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丁瑞
(高唐縣人民醫(yī)院,山東聊城 252800)
腦血栓是當今社會危及老人生命的最大因素。 而早期治療是治療腦血栓的關鍵。 腦血栓患者由于疾病發(fā)展快、病程長,常產(chǎn)生悲觀、低落、焦慮等不良心理,且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運動功能障礙、情感和心理障礙等[1]。 腦血栓患者在治療的恢復期,言語、功能障礙可逐漸得到患者,但不良心理較容易反復,因此在藥物治療期間,輔之以基于其性格特征的心理治療意義重大[2]。 為探究應用基于性格特征的心理治療結(jié)合藥物對于腦血栓康復期患者的臨床價值, 該文選取了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期間在該院治療且處于康復期的腦血栓患者60 例進行治療與記錄,并與健康的30 名體檢者進行對比,報道如下。
以在該院就診的符合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的腦血栓患者為研究對象,從中選取處于康復期的患者60 例,將其分為2 組,分別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分別設為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再從同一時期行健康體檢者中隨機選取30 名設為正常組。 所有患者和入選者均對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對照組男女性別比為17∶13, 年齡59~79 歲不等, 均值(60.21±3.15)歲;觀察組男女性別比為16∶14,年齡58~77 歲不等,年齡均值(60.23±3.14)歲;正常組男女性別比為19:11,年齡59~78 歲不等,年齡均值(60.22±3.15)歲。 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比較,上述3 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采取溶栓抗凝,擴血管和營養(yǎng)大腦以腦神經(jīng)的藥物口服治療,同時進行生理鹽水和奧扎格雷鈉混合靜脈滴注,1 次/d,連續(xù)兩周。 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強化心理干預,不同性格的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方法。 (1)恐懼型:多溝通交流,幫助其安排好生活事宜,緩解其心理壓力;醫(yī)護人員與家屬共同及時了解患者的想法, 也要做好家屬的心理工作,發(fā)現(xiàn)不良心理,及時轉(zhuǎn)移其注意力,消其顧慮。 (2)焦慮型: 醫(yī)護人員和家屬均需密切關注患者的日常表現(xiàn),可陪伴患者適當運動、散步,多給予患者關懷與鼓勵,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醫(yī)護人員定期告知患者治療進展及恢復情況,減少患者的擔憂和顧慮。 (3)急躁型:患者因康復時間較長, 常對醫(yī)護人員具有過高的要求,因此需對其進行心理安撫,為其講解該病的治療過程及進展以及后續(xù)的治療計劃,可通過其他病友對其進行開導,或者組織有意義的活動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使之緩慢平復急躁的心情。
(1)3 組的血液流變學指標(血紅細胞壓積、紅細胞沉降率、血漿粘度、全血還原粘度)水平; (2)2 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I 評分、SSS 評分;(3)2 組患者的心理素質(zhì)評分。
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均采用SPA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誤差表達式(±s)表示,檢驗方式分別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血紅細胞壓積、紅細胞沉降率、血漿粘度、全血還原粘度與正常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觀察組2 組相比,觀察組的血紅細胞壓積和全血還原粘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 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對比(±s)
表1 3 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血紅細胞壓積(%)紅細胞沉降率(mm/h)血漿粘度(cp)全血還原粘度(cp)低中高對照組(n=30)觀察組(n=30)正常組(n=30)51.46±5.71 49.32±5.48 45.56±5.21 10.10±6.50 11.10±6.10 10.10±6.88 1.64±0.82 1.88±0.31 1.64±0.23 21.06±9.88 20.12±9.41 19.91±8.47 13.42±5.24 11.92±6.87 11.81±6.88 4.39±2.50 3.31±2.45 1.31±3.56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BI 評分、SSS 評分在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BI指數(shù)評分高于對照組,而SS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I 評分、SSS 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I 評分、SSS 評分對比[(±s),分]
組別BI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SSS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0)觀察組(n=30)t 值P 值34.91±24.88 35.01±24.55 0.016 0.988 43.79±21.96 69.89±21.59 4.642 0.000 22.12±1.43 23.91±1.47 4.781 0.000 15.62±6.87 8.80±6.88 3.842 0.000
經(jīng)過不同的治療后, 對照組的心理素質(zhì)評分為(76.4±2.7)分,情感職能評分為(77.5±2.6)分,顯著低于觀察組(80.7±2.1)分、(81.3±2.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心理素質(zhì)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的心理素質(zhì)評分對比[(±s),分]
組別心理素質(zhì) 情感職能對照組(n=30)觀察組(n=30)t 值P 值76.4±2.7 80.7±2.1 6.886 0.000 77.5±2.6 81.3±2.4 5.882 0.000
腦血栓是多病因引起的慢性病,病情進展快且病程長, 患腦血栓病對任何人都是一種很強的心理壓力,特別是老年人機體的各種功能減退,其臨床表現(xiàn)為癱瘓、失語、意識和智力障礙等,自然會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反應,因而對疾病恢復帶來不利的影響,為使病人重新達到生活自理,有很好的最佳身心狀態(tài)。 腦血栓患者除堅持可靠用藥外,還需進行飲食、鍛煉及各方面的科學護理,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從病因和外因入手,防止復發(fā)[2-3]。 因而在治療康復期,除繼續(xù)進行藥物治療外,還應加強癱瘓肢體功能鍛煉和言語功能訓練[4-5]。 此外,恢復期的患者仍存在不穩(wěn)定心理,患者表現(xiàn)為煩燥多慮,沉默不語,對這些情緒不能正確對待, 忍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擊和偏癱帶來的痛苦,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的心理和悲觀厭世情緒[6-7]。 以患者性格特征為依據(jù)的心理治療針對腦血栓患者各種不同心理情緒采取了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措施,同時以高尚的職業(yè)道德情和感同身受的共情心,關心體貼病人,為患者的治療與康復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此次研究中,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與正常者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的BI 指數(shù)、 心理素質(zhì)評分和情感職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SS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應用基于性格特征的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結(jié)合,對于改善腦血栓康復期患者血液流變學異常、 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大有裨益,還可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質(zhì)和情感職能,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