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法
寫作教學中有一個誤解:就是將寫作這一復雜的思維過程與建筑施工過程等同起來了。建筑施工,需要先由他人提供設計、要求、材料等,施工員按照圖紙施工便可;當下,學生的寫作,也總是習慣于先有了觀點,有了材料,甚至也有了“情感”,最后也只剩下文字“施工”的小技巧了。
塞萬提斯說:“筆乃心靈之舌。”無論是主動寫作,還是任務寫作,言語都是心靈的圖畫。因此,寫作并非早已備全的“巧婦之炊”。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備“米”,甚至不可去“買米”“找米”,而要他自己“產(chǎn)米”,還要指導如何“產(chǎn)好米”。怎樣才能達成這種境界?
一、順其自然,導其必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作文教學的最大弊端就是語言脫離自己的思維,“學生重復著別人的思想,卻沒有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引導學生順著自己生命的熱流形成感悟,形成思想,形成熱情,然后進行指導,是寫作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有這樣一個課例:幾位攝影師去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采風,那兒山環(huán)水繞,鄉(xiāng)風淳樸;牛耕馬拉,肩挑背扛,看上去生活相當貧困。采風歸來,大家都創(chuàng)作了自己的作品,有的取名《困難歲月》,有的取名《世外桃源》。上課時,我展示了幾幅不同色彩的畫面,并要求同學開展直覺審美與思考。“無須矯情,怎么說,就怎么寫”(老舍語),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或贊成苦難,或支持美好,或發(fā)表感慨,或覺得好玩。眼看火候已到,我要求同學們即興書寫:用“自己”的話,把剛才自己的“心”給記述下來,不求優(yōu)美,不求邏輯,不求論證,求什么?求寫話的熱情,有寫話的“心”(學生笑)……整堂課學習氛圍濃濃,下課的鈴聲在不知不覺中響起了。我想:內(nèi)心有了不吐不快的沖動,情感的河流推著文字往外涌,這才是最好的作文狀態(tài)!
當然,發(fā)于真情只是寫作的起步,但并非就等于寫作本身;就像我們需要自由呼吸、吃喝,但呼吸、吃喝并非就等于我們?nèi)可?。要寫出言有力度、思有深度、情有感染度的好作文,還需要什么呢?我告訴學生:還需要讓讀者讀懂你的心,接受你的理。因此,批閱的時候,我將側(cè)重點放在順著各個習作的模樣“作出適當?shù)募夹g處理”,并順便點撥了如何把話講得更明白、更生動的技巧。并在第二天語文課上,認真開展了“技巧”點評:包括語言點評、亮點展示、思維商榷等。同時,隆重推介一些立意上的好“作品”。例如:
生1:表達對環(huán)境污染、人情冷漠的深惡痛絕,贊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支持《世外桃源》。
生2:表達鄉(xiāng)村百姓的貧困落后,呼吁幫助脫貧,支持《困難歲月》。
生3:“困難歲月”“世外桃源”兩種認識,立意上不存在對錯好壞之分,只是認識角度的不同。
生4:如同對待同一棵古木,畫家、木商、植物學家都會從自己職業(yè)的角度去審視。認識的差異,反映了職業(yè)心態(tài)、個性愛好、學識修養(yǎng)等差異。
生5:雖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是“世外桃源”更有美學情懷,給人溫暖……
很多同學會意地微笑著,正用他們的眼睛在傾聽。古老美麗的中華漢語言文字,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密碼;語言的深處,蘊藏著可能開花的種子。我知道,此刻語言正在開花!我們正需要“慢慢走,欣賞啊”。
二、因其多彩,導其創(chuàng)造
做人而言,過度的自由比過度的“規(guī)范”可怕;作文而言,過度的“規(guī)范”比過度的自由可怕!我想,“規(guī)范”和“自由”的中間地帶可以叫“創(chuàng)造”,它無法教。承認教育有達不到的地方,恰恰是教育的智慧。說到底,作文教學求“規(guī)范”并不難,難的是思維的創(chuàng)造。
不久前,筆者有這樣一次教學: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發(fā)布了一款新車特斯拉皮卡。馬斯克非常滿意這款車的外形設計,對該車的安全性自信滿滿,然而,在發(fā)布會現(xiàn)場,意外發(fā)生了。馬斯克演示了兩個場景,證明玻璃的安全性:從3米多高落下的鋼球砸中這款皮卡使用的防彈玻璃時,玻璃也毫發(fā)無損;接下來,信心十足的馬斯克指揮助手將同一枚鋼球扔向前窗玻璃,結(jié)果玻璃被砸碎了!估計演示之前,大家都覺得這兩個場景肯定都沒有問題。但萬萬沒想到,第二個場景竟然現(xiàn)場把玻璃砸碎了……事發(fā)后,媒體尋找人們解釋或談談看法。如果媒體找到你,你會講什么呢?或者,如果你是馬斯克,你此時會講些什么呢?
