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賢
【摘要】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01年版)》的要求以及部編版語文新教材的學習目標,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分別從想象教學對于學生學好古詩文的重要性、在誦讀古詩文過程中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古詩文的具體文本想開去等方面,闡述了在新課程教材背景下的古詩文教學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古詩文想象力的意義和重要性及其做法。
【關鍵詞】古詩文 想象 方法 再創(chuàng)造 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4-110-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部編版的小學語文新教材增錄了許多古代詩詞文賦,目前共計有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人教版語文教材增加了55篇,而這些古詩文可謂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歷史文化的精華。古詩文語言精簡凝練,意蘊悠遠,富有情趣,與此同時,它卻也因為創(chuàng)作時代久遠,表達方式與現(xiàn)代文大相徑庭,而讓知識儲備及閱讀經驗不足的小學生們難以理解、把握。為了攻克這一教學難關,筆者經過多次教學實踐、聽課學習及總結反思后認為,通過激發(fā)學生想象,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把枯燥陌生的文字轉化為形象豐富的畫面,由此激發(fā)學生們學習古詩文的興趣,調動學習熱情;另一方面,還能在愉快且多樣化的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提升古詩文的閱讀質量?!跋胂蟆痹诠旁娢膶W習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想象是推動人類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的講,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因素?!敝R可以借助想象這雙“翅膀”飛躍、發(fā)展,而想象力則是知識進化的先導。部編版語文新教材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想象能力尤為重視,以六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為例,教科書中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即為“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而第七單元的要素為“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想象能力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想象是古詩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筆者認為在古詩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依據(jù)細節(jié)展開想象
無論是古詩文還是現(xiàn)代文,細節(jié)描寫總是能夠更加生動準確的把握事物特征,是讓描寫更加傳神、更具表現(xiàn)力和藝術性的存在。把握住細節(jié)去展開想象,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文中所表現(xiàn)的人物性格,及文章想表達的思想情感。
以六年級上冊的《書戴嵩畫?!芬徽n為例,在讀到杜處士“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睍r,單從字面上看,“錦囊玉軸,常以自隨”對于學生而言是很有距離感的,不理解其含義,更無法明白這八個字如何就能體現(xiàn)杜處士對于《牛》一軸的喜愛程度。于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錦囊玉軸”中“錦”是怎樣的錦?“囊”做工如何?“玉”是什么樣的玉,為何用玉做畫軸?而讀到“常以自隨”時,則引導學生想象杜處士吃飯時、睡覺時、與朋友飲酒作詩時、游山玩水時,都時時將畫帶在身上,一刻不見,如隔三秋,食不知味,心不在焉。通過展開想象,使學生從這僅僅八個字的細節(jié)描寫中體會到杜處士對這一軸圖畫“尤所愛”的程度。
再如教學古詩《宿建德江》時,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野曠”“江清”的意思,想象“天低樹”“月近人”的畫面,放眼望去,原野和江水是怎樣的?為什么在詩人眼中天比樹還低,月亮卻和人如此親近?由這些細節(jié)展開想象,讓學生從寥寥數(shù)字的描寫中體會到在一片空茫與寂靜的月夜中,詩人強烈的孤獨感,仿佛被世界遺忘,孤苦無依。由此,更深刻地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由相關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
閱讀時,既要立足于文本,又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歷去展開想象。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情感體驗,這是他人無法替代的,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經歷去展開想象,更能引起孩子們的情感共鳴,產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和閱讀體驗。
