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毅軍
摘要: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文教學是校園文化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師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引導者,只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與校園文化建設相關的文化元素并在課堂中予以運用,語文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就能更上一層。為推動我校語文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的互促共榮發(fā)展,筆者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因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互促共榮;語文教學;校園文化建設
互促共榮理念是一種以共同發(fā)展為目標的教學理念,為語文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從教育角度來看,閱歷較淺、精神層次較低的學生正需要人文精神的濡染,能夠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傳承校園文化,而良好的校園文化則能夠創(chuàng)設一種健康的積極的環(huán)境,使得學生身處此環(huán)境中能夠更易受到感化和熏陶。
一、互促共榮理念下如何聯(lián)系語文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
(1)在語文教學中,認識校園文化。高中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語文學習無處不在,學生只有經歷大量的實踐后才能真正體會和掌握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語文實踐活動不僅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同時也是建設校園文化的重中之重。如,《中國建筑的特征》中作者系統(tǒng)地概括了中國建筑九大主要特征,按照表現(xiàn)出的總體特征、結構方法、外觀裝飾等順序依次展開,總體特征這一部分中作者從總體上對中國各民族建筑的特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而后又系統(tǒng)地強調了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建筑在相同的內容和環(huán)境中也可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形式[2]。在學習這一部分的課文時,教師可結合校園特色建設進行拓展教學,帶領學生參觀相關建筑,講述該建筑的由來及寓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了解校園文化,課后可通過布置作文或口頭表述的形式,讓學生表述自己的觀后感。
(2)在口語交際中,認識交際文化。高中語文教材中,應將口語交際相關教材中所安排的內容合理運用到課堂中,設立富文化氛圍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辯論會、故事會等,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豐富了校園的文化建設。
(3)在閱讀指導中,認識讀書文化。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可結合本校教育理念、教學目標等信息,選取具有關聯(lián)性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選文中讀懂其蘊含的人文思想,分析其傳統(tǒng)文化背景,擴展學生的視野[3]。另外,可組織讀書實踐活動,如,開展“讀書會”、“朗讀者”等活動,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讀書實踐等,通過一系列活動,能夠通過傳統(tǒng)的讀書活動真正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再別康橋》中“康橋”是作者徐志摩精神的故鄉(xiāng),作者以悄然的惜別,抒寫了無盡的眷戀。本文辭藻優(yōu)美,通過描寫記憶中夕陽下的康河,表達自己仍想尋夢的心境。但在現(xiàn)實中,作者卻不愿驚醒他心中的夢,惜別之情最終作“悄悄”告別。在學習《再別康橋》這一課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分析,并通過自己的了解和感受進行課文朗誦,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4)在習作指導中,認識習作文化。語文學習的目標是學會表達和交流,而表達不僅包括語言表達,同時包括書面表達,針對檢驗學生書面表達水平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檢查學生習作完成效果如何。為達到學生習作能力與校園文化建設共同發(fā)展的目標,教師可根據(jù)學校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安排以及重大節(jié)日等,開展“小記者站”、“手抄報”、“校報”等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深入了解校園文化,進而引領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精建設與語文教學的助力息息相關,高中語文教學涉及的內容極其廣泛,就傳統(tǒng)文化來說,營造了校園和諧發(fā)展的濃厚氛圍。圍繞語文學習,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校園文化淵源,在各方面的語文實踐中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是語文教學走向大語文觀的有效途徑。雖然目前我們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實踐探索處于起步階段,但今后我們仍將深化研究、不懈努力,力求推動學校早日步入文化引領發(fā)展的重大階段。
參考文獻
[1]黃廣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學校園 特色文化建設探索與實踐[J]. 師道:教研, 2019(8):215-215.
[2]廖廣山,劉開湘,李偉升,以“明德育才”校園文化建設促學生全面發(fā)展——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校園特色文化建設研究[J].學苑教育,2019(1):9-9.
[3]劉炳安.在課堂中認識文化淵源 在實踐中引領校園文化——談語文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聯(lián)系[J].考試周刊,2018(56):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