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肖 勇
(西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西安 710072)
目前,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存在一些主要問題。首先,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是應試教育。這種評價體系使許多學生花大量時間準備各種英語考試,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提高自己的英語寫作水平。此外,課程設置方面沒有給予大學英語寫作應有的重視,寫作技能訓練在綜合英語課程中占的比重小。英語寫作是一項重要的語言技能,其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階段,它影響著學生的學術發(fā)展和職業(yè)選擇。目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遇到的問題是:許多學生在對一個作文題目進行思考的過程中,不會形成觀點,在構建文章整體結構、詞語的選擇、句型的應用以及修辭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難,習慣用漢語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思維模式,因此文章中出現(xiàn)了很多中式英語表達。英漢思維模式差異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一些學者一直在研究語言、思維及其內在關系,并提出了一些深刻而獨到的見解。一些學者認為對于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而言,漢語對英語寫作有很大負面影響[1][2][3]。而對于英漢兩種思維模式了解的不足,造成了學生們無法地道地用英文寫文章[4][5]。一些學者分析了大學英語寫作中由于漢語思維模式的負遷移而造成的錯誤,并使學生認識到這些差異,了解英語思維模式[4]。另一些學者對英漢兩種語言的思維模式進行了對比分析,指出了這些差異對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5]。還有的學者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即螺旋形與直線型以及形合與意合,指出了這些差異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語篇組織的影響,并提出要讓學生了解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的基礎上,學會組織英語語篇,寫出地道的英語寫作[6]。以上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思考英漢思維模式差異和大學英語寫作之間的辯證關系,但仍缺乏對這兩者關系的量化分析。本研究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大學生對英漢思維模式差異的理解程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查大學生是否意識到這些差異在詞匯選擇、句子結構與語篇發(fā)展等方面對寫作的影響,從而驗證大學生對英漢思維模式差異的理解程度與寫作水平是否具有正相關關系。
語言和思維模式是密切相關的。一方面,語言是一種交流思想媒介,不同的語言表達著人類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另一方面,思維模式是語言產生和發(fā)展的基本機制,并且表現(xiàn)為一定的語言形式。因此,思維模式的差異是語言差異的主要原因[7]。中國人和西方人在思維方式上有很大差異,兩種語言也有很大差異。一般來說,中國人習慣把世界看作各種關系,把注意力集中在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上。因此,中國人的哲學目標是生活和行為方式,而不是發(fā)現(xiàn)真理。西方人傾向于用可以被歸類的靜物來看待世界[8],他們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系統(tǒng)地思考宇宙的本質,以及他們和宇宙之間的關系[9],對世界客觀知識的追求成為他們的使命。這些不同之處造成了中國人和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異,也反映在漢語和英語在用詞、句子結構和話語組織等方面的差異。
中國哲學主張?zhí)烊撕弦弧V袊肆晳T于在與他人交流時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想法或一幅畫面,而西方哲學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西方人習慣于用科學和客觀的態(tài)度來觀察這個客觀的世界,他們用理性和邏輯探索自然。漢語思維模式屬于具象思維,英語思維模式是抽象思維。在詞法方面,由于英語抽象思維模式和漢語具體思維模式的不同,中國學生的英語作文中時常會出現(xiàn)一些用詞不當的現(xiàn)象。比如我們想表達一個人有很多學生,中文用“桃李滿天下”這個短語,然而 “peaches and plums are all over the world”并不是正確的英語表達。漢語采用具體的思維模式,樹上的桃子和李子不計其數,所以我們可以用桃李滿天下代表很多學生。英語習慣用抽象思維模式,在英語中,桃子和李子不能代表學生,正確的表達應該是“ disciples or pupils”。因此在寫作過程中,由于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中國學生難免會犯這樣的錯誤。
另外,這兩種語言中動詞、名詞和介詞的使用頻率是不同的。在英語表達中有一種現(xiàn)象叫做名詞化,英語中名詞和介詞的使用頻率超過動詞。在英語中,用相應的名詞來替換動詞和形容詞是很常見的。英語抽象思維模式與名詞化有關,是因為動詞和形容詞通過添加后綴或前綴可以很容易地變成名詞,英語抽象思維方式導致了名詞化傾向。漢語思維方式是具體的,傾向于動態(tài)的變化,漢語中常用動詞。
試比較下面兩句話:
當我聽到球隊獲勝的時候,我十分興奮。
a.When I heard that our football team won, I was very excited.
b.The news of the victory of football team filled me with excitement.
