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旅游相遇:理論流變、啟發(fā)與反思

    2020-07-06 08:02張歆梅陳赟肖嘉穎
    旅游學(xué)刊 2020年5期
    關(guān)鍵詞:主體性空間

    張歆梅 陳赟 肖嘉穎

    [摘? ? 要]旅游相遇是人文地理學(xué)在文化與實踐轉(zhuǎn)向下建構(gòu)的旅游研究新視角。雖然旅游中的相遇概念,最早由旅游人類學(xué)、旅游社會學(xué)家引入,但在人文地理學(xué)家加入耕耘后歷經(jīng)20余年的發(fā)展,已形成獨特的分析視角。人文地理學(xué)視角下的旅游相遇,是指旅游者與差異性對象發(fā)生接觸,以旅游者身體為媒介、在最小至身體尺度的空間單位中進行的旅游實踐。該理論引入旅游實踐中相遇空間分析視角,強調(diào)相遇各方的主體地位,確認旅游者的行動者身份,重視相遇主體豐富入微的具身性實踐,使旅游回歸至具體情境中的社會文化行動。文章旨在系統(tǒng)引介該理論視角,探討其理論流變,交代理論建構(gòu)過程及理論內(nèi)涵,更旨在啟發(fā)與反思在中國經(jīng)濟崛起和中國游客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中國游客作為旅游研究主體的應(yīng)用場景,以及中國學(xué)者作為“局內(nèi)人”參與、深化該理論建構(gòu)的可能。

    [關(guān)鍵詞]旅游相遇;主體性;具身性;空間;日常實踐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20)05-0022-15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0.05.008

    引言

    近10余年來,相遇(encounter)理論視角在西方人文、文化地理學(xué)界漸成風潮,被廣泛運用于“南北”發(fā)展研究、城市中的弱勢群體、移民、代際、分層等多樣化議題,也包括人類與自然種屬之間的關(guān)系研究[1-3]。旅游相遇(tourism encounters)則是人文地理學(xué)相遇理論框架下進行旅游研究的重要視角,其理論建構(gòu)已歷經(jīng)20余年的發(fā)展過程。理論是現(xiàn)實世界的抽象與回應(yīng),旅游相遇理論便是隨著全球旅游格局的變遷而建構(gòu),在旅游學(xué)科邊界不斷跨越與融合中被運用,至今仍在發(fā)展完善之中。全球化背景下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濟的崛起,尤其中國穩(wěn)居世界最大客源國的大背景下,適用于研究具有文化差異、尤其“南北”旅游問題的旅游相遇理論,期待更多東方學(xué)者,尤其是中國學(xué)者的話語和理論貢獻。

    基于此,本文旨在系統(tǒng)引介旅游相遇這一理論視角,介紹其理論內(nèi)涵,交代理論流變過程,獲得啟發(fā),并進一步探討中國游客作為旅游研究主體的應(yīng)用場景,以及中國學(xué)者參與深化該理論建構(gòu)的可能。

    1 何為“相遇”

    相遇英文為encounter1,源自2世紀至6世紀的后期拉丁語incontrāre,特指對手或敵對勢力間面對面的相遇,暗含著緊張的沖突關(guān)系[7]。這種沖突,源于早期社會中相遇雙方之間的陌生、未知,從而產(chǎn)生我者與他者相異而對立的文化觀念[8]。人類社會迄今最具影響的“相遇”是殖民,關(guān)注他者的人類學(xué)研究,較早使用encounter來描述殖民“相遇”[9],即包含了詞源所含的沖突與對立性。

    encounter一詞,在旅游研究中最初是描述經(jīng)濟與社會地位上差距懸殊的主客之間,因為旅游產(chǎn)生的“相遇”情境,如Cohen和De Kadt的研究[10-13]。至今,旅游人類學(xué)、旅游社會學(xué)取向的諸多研究中依然可以看到這一傳統(tǒng),大多集中在后殖民地旅游[14]、土著部落旅游[15-16]、志愿者旅游[17-18]以及貧民窟旅游[19-21]等領(lǐng)域的研究中。

    隨著現(xiàn)代化與全球化的進展,人際、社群和文化溝通得以深化,主客之間的相遇體現(xiàn)的沖突性展現(xiàn)出形式與內(nèi)涵的多樣化。旅游研究中的相遇已經(jīng)超越了encounter詞源暗含的沖突性,超越了作為旁觀者理性的客位(etic)觀察,轉(zhuǎn)入更加主位(emic)的洞察[22],加上旅游研究中空間意識的加強,人文地理學(xué)家有了更多用武之地??梢哉f,將“相遇”超越“接觸場景”提升為融入空間視角的理論分析框架,源自人文地理學(xué)家的貢獻。

    在人文與文化地理學(xué)中,相遇被賦予在社會群體差異維度之外,存在空間層面的差異性以及沖突的關(guān)系;相遇不僅區(qū)分出接觸中我者與他者的差異,還關(guān)注到主體產(chǎn)生位移而發(fā)生的空間交錯現(xiàn)象,尤其對邊界(boundary)、邊疆(frontier)這類特別的空間研究中得到運用[23]。由此,相遇常用于地理學(xué)中研究發(fā)展問題、文化研究、旅游研究,以及城市發(fā)展、更新進程中出現(xiàn)的弱勢群體、移民、種族、代際、分層等多樣化議題,甚至包括人類與自然種屬之間的關(guān)系研究[1-3]。當?shù)乩韺W(xué)中的相遇理論框架運用到旅游研究中時,產(chǎn)生了旅游相遇這一理論視角。

    2 旅游相遇理論流變

    旅游相遇理論視角的產(chǎn)生,很大程度源自人文地理學(xué)家的貢獻,其萌發(fā)以歐洲、英聯(lián)邦學(xué)術(shù)圈的討論最為活躍。這與英國現(xiàn)代地理學(xué)的文化研究轉(zhuǎn)向以及對歐洲中心主義(eurocentrism)、后殖民主義的反思有關(guān),也與整個西方人文地理學(xué)自20世紀70年以來發(fā)生的人文主義、后現(xiàn)代轉(zhuǎn)向影響有關(guān)[24]。從Crouch最早萌發(fā)理論建構(gòu)嘗試至今,旅游相遇的理論建構(gòu)過程已持續(xù)了20余年[25]。

    細細梳理這20余年的流變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的推進,人文地理學(xué)視野下的旅游相遇理論建構(gòu)基于3組關(guān)系對的厘清:第一組是“消費者(consumer)?行動者(agent)”關(guān)系對,即不再將旅游者僅僅視作消費者身份,而是轉(zhuǎn)變?yōu)橐曌髀糜位顒拥男袆又黧w,即行動者視角;第二組是“接觸(contact)?相遇(encounter)”關(guān)系對,厘清了相遇是一種特殊的、有獨特意涵指向的接觸;第三組是“二元對立?多元協(xié)商”關(guān)系對,意識到旅游相遇是一個充滿變數(shù)、多元協(xié)商(negotiation)的實踐過程,突破了傳統(tǒng)旅游研究中諸多的二元對立論的影響。

    2.1 旅游相遇理論建構(gòu)

    以上這3組關(guān)系對的厘清,以及對關(guān)系對中后者的傾向與認可,體現(xiàn)了旅游相遇理論對旅游視作經(jīng)濟現(xiàn)象的反思,提出旅游作為一種活動實踐(practice),更是一種政治、文化與社會現(xiàn)象;反映出旅游主體的身體轉(zhuǎn)向,以及現(xiàn)代性的宏大敘事視角轉(zhuǎn)向后現(xiàn)代日常視角之變遷;亦可見西方人文、文化地理學(xué)各發(fā)展時期盛行的理論、思潮和觀點的烙印。通過這3組關(guān)系對的闡釋,理解更廣闊的經(jīng)驗參照中理論建構(gòu)之過程,乃至發(fā)掘其未盡之意。

    2.1.1? ? 旅游是“旅游者”的相遇:“消費者?行動者”關(guān)系對

    旅游相遇理論反對將旅游狹隘化為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摒棄“旅游產(chǎn)業(yè)取向”中的“生產(chǎn)?消費”二元論[2],而將其視作旅游者作為旅游實踐主體在社會空間移動的社會行動?!跋M者?行動者”這組關(guān)系對,挑戰(zhàn)了旅游者的唯“消費者”身份,確立旅游者的“行動者”身份,從而實現(xiàn)了理論建構(gòu)中圍繞“行動者”主體展開的實踐和身體轉(zhuǎn)向。

