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海玉
【摘要】家園共育對幼兒身心健康存在的問題是家長思想上的不重視、觀念上的不轉變、行動上的不支持以及幼兒園和教師家園工作做得不到位,以至于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產生積極的作用事半功倍。良好的家園共育環(huán)境使幼兒身心健康,教育目的更加明確。讓家長對教師的工作少一分擔憂,多一份放心,來促進家園共育同向發(fā)展。
【關鍵詞】家庭教育 家園共育 問題 策略
一、家庭教育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影響
1.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
經濟的發(fā)展,體現了競爭的重要性。家庭為了迎合社會的發(fā)展,增加孩子的學習力度,雖然可以適當地加強學習的力度,但不能夸大學習不考慮幼兒的身心健康,許多家庭望子成龍,對幼兒的發(fā)展看的特別重要,但看重幼兒教育并不一定的就是方法得當,一些家長希望孩子走到時代的前面,走到同齡小孩的前面,不關心幼兒身心年齡特點,一味關注幼兒發(fā)展的成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幼兒進行小學式的教育,夸大了幼兒的承受能力和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家長觀念就是幼兒園就是提前上小學,希望教師的教育方式能在成果上的到體現,一味地讓幼兒走在教育的前沿不關心幼兒身心發(fā)展需求缺乏教育幼兒的正確觀念。
2.家長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
幼兒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現為溺愛式教育與專制式教育。溺愛教育式主要體現在家長工作忙孩子由雙方老人帶以及大多數獨生子女。老人的觀念陳舊對待幼兒比較疼愛舍不得批評教育,一直慣著幼兒就把幼兒身上的缺點又一次的放大,改掉這些缺點就會很難。所以,幼兒身上的小缺點也特別多,我們的家長就是不能夠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專制式教育恰恰相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高,盼望孩子將來出人頭地,希望孩子能在社會上有地位的人,各方面都嚴格要求孩子,如孩子放假想出去玩,家長就會帶著小孩報各種培訓班,回到家還要監(jiān)督幼兒鞏固學習內容,讓幼兒喘不過來氣,孩子和老師聊天時都會說:“老師我特別喜歡上幼兒園”,老師說:“為什么呀”,孩子說:“因為幼兒園我可以玩,回家我沒有時間玩”,過分的教育已經造成了幼兒身心上的沉重壓力,這樣的教育方式累了家長也累了孩子。
3.缺乏健康的幼兒家庭環(huán)境
良好的環(huán)境會帶給幼兒無限發(fā)展的空間和物質條件,惡劣的環(huán)境會帶給幼兒消極情緒產生,建立起憤世嫉俗的性格,如有的幼兒從小就出生在文化有高度,家庭和睦,父母恩愛的環(huán)境中幼兒也會受身邊家長的影響變得溫順可愛。有的幼兒從小出生在父母游手好閑對孩子不管不顧,當著孩子面賭博、酗酒、罵臟話、這樣環(huán)境長大的孩子也會如同父母般惡劣,因此,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家園共育中的問題及原因
1.家園共育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家長起輔助作用
在幼兒園中以幼兒園教育為主,幼兒園教育本身就是以實現幼兒身心健康為目標,為提高幼兒健康的認識水平,改善幼兒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所實施的教育。
教師分配工作家長盡力配合,很少考慮到家長的需求和想法,如教師常常會讓家長帶廢舊材料,讓家長做玩教具,每天布置給幼兒作業(yè)幼兒不能夠完成都是家長完成的,教師是想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家長卻想這家庭作業(yè)到底是給誰布置的,致使家長產生不滿的情緒,教師和家長的距離也在慢慢的拉遠,家長對幼兒工作也就沒有高度熱情。
2.幼兒園與家長的個別接觸少
幼兒園除了家園互動時的接觸,主要還是家長平時接送孩子時和教師的淺談來了解幼兒在園情況,家長對幼兒園的關注度不夠,幼兒園與家長的聯系不夠,一般的聯系都是問卷紙質版的硬性聯系不能夠真正了解家長的意愿和對幼兒園的建議,幼兒園在家園工作中花費的時間也很少,不能夠想家長展示幼兒園的各個條件,教師與家長的聯系除了日常幼兒情況也不會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細節(jié)以及幼兒身上出現問題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
3.幼兒在園的情況教師不善于反映。
