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香天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古文教學逐漸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視,而在古文教學中,小古文憑借著自身獨有的意境、詞韻以及辭藻而更勝一籌,在小古文教學過程中,如果可以因勢利導地開展古文教學,則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美感,同時為語文課堂增加魅力,使得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小古文學習。
關鍵詞:興趣;小古文;教學實踐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文言文是其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文言文不但承載了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體現了我國的民族精神,在古文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文言文篇幅短小、遣詞造句講究凝練,同時富有氣勢,并且具有著獨特的意境之美和音樂之美,因此,在小古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體驗小古文中蘊含的文化與美感,同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小古文教學變得豐富有趣、生動活潑,讓學生以興趣為最好的老師,從而主動進行小古文學習。
一、小古文教學的價值分析
文言文作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具有文字凝練、哲理精辟、短小精悍以及意蘊豐富的特點,文言文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具有獨特的魅力與表現力,并且折射了各個時代的精神文化特征。在文言文中,小古文通常具有淺顯易懂的道理,并且篇幅短小、朗朗上口,適合文言文初學者進行閱讀。例如,在小學或者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小古文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并且提高學生的語言功底。
二、現階段小古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填鴨式教學的限制。在當前階段的語文教學中,不論是文言文教學還是白話文教學,都存在較為明顯的填鴨式教學,例如,教師普遍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對小古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小古文的背誦和字詞翻譯上,普遍認為學生能夠流利背誦就能夠完成對古文內容的掌握,因此,教師在小古文教學課堂上存在較為嚴重的主觀性,以自身的主觀教學進度和教案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單一化教學模式,大多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都采用“閱讀—字詞講解—翻譯—背誦”的教學模式,不但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同時壓制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2.學生理解不到位。在小古文教學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小古文教學適用于文言文初學者,而文言文初學者大多數小學階段的學生,而小學生的文學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并且小學生較少接觸到文言知識,因此,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許多學習障礙,如果此時教師不能幫助學生有效排除學習障礙,難免導致學生對小古文學習喪失信心和興趣,而在小古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部分同學在進行小古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書本上的古文進行大體的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方法和系統(tǒng)化的知識基礎,導致學生的理解層次并不夠深,并且無法有效掌握小古文中所蘊含的意境,此時,如果教師不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幫助,將會無形之中加大學生的學習障礙。在小古文的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習者的古文基礎較為薄弱,并且大多數學生都習慣于利用現代漢語進行表達,因此在古文閱讀及背誦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礙,并且大部分學生采用機械化的背誦方式,導致背誦效率極低,無法有效完成背誦任務,同時浪費了大量的精力。
3.教師教學水平限制。在當前階段的小古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小古文的教學效率,而在當前的小古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校的語文教師沒有認識到小古文教學的重要性,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只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而沒有讓學生去理解作品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此外,在小古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文言文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局限于課本教材,而沒有對課文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并沒有在教學過程中開拓學生的眼界,同時也沒有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小古文的魅力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部分教師在開展小古文教學的過程中依舊沒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依舊采取填鴨式教學模式,將自身放在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沒有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同時也沒有認識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因此,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喪失學習主動性,并且陷入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無法對小古文進行積極、有效的學習活動。此外,在學習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采取了不合理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感受不到小古文的魅力,并且將小古文學習作為學習負擔,嚴重壓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推動小古文教學開展的策略分析
1.比較學習,感受小古文的魅力。小古文的優(yōu)勢就在于言簡意賅,并且極具哲理,此外,小古文的語言相對精煉,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朗朗上口,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不到小古文的魅力,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因此,教師可以先通過比較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小古文的魅力。例如,在小學階段的小古文教學中,比較著名的短篇故事有《龜兔賽跑》,同時,著名的小古文有《兩小兒辯日》,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龜兔賽跑》和《兩小兒辯日》分別進行閱讀和比較,對兩篇文章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進行探討,此時,學生會提出,兩篇文章的共同點是都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不同點則是《龜兔賽跑》篇幅較長,通俗易懂,而《兩小兒辯日》語言精煉,但是閱讀流暢度稍大,此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小古文閱讀方法,從而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此外,教師還可以展示《龜兔賽跑》與《龜兔競走》(小古文)的內容及其篇幅,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小古文的魅力所在。
通過《龜兔競走》這篇小古文,學生可以在原有的理解的基礎上對小古文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小古文對于故事的細節(jié)描述并不比《龜兔賽跑》粗略,反而利用精辟的詞語完成了對故事的概括,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更容易上口,背誦也更為簡單。
2.視聽教學,生動展現小古文內容。在小古文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小古文教學的重要性,在小古文的教學過程中沒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同時沒有讓學生感受到小古文的魅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首先需要通過合適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視聽教學法,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小古文的內容。例如,在《貓斗》一文的學習過程中,單憑機械的課堂講解,學生難以對小古文的內容形成具體的理解,但是,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尋找相應的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為學生展現生動形象的古詩內容。此外,通過短視頻的方式開展視聽教學,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從而加深學生對小古文內容理解和記憶,同時通過新奇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朗讀和背誦的基礎上,組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表演,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并且鼓勵學生盡量對小古文的內容進行充分展現,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小古文內容進行表演,進而加深對小古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此外,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體驗到語文課堂的學習樂趣,并且體會到小古文的魅力。
3.融合教學,激發(fā)學生主動性。在小古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小古文的課堂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融合教學的方法,鼓勵學生對小古文內容進行改寫,在保留基本的主旨的基礎上對小古文的內容進行現代文改寫,例如,在講解《楊氏之子》這篇小古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現代文對小古文進行改寫,并且在改寫的過程中發(fā)乎主觀能動性,在部分細節(jié)部分加入相應的環(huán)境描寫,同時對小古文內的神態(tài)、動作等細節(jié)進行描寫。
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對現代文進行改寫,將現代文改寫為小古文,例如,在《烏鴉喝水》這一篇小故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現代文進行改寫,從而逐步熟悉小古文的行文思路。在仿寫小古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寫,避免學生受到文言文模式的限制,從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小古文的魅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將現代文教學和小古文教學相融合,讓學生感受到兩種語言的不同,同時形成對小古文及其所代表的文言文的魅力。在融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同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而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體會到小古文學習的魅力。
4.積累常識,提高古文理解能力。在小古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對小古文中的重點字詞和重點知識進行背誦和記憶,并且在此過程中完成對文言常識的積累,通過高效地背誦,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基礎。在學生背誦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避免讓學生陷入死記硬背的死胡同,而是需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小古文內容進行背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古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學會利用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積累文言常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結語
本文首先對小古文進行了概念性闡釋,進而分析了小古文教學的重要性,同時對小古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礎上給出了相應的小古文教學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可以有效推動小古文教學的開展,提高小古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陳玉林.讓“趣”字貫穿小古文教學[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版),2017(2).
[2]洪娟.以寫激趣樂在其中——談小古文“寫話”教學[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6(9).
[3]肖有儀.小古文趣味化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