在學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一首古詩時,作為生活在南方城市的孩子,夏天沒少經歷過雷陣雨,因而當讀到“黑云翻墨未遮山”時,可引導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描述下雷陣雨來臨前天空是怎樣的一種狀態(tài),云是什么樣子的?空氣如何,溫度又如何?讀到“白雨跳珠亂入船”時,可以回想暴雨時雨點什么樣子的,是否像詩人描述的那樣?及至“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則可以聯(lián)想到一幅完整的瞬息萬變的夏日雷陣雨場景,由此體會到大自然的變幻莫測,既神秘又可愛。有孩子聯(lián)想到大雨后,原本悶熱黏膩,令人難受的空氣霎時變得清涼舒爽、清新怡人,就如同吃了冰淇淋一般舒服,難怪詩人覺得連周圍景色都變得特別美了。這種個性化的閱讀感受便是由學生聯(lián)想自己相似的生活經歷而得來的。
在閱讀《書戴嵩畫牛》一課,當讀到杜處士“曝書畫”這一情節(jié)時,則引導學生聯(lián)想一下平時面對自己最珍貴最寶貝的東西時,會有什么樣的行為表現(xiàn),由此想象杜處士在曝書畫時,洋洋得意的神情,贊不絕口的語言和小心翼翼的動作……豐富了人物形象,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杜處士對這幅畫的喜愛和珍惜之情。
三、聯(lián)系以往的閱讀經驗展開想象
讀書,猶如一次次神秘的旅行;讀好書,猶如與高尚的人談話。閱讀體驗是孩子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不同的閱讀經驗,則形成了孩子們在讀古詩文時不同的聯(lián)想與想象。
在讀《江南春》這一首古詩時,本人引導學生們回憶各自曾經讀過有關江南春天的文學作品,并進行融合想象,再創(chuàng)造一幅更生動的江南春日畫面。有孩子由“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甭?lián)想到了“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钡脑娋洌胂蟪隽艘环榈仵r花綻放,鶯歌燕舞的江南春景。也有孩子聯(lián)想到了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春》,從而描繪出一幅欣欣向榮、草長鶯飛的畫面。有孩子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聯(lián)想到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睒嬒氤隽艘环氂昃d綿,如煙霧籠罩著的江南大地的朦朧美景。但還是這個詩句,也有學生聯(lián)想到“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钡脑娋?,認為這美景正如唱著《后庭花》的商女一樣,表面看著一切都祥和美好,卻不知道這美好的背后暗藏著的許多洶涌危機。
這種聯(lián)系以往閱讀經驗展開想象的方式,鍛煉了孩子們對閱讀文本的整合能力,也形成了孩子們與眾不同的閱讀感受。每個學生都是平等獨立的個體,學生之間沒有“好”“差”之分,只是發(fā)展道路不同的人,教師要做到心中無“差生”,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也尊重他們個性化的閱讀感受。
四、通過創(chuàng)編故事、畫連環(huán)畫等方式展開想象
作家蕭乾曾說過:“想象本身是兼有著挑剔、剪裁、彌補的作用的?!痹诮虒W古詩文時,可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創(chuàng)編或改編故事,并對故事進行洗練、剪裁、補充,構建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面,從而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而對于低年段的孩子及個別對繪畫有興趣愛好的孩子,則不妨打破學科壁壘,讓孩子們以繪畫的形式展現(xiàn)自己想象中的畫面。
(一)創(chuàng)編故事
1.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去展開故事。
如《舟過安仁》一詩,依據(jù)文中“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毕胂笫虑榘l(fā)生的地點,人物是誰?這是兩個什么樣的孩子?他們在做些什么?“怪哉無雨都張傘”一句,想象當時天氣如何?風如何?景色如何?“不是遮頭是使風。”這句詩更像是“兩小童”的回答。于是可以引導學生由此想象詩人與“兩小童”是如何對話,如何一問一答的。最終將這些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變成一個趣味橫生的故事。
2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展開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
如《書戴嵩畫牛》一課,從第三者的角度展開想象,則重在于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是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以“杜處士”的角度展開想象,則可以添加許多杜處士自身的心理活動,如:當他聽到牧童指出畫中錯誤之處時,他內心想些什么,為何會“笑”起來,之后他對待這幅畫的想法與態(tài)度是否有所改變;以“牧童”的角度展開想象,則可以依據(jù)牧童的年齡特征多出許多好奇心。從不同的角度去展開想象,則會生出許多不同的感受與體驗,由此更加深入地去體會古詩文中的每一個人物,引發(fā)更深入的思考。
3.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去豐富故事,深化主題。
