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香
(麻城市人民醫(yī)院,湖北麻城 438300)
我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成為老年患者的常見疾病[1]。 為提高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愈率,應當在患者發(fā)病時間3~4.5 h 之內,盡早疏通閉塞血管、恢復血流,防止缺血半暗帶組織受到損傷,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缺失[2]。 該院選取2017 年8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80 例, 隨機分組后對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探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治療的康復護理對策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80 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所選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位于39~80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2±2.6)歲;研究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位于33~85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6±4.9)歲。 納入標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時間在3~4.5 h 以內, 神經功能受到損傷持續(xù)1 h 以上。 排除標準:患者的心、肺、肝、腎等功能重度損傷。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配置阿替普酶組液,對兩組患者緩慢靜脈推注,標準為10%的藥總量,時間為60 s,使用輸液泵將剩余的90%給藥總量, 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進行,時間為60 min[3]。
(2)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多種護理措施。
①溶栓前的護理。 溶栓前準備:護士在患者到達前準備心電監(jiān)護儀、輸液泵、吸氧、吸痰等裝置[4]。 患者到達后,對其進行吸氧,心電、血氧飽和度監(jiān)護,同時使用留置針,選取較為粗直的外周血管,建立靜脈通路。 在靜脈給予阿替普酶前, 保證患者處于空腹狀態(tài),且不放置鼻飼管。在溶栓前,針對特殊患者,留置尿管[5]。 溶栓前,禁止進行吸痰,抽血氣分析,肌注藥物等操作。
②溶栓后的護理。 溶栓開始后,護士及時記錄患者血壓的變化情況。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與溶栓后出血及溶栓預后直接相關。有關研究表明,溶栓后,收縮壓高會對動脈內皮細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血壓的檢測記錄保持在,24 h 內30 次即可, 即溶栓開始后2 h內,每15 min 監(jiān)測一次,其后6 h 內,每30 min 監(jiān)測一次,之后16 h 內檢測頻率為每1 h 一次。 同時護士應當盡可能地避免引起患者血壓升高的情況發(fā)生[6]。
③在靜脈溶栓過程中, 護士應嚴密觀察患者神志、瞳孔、言語和肢體功能、神經功能恢復的情況。 在靜脈溶栓1 min、2 h、24 h 后, 護士應當評估患者的NIHSS 評分,并且將患者的病情發(fā)展狀況及時反饋給醫(yī)生。
④出血是溶栓治療后, 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因此對患者進行輸入溶栓藥物后,時刻注意觀察患者有無皮下瘀斑、牙齦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或血尿情況的發(fā)生。 如果患者出現頭痛、頭脹等情況時,應注意顱內出血的情況,同時加強呼吸道監(jiān)控,持續(xù)給予患者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
(1)對兩組患者分別于溶栓前,溶栓后2 h、24 h、溶栓后1 周、溶栓后3 個月,進行五次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定: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NIHSS)程度,患者的分數越高,則表明神經受損越嚴重。
(2)比較兩組的出血、梗死灶增大、肺栓塞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數據應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其中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用[n(%)]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測(±s)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NIHSS 得分情況,研究組患者的評分結果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IHSS 得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NIHSS 得分對比[(±s),分]
?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fā)癥的情況,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病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受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影響,心腦血管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7]。 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關鍵,在發(fā)病后的最佳時間段內進行治療。 采用正確、規(guī)范的臨床護理可以有效地縮短患者靜脈溶栓治療院內延遲時間[8]。 在靜脈溶栓后,護士應當指導及時患者進行康復鍛煉, 可保證患者訓練的規(guī)范化,有效地降低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縮短患者神經功能的康復時間。 該研究中,對比兩組患者NIHSS 得分情況, 研究組患者的評分結果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病情發(fā)展較為迅速,患者心理變動較大,應當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9]。 尤其對于神志處于清醒狀態(tài)的患者,心理波動更為明顯。 可以通過向患者詳細講解缺血性腦卒中的病因,以及靜脈溶栓治療的可行性,緩解患者心理緊張的狀態(tài),保證患者遵循醫(yī)囑。 同時與患者家屬及時溝通協(xié)商,講明靜脈溶栓的注意事項,以及出現并發(fā)癥的情況。 在患者出現恐慌、緊張的情緒時,護士及時安撫患者,同時聯系家屬進行勸導,避免影響對患者的治療。 該研究中,對比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血、梗死灶增大、肺栓塞并發(fā)癥的情況,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病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多種護理措施,可以保證靜脈溶栓順利進行,對患者的神經功能有良好的改善效果,降低并發(fā)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