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王云寶,謝道俊,鮑遠程,韓輝,董婷,周磊,黃曉峰,陳宏,馬瑩
作者單位:1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安徽 合肥230038;
2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安徽 合肥230038
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稱威爾遜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種遺傳性銅代謝障礙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核為主的腦部疾病[1]。為了對WD各系統(tǒng)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價,臨床使用系列量表包括如改良Young量表、WD全面評價量表(GAS量表),但都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WD病人的臨床癥狀。周香雪等[2],Leinweber等[3]編撰設計、首個用于Wilson病臨床癥狀全面評估的統(tǒng)一Wilson病評定量表(Unified Wil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WDRS),研究發(fā)現,其不僅能夠較好的評定Wilson病的嚴重程度及藥物療效,而且具有較好的效度和信度[4],適合進行臨床評估和科學研究。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臨床的原則和特色,中醫(yī)證型的量化研究對進一步規(guī)范辨證提高療效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肝豆狀核變性不同中醫(yī)證型與統(tǒng)一Wilson病評定量表評分差異性,探討各中醫(yī)證型與其定量表評分的相關性,以期為肝豆狀核變性的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與科研提供量化依據。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在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腦病中心符合Wilson病診斷的病人80例。其中男性47例,年齡范圍7~46歲,年齡(26.34±9.27)歲。女性33例,年齡范圍10~49歲,年齡(27.30±8.56)歲。
1.2 診斷標準
1.2.1 肝豆狀核變性診斷標準 參照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七版《神經病學》擬定:①肝病史,肝病征或錐體外系表現;②血清銅藍蛋白顯著降低或肝銅增高;③角膜K-F環(huán);④陽性家族史。符合①②③或①②④可確診為Wilson?。环息佗邰芎芸赡転榈湫蚖ilson??;符合②③④很可能為癥狀前Wilson病[5]。
1.2.2 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 根據《肝豆狀核變性診療方案》[6]及《肝豆狀核變性中醫(yī)臨床路徑》[7]辨證標準對入組病人進行辨證分型;分為濕熱內蘊證、痰瘀互結證、肝氣郁結證、肝腎陰虧證、脾腎陽虛證以及其他證型[8]。
1.2.3 Wilson病量表評定標準 參照UWDRS[3]各項進行評分,UWDRS分為三個亞表,分別為神經癥狀亞量表,肝臟亞量表和精神癥狀亞量表,量表共計55個題項,總分320分,其中神經癥狀亞量表共有27題,肝臟亞量表9題,精神癥狀亞量表19題。
1.3 納入標準 (1)符合WD診斷標準;(2)能配合UWDRS臨床調查;(3)中醫(yī)辨證分型由2名(副)主任中醫(yī)師完成,證型一致者,符合以上中醫(yī)辨證分型的病人。
1.4 排除標準 (1)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者;(2)存在嚴重精神行為異常;(3)不能配合者及各種原因拒絕參與者。
