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昌發(fā)
【摘要】思維的形成起源于問題,創(chuàng)新的開始來源于問題。教師應深入思考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并對此展開深入分析。本文主要從如何營造積極的學習氣氛來讓學生勇于提問,教師怎樣創(chuàng)設適合提問的情境使學生樂于提問,以及教師作為問題意識的引領者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問題意識這幾個角度展開論述,以期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形成問題意識,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核心素養(yǎng)
愛因斯坦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物理學家,他的故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有勤學好問的習慣。愛因斯坦很小的時候就常常提出一些其他人沒有想到的問題,雖然教師、同學對此表示反感,但愛因斯坦并沒有因此放棄,而是更加勤學好問,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問題意識。由此可見,問題意識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問題的產生,能促進學生進一步研究學習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從中總結出新的思路,促進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如果沒有問題的產生,學生便缺少深入挖掘數學知識的動力,其學到的知識就局限于課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時常設計各種各樣的問題,主動讓學生找出問題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反饋,使學生樂于提出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提問能力及思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享受提問的過程并逐漸養(yǎng)成樂于提問的習慣。本文將根據小學數學教師的實際教學經驗展開探討,分析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提問能力。
一、營造積極有趣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勇于提問
教學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問題意識的發(fā)揮和表現。良好的教學氣氛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與展現;緊張的教學課堂氣氛將帶給學生一定的壓迫感與緊張感,不利于學生積極發(fā)問及問題意識的形成。因此,如果教師能營造讓學生感到親切和舒適的班級學習氛圍,學生自然就會很樂于認真學習,從而主動探究課本中的知識并發(fā)現自己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分享自己的不同看法,這將有利于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故而,教師應積極調動課堂氣氛,營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提問的教學氛圍。在這一氛圍內,學生樂于學習、喜愛學習,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由此可見,教與學兩者相輔相成,即達到教師樂于教學、學生樂于提問的良好效果。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竭盡全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應改善與學生的關系。教師應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時常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聆聽學生的意見與想法,接受學生的建議,以拉近師生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這一課時,教師應該面帶微笑、和藹可親、語氣親昵、充滿耐心,對于學生在課上的提問與質疑,應給予較大的鼓勵與認可,這有利于提高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有了教師的鼓舞,學生將會更加樂于提出問題。此外,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多聆聽學生的不同意見,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匯總,運用系統(tǒng)優(yōu)化的方法,對不同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分層講解,與學生共同討論、一起解決。這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親近感,從而淡化學生對教師的恐懼感與疏遠感,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提問能力。
其次,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與提問的良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為了避免學生對書本內容深信不疑,教師應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并及時提出問題。
最后,教師要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一一耐心解答。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提出新的看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有效解決目前學生過于依賴教師和課本知識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堅持不懈的精神,找不出問題的解決方法絕不放棄,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深入了解,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提問、勇于提問的良好習慣。此外,教師也應該善于聆聽不同的意見,不可以對學生提出的新奇的、怪異的問題進行否定。同樣地,對于勇于提出問題的學生,教師應加以鼓勵與表揚,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
二、創(chuàng)設適合提問的情境,使學生樂于提問
1.做數學實驗時啟發(fā)提問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實驗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拼接實驗、集體實驗、生活實驗等。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實驗帶領學生解析數學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有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課“表內乘法(二)”時,教師應帶動學生看一看、擺一擺,組織學生開展有趣的數學實驗,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理解乘法中的技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2.在做游戲中培養(yǎng)問題意識
例如,在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認識”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游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各種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并將其擺放在教室內,組織學生對這些物品進行目測,并寫出自己猜測的角的度數。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再選取一組學生對這些物品進行精準測量,并將兩組的結果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兩組數據的差異。這樣,學生就能在游戲中感受到數學的奧秘,并更加透徹地理解“角的認識”這一知識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立善于借助游戲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進而使學生喜歡上數學,并充分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3.在學習實踐過程中啟發(fā)提問
在學生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實踐活動作為解決問題的基礎。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一定的啟發(fā),從而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質疑,發(fā)現不同的思路。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如有獎競答、有獎競猜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展開數學學習,幫助學生深入挖掘數學知識、獨立思考并提出問題,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例如,教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一課,在講解了多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基本運算方法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互相提出問題并加以回答。小組成員如果出現問題上的分歧,或答案意見不一致時,可以向教師尋求幫助。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本節(jié)課講授的內容,還可以拉近師生距離,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傊處煈谟腥さ膶嵺`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數學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
三、教師發(fā)揮示范作用,引導學生善于提問
問題在我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問題的帶動下,能夠積極學習、勇于提問,并主動探索所學知識,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樣,問題的產生與發(fā)現,能夠間接促進教師的進步。教師始終是學生的榜樣,發(fā)揮著引領與示范作用。教師具備較強的問題意識,會帶動學生對所學知識展開探究,從而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甚至教師的問題意識與學生的問題意識呈正相關關系。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課“平行四邊形與梯形”這一課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該先總結自己對這節(jié)課的問題,并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從多方面考慮學生的不同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耐心講解,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久而久之,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將更加熱愛學習,從而在后續(xù)學習中積極提問,在問題意識的引導下體會學習的樂趣。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積極、活躍、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環(huán)境的熏陶下主動思考、大膽質疑、勇于提問,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提問意識,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尤小云.讓“問題”延伸課堂無窮美景——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開放性提問的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19(10):10-11.
魯靜.小學數學教學“偽生活化”及其應對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劉文芳.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馬俊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提問意識的研究[J].名師在線,2019(22):41-42.
劉正剛.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現狀及策略研究[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663-665.
劉敏.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4):74.
馬麗陽.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維習慣[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64.
李彥虎.重視互動,優(yōu)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