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銀科
摘 要:語文包含著我國的語言與文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溝通交流需要語文,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需要語文,甚至可以說,語文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初中課程的學習中,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只有學好了語文才能正確理解其他學科所傳授的含義,正確把握題意,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關鍵,其他學科離不開語文,需要語文作為鋪墊,學習了語文之后才會使題意更加清晰,做題的時候也能夠明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提供方法與技巧,使學生養(yǎng)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然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最快捷的辦法是教會學生如何去閱讀,如何在閱讀中獲取有用的信息來充實自身,閱讀可以改善學生的思維與認知,使學生的觀念發(fā)生變化。本文著重講述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習慣;重要性;方法策略
從古至今,語文維持著人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生從幼兒園起便開始學習語文,直到高中,有些大學也開設語文課程。初中語文是初中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是我國教育界相當重視的一門學科。學習語文有許多的方式,但快速高效的學習語文,使語文成績有所增長的便是閱讀,學生可以在閱讀中直接獲得知識,閱讀有許多優(yōu)點,其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還可以間接性教給學生技巧與能力,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有解決問題的參考方法。初中階段課程并不繁忙,是積累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階段,教師一定要重視這個階段,強化學生閱讀的能力與水平,教給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人生,并形成自身的人生觀念,為之后語文的學習做出良好的鋪墊。
一、現(xiàn)階段我國初中生閱讀的現(xiàn)狀
學生剛步入初中階段,會產(chǎn)生巨大的壓力,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大多是邊玩邊學,有足夠的時間去參與一些課外活動,但步入初中之后,課程突然增多,課程的難度發(fā)生了變化,許多學生步入初中之后不能很快適應,一旦有了空余時間便會放松自己,來緩解初中學習的壓力,并沒有多余的時間來閱讀。同時,教師與家長并未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要求與約束,使學生不斷地放縱自己,即便有了課余時間也會用來玩耍。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相互配合,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
閱讀也是一種放松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繁忙的學業(yè)中,用心去感受作者筆下的世界。根據(jù)調查,我國現(xiàn)階段,絕大多數(shù)初中生每天閱讀的時間低于兩個小時,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缺乏知識的積累,學生語文成績并不理想,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懈怠。
二、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豐富學生的課余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閱讀習慣對于一個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可以將作者的人生經(jīng)驗直接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務。閱讀還可以使學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識,在課堂學習時間是有限的,而語文作為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需要學習的方面還很多,需要學生自己通過閱讀來接觸去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當學生經(jīng)常閱讀之后便會獲得豐富的知識,對語文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閱讀可以讓人平靜下來,用心去學習,對成績的提升有些很大的幫助。
2.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傳授與解答課本上的知識點,還可以使學生了解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因為初中生學習的東西并不局限于課本,還有一些生活經(jīng)驗等書本之外的東西,其數(shù)量大、范圍廣,教師并不能完全傳授給學生,只能靠學生自己去學習。學生在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便可以從課外書本中獲得知識,一些生活經(jīng)驗以及學生想了解的知識都可以在課外書中獲得答案,由此一來,便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以及閱讀的技巧,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當學生遇到難題時,便可以根據(jù)教師所傳授的技巧自行解決。
3.有利于傳承中國文化。我國文化已累積數(shù)千年,雖然許多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不斷磨滅,消失,但我國所傳承下來的文化多、廣程度是難以想象的。這些文化在書本中體現(xiàn)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往往不會在書本中出現(xiàn),需要人們自己去了解、學習。初中生在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勢必會對我國文化的傳承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初中生在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會主動接觸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的見解,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有重要意義,使我國古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相碰撞,對我國文化的發(fā)展有積極影響,所以引導初中生,使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三、在初中語文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主要方式
