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帆 陳 軍 曾 斌
(深圳市中醫(yī)院, 廣東 深圳518033)
近年來,中醫(yī)藥在防治2型糖尿病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1-2]。為進一步研究降糖中成藥的作用機理,為其安全性、有效性、臨床合理應用提供依據(jù),本研究對深圳市中醫(yī)院近年來常用16 種降糖藥物的降糖作用靶點進行研究,初步探討其靶點分布規(guī)律。
1.1 一般資料 將深圳市中醫(yī)院2015 至2018 年引進的適應癥為2型糖尿病的中成藥作為研究對象,共有16 種,見表1。
1.2 分析手段 通過檢索目前具有降糖作用中成藥的藥理研究,明確其組成藥物的作用靶點。以每一藥味所具有的每一作用靶點為基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各靶點累計作用數(shù)以研究其規(guī)律。
1.3 數(shù)據(jù)分析 通過SPSS 25.0 軟件進行處理,資料分布采用中位數(shù)和四分位間距表示[M(P25,P75)],組間比較采用多獨立樣本的Kruakal-WallisH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作用靶點類型 中藥降糖作用分布于抑制ɑ-葡萄糖苷酶、改善胰島β 細胞功能、抑制β 細胞凋亡、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血清胰島素水平、抑制糖異生、促進糖原合成等8個靶點[3-4]。在本研究納入的16 種治療2型糖尿病中成藥中,有明確降糖靶點的列舉如下。
2.1.1 抑制ɑ-葡萄糖苷酶類山茱萸[5]、知母[6]、黃精[7]、澤瀉[8]。
2.1.2 抑制糖異生,促進糖原合成類地黃[9]、五味子[10]、知 母[6]、黃 連[11]、太子參[12]、牛 膝[13]、淫羊藿[14]。
表1 16 種治療2型糖尿病中成藥及其藥物組成
2.1.3 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血清胰島素水平 黃芪[15]、山藥[16]、山茱萸[5]、玄參[17]、麥冬[18]。
2.1.4 改善胰島β 細胞功能黃芪[15]、人 參[19]、地黃[9]、山 藥[16]、茯 苓[20]、枸杞子[21]、黃 連[11]、女 貞子[22]、大黃[23]、麥冬[18]。
2.1.5 增加胰島素受體數(shù)目及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類 地黃[9]、葛 根[24]、山茱萸[5]、澤 瀉[8]、太子參[12]、玉竹[25]。
2.1.6 作用于胰島素胞內(nèi)信號傳導通路,糾正信號傳導異常 黃連[26]。
2.1.7 胰島素樣作用 天花粉[27]。
2.1.8 增強GLUT-4 活性、促進葡萄糖利用 黃精[28]。
2.2 作用靶點分布規(guī)律 表2~3 顯示,治療2型糖尿病中成藥的降糖機制分布于所有靶點,主要集中在改善胰島β 細胞功能、促進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抵抗、抑制糖異生、促進糖原合成等環(huán)節(jié)。
表2 治療2型糖尿病中成藥的靶點分布
表3 靶點組別的差異性分析
研究顯示,在治療糖尿病的上市中成藥及古今降糖中藥處方中,使用頻率高、具有確切降糖作用的高頻中藥約為30 種[29-31],深圳市中醫(yī)院常用16 種降糖中成藥的主要組分大部分包含在上述藥物中。糖尿病的中醫(yī)病機主要為陰虛燥熱,夾瘀夾濕,而上述中成藥的功效主要是益氣養(yǎng)陰、清熱化瘀。胰島β 細胞功能下降、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抵抗、糖異生增強與陰虛燥熱病機有關,而益氣養(yǎng)陰、清熱化瘀則與改善胰島β 細胞功能、促進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抵抗、抑制糖異生、促進糖原合成的作用相關。胰島β 細胞功能下降時,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抵抗發(fā)生,糖異生增強,正是糖尿病發(fā)病的主要機制,故降糖中成藥作用靶點分布與糖尿病主要病理環(huán)節(jié)相契合,從作用機制上可發(fā)揮較為確切的作用。
目前,降糖中成藥能針對性地作用于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環(huán)節(jié)而發(fā)揮降糖作用,其益氣養(yǎng)陰、清熱化瘀作用可能與改善胰島β 細胞功能、促進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抵抗、抑制糖異生、促進糖原合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