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怡
摘 要:現(xiàn)如今我們國家已經(jīng)進入到了信息化時代之中,網(wǎng)絡技術對于多個行業(yè)的實際發(fā)展都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理應適應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結合當前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對于管理工作的模式展開調整,把握此前工作存在的不足,積極應用新媒體技術,及時進行改進,進而促使廣大學生們可以得到全面發(fā)展。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新媒體對高職學生管理帶來的影響,探討了新媒體的概念和傳播特色,分析了新媒體環(huán)境對學生管理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并對基于新媒體進行學生管理的具體方法方面發(fā)表一些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新媒體環(huán)境;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挑戰(zhàn);對策
引言:
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而言,基本上已經(jīng)在人們的實際工作以及學習活動之中得到了有效滲透。而對于高職教育工作來說,自然也是如此。伴隨新媒體技術的出現(xiàn),不但可以對早期教學工作存在的缺陷進行彌補,促使管理活動變得更為豐富,同時還能有效提升管理質量。為此,相關人員理應提高重視程度,合理運用具體技術,確保各項活動都能順利開展。
一、新媒體對高職學生管理帶來的影響
(一)積極層面的影響
對于廣大高職學生來說,當前正處在青春期階段,思維意識的發(fā)展還不夠成熟。在面對一些新鮮事物時,能夠做到快速吸收。尤其是一些新媒體技術,實際接收能力更是非常強。究其原因主要是新媒體的內容極為豐富,在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中,可以根據(jù)學生們自身的實際需求,調整內容以及傳播方式,因此對其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所以,普遍學生都會在課余時間,上網(wǎng)獲取相關信息,了解自己希望知道的相關內容和信息資料,同時和他人展開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傳遞自己的真實感受[1]。
(二)消極層面的影響
對于任何事物來說,普遍具有兩面性特點,在深入到一些群體中后,既會產生益處,也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而對于新媒體技術本身來說亦是如此。高職學生雖然通過新媒體可以更為便捷地進行信息獲取,但由于網(wǎng)絡中的內容極為復雜,如果沒有進行合理過濾,很容易被其所影響。由于高職學生自身責任意識不強,信息篩選你能來十分有限,因此對于網(wǎng)絡媒體的輿論傳播有著很高的信賴度,認為只要能夠說服自己,都屬于真理。甚至還會對其進行轉發(fā),傳遞給更多人群。如果沒有進行合理控制,學生們便會認為傳統(tǒng)課堂沒有趣味性,全身心投入到網(wǎng)絡之中,影響了自己的個人發(fā)展[2]。
二、新媒體的概念和傳播特色
(一)新媒體的主要概念
新媒體的概念本身來自于英文New Media,其能夠算作是一類相對概念。早期以報紙和廣播為主的媒體,普遍稱作是舊媒體。而基于網(wǎng)絡形式誕生的新型媒體,統(tǒng)稱為新媒體。因此,新媒體的概念極為寬泛,涉及的技術種類有很多,形態(tài)也有很多種。嚴格來說,其可以統(tǒng)稱為數(shù)字化媒體。
(二)新媒體的傳播特色
1.傳播的即時性
相比于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特色,新媒體有著非常高的即時性,傳播速度非常快。即便早期的日報,也只能在凌晨時間進行印制,在次日早晨進傳播。而新媒體可以做到瞬時傳播,這一秒出現(xiàn)的新聞,下一秒就能傳到大眾的耳中和眼中,真正做到了“零時間”傳遞。不僅如此,人們獲取的方式也有很多種,除了坐在電腦前,打開相關網(wǎng)站,使用手機等移動端,同樣可以隨時進行獲取各種信息。
2.具有較高的互動性
對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信息的傳播往往都以單向為主。在完成內容傳播之后,廣大受眾對于傳播信息的反饋并不能有效及時,雙方展開交流的渠道有限。而新媒體技術由于新聞內容全部都發(fā)布于網(wǎng)絡平臺之中,所有觀看者和閱讀者都能夠在其下方發(fā)表意見,分享自己的觀點。同樣,發(fā)布者也能夠根據(jù)讀者們的反饋,與其進行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原本社交層面存在的障礙便已經(jīng)完全打破[3]。
3.內容的多樣性