    英國文化地理學(xué)家Crouch和瑞典人文地理學(xué)家Aronsson和Wahlstr?m共同提出“旅游者相遇”(tourist encounters)概念,首次明確了旅游者的“行動者”身份視角。在他們看來,“相遇”不只是場景表述,還表達了“……旅游者在身體所處的空間中能夠感知到的復(fù)雜含義的旅游實踐,具有主體間性(intersubjectivity)、表達性(expressivity)和詩性(poetics)。”并且認可后現(xiàn)代旅游與休閑在本質(zhì)上的一致性,都是主體經(jīng)歷社會空間位移而發(fā)生的相遇實踐。進而追溯了旅游者相遇的兩個理論來源:一是瑞典傳統(tǒng)的時間地理學(xué),以揭示旅游者與空間的關(guān)系;二是行動者理論,強調(diào)旅游者“行動者”身份、主體性和旅游實踐的具身性(embodied practices)[26]?!奥糜握呦嘤觥备拍钪匾暵糜握咧黧w性,突破旅游產(chǎn)業(yè)分析的桎梏,反映了彼時人文地理學(xué)的文化轉(zhuǎn)向和身體轉(zhuǎn)向,體現(xiàn)了二戰(zhàn)后歐洲流行的哲學(xué)與社會科學(xué)思潮的影響,尤其是布迪厄的實踐理論[27-28]和非表征地理學(xué)理論的給養(yǎng)[29-30]。

    Crouch等主張的旅游者主體性,體現(xiàn)在強調(diào)旅游乃是旅游者的建構(gòu)。旅游者的行動引發(fā)了人與人(群體)、人與空間、人與文化乃至文化與文化之間的“旅游相遇”;旅游主體通過展演(performance)和表達(expressivity)等具身性實踐與相遇對象互動,再現(xiàn)了旅游者原生文化和個體身份[26]。在旅游者個人身份表達上,Huberman的研究有類似闡述。他認為,現(xiàn)代旅游者越來越重視個體的獨特性,并期待被認同;旅游者環(huán)游世界不一定是追尋他者的本真性,相反,可能是通過親密的接觸獲得他者的承認,旅游行動實際上是旅游者通過外在的旅游相遇達成與自我的相遇[31]。

    旅游者實踐的主體性還體現(xiàn)在旅游相遇中對旅游者身體的細致關(guān)注,包括了情緒、認知與情感等層面的具身(embodiment)實踐。因此,旅游者相遇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還可以是詩意的、浪漫的,甚至還可以作為情感的宣泄,使旅游者離開慣常生活的壓抑,真正參與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相遇過程中,并揭露出深層的情感[26]。Gibson也提出,旅游相遇是即時的、具身化的、具有地理意義的,每個人都以各自豐富的方式在旅行中去體驗相遇。多感官的體驗?zāi)軌蚴孤糜握攉@得更為強烈的情感反應(yīng),相遇以情感化、具象化的方式被體驗[2],形成了旅游相遇中的情緒性[32]。比如,房車旅游中旅游者享受清靜無為的生活,能從中感受到輕松愉悅[33];在野生動物旅游中,大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帶給旅游者驚奇之感、敬畏之情,超乎言語的感受激發(fā)了超越相遇初衷的幸福感、精神滿足和心理健康[34]。旅游玩樂激起旅游者種種情緒反應(yīng),從多個維度建立起親密接觸關(guān)系,拉近身體與世界的距離;相遇空間的新奇感釋放旅游者的孩童本能,放任旅游者想象的自由,從而找回存在主義的自我(existentialist ego)。相遇過程的愉悅、奇幻、生機本身也富有意義[7],使旅游活動變得有價值。當然,相遇過程中的過分情緒化也會有負面影響,可能導(dǎo)致旅游情境中旅游者行為的失格。比如Edensor指出,在出乎意料的相遇核心時刻,過量的感官體驗和情緒載荷可能使旅游者忘乎所以,難以自控[35]。

    Wilson進一步闡述相遇中的具身性實踐。她認為世界因被身體感知而存在,相遇是身體感知到快樂、恐懼、焦慮而進入的一種難以名狀的、又賦予希望的入魅(enchantment)狀態(tài)。入魅是一種在身心尚未充分準備時,因主體間的相遇而發(fā)生的、與身體有關(guān)的、意料之外的情緒與感覺,是一種不可言喻的感官體驗[7]。情緒通過感官而引發(fā),從而有了聲景[36]、味覺[37]、嗅覺[38]和觸覺[39-40]的多維感官研究。Wilson和Gibson都認為,旅游中人們正是通過身體及感官來理解旅游相遇中的“差異”(difference)是如何存在、如何展演并參與相遇之中[2,7]。

    旅游者主體的身體實踐在具體的社會文化情境生成并互動,旅游實踐是一種社會行動,具身性的旅游相遇亦具有社會性。Crouch等從理論源頭上追溯到知覺現(xiàn)象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梅洛·龐蒂的哲學(xué)層面,指出對于多感官性的研究,要放入更廣闊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之中,千萬不能孤立個體與感官,從而忽視旅游相遇的社會性 [26,41]。此外,由于科學(xué)技術(shù)在旅游者身體尤其是感官體驗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攝影、交通工具、互聯(lián)網(wǎng)等物質(zhì)文化(artifacts)的研究在相遇研究中不容忽視[42]。物質(zhì)研究,因此成為旅游相遇理論視角下的重要研究內(nèi)容,這一點在后文中有更詳細的闡釋。

    2.1.2? ? 旅游是“差異性”的相遇:“接觸?相遇”關(guān)系對

    長久以來,相遇理論的使用場景是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學(xué)者們在特定的語境下使用著相遇理論視角,從表面上看,這些語境顯得分散而多樣化:人類學(xué)家在殖民地、異文化場景之中使用“相遇”[13];人文地理學(xué)家在城市少數(shù)及弱勢群體的空間分析中運用“相遇”[1];旅游研究者在土著旅游[43]、貧民窟旅游 [44]、志愿者旅游[17-18,45]、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的入境旅游[46-47],甚至是旅游軟件開發(fā)的人機界面研究中運用“相遇”[48]。

    那么,既有研究默認了怎樣的“相遇”場景?換句話說,“非相遇”是怎樣的場景?英國年輕的文化地理學(xué)家Wilson近年的系列研究[3,7,49-51],厘清了旅游相遇理論的適用場景與范圍,從“接觸?相遇”這一組關(guān)系對入手,通過相遇場景的外延直指相遇的本質(zhì)。

    近些年,Wilson一直致力于都市文化地理學(xué)領(lǐng)域中相遇理論建構(gòu)及應(yīng)用,她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考察相遇視角下的都市內(nèi)部社會差異及其變化[49]、城市政治審美背后的文化建構(gòu)[50],以及城市中有組織的相遇[51]等。在Gibson等學(xué)者的影響下[2],Wilson從都市相遇場景,推進并反思南北旅游相遇、人與生物相遇理論場景[7]。她是首個突破“相遇”默會語境尋求相遇理論系統(tǒng)化應(yīng)用場景的學(xué)者。Wilson追溯了相遇的詞源,并對當代文化地理學(xué)的相遇研究進行綜述,指出相遇是基于差異(difference)的一種獨特的接觸(contact)類型[7]452。相遇的理論場景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關(guān)于差異的研究,核心是理解社會差異(social distinctions)的具身性本質(zhì)以及身份與歸屬的權(quán)變(contingency)。因此,“接觸?相遇”關(guān)系對,可以解讀為“接觸?差異性接觸”的關(guān)系。Wilson將相遇定義為“差異性接觸”,與encounter詞源本意包含“沖突”是一致的,“差異”一詞包含了“沖突”之外更多異質(zhì)性的可能。

    首先,差異是相遇的前提與本質(zhì)。接觸對象及背后文化是否具有差異性明確了“相遇”與“非相遇”的核心區(qū)別。相遇作為差異性接觸,表明相遇對象的多元化——相遇也因此從人與人的相遇,拓展到人與物質(zhì)的相遇[52],甚至人與超越人類的相遇[53]。