句a和句b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句b比句a更好。在句b中主語被非人稱主語“the news of...”所代替,另外,“excitement”這個名詞也減少了動詞的使用,句b更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在詞法方面,由于兩種語言的思維方式不同,詞語搭配對中國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題。例如,“接電話”的正確英語表達是“answer the phone” 而不是“ receive the phone”。“學習”一詞的英語表達有“study, learn, acquire, emulate ” 等,但“學習知識”譯為“acquire knowledge”,其它的說法例如“study knowledge” 或 “l(fā)earn knowledge” 都是不恰當的。
以上所提到的只是個別由于英漢思維模式不同而造成選詞錯誤的例子。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這些差異,知道如何避免使用不恰當的英文詞語。
英漢思維模式差異在句子結構方面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這里有必要提到兩個概念,意合思維與形合思維。意合有兩種定義:一種是無需使用并列連詞而使從句、短語、單詞并列起來;另一種是不使用從屬連詞而使從句和主句連接起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最明顯的特點是綜合思維,而英語思維模式屬于分析思維。綜合思維是一個思考過程,在這種思維過程中,整體由多個部分組成。在語言學中,意合指一種語言的單詞或句子的組合主要取決于它們的語義連貫而不是連接詞,該語言的語法是隱含的,因此可以說漢語思維模式是意合的。形合可以理解為用連接詞表示從屬結構或從句之間的關系。西方人喜歡分析思維,分析有助于觀察結果和原因。形合的特點之一是有許多銜接手段,英語句子中的連詞、介詞或分詞充當著連接手段使句子成為一個整體,其語法是明顯的。下面是一個關于意合思維與形合思維的例子:
作業(yè)寫完了,這下可以看電視了。
a.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I can watch TV now.
b.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so I can watch TV now.
句a和句b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句b比句a更好。英語強調銜接手段的運用,這些銜接手段在一個句子中不能省略,所以b是正確的。我們也可以使用其他銜接手段來表達相同的意思:“Since 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I can watch TV now” 以及 “With my homework finished, I can watch TV now.”
必須提到的另外兩個概念是主觀性思維和客觀性思維。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所提出的一切思想都強調人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潘文國(2002)[10]認為主觀思維模式是一種把人,即認知主體,看作宇宙核心的思維方式。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中國人的主觀思維模式漸漸形成了。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屬于客觀思維方式。柏拉圖認為主體和客體是分離的,笛卡爾宣稱靈魂是從物質中分離出來的。西方人認為自然是認知的主體,是宇宙的核心。我們可以在句法方面找到主觀思維模式的特點。第一個區(qū)別體現(xiàn)在主語的選擇上。漢語的主觀思維模式決定了“人”總是作為一個句子的主語,而英語的客觀思維模式決定了“物”總是被用作句子的主語。例如:中國人說“我經歷了重重不幸”,而英語表達是“Misfortunes accompanied me”?!拔摇保瑵h語句子的主語,變?yōu)椤癕isfortunes”,英語句子的主語。第二個明顯的不同體現(xiàn)在語態(tài)上。由于“物”常常被用作英語句子的主語,因此英語句子中經常使用被動語態(tài);而漢語句子經常使用主動語態(tài),因為“人”通常被用作句子的主語。例如:漢語句子“大火幾乎使這家有名的旅館全部毀滅”應該翻譯成“The famous hotel had been practically destroyed by the big fire”.學生應該通過反復練習真正意識到上述差異。
接下來要探討的是螺旋形思維模式和線性思維模式。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螺旋形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古代。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不直接評論他人,中國作家往往不會在文章開始提出中心論點,而是習慣于談論多個不同的觀點,然后在文章的結尾提出結論,文章遵循“因-果”寫作規(guī)律,即中國人喜歡先寫原因,后寫結果。英語思維模式是線性的,這種思維方式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代。亞里士多德認為演講分為四個部分:開端、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結論?,F(xiàn)代英語寫作的結構以引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為主,在一篇文章的開頭,作者習慣于提出主題句,即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用擴展句來論證中心句,在結束部分會重述觀點。因此,西方人習慣直接表達想法,讀者也可以在文章開頭就能找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英語寫作遵循了“果-因”的書寫規(guī)則,也就是說,西方人習慣先寫“果”,后寫“因”。以下面這個段落為例:
中文:足球運動員必須能不停地奔跑,有時得用頭頂球,撞別人或被別人撞,必須忍受雙腳和肌肉的疼痛,所以說,足球運動是一項難度大的運動。
英譯文:soccer is a different sport.A player must be able to run steadily without rest.Sometimes a player must hit the ball with his or her head.Players must be willing to bang into and be banged into by others.They must put up with aching feet and sore muscles.