清代王夫之說:“含情而能達,會景而生心?!绷钊诵老驳氖?,面對如此有難度的要求,第二天展示的時候,多彩的發(fā)散思維竟也達到了20多種。例如:
生1: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生2:統(tǒng)計學上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理論,即從有限的樣本出發(fā),會導致得出的結(jié)論與實際相悖。
生3:要準確掌握物理學中“力的變化”的知識原理。
生4:德魯克曾經(jīng)說過,意外的失敗要求我們走出去,用眼看,用心聽。失敗應該被當作創(chuàng)新機遇的征兆,并認真對待。
生5:預設的重要性。
生6:一切都有可能發(fā)生。
不過,最令我驚愕不已的是,一位學生竟然用了“反彈琵琶”式的表達:李叔同先生說過,“我的性情是很特別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因為事情失敗、不完滿,才使我常常發(fā)大慚愧!能夠曉得自己德行欠缺,自己修善不足,才可以努力用功,努力改過遷善!……”——我寫,故我在。同學們展示著“多彩”的文字,我感動了:低眉,淺笑,如同傾聽到了一朵朵花開的聲音。我知道,同學們在寫下這些文字時,其實已經(jīng)寫下了他“自己”,我的內(nèi)心似乎看到了一大批學生正在“拔節(jié)”成長!
我想,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因勢利導“整理思想”的過程;寫作教學,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帶著一群不完美的人,導向完美的思維創(chuàng)造、思想共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李叔同先生“希望失敗”的振聾發(fā)聵的話語,我們是否應該永伴在耳邊?羅曼·羅蘭說得好:“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他們走路?!弊魑闹郎?,教學者是否過于關注寫作應試的“成功”,而不能順其自由導其創(chuàng)造?是否因為容不得失敗,而已經(jīng)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萌芽,甚至替代了學生走路?
三、因勢修正,導其文心
古代文學家顏之摧說得好:“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腎,氣調(diào)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按脈,是對“理智”“氣調(diào)”“事義”等的望聞問切;開方,就是提出修改意見。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作家最大的本領是善于修改?!笨梢娦薷闹匾?。修改,是一種閱讀,但比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更有利于提高寫作能力。當然,認真學生可“多改”,推一把,得了高分一般不易自滿;后進自卑的學生,不宜“多改”,送其以肯定。中等的學生分情況:內(nèi)斂的,可“少改”;張揚的,可“多改”。但如果批改評分了之后,學生不知道修改后好在哪里,那么基本上是白忙活了,因此教師講評是寫作教學的關鍵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作文修改的關鍵,不僅在于文技,更在于文心。文以載道、文以傳情、心靈敏感力、人文情懷等便是文心。眼下“文心”缺失已是學生習作通病。一個作品如果沒有人文素養(yǎng),永遠是一個問題作品,丟失了“心”的文字,再美何用?再說,丟掉文心,急迫地播種技巧,會擠掉孩子們的激情和夢想!
前不久,學校舉行的世界名著整本書閱讀大賽活動中,我讓學生寫一篇名著讀后感,名著自選,立意自定。其中,一篇題為《讀基督山,話恩仇》的作文讓我心動:……唐泰斯,一個純潔歡樂的青年,機敏,有能力,極富愛心……遭他人陷害而鋃鐺入獄,關進了與世隔絕的孤島監(jiān)獄,度過了漫長的14年……仇恨終于掙破鐵的黑暗,意外的機遇為他積累了復仇的資本——他成了基督山伯爵,一個冷酷高貴的名字!一項嚴密周全的復仇計劃在他冷血的思想下有條不紊地部署開來……他玩弄著黃金交易,操縱著社會動向,所有一切的一切,只為了舊日的恥辱,痛心的苦難。有志者,事竟成,他終于成功了!——讀罷習作,我不能不嘆服作者對原著的剪裁和駕馭語言的功力!但刀光劍影的表達,促我寫下“扼腕嘆息!”的批語,僅打下了合格的評分。
之后,那位同學帶著頗為不滿的心思來找我。我微笑著說,作文寫得還不錯!我順著他寫作的思路,談了幾點“還可更好”方法,提醒他:文章是否缺少了什么?——復仇是成功了:費爾南自殺身亡,唐格拉爾破產(chǎn)潛逃,維爾福發(fā)瘋。但此時的唐泰斯并沒有以“一報還一報”的方式復仇,復仇也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他是一個復仇的“魔鬼”,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天使”,他“像有一團火,溫暖了許多身處絕境的人的心”。請你再讀讀作品結(jié)尾:他最終選擇的是人性的回歸,他要從一個復仇者恢復到一個有肉有靈魂的人,他追求靈魂的平靜,他要滿足精神的享受……契訶夫說:“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領?!本痛?,能否作一點修正?后來他重寫了一篇:……十四年的牢獄之災,使他的外貌、性格都發(fā)生巨大變化。他從墳墓中爬出來,恩怨分明,對幫過他的人進行報恩,對那些對不起他的人,施以報復。但他并沒有鉆進仇恨的死胡同。除了復仇,伯爵也有他報恩的一面。他暗中對以前幫過他的人,都進行報答。他始終是善良的!——讀罷習作,我隨即欣喜寫下了“可送校文學刊”五個字,打出優(yōu)秀的評分。
[作者通聯(lián):浙江浦江縣研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