    其次,相遇不是靜止的接觸場景,而是一個生發(fā)、創(chuàng)造,乃至產(chǎn)生新差異的過程。因此,理解相遇中差異存在和變化機制,成為相遇理論的核心內(nèi)容。這就是Wilson所謂的“相遇與差異互為因果”——相遇因為差異的接觸而產(chǎn)生,但是差異不會在相遇中靜止與固化,而是因為存在差異的接觸引發(fā)新的差異變化[7]。朱竑等認同相遇“能夠帶來啟迪以及新的智慧,當然期間也是一個充滿風險、脅迫和不平等權(quán)利關(guān)系的在場,卻同時也是即興創(chuàng)作和交流互動的在場”[6]。相遇與差異互為因果還表現(xiàn)在空間差異之中。相遇過程與大大小小的空間有關(guān),大到國界、疆域、邊緣、邊疆的空間 [23],小到身體的邊界,都可以通過相遇視角來重新思考邊界空間的生成、協(xié)商過程。比如Power對悉尼郊外人與動物相遇的研究,表明了相遇過程中不只是隔離人與自然的建筑等物理邊界被打破,更在于人與自然差異在概念和符號的意義都被打破了[54]。因此,相遇不僅容易被運用于邊界有關(guān)的研究中,相遇本身也在邊界的制造與消解之中起著核心作用。

    第三,關(guān)系差異點明了相遇主體的能動性。Wilson提醒我們,如果只是把有差異的東西扔在一起(thrown togetherness),這不是相遇,相遇過程中會發(fā)生內(nèi)部和外部的關(guān)系互動從而產(chǎn)生新的差異[51]。關(guān)注相遇的過程,有利于我們對相遇主體的多樣化與關(guān)系保持敏感。當相遇超越具體身份時,會要求我們關(guān)注身份的權(quán)變、歸屬與權(quán)力,去注意社會態(tài)度、話語等是如何塑造和限制它們[55]。如來自發(fā)達地區(qū)的富裕游客在發(fā)展中地區(qū)與貧困群體面對面的相遇過程[19],又如朱竑和錢俊希的研究中對于“Tibetanness”的協(xié)商[56],也有學(xué)者研究本地人的歸屬權(quán)感[57]。即使在人與超越人類(more-than-human)關(guān)系研究中,也要注意相遇主體的關(guān)系。比如康復(fù)景觀(therapeutic landscapes)的研究表明,恰恰是身體與荒野的關(guān)系對人類產(chǎn)生了治愈作用,而不是景觀本身[58]。

    “接觸?相遇”這一組關(guān)系對的梳理,對于旅游相遇的理論建構(gòu)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它幫助我們理解了“旅游相遇”是相遇理論在具有差異性的旅游接觸情境下的運用,突破了以往的默會語境,不僅幫助我們建立旅游相遇與文化地理學(xué)中其他相遇場景的理論聯(lián)結(jié),更為旅游相遇理論的應(yīng)用場景與范圍作出特定區(qū)分。

    2.1.3? ? 旅游是多元協(xié)商過程:“二元對立?多元協(xié)商”關(guān)系對

    早期旅游研究建構(gòu)了諸多二元分析框架,如“慣常居住地?旅游目的地”和“熟悉?新奇”二元對立,常被運用于解釋旅游者離開慣常(ordinary)居住地,前往旅游目的地尋求新奇感(extraordinary)之旅游動機。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激發(fā)旅游研究的新轉(zhuǎn)向,尤其是對“二元論”框架的反思、挑戰(zhàn)和批判。近年來,旅游地理中討論頗為熱鬧的近程旅游(proximity tourism)就試圖挑戰(zhàn)“熟悉的慣常居住地?新奇的遠距離目的地”的二元對立[59]。Cohen和Cohen提出,旅游社會學(xué)已經(jīng)從集中討論“本真性?非本真”“旅游者凝視?凝視對象”以及“主?客”關(guān)系為代表的諸多二元論,轉(zhuǎn)向討論移動范式(mobilities paradigm)、展演路徑(performativity approach)和行動者網(wǎng)絡(luò)理論(actor-network theory)等范式轉(zhuǎn)變(paradigm shift)[60],在此基礎(chǔ)上又撰文討論了近年來旅游社會學(xué)的前沿討論出現(xiàn)的情緒、感官體驗、物質(zhì)、性別研究等多元方向[22]。

    相遇理論在旅游研究范式轉(zhuǎn)移中占有重要位置。上文已述,旅游相遇理論的建構(gòu)過程首先基于文化轉(zhuǎn)向下對將旅游者視為消費者身份的反思,摒棄“生產(chǎn)?消費”二元對立的旅游產(chǎn)業(yè)視角[2],從旅游者的“行動者”身份出發(fā),以更好地理解旅游相遇場景下的矛盾對立、糾葛、權(quán)力瞬間的延伸[8]。

    此外,旅游相遇理論的建構(gòu)還經(jīng)歷了對歐洲中心主義視角下兩個先遣理論所隱含“二元論”批判、反思的過程。這兩個先遣理論即旅游者凝視、旅游的新殖民主義批判思想。這一建構(gòu)過程主要體現(xiàn)在Gibson的研究中[2]。Gibson基于倫理本質(zhì)論(ethical essentialism)審視了旅游地理兩大熱門領(lǐng)域—倫理旅游、具身旅游研究,他認為在這兩個熱門研究領(lǐng)域,旅游相遇理論視角能提供比旅游者凝視、旅游的新殖民主義批判視角更大的應(yīng)用空間、更好的解釋力。在Gibson看來,單純的“旅游者凝視”理論隱含了旅游者與被凝視對象的二元對立劃分,忽視了互動和協(xié)商的過程,與旅游者的實際體驗不完全吻合。即使有不少學(xué)者提出過反向凝視、雙向凝視的修正[4,61-62],但是依然是基于二元對立基礎(chǔ)之上。旅游相遇的過程中有很多不平等關(guān)系是視覺所難察覺到的,不平等的關(guān)系會被舞臺化的工作場景所掩飾。比如在文化旅游中,文化交換在情境中逐步展開,是相遇主體在過程中協(xié)商的結(jié)果[63],旅游者與被凝視對象的二元對立劃分,顯然過于片面與簡單化。此外,旅游對地方的商品化,對旅游者流向的引導(dǎo),實際上也控制了旅游者的凝視對象。旅游在表面上是自由的,實際上并不能隨意觀看,往往只能看到被允許觀看的部分,其背后受到旅游存在被商品化以及利潤來源的約束和規(guī)制[64]。

    2.2.2? ? 相遇經(jīng)由空間建構(gòu)

    空間是地理學(xué)觀察世界的獨特視角,由人文、文化地理學(xué)家為主做出貢獻的旅游相遇理論,“空間”自然成為其中重要的要素。

    旅游相遇是旅游者經(jīng)由空間(space)而建構(gòu)。目前的地理學(xué)研究分析了3種空間類型:第一類是客觀存在的空間,可以被人體占據(jù)、經(jīng)歷的空間。身體是最小空間單位,通過身體的實踐去體驗旅游相遇與空間的關(guān)系,這一類空間有著時間地理學(xué)的傳統(tǒng)。第二類是隱喻的(metaphorical)、想象的(imaginative)空間,或曰地方(place),是旅游相遇理論最為重視的空間[25]。第三類是現(xiàn)代虛擬技術(shù)催生的虛擬空間。旅游相遇存在于虛擬技術(shù)之中,類似的研究集中在人機界面的接觸,以及旅游在線產(chǎn)品的設(shè)計研究之中[48]。

    隱喻的空間體現(xiàn)了人作為主體對客觀空間的感知,并由此生成空間對主體的象征意義。對隱喻空間的認識,可以追溯到巴什拉在《空間的詩學(xué)》(La Poétique de l'Espace)中關(guān)于空間是人類意識之居所的觀念[76],之后人本主義地理學(xué)中對“地方”概念的闡述,更清晰地表達了空間的隱喻含義[77-78]。因此,對隱喻空間的定義取決于不同主體所擁有的個體知識與文化歸屬。在這個意義上,“旅游者以空間作為媒介,與自己原本歸屬的世界、旅游符號和情境進行協(xié)商,并因此可能建構(gòu)她/他自己獨特的意義”[26]2。

