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丹,張海萍,馬銀惠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河南洛陽 471000)
對于甲狀腺疾病而言,其具有許多特殊性,會對患者平時的生活、身心健康等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1]?,F(xiàn)階段,臨床中大多借助手術對甲狀腺疾病患者進行治療,但是,由于甲狀腺所處部位具有相應的特殊性,這就會對手術視野帶來相應的制約,所以,提升了各項操作所具有的困難程度[2]。而在進行手術以前,輔助患者進行更為科學且高效的頸部功能鍛煉,能夠讓手術視野獲得相應的擴展,最終,讓患者盡早得到恢復[3]。文章納入的時間段最開始由2017 年8 月—2019 年4月該院接受并治療的102 例患者,現(xiàn)在總結如下。
選出該院接受并治療的102 例甲狀腺手術病例,把沒有施予任一功能鍛煉的51 例作為A 組, 把術前頸部功能鍛煉的51 例作為B 組。 兩組患者對該次研究均已經知情、同意,且其所有資料均獲該院倫理委員機構的審核與批準。 A 組性別:38 例男患、13 例女患;年齡:處于36~71 歲之間,平均年齡(53.33±7.35)歲;病程:處于2~5 年之間,平均病程(3.79±0.31)年;甲狀腺腺瘤、甲狀腺囊腫、甲狀腺囊腺瘤、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 甲狀腺癌患者依次是21 例、13 例、9 例、5 例、3例。B 組性別:39 例男患、12 例女患;年齡:處于37~72歲之間,平均年齡(54.48±8.58)歲;病程:處于3~6 年之間,平均病程(4.17±0.88)年;甲狀腺腺瘤、甲狀腺囊腫、甲狀腺囊腺瘤、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癌患者依次是23 例、11 例、8 例、5 例、4 例。 經對比2 組的基本資料后提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A 組:沒有施予任一功能鍛煉。 B 組:對患者施予術前頸部功能鍛煉。
1.2.1 在術前制訂出各項頸部功能鍛煉規(guī)劃 醫(yī)護人員應依據(jù)患者病情有關的情況、 選取的甲狀腺手術等,制訂出更具針對性、高效性的鍛煉規(guī)劃。
1.2.2 各項頸部功能鍛煉 在輔助患者進行鍛煉以前,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解釋在術前進行各項頸部功能鍛煉本身的關鍵性;在進行手術的2 d 以前,進行鍛煉,每日餐后2 h 開始進行鍛煉,2 次/d;方法:輔助患者處于仰臥位,借助更為舒適的軟墊,把其放至患者的頸部、肩部下,讓其頸部能夠處于過伸體位;在鍛煉完成后,輔助患者處于平臥位,并對其頸部進行按摩;遵照依序而行的原則,逐步讓患者進行更多的鍛煉,比如,對于單側甲狀腺手術患者, 其鍛煉所需時間處于1~1.5 h 之間,對于雙側甲狀腺手術患者,其鍛煉所需時間到了2 h。
評估對比2 組患者在護理后其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在這其中,并發(fā)癥主要就包括了活動受限、嗆咳、出血。
評估對比2 組患者在護理后其疼痛評分,借助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總分愈高疼痛也就愈重。
評估對比2 組患者在護理后其生活質量評分,借助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在這一量表中,主要就包括了軀體功能、物質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分數(shù)處于0~100 分之間,總分愈高生活質量也就愈優(yōu)[4]。
所有數(shù)據(jù)均借助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為[n(%)],組間檢驗用χ2;生活質量評分、疼痛評分為(±s),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護理后,B 組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對比A 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在護理后,B 組疼痛評分對比A 組更低,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1 比較2 組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
表2 比較2 組疼痛評分[(±s),分]
表2 比較2 組疼痛評分[(±s),分]
組名軀體功能物質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 總分A 組(n=51)B 組(n=51)t 值P 值63.14±0.67 76.54±0.95 82.318 6 0.000 0 66.86±0.22 78.33±0.05 363.069 4 0.000 0 65.89±1.65 79.62±1.36 45.856 2 0.000 0 66.13±1.75 75.05±1.47 27.872 3 0.000 0 77.97±2.78 87.12±1.86 19.535 7 0.000 0
在護理后,B 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A 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比較2 組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3 比較2 組生活質量評分[(±s),分]
組名疼痛評分A 組(n=51)B 組(n=51)t 值P 值3.89±0.75 1.45±0.26 21.951 8 0.000 0
甲狀腺在人機體中是一個最大的內分泌腺,其能夠對能量使用的總速度加以控制,并合成更多的蛋白質[5]。 因為甲狀腺處于十分特殊的部位,所以,甲狀腺疾病在臨床中具有許多特殊性,如果對這類患者進行手術,會使得手術視野較小,能夠操作的總空間也較窄,所以,手術具有更多的難度[6]。 一般護理人員會在患者的背部、肩部放進軟枕,以促進其頸部得到伸展,進而讓頸部能夠被全方位地暴露出來,讓手術視野更為開闊,但是,在手術完成后,患者很容易出現(xiàn)體位綜合征, 十分嚴重的還極有可能出現(xiàn)腦循環(huán)紊亂綜合征,無法盡早得到恢復。 同時,許多患者在進行手術以前會出現(xiàn)各類負性情緒,這是因為對各項治療、護理認知較少,且對手術具有許多憂慮[7]。 所以,在進行手術以前,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解釋手術有關的方法,使其知曉進行手術的核心,最終,患者對于手術總體的依從性就會逐步提升。
在進行甲狀腺手術期間, 對患者要施予全麻,所以,患者所出現(xiàn)的各類應激反應較少,但是,這一手術所需時間處于1~2 h 間, 患者需要長期處于頸部伸展位,所以,在進行麻醉后,在患者的頸部會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疼痛,且一些患者對此無法耐受[8]。 為此,在進行手術以前, 給患者施予頸部功能鍛煉是十分關鍵的,其可以提升患者對于手術的總耐受度,以減少長期頸部伸展而帶來的不適感[9]。 有研究人員指出了,在完成甲狀腺手術后,患者較易發(fā)生體位綜合征與其余有關的并發(fā)癥,并發(fā)癥大多都是因為患者自身的身心狀態(tài)而引發(fā)的;體位綜合征大多都是因為患者所處體位而引發(fā)的[10]。 所以,對患者施予術前頸部功能鍛煉,不但能夠提升患者對于手術所處體位的總適應性,減少由于體位而引發(fā)的焦躁感,同時,還能夠減少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防止手術對血管、神經等帶來傷害[11]。
在該次研究中,在護理后,B 組患者疼痛評分對比A 組患者更低,由此證實了,術前頸部功能鍛煉對于甲狀腺手術患者效果頗為顯著,能夠促進其疼痛最大限度地得到減輕。同時,在該次研究中,在護理后,B 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對比A 組患者更低,而其生活質量評分對比A 組患者更高,由此可見,甲狀腺手術患者在應用術前頸部功能鍛煉后,能夠減少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而提升其平時的生活質量與預后。
綜上所述,術前頸部功能鍛煉對于甲狀腺手術患者效果頗為顯著,能夠在保障患者手術安全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其疼痛、不適感,進而增強其生活質量與預后,建議臨床推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