1.激發(fā)興趣,讓閱讀成為習慣。興趣是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大驅動力,閱讀興趣是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最主要的因素,一定要引起重視。所以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興趣是比較重要的。教師可以減少學生的作業(yè),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時間去閱讀,學生在獲得多余的時間之后,可能對閱讀并不上心,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正確的措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可以給學生規(guī)定一定的閱讀數(shù)量,或者經(jīng)過一個禮拜的閱讀,組織學生舉行座談會,分享閱讀中觸動人心的片段或者自己的思想感悟,在分享的時候可以了解別的學生的想法,借鑒別人的想法,來提升自己,教師經(jīng)常組織座談會可以使學生樂于分享,在交流中得到進步,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升。習慣并不是一時就會養(yǎng)成的,在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之前需要教師時常監(jiān)督,切實負起責任。
2.善于運用想象,使學生學會情景交融。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的一種方式便是情景交融,學生閱讀把文章不僅僅一些文字,其中還包含了坐著的親身經(jīng)歷與感受,閱讀文章的含義不僅僅是豐富知識,還要使學生理解作者筆下的世界,了解作者的情感,還要使學生學會運用想象來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學生在學到《桃花源記》時,詩人筆下的心靈凈土實際上并不存在,需要學生們結合想象來思考,在學生有了畫面感之后,課文的背誦也會變得簡單起來。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將書中的情景想象出來,不僅可以體會作者的真實情感,引起共鳴,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教師在傳授學生閱讀技巧的時候,一定要傳授給學生情景交融的閱讀辦法,在學生學會這一方法后,對閱讀的興趣也會逐漸增加,可以幫助學生早日養(yǎng)成良好閱讀的習慣,使學生盡早地喜歡閱讀,表現(xiàn)出對知識無盡的渴望,還能夠使學生善于用閱讀充實自己。
3.給學生留下適當?shù)拈喿x任務。初中生并不具備持久的專注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缺乏自制力,而不愿去閱讀,初中生需要一定的壓力來驅使自身去閱讀去學習,這時教師的鞭策最為關鍵。教師可以將閱讀作為一種課后任務,讓學生去完成閱讀,這樣會給學生提供閱讀的動力,有利于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同時,初中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抓不住重點,不能明白作者自身所表達的含義,很可能對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扭曲理解,為了幫學生正確理解文章的含義,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下課后題,課后題可以是“本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薄白x完這篇文章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當學生完成課后題之后,教師可以公布參考答案,供學生參考,對學生的思想進行一定的規(guī)范,避免扭曲思想的出現(xiàn)。但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想法都具有創(chuàng)造性,教師不應該隨意否定,以防阻礙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4.注重閱讀的方法與效率。初中生課余時間減少,沒有大量的時間去閱讀,這是閱讀的質量最為重要,一篇好的文章帶給初中生的能量是無限的,而言情小說等書籍并不適合初中生閱讀,初中生閱讀之后,容易沉迷其中,渾渾噩噩,與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的閱讀興趣的意義背道而馳。此外,閱讀方法也是關鍵,一本書中,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對學生重大影響,初中生要學會略看與詳看,對于一些經(jīng)典片段要學會細細品味,意義不大的片段便可以粗略看一眼。根據(jù)文章的內容選擇閱讀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結合實際與時間才能使閱讀變得高效而有意義。綜上所述,閱讀的選擇與閱讀的方式都會影響到閱讀的習慣。初中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把握閱讀的時間與質量,避免產(chǎn)生懈怠情緒,或沉迷于言情小說中,對自己的學業(yè)造成影響。
5.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初中生的閱讀時間往往集中于課上短短的幾十分鐘,但需要學習的知識文化還有很多,需要自己抽出課余時間去學習。學習就是不斷認知的過程,在閱讀中不斷認知,才能夠提高自身的能力,課余時間初中生更應該閱讀一些對自己學習有幫助的書籍,可以幫助自己成長,有些正確價值觀的書籍,從書中獲取相關的知識以及人生經(jīng)驗,為以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消遣,沉迷于小說,小說可以幫助人們獲得短暫的放松,但自制力不強的初中生容易沉迷其中,在過度的放縱之后的,帶給初中生的是虛度光陰的悔恨。此外,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用筆批注,對于一些感觸頗深的片段,在旁邊簡單地寫下自己的一些理解,以后再次閱讀的時候,可以與之前的想法進行比較,使學生能夠明顯地了解自己內心的變化。當學生用心去閱讀之后,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一定的益處,當閱讀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學生的文筆便會漸漸提升。
四、結語
在初中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閱讀占了一大部分比例,語文大多數(shù)是考學生的理解能力,此外,初中生有了良好的語文基礎之后,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有幫助的。對于數(shù)學題來說,理解題意最是關鍵,如果學生連題意都不清楚,怎么能要求他把題目做對呢,由此可見閱讀的意義是無限的。不僅如此,閱讀也可以讓學生們在緊張的學習壓力下得到簡單的放松。初中生好奇點開始變得多種多樣,教師有時也無法解答,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書中尋找答案。如果對科學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科技知識方面的書,對古文化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我國的名著,書籍多種多樣,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不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多閱讀都能帶給學生全新的知識體驗,對于學生的發(fā)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朱海玲.略談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
[2]謝應龍.閱讀在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華夏教師,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