1.5 評定工具 (1)制定《肝豆狀核變性患者中醫(yī)辨證量表》包括病人一般資料、中醫(yī)四診信息等。(2)《統(tǒng)一Wilson病評定量表》分別包括三個分:UWDRS I:神經功能評分(208分);UWDRSⅡ:肝臟功能評分(36分);UWDRSⅢ:精神癥狀評分(76分)。UWDRS表評分:首先對病人進行研究目的及內容介紹,病人或其近親屬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由2名神經內科專科醫(yī)師進行UWDRS量表評分。確診病人入組后進行2次評分,分別由A醫(yī)師第一天完成及B醫(yī)師第二天完成,以保證評分者之間一致性。為驗證重測信度,初評7 d后再由A醫(yī)師進行第3次評分。計算標準計分:換算得分=[(實際得分-該方面的可能的最低得分)/該方面的可能的最高得分與最低得分之差]×100,使各維度分數均在0~100分之間;量表總分為各維度得分之和,以表示。
1.6 病例收集 凡符合入組標準的病人進行統(tǒng)一Wilson病量表評分及中醫(yī)癥狀和體征資料收集。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多個樣本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中醫(yī)證型與Wilson病評定量表相關性的回歸分析以常見5種中醫(yī)證型為因變量,是該型的賦值為1,非該型的賦值為0[8]。將Wilson病評定量表(包括神經功能評分、肝臟功能評分及精神癥狀評分)設置成虛擬變量作為自變量。相關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選入或剔除變量的標準為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WD病人一般情況及中醫(yī)證型分布 共收集80例病人中。痰瘀互結證39例(48.8%),濕熱內蘊證21例(26.3%),脾腎陽虛證12例(15.0%),肝氣郁結證6例(7.5%),肝腎陰虧證2例(2.5%)。因本次研究納入肝腎陰虧證的病例太少,故以下在研究中不做比較分析。
2.2 WD病人不同中醫(yī)證型之間UWDRS評分比較 納入的80例病人中,痰瘀互結證的神經功能評分高于脾腎陽虛證,且低于肝氣郁結證的神經功能評分;肝氣郁結證的神經功能評分明顯高于脾腎陽虛證;濕熱內蘊證及脾腎陽虛證的肝臟功能評分均高于痰瘀互結證;肝氣郁結證精神癥狀評分高于痰瘀互結證、濕熱內蘊證及脾腎陽虛證,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余差異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肝豆狀核變性不同中醫(yī)證型之間UWDRS評分比較/(分,xˉ±s)
2.3 WD病人中醫(yī)證型與UWDRS評分回歸分析神經功能評與痰瘀互結證分呈正相關(OR=1.767,P<0.05),而與脾腎陽虛證呈負相關(OR=0.849,P<0.05),肝臟功能評分與濕熱內蘊證、脾腎陽虛證呈正相關(OR=1.384,P<0.05;R=2.976,P<0.05),而與痰瘀互結證呈負相關(OR=0.516,P<0.05),精神癥狀評分與肝氣郁結證呈正相關(OR=3.128,P<0.05)。見表2。
中醫(yī)古籍對WD并未有明確記載,但是根據臨床癥狀表現不同,若以肝臟癥狀為主癥者,中醫(yī)學將其歸屬“肝風”“積聚”“黃疸”“臌脹”等范疇;以神經系統(tǒng)癥狀為主要表現者,可歸屬于“顫病”“痙病”;若WD以精神癥狀為突出表現,可歸屬于“癲證”“狂證”“郁癥”“善忘”等范疇。鮑遠程等[9]認為本病主要責之于肝腎,與腦髓、心、脾相關,病性為本虛標實,以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為本,邪熱、痰濁、瘀血為標。病變初起,以肝風、邪熱、痰瘀等標象突出,晚期則正氣大衰,先天后天俱損。楊文明等[10]認為肝豆狀核變性臨床表現雖復雜多樣,但最多見“肝風”和“癥積”二病,其病因病機主要有稟賦不足,銅濁邪毒失于疏泄,濕熱蘊結,熱極動風,或痰濕阻礙氣機,痰瘀互結、形成癥積。臨床辨證分型以濕熱內蘊、痰瘀互結、肝氣郁結、肝腎陰虧等為主。本研究80例WD病人中醫(yī)證型分布情況,發(fā)現痰瘀互結證占48.8%,濕熱內蘊證占26.3%,脾腎陽虛證占15.0%,肝氣郁結證占7.5%,肝腎陰虧證占2.5%,這與前期研究[11]基本一致。