教師一日教育工作不僅僅一直和幼兒在一起,教師還有幼兒園內的工作,這些工作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教師對幼兒的關注度,如幼兒園要舉行教師參與的活動,教師會忙于準備,當家長接孩子詢問老師孩子今天有沒有咳嗽之類話題的時候,教師就會說今天不在班上,明天觀察后答復您,教師就不善于觀察和反映幼兒的在園情況。還有一些教師當家長詢問幼兒情況時回答的比較籠統(tǒng),千篇一律,對于每個幼兒的情況都是一樣的答復。
三、良好的家園共育策略
(一)轉變觀念,培育家園共育觀念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全教育”,家長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合作伙伴和同盟軍。
教師要幫助家長將家園共育的觀念深入到日常化,幼兒園可以利用好家園聯系欄、公眾平臺、幼兒園網站等向家長宣傳一些教育知識、技能和方法。例如,定期召開家長會、舉辦親子活動、召開家長育兒經驗交流座談會、召開家長教師心連心教育座談會,等等。培養(yǎng)家長之間,家長和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和溝通的習慣,取長補短。
(二)相互理解,發(fā)揮家園共育的作用
家庭和幼兒園共同作用會使家園共育產生出促進作用。家園之間的相互理解就會發(fā)揮出家園共育的巨大能量,對幼兒身心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家庭與教師,家庭與幼兒園共同教育,目標一致共同教育孩子產生的正能量,有利于幼兒好習慣培養(yǎng)的長期性和永久性;有利于家長重視幼兒教育欣賞幼兒發(fā)展變化;有利于建立家庭與教師,家庭與幼兒園聯系,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幼兒在好的環(huán)境下成長,為未來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好孩子。
(三)提高教師素養(yǎng),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
一是重關懷促和諧,確保教師隊伍穩(wěn)定。切實關心教師,對家住外地的教師關心愛護,在傳統(tǒng)節(jié)日或集中返校時,安排集體會餐,通過這些營造和諧的教師氛圍,弘揚奉獻精神抓師德。只有以苦補短,以勤補拙,才能有所收貨,始終把師德建設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
二是長期開展“樹師德、鑄師魂”活動,領導以高尚人格感染教師,教師之間分享彼此感人的故事用優(yōu)秀品質影響同伴。擴大教師高度責任意識,幼兒園要高度重視教師培養(yǎng)工作,制定教師培養(yǎng)和發(fā)展規(guī)劃,細化教師培養(yǎng)方案,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讓大部分教師專業(yè)技能得到提高,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強化校本培訓,提升隊伍整體素質。
三是幼兒園加強教師培訓和外出學習,對外交流,引進優(yōu)秀的人才和先進的教學設備,給新教師增多外出學習的機會,加強園內培訓及公開保育活動。采用“自我反思,相互學習,集中培訓”的形式,強化園本研修能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學校定期舉行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以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干為主體對青年教師進行專業(yè)引領。以老帶新,指導其選擇適用的教法,引領其在較短時間內成長為合格教師;定期組織園本研修以及學習教改理論和先進經驗,重點指導研究教材教法,準確把握學情,提高教學效率;讓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和特長,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
總之,對于孩子的教育單靠家庭或幼兒園是很難完成的,作用在幼兒身上的效果也不顯著,只有雙方理解配合才能為孩子今后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孩子的教育需要從“小”開始,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并且要與幼兒園與學校緊密聯系進行家園共育才能使教育作用在幼兒的身心上是有效的、健康的、科學的。
參考文獻:
[1]顧榮芳,薛菁華.幼兒園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欣雯.當代家園對話錄[J].早期教育,2001,(03) :4.
[3]鄧惠明.幼兒園家長工作指導[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4]周紅.家園溝通中幼兒教師共情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