    隱喻的空間在旅游相遇中具有重要的意義。Crouch強調(diào),空間帶有強烈的主體文化特征,他重視旅游者相遇所在的隱喻空間,強調(diào)隱喻空間在塑造旅游者的愉悅感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它的背后隱含著不同主體的文化碰撞的結(jié)果[25]。旅游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工業(yè)化社會直接賦予的符號體系,而是籍由自身對不同文化的獨立解讀,從而產(chǎn)生了自己的意義。除了旅游者外,旅游目的地及其居民也在旅游相遇空間表達自己的身份(identity)。比如Senft關(guān)于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特羅布里安群島(Trobriand Islands)的研究表明,當?shù)鼐用裨谙蚵糜握弑硌輹r保護了本民族的文化身份[79]。

    此外,Gillen和Mostafanezhad還認為,旅游相遇空間是地緣政治的空間,這也是具有隱喻意義的空間[69]。他們用簡單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一位在越南峴港高端度假村的游泳池旁休息的中國游客,一邊吸著椰青,一邊自言自語:“中國對越南的幫助那么大,怎么還來反對我們呢?”這是中越在南海領(lǐng)海沖突背景下,一位普通中國游客的說法,竟與國家的外交辭令一致。因此,他們認為即使是最日常的旅游相遇場景,也都是地緣政治地理學(xué)的日常實踐,不能脫離彼時歷史、社會與政治文化背景。

    2.2.3? ? 相遇實踐生成知識

    “知識”是旅游相遇理論的第四大要素,也是旅游相遇深層次的意義所在——旅游相遇是旅游者日常旅行實踐中的知識生成。如上文所述,旅游相遇是旅游者以身體作為媒介,以身體作為最小空間單位的實踐,并在實踐過程中產(chǎn)生常人地理學(xué)(lay geography)知識的過程。

    以身體為媒介進行的旅游實踐,一方面旅游體驗與身體感知密不可分,存在具身性。旅游相遇是運用五感進行身體感知的過程。通過味覺,我們更容易理解食物構(gòu)建地方性的重要性;在街頭、集市、街景等非正式的旅游場所,旅游者通過身體沉浸,張開嗅覺、聽覺、視覺、觸覺去感受異地風情的氣息、色相、聲景與氛圍。無論是節(jié)日游行,還是夜店、酒吧,綜合感官激發(fā)身體和情感的回應(yīng),鼓勵人們?nèi)セ优c交往。這種情況下,旅游的相遇是即時的,是詩性的、心隨身動而無需深思熟慮的[2]。旅游者籍由空間作為媒介與自己原本所在的世界相遇,以具身化的方式參與到空間物質(zhì)文化的意義生成之中[26]。從非表征地理學(xué)角度而言,主體是通過身體實踐來產(chǎn)生常人地理學(xué)的過程,從而生成知識。

    另外一方面,旅游相遇發(fā)生于旅游者通過身體在可感知空間里的實踐與展演[25],空間由旅游者來建構(gòu)和表達,成為知識生產(chǎn)的媒介。旅游既是旅游者與空間的相遇,相遇本身也在空間中產(chǎn)生。旅游者以身體這一最小空間單位為媒介,使旅游相遇的空間富有活力,從而把情感、想象、感觀與表達組合在一起。旅游者在尋求對世界和他們所身處的地方意義創(chuàng)造方面擁有的能力,創(chuàng)造的常人知識(lay knowledge)能力,猶如文化與政治地理學(xué)家一般[2,69,80]。在實證研究中,Chen和Chen對三亞天涯海角、南山景區(qū)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旅游者在移動的空間實踐中,對景區(qū)的地方性知識和意義進行了再塑造,這個知識生產(chǎn)過程體現(xiàn)了旅游者的日常知識在旅游空間移動實踐中,所體現(xiàn)出的持續(xù)、復(fù)雜和不穩(wěn)定性的多元權(quán)力關(guān)系[81]。

    旅游相遇理論內(nèi)涵,闡述了旅游者通過身體的實踐,在相遇空間中具身化地體驗著差異,并在身體實踐的相遇空間中產(chǎn)生了常人地理知識,這些知識可能與身份有關(guān)、與文化有關(guān),可能與政治有關(guān)。后者如同Gillen和Mostafanezhad闡述,地緣政治知識也能產(chǎn)生于旅游相遇這個層面的微觀地理學(xué)之中[69]。旅游者產(chǎn)生的知識(doing-knowledge of tourists),已經(jīng)在旅游研究中產(chǎn)生越來越重要的作用[82]。

    3 旅游相遇理論啟發(fā)與反思

    眾所周知,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旅游研究領(lǐng)域出現(xiàn)過諸如旅游者類型學(xué)[83]、主客關(guān)系[84]、本真性[85]、旅游者凝視[86]等多種理論視角,主要來自社會學(xué)和人類學(xué)的影響;而旅游相遇理論視角,主要來自人文、文化地理學(xué)中“相遇”理論在旅游場景中的運用,體現(xiàn)了文化轉(zhuǎn)向、空間轉(zhuǎn)向下研究范式、研究話題的轉(zhuǎn)變。

    旅游相遇理論視角,擺脫了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之間簡單劃分的二元論,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旅游活動構(gòu)建的流動空間中,人與地、人與物、人與人之間基于差異而展演出多樣化的交往方式和交往關(guān)系。通過旅游相遇理論建構(gòu)過程及內(nèi)涵的考察,可以看到該理論視角本身尚處于不斷建構(gòu)、完善之中,亦可從中發(fā)現(xiàn)存在中國學(xué)者對該理論建構(gòu)、深化的貢獻空間,以及基于國人作為旅游主體在實證應(yīng)用上的啟發(fā)。

    3.1 理論啟發(fā)

    3.1.1? ? 旅游研究的文化轉(zhuǎn)向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后,文化突破了幾乎所有人文社會科學(xué)的學(xué)科邊界,成為最令人矚目的焦點議題,由此開啟了文化轉(zhuǎn)向這一新的研究范式轉(zhuǎn)向[87]。到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方地理學(xué)界也步入文化轉(zhuǎn)向,對于長期被忽略的“他者”的文化價值,給予了關(guān)注、同情,并為其所受的來自“主流”文化的歧視、壓抑伸張正義[88]。即使在經(jīng)濟地理領(lǐng)域的文獻中,也出現(xiàn)了由經(jīng)濟向文化轉(zhuǎn)移的特征[89-90]。

    旅游相遇理論,正是地理學(xué)中文化轉(zhuǎn)向范式發(fā)生后萌發(fā)的理論視角。文化轉(zhuǎn)向范式下的旅游研究,旅游不只是基于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現(xiàn)象的研究范疇,轉(zhuǎn)而重視旅游的文化屬性。作為Cultural Turns/Geographical Turns: Perspectives on Cultural Geo-graphy的編者之一[91],Crouch提出“旅游者相遇”,強調(diào)旅游者主體的能動性,也是旅游研究擁抱文化轉(zhuǎn)向的有力注腳。無獨有偶,在同一時期,旅游研究中一本新的學(xué)術(shù)刊物——《旅游者研究》誕生,F(xiàn)ranklin和Crang在發(fā)刊詞中列陳當時旅游理論發(fā)展面臨的諸多問題,包括缺乏社會與文化專家的理論貢獻,旅游被狹隘化為經(jīng)濟產(chǎn)品、經(jīng)濟行為,將旅游者簡單化為理性人等。基于這些問題的反思,他們倡議將新刊物作為文化轉(zhuǎn)向范式下旅游研究交流之新平臺[82]。Cohen和Cohen總結(jié)近年旅游社會學(xué)的三大發(fā)展趨勢時,將旅游視為文化項目(cultural project)開展研究就是其中的一大趨勢[22]。

    文化轉(zhuǎn)向后的旅游研究視角,強調(diào)旅游相遇與歷史、政治環(huán)境與文化背景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表面上,旅游相遇研究呈現(xiàn)出政治的與非政治兩種研究取向,前者如Gillen和Mostafanezhad提出旅游相遇是地緣政治在旅游中的日常實踐,后者如日漸風行的旅游多感官、具身性研究[69];其實,無論表面上是否與政治相關(guān),終究脫離不了全球化的政治格局、歷史與文化的大背景。

