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學習力是人才競爭的必備品質。因此,在人才的教育和培養(yǎng)上,就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本文結合數學學習目標,提出在課堂中應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傾聽和表達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以及分析和整理能力,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關鍵詞】學習力 低年級數學 提升策略 思維品質
近期,有一個職場觀察類真人秀節(jié)目《令人心動的offer))頗受關注,講述了經過層層選拔而選出來的八位來自不同高校的法律專業(yè)的學生,通過一個月的實習,最終爭取律師事務所三個offer的職場故事??催@檔節(jié)目,似乎在看學霸養(yǎng)成記,讓人忍不住羨慕起他們的優(yōu)秀。作為教育者,透過這檔節(jié)目應該關注的是他們?yōu)楹稳绱藘?yōu)秀,他們所具備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同樣,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當下,學校為防控疫情推遲開學,并推出“停課不停學”等一系列線上學習的舉措,這對學生來說是一次考驗,在沒有課堂中師生面對面教學的情況下,還能進一步學到知識,靠的就是學生的學習力。因此,如何在數學的課堂中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學習力,是廣大一線教師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一、何為學習力
所謂“學習力”,從心理學層面看,包括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和學習毅力。也有學者認為,學習力是指一個人對知識、信息的高效獲取、整合、轉化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梢?,學習力是一個復合的認知結構。對學習力的研究表明,當前的教育已經從關注知識本身轉移到關注學生本身,讓學生學會學習,擁有源源不斷的強勁的學習力才是教育終極目標。筆者結合低年級數學的學習目標,認為在課堂中應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傾聽和表達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以及分析和整理能力,并以此為切入點,提出相關策略。
二、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提升學習力
(一)傾聽和表達能力
傾聽不同于聽見,需要在思考、接收、理解、比較之后做出必要的反饋。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能清晰、完整、有條理地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感,其本身也是一種思維水平的體現。在課堂中,傾聽和表達是師生、生生交流的基本技能。在課改的不斷推動下,很多教師已經注意到了要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和表達能力,并有意識地給學生更多表達的機會。但是還是會出現學生傾聽和表達能力不夠的現象。
例如,在一節(jié)數學課上,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時,學生會爭先恐后地舉手,總是急于亮出自己的觀點,但是對其他同學的觀點卻很少能做出評論,甚至在后面同學發(fā)言的觀點中會出現重復的言論。有時學生在表達時也會出現“擠牙膏”的現象。其原因在于很多學生不會傾聽,不會表達。那么,怎么在課堂中去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傾聽和表達能力呢?
1創(chuàng)設平臺,搭建積極參與的傾聽和表達的空間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聽說能力的機會,并有意識地提醒學生對提問或者別人發(fā)言中關鍵詞的關注,利用核心問題驅動學生的思考分析,在激烈的師生、生生交流討論中提高學生傾聽和表達能力。但是課堂時間畢竟有限,不大可能給予所有學生至少一次的表達機會。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堂之外的時間,如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等平臺,通過錄制視頻、音頻的方式,提高學生鍛煉傾聽和表達能力的參與度。
2.靈活引導,滲透規(guī)范傾聽和表達的方法
如何傾聽、如何表達,要讓學生掌握這項技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示范。這一點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對傾聽和表達進行分級化的訓練。在低級階段,需要教師在傾聽和表達方面作出適當的示范,如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并能很好地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提煉出核心觀點,進而引導學生掌握傾聽的方法。
3.多元評價,提升傾聽和表達的興趣和品質
興趣是掌握一項技能的內驅力。品質則是提升這項技能的終極目標。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多元的評價手段,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的多項評價和表達中,進一步提升學生傾聽和表達的興趣和品質。
(二)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這個注重團隊合作的時代,擁有較強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當然教師們也注意到了這點,課堂上通常會設計小組合作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在經歷過那么多次小組合作的體驗后,學生真的學會進行小組合作了嗎?通過多次課堂觀察會發(fā)現,當教師布置任務后,小組內看似討論氣氛濃厚,其實不然。有的小組中話語權往往只是掌握在個別成績較好的學生手中,其他學生參與度不高。那么,怎么讓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在數學課堂中真實發(fā)生呢?
1.合作的要求要精準、具體且可操作,具有探究性
這一點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將任務怎樣操作具體化,這樣利于探究。以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為例,在充分
1認識了1/2之后,為了加深學生對分數所表示含義的理解,筆者設計了讓學生在不同形狀的紙上創(chuàng)造并表示出不同的幾分之一的環(huán)節(jié),采用的是小組合作的方式。在進行小組合作前,筆者提出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1)我們打算表示幾分之一?(2)我們打算怎么表示?(3)為什么可以這樣表示呢?通過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合作交流的步驟,讓合作更具有探究性。
2.合作的分工要明確,關注多層次的交流,提高參與度
在合作要求具體化的基礎上,組內成員的分工更要明確,不能只是個別學生單兵作戰(zhàn)。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合作規(guī)則的指導,明確組內的分工,讓整個合作過程組織有序。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層次交流的關注,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3.呈現方式上利用對比評價策略,提升思維的高度
最后在呈現和反饋交流環(huán)節(jié),盡可能多地增加展示的機會。在作品與作品之間,利用對比和評價的手段,激發(fā)“認知沖突”,從而引發(fā)學生反思和批判性的交流,讓學生的思維水平進階。
(三)分析和整理能力
通常在做題時,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上總是容易出錯,教師往往會得出學生審題不清的結論。而審題不清,則意味著學生對于信息和知識的分析和整理能力較弱,尚不能很好地在大量信息中找到有效信息,并厘清其中的關系,找到核心問題所在。數學知識也是一樣,每一節(jié)課上所學的知識可能是模塊化的、零散的,但從整體上來說,教材上數學知識的編排是呈“螺旋上升”式的,每一個新的知識獲取都是建立在已有認知之上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整理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建構起自己的數學知識大廈。
1.借助幾何直觀,表征數學關系
基于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筆者認為應該借助幾何直觀,表征數學要素關系。這正如美國著名數學家克萊因所言,直觀是對概念、證明的直接把握。這不只是一項能力,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學生在面對文字信息較為迷茫時,可以通過畫線段圖、示意圖等形式,厘清數量關系。例如,在學習“倍”的知識時,學生經常會被一種表述難住,即“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倍”的問題,只是一字之差,非常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這時如果畫個線段圖表示出來,就很清晰明了了。
2.借助思維導圖,建構知識結構
巧用思維導圖對知識歸納,能提高學生知識整理能力,并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自主建構,使知識結構化。以《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為例,整個單元一共有10個例題,分別對應不同的乘法類型,如果不進行歸納整理,很容易在學生腦海中產生不清晰的印象。在復習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整理分析出不同的乘法類型,再通過對比發(fā)現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思維更加清晰。
三、結語
當然,在小學階段需要培養(yǎng)的學習力遠不止這些,還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教師必須對提升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力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究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力,以至于在不久的將來讓他們在這個信息化時代的人才競爭下,具備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