了解英漢兩種語言的篇章組織規(guī)律,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有很大幫助。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討英漢思維模式差異對中國大學生寫作水平的影響及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如前所述,對大學生是否認識到中西方思維模式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對英語寫作影響的系統(tǒng)化和量化的研究一直被忽視。想要寫出地道的英語作文,學習者理解英語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而要想更清楚地了解學生的英語寫作,就有必要從中西思維模式的角度,用定量的方法來考察查學生的作文。因此,為了使我們對以上問題有更深的認識,筆者將進行以下問卷調查及結果分析。
本研究涉及的三個主要問題如下:
大學生對中西方思維模式差異了解多少?
大學生在多大程度上意識到這些差異會影響他們的英語寫作?
教師應該做些什么來提高學生對思維模式差異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寫出地道的英語作文?
本研究的參與者是來自西北工業(yè)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大二的180名在校學生,均選修大學英語拓展課系列之《實用英語寫作》這一課程,年齡從19到20歲,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學了至少7年英語。女生占總人數的12.05%,男生占總人數的87.95%。
在本研究中,問卷是唯一的調查工具。這份問卷(附錄一)是關于中國大學生對中英漢思維模式差異的理解。在這份問卷中,學生要從每個題目的三個選項中選擇最佳答案。這些問題可以分為三個子類,如下:
第一類包括問題1-3,是關于受試者對語言與思維關系的理解程度。
第二類包括問題4-6,是關于受試者是否意識到寫作與思維模式差異之間的關系。
第三類包括問題7-13,是關于受試者對具體英文思維模式在寫作中的具體應用的理解。其中,第7、8項關于詞的抽象和具體,以及英語名詞化現(xiàn)象;第9、10、11關于句子的主觀與客觀、意合與形合;第12-13關于篇章的螺旋形與線性邏輯。值得一提的是,問卷中的所有問題都以中文表述,以確保所有學生能夠準確理解每一道題目。
問卷發(fā)放在課堂上進行,要求學生在20分鐘內獨立完成。為確保答案的真實性,教師事先沒有通知學生;而教師同時在場,是為了幫助對題目理解有困難的學生。
1.數據分析
將問卷中收集到的數據用Excel做成條形圖,條形圖可以顯示13個選擇題中每一道題ABC三個選項所占的百分比,因為每個選項所占的百分比可以顯示出學生對英漢思維模式差異和寫作關系的理解程度。同時,本研究還將對問卷中三個子類的調查結果進行具體分析,希望對學生英文思維模式的掌握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些數據為幫助中國大學生提高英語寫作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2.結果分析
從整體來看(圖1),絕大多數(近90%)的受試者表示他們已經意識到了英漢思維模式的差異及其對英語寫作的重要影響,然而他們對這些差異的認識是不全面、不系統(tǒng)的,從他們的回答中發(fā)現(xiàn)有不少誤解。以下分別對問卷中三個子類進行討論。
圖2 學生對英漢思維差異了解程度
前三個問題是關于大學生對英漢思維差異的了解。如圖2所示,大多數學生(95%)認為語言和思維確實存在某種關系,但對具體英漢思維模式的差異不是很了解,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完全不知道西方人強調事實和理性思維,而中國人傾向于采用主觀態(tài)度來看待世界。
接下來的三個問題是有關大學生對思維模式差異與英語寫作之間關系的認識程度。從圖3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試者認為他們在寫作文時沒有意識到差異。他們肯定思維差異對寫作有一定影響,但不知道如何規(guī)避思維差異這一因素。
圖3 學生對英漢思維模式差異與寫作之間的關系的理解
圖4 中國大學生對具體英文思維模式在寫作中的具體應用的理解