    大部分的旅游相遇文獻研究集中在“南北”國家之間,主要是西方學(xué)者考察發(fā)達國家游客置身于發(fā)展中國家的情境,這種社會情境為旅游相遇提供了歷史與文化背景的差異性?,F(xiàn)有的旅游相遇研究集中在西方白人學(xué)者之中,雖然他們一直倡導(dǎo)對歐洲中心主義的批判與反思,卻終究擺脫不了從西方社會觀看東方社會的內(nèi)在立場[68]。Gillen和Mostafanezhad認為,美國在二戰(zhàn)后的崛起,是20世紀50年代發(fā)行《丑陋的美國人》一書成為全球性暢銷書的政治背景,并由此在世界范圍內(nèi)開展了一輪對美國人的批判,與之可進行類比的是當下中國[69]。他們指出,世界各國但凡有旅游專欄的媒體,都會出現(xiàn)中國大陸出境游客的各種不文明行為報道。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這是否反映了21世紀恰恰是中國走向強大、走向世界的歷史機遇背景?對中國大陸游客爆炸式負面報道,恰恰反映出西方社會與來自不同政體、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為方式的中國大陸游客相遇時表現(xiàn)出來的不適應(yīng)性。這個生動類比,提醒著我們在理解旅游相遇這一理論視角時,不能忽略旅游相遇從來不會脫離歷史、政治環(huán)境與文化差異而存在,文化轉(zhuǎn)向的研究范式是對現(xiàn)實與邏輯的雙重尊重和考量。

    3.1.2? ? 旅游研究的主體出場

    “主體出場”這一主謂結(jié)構(gòu)用語,生動地描述新文化地理學(xué)中地方與認同關(guān)系中的主體性,讓人倍感生動難忘[92]。新文化地理學(xué)土壤中培育的“旅游相遇”理論,也適用“主體出場”來強調(diào)對旅游主體的關(guān)注。

    現(xiàn)代社會中的旅游相遇,已經(jīng)不能輕易用“后殖民時代新形式”來描述。發(fā)展中國家作為旅游目的地主體的法律地位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旅游實踐取代了殖民時代開拓式探險,旅游經(jīng)濟補充了資本擴張方式。旅游和其他經(jīng)濟形式不同之處,在于旅游相遇具有主體性。因此,無論是游歷還是探險、休閑還是療愈、自省或者感悟,旅游雖然從一開始就和商業(yè)結(jié)合,但從來都保持了獨立的主體性,從未被全球化洪流中的資本綁架到不可動彈。所以,旅游相遇這種形式,不僅可以超出商業(yè)范疇,還可以是政治經(jīng)濟的、普世公益的,也可以是絕對個體性的,甚至是靈性的表現(xiàn)形式。

    相遇理論在反思中建構(gòu)出完整的“旅游實踐主體性”框架。前文已述,旅游者很容易被認可為具有主動性的旅游主體;而旅游地居民則經(jīng)歷了從被凝視的客體,到展演的主體,再到反思主體的曲折的主體性認同過程。由此,旅游者與之相遇的對象并不全然外在于旅游者,而是在兩者之間持續(xù)互動不斷產(chǎn)生相互關(guān)系,并在身體層面和社會層面上被解讀和制造出認知、意義與詩性。旅游相遇將作為主體的旅游者與多元相遇對象,將相遇過程和關(guān)系交織在一起,被納入旅游者的生活之中,影響和改變著旅游者的身體及內(nèi)心,更新或創(chuàng)造著旅游者的身份認同。旅游者在旅游相遇的過程中不僅是尋覓超脫日常生活之外的他者,也是通過他者來尋找自我,即形成內(nèi)省與內(nèi)視(turn inward),從而生成旅游的意義,乃至生活的意義。

    旅游“主體出場”,生發(fā)了對旅游者身體轉(zhuǎn)向的研究;對旅游者主體性的反思,突破了二元對立,生發(fā)了對發(fā)展中國家看似被動的旅游地居民的主體協(xié)商能動性的關(guān)注;旅游相遇系統(tǒng)性地反思了西方中心主義,生發(fā)了不同主體進行文化對話的可能,以及對旅游相遇文化意義的深入探討。

    3.1.3? ? 旅游相遇重視物質(zhì)研究

    上文提到由于物質(zhì)在身體感官感受與情緒化中起到重要媒介作用,旅游相遇重視物質(zhì)研究。這些物質(zhì),不僅包含傳統(tǒng)的物質(zhì)形態(tài),更包括現(xiàn)代科學(xué)發(fā)展帶來的技術(shù)變革。

    傳統(tǒng)的物質(zhì)研究與遺產(chǎn)旅游相遇緊密相關(guān)。通過旅游相遇,諸如博物館之類的物質(zhì)實體為地方建構(gòu)了想象空間,并在旅游相遇過程中不斷被旅游者支持、復(fù)制和固化[93]。此外,歷史遺跡也是構(gòu)成旅游相遇的物質(zhì)媒介,承載著當?shù)氐恼谓?jīng)濟因素和社會記憶,具有歷史性、政治性和情感性。既表達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特征,也突出了旅游者的訴求。旅游目的地的物質(zhì)性,一方面體現(xiàn)了旅游者與旅游目的地存在的差異性[2],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兩者背后社會關(guān)系之間的互動[94]。Worden的研究指出,除了具有主動性的個人以外,以物質(zhì)性呈現(xiàn)的目的地本身也在進行身份表達,馬六甲成為世界遺產(chǎn)是馬來西亞國家的文化政策和歷史建構(gòu)的結(jié)果,在承擔旅游職能的同時,也強調(diào)了馬來人的身份特性[95]。

    相遇實踐中的物質(zhì)文明還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對旅游形式的推進,進而對旅游相遇產(chǎn)生重大影響。劃時代的科學(xué)技術(shù)發(fā)明,比如照相機、火車、汽車等介入旅游者的相遇過程,使得旅游具身性體驗超越了肉體體驗,發(fā)明物延展了身體的可能性、擴充了體驗的豐富性,使得旅游主體與相遇空間建立更多樣的交流。Crouch等探討了攝影技術(shù)對旅游者感官體驗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一方面,攝影介入了旅游者體驗的生成過程,通過設(shè)置邊界、放大細節(jié)或者加入攝影師、陌生人等角色體驗等方式,建構(gòu)特殊的旅游者的世界;另一方面,照片超越了感官體驗的即時性而涵蓋了未來回味的可能。再比如,交通工具通過速度和移動能力影響了旅游者的感官體驗,同時創(chuàng)造了特殊的空間,使得特別的相遇能夠發(fā)生[42]。其他一些微小的科學(xué)技術(shù)進步,例如步行靴,也使得旅游者與自然相遇的方式發(fā)生了改變[96]。

    目前,國內(nèi)旅游研究中除了傳統(tǒng)的遺產(chǎn)旅游之外,直接圍繞著科學(xué)技術(shù)帶來的物質(zhì)的研究非常少,旅游相遇理論下對物質(zhì)研究的重視,可為今后的研究開啟新領(lǐng)域。

    3.2 理論反思

    3.2.1? ? 從視覺凝視到具身性相遇

    自Urry提出旅游者凝視之后[86],該理論便成為旅游社會學(xué)的重要基礎(chǔ)理論,在國內(nèi)也歷經(jīng)了反復(fù)介紹與實證運用[61-62,97-98]。而從凝視轉(zhuǎn)向?qū)ο嘤龅年P(guān)注,反映了人文、文化地理學(xué)家對旅游者體驗以及旅游意義的新一輪反思。

    首先,凝視與相遇的哲學(xué)基礎(chǔ)不同。旅游者凝視,源于??玛P(guān)于臨床醫(yī)學(xué)的“凝視”啟發(fā);而相遇的理論內(nèi)涵承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常生活哲學(xué)的轉(zhuǎn)變。??抡J為,現(xiàn)代的陌生人社會已被納入廣泛的社會管理之中,每個人的微觀生活都受到權(quán)力的監(jiān)控與規(guī)訓(xùn)[99]。米歇爾·德·賽托繼承了列斐伏爾空間生產(chǎn)抵抗權(quán)力[100]以及日常生活的物質(zhì)文化特性[101]等思想,考察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實踐,會通過各自多樣的“實踐者戰(zhàn)術(shù)”(tactics)來消解權(quán)力的規(guī)訓(xùn)與控制[102]。日常生活哲學(xué)的轉(zhuǎn)變,賦予普通游客在日常旅游實踐中能動性,他們不會全然被動地接受差異性相遇,而會在相遇空間中發(fā)揮主體性智慧,并產(chǎn)生獨立的常人地理學(xué)知識[103]。