新媒體本身基于多媒體技術,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人們在進行內容傳播的時候,自然可以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諸如文字資源、圖片資源以及視頻資源等,通過把握時下人們最為喜歡的形式,將其全部整合在一起,以此完成傳播。不僅如此,互聯(lián)網(wǎng)本身還具備信息搜索功能。人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際需求,自主進行資源搜索,尋找當前需要了解的內容。由于內容形式極具特點,因此對年輕群體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
4.范圍的廣泛性
新媒體平臺本身有著很強的開放性特色,但凡有任何信息發(fā)布之后,所有人都能夠進行觀看。因此,即便發(fā)布媒體只有一個,都能夠在短時間內傳遞給大眾。不僅如此,人們在完成信息獲取之后,還能夠對其進行轉發(fā),信息得到進一步傳播,從而深入到各個不同的群體之中。傳播平臺不會因為人們的經(jīng)濟水平和個人條件,而對其有所限制[1]。
三、新媒體環(huán)境對學生管理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一)新媒體對學生管理帶來的機遇
1.促進師生關系
對于師生而言,彼此之間良好的溝通自然能夠給學生管理帶來多方面益處。但是從早期工作情況來看,普遍學校內部由于雙方缺少基礎溝通渠道,導致師生間溝通交流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新媒體環(huán)境讓網(wǎng)絡平臺更方便,更快捷。移動端對客觀條件的要求更少,讓交流環(huán)境更廣,更碎片化。
由于新媒體環(huán)境中的溝通工具有很多,使得管理工作原本受到的時間限制以及空間限制都被完全打破。教師輔導員等可以通過QQ或者微信的方式,直接與學生們展開溝通,尤其手機微信,大大改善了學生管理的條件。教師更容易把握其近期的生活情況以及思想動態(tài)。諸如,部分學生的家庭較為困難,教師便可以在物質層面給予一定的幫助;部分學生的性格內向,不愿與他人面對面溝通交流,在新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性格內向的學生能夠更放心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如此不但能夠對學生的自尊心起到保護的效果,同時還能完成思想教育工作。
2.提升工作效率
對于管理人員來說,通過使用QQ群、微信群以及公共郵箱等,直接進行信息發(fā)布,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不僅如此,上級人員發(fā)布了最新政策和要求時,也能做到及時傳遞,完成資源共享。另外,原本只能通過紙質材料進行傳播的內容,都可以實現(xiàn)電子化,不但降低了投入成本,而且還能縮減傳遞流程,方便學生們進行攜帶[5]。
伴隨信息技術的進步,幾乎所有信息內容都能夠做到“秒發(fā)秒傳”,同時還能附帶相關視頻、圖片以及文字信息,對新聞內容進行優(yōu)化,從而可以更為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們眼前。相比于傳統(tǒng)媒體,顯然更具吸引力,而且整體效率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方便了教師與管理人員進行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3.提升教育效果
早期高職教師在進行教育工作時候,往往都以主題班會或者座談會為主,通過和學生們之間展開溝通,以此完成思想教育。而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教育的方式變得更為豐富。教師可以通過將文字、圖片以及視頻資源全部整合在一起,共同傳遞給學生們,時刻把握學生們的思想情況,了解當前學生們最為關注的相關內容,并及時完成思想傳遞。不僅如此,學生們的獲取方式也變得極為豐富。由于相關資源都能上傳到學校的網(wǎng)絡平臺之中,學生們即便處在家中,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下載,自主展開學習,進而使得思政教育的效果得到了提升[6]。
除此之外,基于新媒體環(huán)境,學生的心理防備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減少。通過應用新媒體工具,學生們可以更好地進行意見表達。由于網(wǎng)絡本身存在一定的虛擬性特點,人們在進行發(fā)言的時候,并不會有人站在自己的身邊進行觀察。因此,學生們便會通過這一平臺,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而教師也能通過觀察,了解學生們的近期情況,以此提升思政教育的整體效果。
(二)新媒體對學生管理帶來的挑戰(zhàn)
1.監(jiān)督管理方面的挑戰(zhàn)
基于新媒體背景,對于學生自身輿論監(jiān)督以及管理難度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學生們彼此之間有著大量軟件設備可以進行交流,而且所有信息內容的傳播都有著瞬時性特點,而且還可以嘗試和視頻傳播人以及其他觀看者進行互動。因此,學生們每時每刻都能接觸到不同種類的文化內容,造成自身價值觀變得極為多元化。在新媒體世界之中,信息的數(shù)量極為豐富,其中既包含有益的信息內容,同時也存在有害信息。高職學生正處在青春期階段,身心發(fā)展仍然不夠成熟,自身判斷能力非常有限。在進行信息內容獲取的時候,往往很難做到明辨是非?;旧闲旅襟w視頻說什么,自己都會全盤接受,進而使得自身思想模式發(fā)生改變。之后,其還會進一步利用新媒體軟件,隨意發(fā)表自身看法,宣泄自己的情緒,讓這一觀點繼續(xù)傳播下去,繼而影響更多人。不僅如此,由于學生們的整體數(shù)量非常廣泛,所有信息的傳遞速度也都很快,自然使得管理難度和監(jiān)管難度都有所增加[7]。