如第7、8兩題所示,受試者對詞的選擇停留在表層意義和漢語的表達習慣,而且不習慣英文名詞化現(xiàn)象。第9、10、11三個題目是關于句子結構的,如結果所示,大多數學生不清楚英文中松散句和掉尾句的區(qū)別以及造成這一區(qū)別的原因,因此沒有考慮過句子成分的擺放。大多數受試者在第10題中選擇A,表示還不清楚英語的客觀性和漢語的主觀性這一差別。另外,一部分受試者有意識使用句子中的邏輯關系詞,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這樣的意識。在篇章結構方面,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試者選擇了B項,先提出觀點,然后列舉事實,但在第13題中,絕大多數受試者還是選擇了B和C選項,表示不習慣在作文中應用線性思維模式。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從第4到第13題學生的選擇結果差別較大,因此有必要對他們的作文進行評估,驗證思維模式和寫作的相關性。根據對第4到第13題的選擇結果統(tǒng)計,將學生分為兩組:能夠正確理解思維模式和寫作關系的學生為A組,占17%;不理解和不確定的學生為B組,占83%。學生在課堂上限時完成一篇作文,由兩位老師同時進行評閱打分,作文滿分是15分,評分標準如下:
第一檔:(15-13分)完全符合題目要求,觀點正確, 要點齊全。句式多樣,詞匯豐富。語言準確,語意連貫,表達清楚,具有邏輯性。
第二檔:(12-9分)基本符合題目要求,觀點正確, 要點齊全。語法結構和詞匯基本滿足文章需要。語言基本通順,語意基本連貫,表達基本清楚。雖然有少量語法錯誤,但不影響整體理解。
第三檔:(8-5分)部分內容符合題目要求,要點不齊全。語法結構和詞匯錯誤較多,語言不通順,表達不夠清楚,影響整體理解。
第四檔:(4-0分)與題目有關內容不多,只是簡單拼湊詞語,所寫內容難以理解。
之后將AB兩組學生的作文成績進行對比,結果如下表:
論點(5分)語言(5分)邏輯(5分)總分(15分)分組平均分平均分平均分平均分A組(30人)4.14.04.512.6B組(150人)3.03.33.29.5
本研究通過實驗,調查了英漢思維模式差異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研究結果如下:大部分學生沒有意識到中西思維模式差異會影響他們的英語寫作。盡管許多學生有意識地努力模仿地道的英語,但他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要那樣寫。另外,學生還不了解一種思維模式如何反映在語言上,或為什么在寫英語作文時他們必須要用某種英語語言結構而不是漢語語言結構。另外,學生作文評閱結果顯示,對英漢思維模式差異理解較好的學生在英語作文的論點闡述、選詞、造句、邏輯等方面表現(xiàn)更好??傊?,學生的寫作水平與對英漢思維模式差異的理解程度成正相關關系。
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的癥結在于如何轉換英漢思維方式。一些問題,如用詞不當、搭配不當、邏輯混亂、缺乏必要的連貫性以及很多“中式英語”表達等等,看上去似乎是語法錯誤,而在深層次上它們是由于英漢思維模式的差異造成的。中國大學生的英語寫作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較大,以至于會用漢語思維模式認識事物和描述事物。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以及如何避免漢語思維對英語寫作的影響。首先,教師應介紹英語的詞、句、篇章的特點和學習方法,對比兩種語言背后的文化特點和思維模式。其次,仿寫和背誦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英語思維模式的掌握,也有助于積累單詞、短語、句型、習慣用法和篇章結構。最后,閱讀也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模式的好方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能很好體現(xiàn)西方思維模式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邊讀邊學習寫作,探索最能體現(xiàn)思維模式差異的元素,學生不僅會品嘗到這些文化差異,而且可以模仿這些獨特的體現(xiàn)思維方式的語言表達形式。學生將受益于以上這些教學活動,成長為高效的英語學習者。英語寫作教學還應注重學生文化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同的文化使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認識和理解世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模式。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外語知識并與他人交流。成功的溝通不僅包括掌握語言知識,也包括正確認識和理解文化因素。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兩種語言背后的文化差異。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多以語言形式為基礎,忽略了語法背后的語言本質,因此在教授語言結構的同時,應更加注重語言的外延與內涵,概念演化和認知規(guī)律。
