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敏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肛腸科,河南鄭州 450000)
肛裂就是指消化道出口從齒狀線到肛緣最窄的肛管組織表面裂開,形成小面積潰瘍,方向主要是與肛管縱軸平行,呈現(xiàn)出橢圓形或梭形,長度約為0.5~1.0 cm,該疾病會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強烈的肛周劇痛。臨床中肛裂的常見部位就是肛門前后正中位置,以后正中為多。 根據(jù)臨床醫(yī)學研究表明,當下肛裂疾病的發(fā)病率占據(jù)整個肛腸疾病的20.0%左右, 大部分以年輕人為主,其中女性發(fā)病率較多。 臨床中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手術,但是患者術后的康復效果對其自身生活質(zhì)量會形成較大影響。 由于部分患者對肛裂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較低, 從而使得患者康復依從性較差,故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訓至關重要[1-2]。 基于此,該文對健康教育能力培訓對肛裂患者的術后康復形成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 以2017 年7 月—2019 年6 月為研究時段,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利用隨機分組研究法對該院收治的80 例患者進行研究,每組患者均40 例。 其中對比組患者行常規(guī)教育,該組共有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25 例,年齡范圍在20~58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58±1.86)歲。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教育基礎上行健康教育能力培訓,該組共有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23 例,年齡范圍在20~60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94±2.19)歲。注:該次研究排除合并心、肝、腎臟等重大器官性疾病患者;排除患有精神類疾病患者;排除患有語言功能障礙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無腫瘤疾病或傳染病。 所有患者均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該次實驗已經(jīng)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認可。 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對比組患者行常規(guī)教育,醫(yī)護人員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同時叮囑患者圍術期相關注意事項。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教育基礎上行健康教育能力培訓。 (1)護理人員在科室內(nèi)每周開展兩次健康教育能力培訓講座,同時積極鼓勵肛裂患者能夠參與其中,同時還可以邀請患者家屬共同參與。 在講座中,有高年資護士以及意識講解肛裂疾病相關知識,同時針對患者所提出的疑問進行及時有效解答。 針對參與積極性較低的患者,護理人員可對其進行一對一健康宣教,指導患者術后進行正確科學的康復訓練,強化對患者飲食干預,從而確保其大小便通暢。
(2)針對出現(xiàn)疼痛嚴重的患者來說,護理人員可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行適當鎮(zhèn)痛藥物;針對出現(xiàn)疼痛情況較輕的患者來說,護理人員可告知患者家屬加強與患者聊天,同時還可告知患者適當聽音樂,從而轉(zhuǎn)移其注意力,降低其疼痛感覺。 在患者病情得到穩(wěn)定后,護理人員可適當輔助其進行運動, 告知其多飲水,保持飲食清淡。
(3)護理人員還需要為患者制訂針對性康復鍛煉計劃,術后讓患者盡量散步。 隨著患者病情好轉(zhuǎn),護理人員可安排患者進行多項運動例如打太極拳和慢跑,告知患者運動鍛煉對其疾病好轉(zhuǎn)的作用。 叮囑患者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切記操之過急適得其反。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疼痛情況,包括患者如廁時、術后換藥和休息時3 個時間段;對比兩組患者肛門失禁情況,包括正常、部分失禁和完全失禁,總失禁率=(部分失禁+完全失禁)/總?cè)藬?shù)×100%;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生活質(zhì)量,主要從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4 方面分析。
該次實驗研究使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其中使用(±s)進行計量資料兩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疼痛情況以及兩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生活質(zhì)量對比, 結果用t檢驗;用[n(%)]進行計數(shù)資料兩組患者肛門失禁情況對比,結果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疼痛情況明顯好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疼痛情況(±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疼痛情況(±s)
組別術后換藥時如廁時 休息時研究組(n=40)對比組(n=40)t 值P 值3.84±1.32 5.95±1.47 6.754 5 0.000 0 4.73±1.85 6.99±1.64 5.781 5 0.000 0 2.69±1.07 4.96±1.44 8.002 5 0.000 0
研究組患者肛門失禁率7.5%明顯低于對比組患者肛門失禁率3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肛門失禁情況[n(%)]
研究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生活質(zhì)量明顯好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生活質(zhì)量[(±s),分]
表3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生活質(zhì)量[(±s),分]
組別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 社會功能研究組(n=40)對比組(n=40)t 值P 值75.66±15.64 64.27±13.46 3.491 0 0.000 8 74.47±10.33 63.69±10.85 4.551 0 0.000 0 77.69±12.46 61.38±11.87 5.994 1 0.000 0 75.45±16.39 62.38±14.97 3.723 9 0.000 4
肛裂是當今臨床醫(yī)學中一種常見的肛腸科疾病,該疾病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會造成極大影響。 另外,便秘患者更加容易出現(xiàn)肛裂,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手術治療。 肛裂疾病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就是便血、疼痛和便秘[3]。
首先,疼痛是該疾病的主要癥狀,疼痛程度和持續(xù)時間越長說明該疾病程度越重。 一次典型的肛裂疼痛周期就是:疼痛—緩解—高峰—緩解—再疼痛。 患者排便時糞便刺激潰瘍面的神經(jīng)末梢,從而導致遍后出現(xiàn)嚴重的刀割樣疼痛,該疼痛類型能夠放射到患者臀部以及會陰部等多個部位。 便后數(shù)分鐘疼痛得到緩解,這一時期稱之為疼痛間歇期。 之后由于內(nèi)括約肌痙攣形成劇烈疼痛,會持續(xù)數(shù)分鐘或數(shù)小時,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患者坐立不安,待患者再次排便時疼痛會再次發(fā)生[4-5]。
其次,便血,主要以患者排便后滴血或變厚紙上擦血為主。 血色鮮紅,血量與患者裂口深淺和大小存在密切關系,但與痔瘡噴血不同。 另外,肛裂便血也會存在周期性的反復發(fā)作。 最后,便秘,大部分肛裂患者本身就存在便秘現(xiàn)象,一些患者在患有該疾病后由于肛門疼痛而恐懼排便, 長此以往就會導致糞便干硬化,便秘又會加重肛裂程度,形成惡性循環(huán)[6]。
臨床中治療肛裂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手術治療,但是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對其生活質(zhì)量會形成極大影響。 由此可見,對患者行積極的健康教育能力培訓十分重要。 健康教育培訓主要就是指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疾病的相關知識培訓,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幫助患者掌握該疾病情況, 了解疾病發(fā)病原因和治療手段,從而提升患者康復訓練依從性, 降低患者自身疼痛程度,促進其盡快恢復健康[7]。
通過該文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疼痛情況明顯好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肛門失禁率7.5%明顯低于對比組患者肛門失禁率3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生活質(zhì)量明顯好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楊晶[8](2019)對100 例患者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疼痛情況明顯好于對比組;實驗組患者肛門失禁率明顯低于對比組患者肛門失禁率;實驗組患者接受教育后生活質(zhì)量明顯好于對比組的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能力培訓能夠促進肛裂患者的術后康復,患者接受教育后肛門括約肌功能恢復良好,且護理質(zhì)量得到極大提升,這對于促進當下醫(yī)患關系來說有著積極作用,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