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巖
【摘要】繪本故事情節(jié)正面積極,使用繪本對小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教學,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達到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英語 繪本閱讀 思維品質 策略
小學生性格活潑,在英語課堂上難以集中注意力參與教學,會對教師的講解產(chǎn)生厭煩。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教師要完善教學內容與方法,在關注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同時關注其思維品質。繪本圖文精美,內容生動豐富,故事情節(jié)有趣,繪本閱讀已經(jīng)成為小學生喜歡的英語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要合理運用繪本,不要讓學生對繪本的閱讀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與廣度,而要通過繪本故事中蘊含的情感達到“育人”的目的。
一、繪本教學的內涵與意義
英語繪本通過大量的圖片及少量的文字說明呈現(xiàn)故事內容,圖片精美有趣、文字簡潔,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內有多處重復的句子,能讓學生在閱讀時容易記憶,給予學生良好的視覺體驗及廣闊的想象空間。小學生閱讀的繪本,內容均通過精挑細選,教師將其運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好繪本的故事,對教學方法進行設計與創(chuàng)新,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英語的好奇心。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通過關鍵的圖片及文字想象、猜測、理解故事,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故事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設計巧妙,或跌宕起伏,或前后呼應,或適時留白,能為學生的思維提供空間,讓其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生活態(tài)度。
二、繪本的選擇
繪本的種類多,質量參差不齊,為了讓學生得到正面、有效的教育,教師在選擇繪本時要會注意以下幾點:其一,選擇符合學生接受能力的繪本。小學生的閱歷較淺,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差,因此,教師不能選擇閱讀難度過大的繪本,否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一年級學生使用的繪本生詞量不應超過總字數(shù)的3%,且單詞要以簡單為主,而且要保持童真童趣;高年級學生的繪本以詞組為主,可以為其選擇內涵豐富、含有文化概念的繪本。其二,選擇句式重復性高的繪本。句式重現(xiàn)性高,能讓學生便于理解,降低閱讀難度,還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其三,選擇內容積極向上的繪本。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教書,還包括育人。小學生的性格發(fā)展尚未完善,若是教師不給予正面的引導,學生容易走上歪路。內容積極向上的繪本中蘊含許多美好的品質,如節(jié)約用水、愛護環(huán)境、關愛家人、團結同學等,這有利于學生從繪本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人文思想,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
三、采用繪本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1.預測繪本封面內含信息,用好奇心帶動思維品質
畫面具有傳遞文字的功能,學生在看到畫面時會聯(lián)想到相應的文字。教師可以在實際的教學中,借助繪本的封面信息,讓學生看到封面圖片時產(chǎn)生一定的空間想象,對繪本的故事內容產(chǎn)生猜測,提起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上向學生展示一幅圖畫,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給予適當?shù)囊龑?,讓學生徹底走入畫面之中,充分體驗畫面所包含的信息,對繪本的內涵進行深刻的體會。比如,以《At the farm》這一繪本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封面,讓學生通過封面上的圖片及少數(shù)的文字對內容進行大膽的猜測、預測與分析,同時教師在學生觀察、思考的過程中,可以給予繪本的景象、人物等方面出發(fā),讓學生指出繪本中出現(xiàn)了何種的動物。學生能在自我預測及教師的引導下對繪本封面的信息進行研究,在接觸畫面的同時腦海中浮現(xiàn)相應的文字,對繪本的內容產(chǎn)生期待感,積極投入到繪本的閱讀教學之中。
2.體會故事角色內心情感,體驗閱讀塑造良好品格
在繪本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文字背后蘊含的情感價值觀,可以通過反復閱讀、問題討論、角色扮演等方法讓其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以《Red Ben》這一繪本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各個不同的角色的情緒變化。隨后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受到Ben將檸檬涂成紅色后大象很生氣,小雞很傷心,但是結局是所有伙伴重新變得開心。教師可以順勢提出問題,如“是什么使角色的情緒都發(fā)生了變化?”“最后又是什么讓小伙伴們變得開心了呢?”“你如何看待Ben這個人呢?你喜歡Ben的所作所為嗎?為什么?”學生經(jīng)過自我思考或小組討論后,將自己的看法進行分享。有的學生說覺得Ben很自私,以為自己喜歡紅色,所有的朋友就會跟他一樣,他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人。有的學生說Ben是一個不顧別人的意愿喜歡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別人身上的人,他的行為是不禮貌的。學生在學習這一繪本時,能夠通過角色扮演體會到故事內含的情感價值觀,悟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3.滲透跨文化的學習意識,強化對不同文化的理解
學生在閱讀英語繪本時,可以從中了解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能全球化的背景下進行文化對比,有利于幫助學生拓展眼光。在《Red Ben》這一繪本中,Ben在故事的結尾找到了紅色的食物、燈籠、鞭炮、紅包等紅色的東西,他感到十分開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這些紅色的食物,引導學生思考中國船用文化中“紅”的意義,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如“Ben是中國孩子,他和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一樣喜歡紅色,請問為什么中國人喜歡紅色?繪本中的紅色圖片代表了什么?”學生通過集體討論,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紅色的鞭炮可以嚇跑一個叫做年的怪物,過年時一定要使用紅色的物品,它們象征了吉祥、喜慶、如意、祝福?!边€有學生說:“很多英雄在中國的抗戰(zhàn)年代犧牲,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國旗,因此中國的國旗、紅領巾是紅色的,紅色代表中國。”學生在這一繪本的閱讀中,對本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培養(yǎng)其愛國主義精神。
4.編寫改寫繪本故事結局,在想象中培養(yǎng)思維品質
繪本中出現(xiàn)的人物、事物、景物都是靜止的,圖片、文字詳細記錄了故事的精彩事件,但故事發(fā)生的具體細節(jié)、過程需要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補充、延伸、創(chuàng)新。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在進行繪本閱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暫時不閱讀結尾部分,讓其根據(jù)現(xiàn)有的情節(jié)及角色的特點、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猜測結尾。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梳理故事的脈絡,從人物的情緒、對話等方面理解其性格,然后根據(jù)相應的圖片、詞匯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幫助學生構建故事的框架,讓學生對繪本的故事發(fā)展進行大膽的猜測,最后讓學生通過圖畫、文字、表演等方式展示自己的設計、編寫、改寫的故事結尾。此教學方法具有較高的趣味性,能滿足學生創(chuàng)作、抒發(fā)自我想法的欲望,有利于提高其課堂注意力及學習主觀能動性。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收獲很好的故事體驗及創(chuàng)作體驗,讓其對繪本的文本進行自我設計與延伸,有利于培養(yǎng)其語言表達、文字創(chuàng)作能力,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發(fā)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以文載道”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說法,書中蘊含著無窮、美好的人物精神與品格,學生能從書本中獲得精神熏陶。繪本故事內含豐富的人文思想,小學生能通過閱讀正面、積極的故事提升自我內涵,有利于提高其思維品質,塑造文化品格。小學英語教師應深刻挖掘繪本的內涵,讓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與教學活動,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健全人格,提高修養(yǎng),促進學生的優(yōu)質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讀后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J].遼寧教育,2019,(05).
[2]王美秀.文本再構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05).
[3]王珈佳.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的組織與實施[J].英語畫刊,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