附:大學生英語寫作與英漢思維模式差異關系調查問卷
這是一份有關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對于英漢思維模式差異與語言及寫作關系的調查問卷,旨在通過分析學生對中西思維模式差異的了解,發(fā)現(xiàn)并解決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找到有效的途徑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我非常珍視您所提供的寶貴信息,希望您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感受認真回答下列問題。對您的合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1.您認為語言和思維是有一定關系的嗎?
A.是 B.不是 C.不確定
2.關于中西方思維模式差異您了解多少?
A.一點不了解 B.了解一點 C.非常了解
3.您認為英漢兩種思維方式之間的差異是什么?
A.西方人比較直接,中國人受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影響,比較含蓄。
B.西方人注重事實,描述時注重準確性和具體性;而中國人更傾向于主觀,更傾向于理想主義。
C.西方人善于邏輯思維和科學分析,往往訴諸于抽象的概念;而中國人傾向于把理論和情感結合起來解決問題。
4.在寫作的時候,您經常意識到中西方思維模式的差異嗎?
A.是 B.不是 C.不確定
5.您認為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您的英語寫作?
A.它對我的英語寫作沒有影響。
B.它們對我的英語寫作有些影響。
C.它對我的英語寫作有很大的影響。
6.在寫作的時候,您知道如何規(guī)避思維模式差異這一因素嗎?
A.知道一點 B.非常清楚 C.不確定
7.Sentence(a): From the table, we know that marriage rate dropped from 2000 to2008 in China.Sentence(b): As indicated in the table, marriage rate dropped from 2000 to 2008 in China.在寫作的時候,您經常選擇 sentence(a)這個句子嗎?
A.是 B.不是 C.不確定
8.Sentence(a): This movie star appeared on the stage and the audience applaud.Sentence(b): This movie star’s appearance brought the audience in applause.在
寫作的時候,您經常選擇 sentence(a)這個句子嗎?
A.是 B.不是 C.不確定
9.您通常會怎樣寫一個英語句子?
A.把主要成分放在開頭,然后添加補充成分。
B.把補充放在開頭,主要成分放在句子結尾。
C.沒有考慮過怎樣排列句子的主要成分和補充成分。
10.您經常使用短語“I/We think”而不是“it is estimated that…”嗎?
A.是的
B.沒有
C.不確定
11.在英語寫作中,您是否經常忽略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很少使用連接詞?
A.是的
B.沒有
C.不確定
12.您是按照下面哪種順序來描述一件事情的?
A.先擺出理由/條件/事實,然后發(fā)表態(tài)度/意見/結論。
B.先提出態(tài)度/意見/結論,然后列舉理由/條件/事實
C.其他。
13.您習慣在英語作文一開始就直接表達觀點嗎?
A.是的。我喜歡在一篇文章的開頭闡述觀點,這樣能讓讀者理解文章的主旨。
B.我不太習慣,但我會按要求去做。
C.沒有。我習慣先鋪墊,再提出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