    其次,旅游者凝視強調(diào)視覺的先導(dǎo)作用,而旅游相遇重視旅游者多感官的具身體驗。Gibson指出,近些年多感官相遇(sensory encounters)研究成果豐碩,充分說明觸覺、味覺、聽覺等多感官體驗并行的充滿情感的(affective)具身性旅游體驗[2],揭示了凝視作為單一視覺體驗已囊括不了旅游相遇的復(fù)雜性和物質(zhì)性?!堵糜握吣暋芬粫缭诘诙鏁r,就已吸收了多感官體驗的研究成果,承認旅游中不只是視覺的單一參與,只是堅持視覺在諸感官的組織作用[104]。就設(shè)身處地的旅游體驗而言,當旅游者進入異文化的場景之中,來自身體、五感的全方位、全身心的差異性旅游體驗,的確比單一視覺更有說服力,而這個領(lǐng)域正是強調(diào)具身性的旅游相遇理論視角之所長。

    3.2.2? ? 中國語境下旅游相遇理論深化與應(yīng)用場景

    旅游相遇理論的建構(gòu),基于西方中心主義視角的反思,基于后現(xiàn)代主義轉(zhuǎn)向下去中心化的差異性主體協(xié)商,為中國學(xué)者參與理論建構(gòu)帶來了機遇。

    這個機遇首先來自全球化浪潮的推進,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濟崛起引發(fā)了國際旅游流向的新變化。西方的旅游研究者也早已注意到了東方旅游經(jīng)濟崛起,以及大量的發(fā)展中國家游客反向流動的趨勢。Hendry把東方國家出現(xiàn)大量有關(guān)“西方”的獵奇性主題公園的現(xiàn)象稱作是“東方的回擊”(the orient strikes back)[105]。當下,“東方的回擊”最好例證莫過于中國的經(jīng)濟和旅游發(fā)展。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迅速融入全球化進程之中,短短40年間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在經(jīng)濟騰飛的帶動下,中國自2013年開始位居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的地位[106]。Urry和Larsen特別提到了中國大陸出境游客的爆發(fā),認為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曾經(jīng)被西方游客到訪和消費的“東方”國家已經(jīng)出現(xiàn)大批中產(chǎn)階級,他們渴望前往參訪那些定義了全球文化的西方[107]。Cohen和Cohen針對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全球新興客源地(emerging world regions)游客進行大量國內(nèi)、區(qū)域以及國際長途旅游的情況,倡議用社會學(xué)的流動性范式(mobilities approach/paradigm)進行對比研究[108-109]。可見,傳統(tǒng)上描述西方游客到達發(fā)展中國家的旅游相遇理論,需要發(fā)展中國家的學(xué)者以“局內(nèi)人”身份基于東方游客經(jīng)驗進行理論的深化與補充。

    “單面向地向西方知識體系傾斜‘認同的‘國際化,是一種對歷史-文化質(zhì)性的失憶癥表現(xiàn),更是因長期歷史創(chuàng)傷而掏空了自信心之文化自卑情結(jié)的自然反應(yīng)”[110]84,這種情況在中國旅游實踐與旅游研究中也長期存在,需要有一個從文化矮化慢慢走向文化自信的過程。旅游相遇理論視角下,東方的、中國的旅游者日常實踐的空間生產(chǎn),與西方旅游者主體的旅游相遇空間不同,也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知識。我們所討論的不再是西方人凝視東方人的過程,而是中國旅游者主體在相遇空間的感受、關(guān)系、知識、情感和價值的建構(gòu),由來自東方的中國游客在全球進行旅游實踐而產(chǎn)生的文化碰撞,以及在相遇空間進行知識生產(chǎn)的過程。本文認為,旅游相遇理論在中國語境的應(yīng)用,至少有以下場景:

    首先,相遇對象的多元化這一視野將極大擴展旅游研究的內(nèi)容豐度。國內(nèi)自然教育、國家公園與戶外游憩的發(fā)展,為人與景觀、動物與植物之間“超越人類”的旅游相遇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會。

    其次,旅游相遇理論中對于游客與相遇對象的主體性重視,對于相遇空間中關(guān)系的重視,更有利于理解后現(xiàn)代多元化的旅游體驗,比如游客與當?shù)厝酥g發(fā)生的性關(guān)系研究;更有利于理解趨向多樣化的旅游者群體及旅游形式,比如在貧民窟旅游、志愿者旅游、背包客旅游、城市步行旅游等。

    第三,旅游相遇理論在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研究中有很大的應(yīng)用空間。西方學(xué)界應(yīng)用旅游相遇理論的案例地通常是亞非拉的前殖民地國家,很多研究集中在東南亞鄰邦。對于中國學(xué)者來說可以反向運用案例地,跟隨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的步伐,研究的旅游目的地既可以包括“一帶一路”傳統(tǒng)上有聯(lián)系的國家,也包括曾是近代的侵略者、現(xiàn)代的“現(xiàn)代化”“國際化”模仿對象——西方世界。

    第四,旅游相遇理論啟發(fā)我們要重視技術(shù)與物質(zhì)在旅游體驗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帶來的旅游日??臻g生產(chǎn)。

    總之,本文通過系統(tǒng)介紹“相遇”在旅游研究中的流變過程,從旅游人類學(xué)、旅游社會學(xué)的“相遇場景”轉(zhuǎn)向人文、文化地理學(xué)中“旅游相遇”理論視角,并梳理了人文地理視角下“旅游相遇”理論建構(gòu)及內(nèi)涵,旨在將該理論視角引入國內(nèi)中文的研究語境中,希冀中國學(xué)者以“局內(nèi)人”的身份,為該理論貢獻特有的地方經(jīng)驗及知識。

    本文還有一些局限性:諸如旅游相遇本身就是多學(xué)科融合的產(chǎn)物,由于本文著眼點在于強調(diào)地理學(xué)家將人文地理學(xué)中的相遇理論引入旅游研究,這一流派與人類學(xué)中的主客關(guān)系、社會學(xué)中以戈夫曼為代表、符號互動論框架下的“相遇”,在理論來源、分析視角方面有著極大的不同,因篇幅所限,對人類學(xué)、社會學(xué)等其他學(xué)科對該理論的貢獻介紹略簡。又如在理論建構(gòu)部分的闡述中,僅限于梳理對旅游相遇理論構(gòu)建有重大推動的學(xué)者及研究,并未對人文地理學(xué)中全球化研究、批判地理學(xué)、政治經(jīng)濟學(xué)等內(nèi)部流派的各自貢獻進行闡述。此外,由于旅游研究中的學(xué)科融合趨勢還在持續(xù),因此,基于交叉學(xué)科的旅游相遇理論本身也尚在建構(gòu)之中,有待更多后續(xù)研究的補充。

    致謝:感謝兩位匿名評審專家的寶貴意見而啟發(fā)的學(xué)術(shù)靈感,感謝《旅游學(xué)刊》編輯團隊對理論文章的鼓勵與支持。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VALENTINE G. Living with difference: Reflections on geographies of encounter[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08, 32(3): 323-337.

    [2] GIBSON C. Geographies of tourism: (Un)Ethical encounters[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10, 34(4): 521-527.

    [3] WILSON H F. Encounters[M]// JAYNE M, WARD K. Urban Theory: New Critic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Routledge, 2016: 109-121.

    [4] 李拉揚. 旅游凝視反思與重構(gòu)[J]. 旅游學(xué)刊, 2015, 30(2): 118-127. [LI Layang. Tourist gaze: Rethinking and reconstructing[J]. Tourism Tribune, 2015, 30(2): 118-127.]

    [5] 錢俊希, 張瀚. 想象、展演與權(quán)力:西藏旅游過程中的他者性建構(gòu)[J]. 旅游學(xué)刊, 2016, 31(6): 82-93. [QIAN Junxi, ZHANG Han. Imagination, performance and power: 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ness in Tibetan tourism[J]. Tourism Tribune, 2016, 31(6): 82-93.]

