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吉林省吉林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吉林吉林 132011)
廣泛性焦慮癥簡稱“GAD”,又稱“廣泛性焦慮障礙”,以持續(xù)性的焦躁不安、情緒異常興奮以及過分的警覺為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屬于臨床上常見的精神類心理疾病,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其會誘發(fā)患者出現(xiàn)行為異常的情況,甚至會損傷患者的器官功能等,增加較多的疾病發(fā)生,再加上該疾病易復發(fā),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狀態(tài), 還會威脅到家庭的安全。據(jù)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患有廣泛性焦慮癥的患者以女性患者居多,且發(fā)病時間通常集中于青少年時期以及兒童時間。 經過臨床上的不斷研究,認為該疾病的發(fā)生通常與遺傳因素、心理問題有關,而對于該疾病,臨床上除了藥物治療外, 還需要輔助一些護理干預療法,以改善患者的情緒,放松患者的身心。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臨床上提出了放松訓練護理方式,且有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 該護理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患者的病情康復,改善患者的情緒,為此,該文以如下的研究過程,以2017 年9 月—2018 年10 月間為研究段,來再次證實這一研究結果。
該文觀察對象為該院收治的廣泛性焦慮癥患者66 例,根據(jù)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每組33 例,對其實施常規(guī)護理,并將其設為常規(guī)組,對其實施放松訓練護理,并將其設為實驗組。 常規(guī)組:女性患者20 例,男性患者13 例,最小年齡20 歲,最大年齡65 歲,平均年齡為(37.67±5.62)歲,病齡最短5 個月,最長9 年,平均病齡為(3.14±1.22)年;實驗組:女性患者18 例,男性患者15 例,最小年齡22 歲,最大年齡60 歲,平均年齡為(35.46±3.73)歲,病齡最短7 個月,最長10 年,平均病齡為(5.03±1.31)年。 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后得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實施藥物治療,藥物包括:阿普唑侖片、鹽酸帕羅西汀片以及勞拉西泮片。 之后分別行常規(guī)護理以及放松訓練護理。
常規(guī)組: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并安撫患者的情緒,適當?shù)膶ζ溥M行健康指導等。
實驗組:放松訓練護理:(1)當患者入院后,需要主動與患者交流, 盡可能地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建立一個基礎的信任感,之后對患者的焦慮程度進行評估,制訂詳細的護理計劃。 (2)定期指導患者用藥,保證藥物使用的合理性。 (3)深呼吸放松訓練:需要保證環(huán)境的整潔性以及通風性, 并且保證室內的安靜程度,引導患者端坐在椅子上,放松身體,緩慢使身體向后靠[1],頭部微微低下,肩膀需要放松,雙手需要垂直、自然地放在腹部丹田處交叉, 而兩腿也需要自然下垂,并且放些舒緩的音樂,使得患者能夠微閉雙眼,放松身心,之后引導患者緩慢地用鼻子呼吸,呼吸的頻率需要保證在緩慢吸入7 s 后再緩慢呼出,保持7 s 后再緩慢吸入,并且保證每次的呼與吸均為最大程度,使得腹部能夠最大程度地收縮和腹脹, 每天保證訓練2次,以早晚各一次為宜,且每次需要以15~30 min 之內為宜[2]。 (4)全身放松訓練:需要使身體放松,以手部、上肢、肩部、頸部、頭部、胸部、腹部、臀部、下肢、雙腳的順序進行放松,首先需要將患者的注意力集中于手臂以及雙手上,也就是說先緩慢地握緊拳頭,然后放松拳頭后,將精力集中于雙臂上,使雙臂有緊張感,堅持10 s 后松開,再緩慢將注意力集中于肩部上,使肩部感覺到沉重,堅持10 s 后,再緩慢轉移到頸部,使頸部聳肩向后拉,使得頸部的肌肉逐漸緊張,堅持10 s后,需要放松肩部,直到疲憊以及緊張感消失,之后平臥于床上,逐漸地皺起前額,維持5 s 后,緩慢睜開雙眼[3],再閉眼,再睜眼,以舒緩眼部的肌肉,維持5 s 后,將轉移集中于胸部的四周,以促進胸部肌肉的拉伸和緊張感,保持10 s 后,再將注意力轉移于臀部,伸直雙腳放于平地,用力向下壓小腿和腳后跟,使臀部肌肉開始緊張,最后逐漸過渡到小腿肌肉上,使雙腳開始向后用力彎曲,使小腿肌肉處于拉伸的狀態(tài),堅持10 s后放松[4-5],以達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5)意象法放松:需要以語言上的溝通對患者進行引導, 讓患者發(fā)揮想象力, 想想天上的小鳥, 藍藍的天空以及遼闊的草原等,完善想象世界當中的美好,釋放內心的壓力以及消極情緒。
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以及HAMA 評分。
焦慮、 抑郁評分采取SAS、SDS 量表進行評估,各項均為50 分滿分,分值越低越好。
HAMA 評分為漢密爾頓焦慮量表,≥21 分, 肯定有明顯焦慮; ≥14 分,肯定有焦慮;≥7 分,可能有焦慮; <7 分,便沒有焦慮癥狀。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與護理前相比有明顯差異,且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s),分]
表1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s),分]
組別焦慮護理前 護理后抑郁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n=33)常規(guī)組(n=33)t 值P 值45.45±2.33 45.67±2.11 0.402 0.689 10.73±1.01 27.67±2.42 37.110 0.000 40.11±2.09 40.21±2.02 0.198 0.844 10.42±1.10 25.65±3.22 25.712 0.000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HAM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HAMA 評分與護理前相比有明顯差異,且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HAMA 評分[(±s),分]
表2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HAMA 評分[(±s),分]
組別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n=33)常規(guī)組(n=33)t 值P 值24.57±5.21 24.66±5.65 0.067 0.947 7.46±3.44 15.87±4.33 8.736 0.000
廣泛性焦慮癥與其他的精神類心理疾病相比,更具備損害社會適應性以及功能的特點,且患者的心理情緒較為波動,通常會處于不配合的狀態(tài),從而影響治療的流程,影響治療的效果。 近幾年來,放松訓練護理主要以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從多方面的引導,使患者能夠放松內心的情緒,共同刺激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通過呼吸方式,平緩情緒以及形態(tài),再通過全身放松以及意象的方式刺激患者的大腦,以改善內心的負擔和焦慮,并且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點[6],對于負面焦慮的情緒進行抑制,使患者多想象美好的事物,最后通過語言、音樂上的引導,來使患者的心態(tài)處于平靜的狀態(tài)。
綜上所述,該文的放松訓練護理方式比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康復效果更為明顯,其可以使患者提升自控能力,與護理人員建立信任感,提高配合度,并且從放松訓練中,使得身心的負面情緒得以改善,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