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史學家訪談
為學之本 貴在知“道”
——楊共樂教授訪談錄
楊共樂 武曉陽(2·3)
與環(huán)境史有約:我的歷史研習之旅
——梅雪芹教授訪談錄(上)
梅雪芹 吳羚靖(4·3)
與環(huán)境史有約:我的歷史研習之旅
——梅雪芹教授訪談錄(下)
梅雪芹 吳羚靖(6·3)
薪火相傳,求實創(chuàng)新
——鈔曉鴻教授訪談
鈔曉鴻 王宇謙(8·3)
興在趣方逸,悟需勤為徑
——張曉虹教授訪談
張曉虹 趙婷婷(10·3)
歷史研習的大苦與至樂
——韓東育教授訪談錄
韓東育 董灝智(12·3)
專 ?稿
清代職官的復雜等次及相關問題
杜家驥(2·10)
簡論明代的商業(yè)政策
何孝榮(4·18)
清末民初政治體制轉型緣何具有平穩(wěn)特征
蘇全有(6·15)
絲路攜香:考古所見宋代熏香的繁榮與絲路貿(mào)易
霍 巍 何沁冰(8·11)
清流何處是歸宿
孔祥吉(10·13)
法國革命史學前沿熱點問題巡禮
——塞爾納教授2019年末北大講學述評
高 毅 馬麟賀(12·11)
專題研究——英國醫(yī)療衛(wèi)生史研究
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博弈下的改革道路
——以1848年英國《公共衛(wèi)生法》為中心
倪念念 劉金源(6·23)
19世紀英國郡立瘋人院管理模式探析
傅益東(6·28)
20世紀英國市立醫(yī)院的興起與轉型
李文慧(6·33)
專題研究——美國環(huán)境史研究
從“魔礦”的碎屑到“致命的粉塵”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塵肺病
在美國的醫(yī)學認知變遷
陳黎黎(10·21)
發(fā)展新理念的推廣:尼克松政府與1972年人類環(huán)境大會
靳小勇(10·30)
美國跨阿拉斯加石油管道建設的技術爭議與環(huán)保影響
張文靜(10·38)
美國城市垃圾管理的跨區(qū)域關聯(lián)
——以20世紀上半葉紐約為中心的考察
張凱成(10·48)
中國史研究
學術與政治:民初中國地學會的行政區(qū)域研究
謝皆剛(2·23)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城市交通治理探析
李沛霖(2·31)
近代中意交流格局下的人物圖景
——佛弼執(zhí)禮的在華行跡與《酷刑副供論》譯介
孫車龍(2·41)
論中國慈善史學科成立的條件及其體系與功能
周秋光 黃均霞(4·27)
《春秋》“鄭伯克段于鄢”史事新論
——以共叔段為中心的考察
白國紅(4·34)
史念海與新方志理論研究
蘇盧?。?·39)
古代泰山岱陽地區(qū)佛教探微
高 強(4·46)
明代先醫(yī)祭祀考述
劉桂海(6·38)
制勝與致勝:湘西會戰(zhàn)中美空軍對日作戰(zhàn)述論
柏曉斐 羅玉明(6·45)
《中央日報》政治宣傳話語分析
——以1947年戰(zhàn)時沖突報道為例
劉斯齊(6·55)
民族覺醒下近代中國文物保護思想的嬗變
李 建(6·60)
“萬人空巷看茶花”:1950年代戲曲改革的溫州圖景
李冰冰(6·65)
天津科舉世家考略
張獻忠(8·19)
明清安慶方志中“孝”的歷史書寫
周 毅(8·27)
晚清士人對意大利昔盛今衰的歷史對比與書寫意識
劉 澍(8·36)
論西北抗戰(zhàn)大后方的地位
尚季芳(10·55)
楚人、吳人與越人的自我與他者認同
——以先秦至兩漢間史書的記述為討論對象
戚裴諾(10·66)
北魏洛陽城之“里”“坊”“鄉(xiāng)”空間再探
周 胤(12·18)
金代“國師”獻疑王德朋(12·26)
陽明后學趙志皋師承、講學與思想考論
吳兆豐(12·32)
抗戰(zhàn)時期中共民族政策演變的歷史考察
肖光文(12·39)
世界史研究
科學家在國會的活動與美國1946年原子能立法進程
史宏飛(2·49)
“彩管部隊”:侵華戰(zhàn)爭時期日本隨軍畫家研究
李亞航(2·58)
查找美國外交檔案的三種思路:以冷戰(zhàn)史研究為例
姚百慧(2·67)
美國革命時期英國對流亡效忠派的補償探析
王卿卿(4·53)
比雷埃夫斯港的阿芙洛蒂忒圣所研究
紀 盛(4·59)
伊索克拉底對荷馬史詩中神話的運用
何 珵(4·66)
“王權至尊”與都鐸時期的思想紛爭
趙博文(8·45)
德國民族民主黨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興衰探析
高中杭(8·53)
1936年澳日貿(mào)易爭端探析
王小歐(8·60)
19世紀加拿大責任制政府的形成
甄小東(8·66)
貢比涅森林“停戰(zhàn)空地”歷史文化聚落的
形成及其意義
江天岳(12·44)
變于觀念:美國肺結核療養(yǎng)院的興衰
劉黛軍(12·52)
沃倫抗議事件與美國環(huán)境問題種族化
劉鵬嬌(12·59)
教學研究
新時代跨學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新探索
——聊城大學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專業(yè)建設與實踐
田肖紅(12·65)
(馬莉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