本研究發(fā)現應用中文版UWDRS量表神經功能評分、肝臟功能評分和精神癥狀評分均能不同程度的評估Wilson病病人的不同中醫(yī)證型。WD病人中,神經功能評分與痰瘀互結證呈正相關,與脾腎陽虛證呈負相關,Wilson病病人的神經功能評分,痰瘀互結證明顯高于脾腎陽虛證。這可能與本病早期以先天不足脾腎虧虛為主,中期因虛致實以痰瘀互結為主,晚期表現為虛實夾雜的特點有關。Wilson病神經系統(tǒng)癥狀發(fā)病年齡較晚,多在肝銅蓄積期、肝銅飽和釋放期后出現腦部癥狀,主要表現為震顫、肌張力障礙、舞蹈樣運動、運動障礙或步行障礙等。后期病邪深入,銅毒沉積,絡脈瘀阻,氣血不通,痰瘀互結,使以上神經系統(tǒng)癥狀加重。病程越長,痰瘀證越明顯,神經系統(tǒng)癥狀越重。疾病早期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脾腎陽虛,或精不足則肝血亦虛,脾失健運,不能濡養(yǎng)肝木,筋脈失養(yǎng),可見肢體拘急,步履艱難,動作笨拙,見肢體震顫,動作增多等,脾腎陽虛證越明顯,則說明疾病部位尚淺,神經系統(tǒng)癥狀越輕。
表2 肝豆狀核變性中醫(yī)證型與UWDRS評分回歸分析
研究發(fā)現肝臟功能評分與濕熱內蘊證、脾腎陽虛證均呈正相關,隨著Wilson病病人肝臟功能評分的增高,濕熱內蘊證、脾腎陽虛證的臨床癥狀越明顯[12];Wilson病肝臟損害可參照中醫(yī)“臌脹、積聚”,其本是脾腎虧虛,《景岳全書·積聚》說:“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脾腎虧虛致腎失氣化,脾失健運,津液失布,銅毒不泄,蘊久化熱,從而形成銅毒濕熱之證,病人表現為銅濁毒邪蓄積肝臟之腹脹如鼓,面目黃染,尿黃,口苦、口干、口臭,舌苔黃膩,脈滑,與Wilson病肝臟損害臨床癥狀相符。本病發(fā)生雖以虛為主,但往往可因虛致實,其實為銅毒濕熱、痰瘀互結,且貫穿疾病始終[13]。王共強等[14]通過對116例WD中醫(yī)辨證分析,發(fā)現肝功能指標中TBIL、ALT與肝膽濕熱呈正相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發(fā)現精神癥狀評分與肝氣郁結證呈正相關,隨著Wilson病病人的精神癥狀評分的增高,肝氣郁結證的表現越明顯,并且肝氣郁結證病人的精神癥狀評分明顯高于痰瘀互結證、濕熱內蘊證及脾腎陽虛證的。國外研究表明,46%~71%WD病人可出現人格障礙,典型表現為易激惹,與銅沉積引起殼核或蒼白球損傷有關[15-16];30%~60%WD病人存在抑郁,腦部銅過度沉積是引發(fā)抑郁及其他神經精神癥狀的重要因素[17-18]。中醫(yī)認為Wilson病精神癥狀的發(fā)病部位在腦,與心、肝、脾、腎有關,五臟主五神。銅毒內聚,使氣機不暢,臟腑功能失調,引發(fā)神志疾病[19]。銅毒沉積于肝臟,使肝臟功能失調,膽汁外泄無路,肝氣郁結[20],從而出現肝氣不疏、心情抑郁、煩躁易怒、情緒低落、躁動不安等精神癥狀。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Wilson病不同中醫(yī)證型的統(tǒng)一Wilson病評定量表評分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并且不同中醫(yī)證型與統(tǒng)一Wilson病評定量表評分具有一定相關性。Wilson病病人中痰瘀互結證、脾腎陽虛證與統(tǒng)一Wilson病評定量表中神經功能及肝臟功能評分具有相關性,濕熱內蘊證亦與統(tǒng)一Wilson病評定量表肝臟功能評分具有相關性。肝氣郁結證與統(tǒng)一Wilson病評定量表精神癥狀評分具有相關性。在臨床診治WD病人時,統(tǒng)一Wilson病評定量表評分可作為辨證論治的客觀依據,同時為評估其療效,提供了更確切可評價指標。但是本研究也尚有一些不足,如樣本量較小等,今后擬可進一步擴大樣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