    [6] 陳曉亮, 蔡曉梅, 朱竑. 基于“地方場域”視角的中國旅游研究反思[J]. 地理研究, 2019, 38(11): 2578-2594. [CHEN Xiaoliang, CAI Xiaomei, ZHU Hong. Reflection on Chinas tourism stud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field of place[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9, 38(11): 2578-2594.]

    [7] WILSON H F. On geography and encounter[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17, 41(4): 451-470.

    [8] ROVISCO M. Reframing Europe and the global: Conceptualizing the border in cultural encounter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Part D: Society and Space, 2010, 28(6): 1015-1030.

    [9] 瑪麗·路易斯·普拉特. 帝國之眼: 旅行書寫與文化互化[M]. 方杰, 方宸, 譯. 南京: 譯林出版社, 2017: 9-10. [PRATT M. Imperial Eyes: Travel Writing and Transculturation[M]. FANG Jie, FANG Chen, trans. Nanjing: Yilin Press, 2017: 9-10.]

    [10] 埃里克·科恩. 旅游社會學(xué)縱論[M]. 巫寧, 馬聰玲, 陳立平, 主譯. 天津: 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 2007: 7-8. [COHEN E. Contemporary Tourism: Diversity and Change[M]. WU Ning, MA Congling, CHEN Liping, trans.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2007: 7-8.]

    [11] COHEN E. Arab boys and tourist girls in a mixed Jewish-Arab commun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1971, 12(4): 217-233.

    [12] DE KADT E. The encounter: Changing values and attitudes[M]// DE KADT E. Tourism - Passport to Development?Perspectives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ffects of Touris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Joint World Bank - Unesco Stud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1979: 50-67.

    [13] KARCH C A, DANN G H S.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world[J]. Human Relations, 1981, 34(4): 249-268.

    [14] LITTLE K. Paradise from the other side of nowhere: Troubling a troubled scene of tourist encounter in Belize [J]. Journal of Tourism and Culture Change, 2010, 8(1-2): 1-14.

    [15] STASCH R. From primitive other to Papuan self: Korowai engagement with ideologies of unequal human worth in encounters with tourists [M]// SLAMA M, MUNRO J. From ‘Stone-Age to ‘Real-Time: Exploring Papuan Temporalities, Mobilities and Religiosities. Canberra: ANU Press, 2015: 59-94.

    [16] LILJEBLAD J. Using Foucault to construct normative guidelines for an ethics of tourist indigenous encounters [J]. Tourist Studies, 2015, 15(1): 65-85.

    [17] PRINCE S. Working towards sincere encounters in volunteer tourism: An ethnographic examination of key management issues at a Nordic eco-village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7, 25(11): 1617-1632.

    [18] EVERINGHAM P. Hopeful possibilities in spaces of “the-not-yet-become”: Relational encounters in volunteer tourism[J]. Tourism Geographies, 2016, 18(5): 520-538.

    [19] DURR E. Encounters over garbage: Tourists and lifestyle migrants in Mexico[J]. Tourism Geographies, 2012, 14(2): 339-355.

    [20] DOVEY K, KING R. Informal urbanism and the taste for slums[J]. Tourism Geographies, 2012, 14(2): 275-293.

    [21] FRENZEL F, KOENS K. Slum tourism: Developments in a young field of interdisciplinary tourism research[J]. Tourism Geographies, 2012, 14(2): 195-212.

    [22] COHEN S A, COHEN E. New directions in the sociology of tourism[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19, 22(2): 153-172.

    [23] LEAVELLE T N. Geographies of encounter: Religion and contested spaces in colonial North America[J]. American Quarterly, 2004, 56(4): 913-943.

    [24] 馬潤潮. 人文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之興起及西方新區(qū)域地理學(xué)之發(fā)展[J]. 地理學(xué)報. 1999. 54(4): 365-372. [MA Runchao. Humanism, the rise of postmodern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egional geography in the West[J]. Acta Geographic Sinica, 1999, 54(4): 365-372.]

    [73] GIBSON C. Souvenirs, materialities and animal encounters: Following Texas cowboy boots[J]. Tourist Studies, 2014, 14(4): 286-301.

    [74] JOHNSTON L. ‘I do down under: Naturalizing landscapes and love through wedding tourism in New Zealand[J]. ACME, 2006, 5(2): 191-208.

    [75] HILL J, CURTIN S, GOUGH G. Understanding tourist encounters with nature: A thematic framework[J]. Tourism Geographies, 2014, 16(1): 68-87.

    [76] 加斯東·巴什拉. 空間的詩學(xué) [M]. 張逸婧, 譯.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 [BACHELARD G. La Po?Tique De L'espace [M]. ZHANG Yijing, trans.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13.]

    [77] TUAN Yi-Fu. Place: An experiential perspective[J]. Geogra-phical Review, 1975, 65(2): 151-165.

    [78] TUAN Yi-Fu.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s of Experience[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77.

    [79] SENFT G.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touristic encounters—A case study from the Trobriand Islands[J]. Anthropos, 1999, 94(1-3): 21-33.

    [80] CROUCH D. Places around us: Embodied lay geographies in leisure and tourism[J]. Leisure Studies, 2000, 19(2): 63–76.

    [81] CHEN J, CHEN N. Beyond the everyday? Rethinking place meanings in tourism[J]. Tourism Geographies, 2017, 19(1): 9-26.

    [82] FRANKLIN A, CRANG M. The trouble with tourism and travel theory?[J]. Tourist Studies. 2001, 1(1): 5-22.

    [83] COHEN E. Toward a sociology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J]. Social Research, 1972, 39(1): 164-182.

    [84] SMITH L V. 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The 2nd Edition)[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9.

    [85] MACCANNELL D. Staged authenticity: Arrange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visitor setting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9, 79 (3): 589-603.

    [86] URRY J. The Tourist Gaze[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0.

    [87] DAVID C. The Culture Turn: Scene-setting Essays on Contemporary Culture History[M]. Abingdon: Routledge, 1994: 1.

    [88] 唐曉峰. 文化轉(zhuǎn)向與地理學(xué)[J]. 讀書, 2005(6): 72-79. [TANG Xiaofeng. Cultural turn and geography[J]. Dushu, 2005(6): 72-79.]

    [89] CRANG P. Cultural turns and the (re)constitution of economic geography[M]//LEE R, WILLS J. Geographies of Economies. London: Arnold, 1997: 3-15.

    [90] 苗長虹, 王兵. 文化轉(zhuǎn)向: 經(jīng)濟地理學(xué)研究的一個新方向[J]. 經(jīng)濟地理, 2003, 23(5): 577-581. [MIAO Changhong, WANG Bing. Cultural turn: A new direction to the study of economic geography[J]. Economic Geography, 2003, 23(5): 577-581.]

    [91] NAYLOR S, RYAN J, COOK I, et al. Cultural Turns/Geographical Turns: Perspectives on Cultural Geography [M]. London: Routledge, 2000.

    [92] 唐曉峰. 文化地理學(xué)釋義——大學(xué)講課錄[M]. 北京: 學(xué)苑出版社, 2012: 192-194. [TANG Xiaofeng.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Geography: University Lectures[M]. Beijing: Xueyuan Press, 2012: 192-194.]

    [93] BECKSTEAD Z, TWOSE, LEVESQUE-GOTTLIEBE, etal. Collective remembering through the materiality and organization of war memorials[J]. Journal of Material Culture,2016,16(2): 193-213.

    [94] BECKSTEAD Z, TWOSE G, LEVESQUE-GOTTLIEB E, et al. Collective remembering through the materiality and organization of war memorials[J].Journal of Material Culture, 2016, 16(2): 193-213.

    [95] WORDEN N. National identity and heritage tourism in Melaka[J]. Indonesia and the Malay World, 2003, 31(89): 31-43.

    [96] MICHAELS M. 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g: Mundane technology, the body and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J]. Body and Society, 2000, 6(3): 107–126.

    [97] 劉丹萍. 旅游凝視: 從??碌蕉蚶颷J]. 旅游學(xué)刊. 2007, 22(6): 91-95. [LIU Danping. Tourist gaze: From Foucault to Urry[J]. Tourism Tribute, 2007, 22(6): 91-95.]