除此之外,在創(chuàng)編故事過程中,可鼓勵學生盡可能將故事寫具體。故事越具體,需要孩子們想象得更細致,甚至推動孩子們主動去了解這些古詩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或其他相關資料。也可以鼓勵學生適當增加和創(chuàng)造部分“配角”,使主要人物形象更為突出,中心更為明確,主題更加深入。
(二)創(chuàng)編連環(huán)畫
在教學《舟過安仁》一詩時,也有部分學生依此詩畫了一個小連環(huán)畫:碧波蕩漾的江面,兩條小船舟行駛其間。船中正是詩人與那兩小童。江邊蘆葦叢生,正被風吹得壓彎了腰……學生們不僅認真刻畫了景物及人物細節(jié),連人物的每個表情、動作,腦袋瓜中蹦出的想法及對話,都一一展現(xiàn)了出來。如此,以想象豐富畫面,又以畫面帶動想象,形式活潑生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興趣,也展現(xiàn)了學生的愛好和特長,降低了理解古詩文的難度,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閱讀古詩文的信心。
五、借由表演的方式展開想象
小學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和直觀思維比較強,對于活潑有趣的課本劇表演尤為感興趣。若想把簡短凝練的古詩文生動地表演出來,必將經過許多努力,這中間可以鍛煉到學生們諸多方面的能力。為了將古詩文改編成一個小劇目進行表演,學生們要努力地透過文字展開想象,并且不停地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想象,使其在腦海中形成可具現(xiàn)化的畫面。而在對每一個情節(jié)的設計,每一個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打磨過程中,必然會加深學生們對該篇古詩文的理解。
筆者在教學《伯牙鼓琴》一課時,學生們主動提出了要將故事表演出來。孩子們不僅演出了伯牙與鐘子期相識、相遇、相知的場景,還通過補白想象的形式將兩人心心相惜、互相欣賞的相處場景一個個給表現(xiàn)出來,由此,更理解文中表達出的知音難覓以及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不已的情感。
六、借助課內外資料或其他資源,開拓視野,展開想象
部編版語文新教材較之前人教版教材而言,版面更清晰,插圖更精美,在課后也添加了許多閱讀鏈接或補充閱讀材料,這些也是幫助學生獲取更多信息,打開想象的重要輔助。此外,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網(wǎng)絡上有數(shù)不盡的資源可供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使用,如相關音頻、圖像、視頻、電子書刊等,還可以隨時隨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寫作背景、其他人對作者及其作品的評價等。積極引進這些教學資源,可有效地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展開想象。 如教學《伯牙鼓琴》時,在《高山流水》的背景音樂中一邊誦讀,一邊想象伯牙古樸幽美的琴音,讓學生說一說下仿佛聽到了什么;教學《書湖陰先生壁》時,引導學生通過課本插圖想象湖陰先生的居住環(huán)境,再讓學生說一說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學《元日》時.補充一些傳統(tǒng)年俗文字及視頻資料,說一說仿佛感受到了什么;教學《示兒》時,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詩人的生平及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再聯(lián)系詩人其他衷心衛(wèi)國的詩作,說一說仿佛感受到了什么……讓兒童認識一個真實的世界,讓符號學習與生活連接;用美的愉悅喚起情感,在熏陶感染中促進兒童主動發(fā)展;用情感生成內驅力,讓情感伴隨兒童的認知活動;在廣遠的意境中,通過想象開發(fā)兒童潛在智慧。擇美構境,境美生情,以情啟智,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兒童在情境中學、思、行、冶的兒童情境學習范式,顯示了民族文化的獨特優(yōu)勢。 小學階段的孩子,本就處于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的年紀。通過教師一步步的引導、一次次的訓練,使孩子們打開了想象思維的閘門,讓想象盡情奔涌,使古詩文不再生澀難懂、枯燥乏味,將古詩文真正讀懂了,讀進去了,讀出其中的藝術境界了,讀出花樣,也讀出興趣了。在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甚至通過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既加深了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古詩文的鑒賞能力,又鍛煉了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信息搜尋和整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筆者認為,這種古詩文教學方式實用性高,且可操作性強,教學效果也十分顯著。讓語言與思怨并進,讓想象隨文字起飛,讓孩子們的古詩文學習更有效、更輕松、更有趣。
【參考文獻】[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六年級上冊 [M].2019,07
[3]陳先云澆灌未泯童心回歸語文本真一一于永正“兒 童的語文”教學思想探析U]江蘇教育,2018 (33):14- 17+23.
[4]曹書生給古詩文教學插入想象的翅膀U].課程教育研 究,2013(06):97-98.
[5]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 fMl.2019,07
[6]李吉林,“意境說”導引,建構兒童情境學習范式U].課 程,教材,教法,2017,37(04):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