戲劇性效果。
鋼琴伴奏和聲樂演唱在聲樂上具有統(tǒng)一的關系,這會在音色方面影響彼此的聲音特性。如果以聲樂作品《大江東去》為例,即使第一部分的鋼琴伴奏展現出音色明亮的變化,雖然在聲樂演唱時表面音色輕柔,但最終還是能夠展現出聲樂作品的英雄氣概,盡管鋼琴伴奏本身與人聲演唱是相反的,但可以看到本質上是統(tǒng)一的。
節(jié)奏是一種以一定的規(guī)律存在的運動的生命,因此必須遵循這個順序。例如,藝術歌曲《蘭花花》,整首歌曲節(jié)奏輕松,聲音很低,并通過悲痛和哭泣表現出作品的悲傷,此時的鋼琴伴奏在柱式和弦織體的基礎上,右手是波音和三重音,左手的三重節(jié)奏緩慢地將歌曲的音調從甜美過渡到緊張,指示著不幸的來臨,代表在節(jié)奏上實現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并根據音色、音量和節(jié)奏確定工作風格,在引導觀眾氛圍的同時還可以指導合作者投入其作品的藝術觀念,為之后的演出奠定基礎。在旋律的結尾,會有一段插曲,演唱者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調整呼吸,為變化的開始作準備,尾聲起到點睛之筆的作用,在每個段落演奏結束時,作品的節(jié)奏要展現出高潮,演唱者專心致志演唱,伴奏者在旁邊協助。
有人認為聲樂和鋼琴伴奏是襯托的關系,這種觀點過于單方面,有人認為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中是可以選擇的,認為鋼琴伴奏可有可無,覺得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之間沒有一點關聯,不會影響歌曲的整體演奏,在缺少了聲樂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中,所有的聲樂演唱活動也會隨之停止,同樣,沒有聲樂也就沒有鋼琴伴奏。
鋼琴的演奏技巧非常豐富,有許多不同類型的伴奏聲音。每種伴奏聲音都有其自身的演奏特性。選擇特定的聲音類型時,需要考慮特定的聲音類型是否與歌曲內容、心情和風格相關。不要以為任何藝術歌曲都可以伴有相同的樣式。正是因為如此,使聲樂作品的表達上有很大的不同。鋼琴是一種具有廣泛的音域和微妙的力度效果多音色樂器,鋼琴的演奏技巧豐富多樣,伴奏聲音的類型千差萬別,每種伴奏聲音都有自己演奏的獨特性。
人聲歌曲和鋼琴伴奏需要全面統(tǒng)一,演唱者和伴奏者之間不存在任何區(qū)別對待,鋼琴伴奏不僅可以加深歌曲音樂的審美氛圍,而且可以增強歌曲的表現力,在舞臺表演中,伴奏者和歌唱者只有通過精準的角色定位以及完美融合才能發(fā)揮出最佳的聲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