    [98] 周憲. 現(xiàn)代性與視覺文化中的旅游凝視[J]. 天津社會科學(xué), 2008, 1: 111-118. [ZHOU Xian. Modernity and tourism gaze in visual culture[J].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2008, 1: 111-118.]

    [99] 米歇爾·??? 規(guī)訓(xùn)與懲罰(修訂譯本)(第四版)[M]. 劉北成, 楊遠嬰, 譯.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13. [FOUCAULT M. Discipline and Punishment (Revised Translation) (The 4th Edition)[M]. LIU Beicheng, YANG Yuanying, trans. Beijing: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13.]

    [100] 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 NICHOLSON-SMITH D, trans. Hoboken: Wiley-Blackwell, 1992.

    [101] 亨利·列斐伏爾. 日常生活批判(全三卷)[M]. 葉齊茂, 倪曉輝, 譯. 北京: 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 2018. [LEFEBVRE H. Critique De La Vie Qoutidienne[M]. YE Qimao, NI Xiaohui, trans.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18.]

    [102] 米歇爾·德·塞托. 日常生活實踐: 1. 實踐的藝術(shù)[M]. 方琳琳, 黃春柳, 譯, 南京: 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 2015. [DE CERTEAU M.? L‘invention du quatidien (The 3rd Edition)[M]. FANG Linlin, HUANG Chunliu, trans.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2015.]

    [103] CROUCH D. Surrounded by place: Embodied encounters[M]// COLEMAN M, CRANG M. Tourism: Between Place and Performance. New York: Berghahn Books, 2002: 207-218.

    [104] FRANKLIN A. The tourist gaze and beyond: An interview with John Urry[J]. Tourist Studies, 2001, 1(2): 115-131.

    [105] HENDRY J. The Orient Strikes Back: A Global View of Cultural Display[M]. Oxford: Berg Publishers, 2000.

    [106] 胡靜. 2014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報告[R]. 北京: 中國旅游出版社, 2014. [HU Jing. 2014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R]. Beijing: China Travel & Tourism Press, 2014.]

    [107] URRY J, LARSEN J. The Tourist Gaze 3. 0[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2011: 25.

    [108] COHEN E, COHEN S A. A mobilities approach to tourism from emerging world regions[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15, 18(1): 11-43.

    [109] COHEN E, COHEN S A. Beyond Eurocentrism in tourism: A paradigm shift to mobilities[J].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 2015, 40(2): 157-168.

    [110] 葉啟政. 高等教育“國際化/在地化”的吊詭與超越的彼岸[J]. 北京大學(xué)教育評論, 2017, 15(3): 73-91; 189-190. [YEH Chi-jeng. The paradox of internationalization/indigenization and its beyond in high education[J].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Review, 2017, 15(3): 73-91; 189-190.]

    猜你喜歡
    主體性空間
    創(chuàng)享空間
    空間是什么?
    創(chuàng)享空間
    創(chuàng)享空間
    獨辟蹊徑,語文課堂要凸顯學(xué)生“主體性”
    高中地理教學(xué)方法探究
    簡析高中物理的教學(xué)方法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網(wǎng)絡(luò)直播下身體在場的冷思考
    論“教學(xué)留白”在語文教學(xué)中的巧妙運用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考比视频在线观看| videos熟女内射|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久久 成人 亚洲| 哪个播放器可以免费观看大片|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国产综合精华液| 在线观看国产h片| 黑人猛操日本美女一级片| 少妇人妻久久综合中文| 日韩中字成人| 街头女战士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老司机影院毛片| 日本黄色日本黄色录像|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在线观看美女高潮|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成人二区视频|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热99久久久久精品小说推荐|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tube8黄色片|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丝袜喷水一区|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av在线老鸭窝|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久久久久久人妻| 久久精品国产a三级三级三级| 18禁观看日本|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tube8黄色片|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国产淫语在线视频|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青草| 赤兔流量卡办理|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亚洲成av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久久人妻熟女aⅴ| 永久网站在线|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超色免费av|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91sexporn|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另类精品久久| 老汉色∧v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专区|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一二三| 午夜福利,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大陆偷拍与自拍| 满18在线观看网站| 电影成人av| 亚洲精品视频女| 中文欧美无线码|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色哟哟·www|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一本久久精品| a级毛片黄视频| 三级国产精品片|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久久婷婷青草| 欧美人与善性xxx|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我的亚洲天堂|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乱人伦中国视频|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丝袜美腿诱惑在线|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青草久久国产|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亚洲精品第二区| 香蕉精品网在线|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国产 一区精品| 日日撸夜夜添|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午夜免费鲁丝|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飞空精品影院首页|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午夜福利,免费看| 精品国产露脸久久av麻豆|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99香蕉大伊视频| 777米奇影视久久| 综合色丁香网|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videosex国产|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精品性色|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久久婷婷青草|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街头女战士在线观看网站|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人伦9x9x在线观看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妖精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av麻豆av| videossex国产|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亚洲成av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日本wwww免费看|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日韩免费高清中文字幕av|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麻豆69| 欧美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av卡一久久|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观看美女的网站| 欧美日韩av久久|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亚洲第一青青草原|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了| 男人爽女人下面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宅男免费午夜|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国产片内射在线|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二三|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伦理黄色片|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费观| 1024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天堂8中文在线网|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 一区精品| 多毛熟女@视频|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亚洲综合色网址|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福利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久久狼人影院|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男女高潮啪啪啪动态图|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善性xxx| freevideosex欧美| 国产片内射在线| 亚洲国产色片|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日日撸夜夜添| 一级毛片我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大香蕉久久网| 最黄视频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韩国av在线不卡|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乱人伦中国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丝袜喷水一区| 欧美xxⅹ黑人| 亚洲av福利一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精品酒店卫生间|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日日撸夜夜添|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丝袜美腿诱惑在线| 中国三级夫妇交换| av电影中文网址|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少妇人妻久久综合中文|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免费观看av网站的网址| 777米奇影视久久| a级毛片黄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国产 一区精品|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av电影中文网址| 午夜影院在线不卡|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99热全是精品|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av福利片在线| videossex国产|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国产精品一国产av|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尾随美女入室|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亚洲精品一区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边亲边吃奶的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av免费观看日本| 一本久久精品| 秋霞伦理黄片|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久久影院123|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国产稀缺|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尾随美女入室| 日本wwww免费看|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成人二区视频|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色哟哟·www|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国产 一区精品|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黄网站色视频无遮挡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深夜精品福利| 校园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老汉色∧v一级毛片| 亚洲天堂av无毛|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最黄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黄色 视频免费看|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啦啦啦在线免费观看视频4|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日韩免费高清中文字幕av| 黄频高清免费视频| 在线 av 中文字幕|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激情五月婷婷亚洲|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观看美女的网站|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又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香蕉精品网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我不卡|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少妇 在线观看| 香蕉国产在线看|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freevideosex欧美| 制服诱惑二区|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捣出白浆h1v1|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99热全是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国产白丝娇喘喷水9色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国产淫语在线视频| 我的亚洲天堂|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咕卡用的链子|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在线看a的网站|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看a的网站|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国精品久久久久久国模美| 亚洲成av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av在线播放精品|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8中文在线网| 午夜福利,免费看|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久久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精品第二区|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1024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中文欧美无线码| 晚上一个人看的免费电影| 各种免费的搞黄视频| 宅男免费午夜|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日韩制服丝袜自拍偷拍|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日本wwww免费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www.自偷自拍.com| 国产视频首页在线观看|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一本久久精品|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成人影院久久|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年|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午夜91福利影院|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a三级三级三级|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国产97色在线日韩免费|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日本国产第一区|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日日啪夜夜爽| 我的亚洲天堂| 男的添女的下面高潮视频| 18禁观看日本|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国产乱来视频区| 色吧在线观看|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视频区图区小说|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美国免费a级毛片| 波多野结衣一区麻豆|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 最黄视频免费看| 少妇的逼水好多|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bdsm另类|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一本久久精品|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亚洲图色成人|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亚洲天堂av无毛| 赤兔流量卡办理| 一级毛片我不卡| av福利片在线| 少妇的逼水好多|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