2.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挑戰(zhàn)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之中,信息內容的傳遞方式豐富多樣。相比于傳統(tǒng)課堂的口頭教導和傳輸,新媒體傳播往往對學生們有著更大的吸引力。相比于高校學生,高職學生的這一情況更為明顯。信息化發(fā)展日新月異,新媒體環(huán)境在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完善,如今網(wǎng)絡信息內容良莠不齊,有些學生缺乏自制力以及相應的判斷力,容易沉溺于網(wǎng)絡世界中無法自拔。長此以往,缺乏與父母、教師等溝通,甚至一些學生開始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消費,投入大量金錢購買游戲裝備,亦或沉迷網(wǎng)絡直播等。虛擬世界與現(xiàn)實社會的差距,讓這些網(wǎng)癮學生不能接受,甚至逃避。長此以往,這些學生的社交能力便會持續(xù)下滑,精神世界極為空虛,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癥狀。另外,由于每日花費了大量時間坐在電腦前或者抱著手機,很少有機會出門運動,身體素質也會不斷下滑,最為常見的便是近視以及頸椎病。
3.教學管理人員綜合素養(yǎng)方面的挑戰(zhàn)
盡管在這些年之中,我國教育工作已經(jīng)逐步變得更具大眾化特色,很多學校內部的管理團隊也得到了強化,教師水平變得更為專業(yè)。但新媒體環(huán)境一直處在動態(tài)變化的狀況,日新月異,自然對于管理者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管理者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對于環(huán)境和技術的接受度無法跟上學生們的腳步。另外,部分管理者雖然對于新媒體有所了解,但是通過新媒體技術進行管理本身屬于一類新型工作模式,學校既沒有制定相關制度,也沒有做出具體內容引導。因此,很多管理者只能自行嘗試,根據(jù)自己早期的經(jīng)驗,與學生們進行溝通。無論是應用的管理模式還是提供的內容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相比于年輕的學生們,普遍高職教師的年齡都偏大。即便學校一直鼓勵教師們嘗試使用新媒體技術和軟件進行管理,并提供了一些鼓勵性政策。但是由于自身常年使用傳統(tǒng)管理模式,對于新的管理模式還不能適應,需要一個階段性的學習與培訓過程。如此一來,管理效果自然很難令人滿意。諸如,若是有任何突發(fā)情況產生,由于對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完全不了解,自然很難在第一時間采取最為有效的針對性措施[8]。
四、基于新媒體進行學生管理的具體方法
(一)轉變自身管理理念
現(xiàn)如今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快,使得高職管理工作的挑戰(zhàn)有所提升。但是,廣大教師理應轉變自身原有的理念,通過積極的態(tài)度,認真面對,確保管理活動本身有著較強的針對性以及實效性,以防由于理念過于老舊,影響了工作質量。一般來說,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9]。
其一,在進行學生管理的時候,盡可能使其自主性得到提升。同時,教師還需要將自身主體價值進行削弱,以此擺脫說教的管理模式,將學生們當作其中的主要人物。在早期進行管理的時候,很多教師總是過于主觀化,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們強行進行干涉,通過大量說教,引導學生轉變想法。高職學生正處在青春期階段,有著一定的自身想法,長期被他人要求時,很容易出現(xiàn)逆反心理。從事實而言,教師其實可以讓學生自己成為自己的管理者,通過對自身行為進行監(jiān)督,以此把握自己是否做出了不良行為。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的主導地位便會被完全凸顯出來,使得主動性得到全面增強,進而提升了管理水平。
其二,針對教師自身的思想,同樣需要采取措施進行改善。在管理工作之中,教師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實踐者。因此,必須結合學生們近期的實際情況,對管理模式進行優(yōu)化,提升豐富程度。這樣一來,管理工作將會變得更具特點,以此能夠更好地滿足更多學生的實際需求。
(二)加強工作監(jiān)督
對于新媒體技術而言,自身和學生管理活動的全面融合,實際完整度同樣和輿論本身存在聯(lián)系。所以,教師理應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盡可能提升技術應用的力度,確保監(jiān)管水平得到增強[10]。
一方面,廣大高職院校理應提高對于新媒體技術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增加投入程度,不斷購置一些有著較高技術水平的先進設備,以此提升電腦管理水平。使得現(xiàn)有的管理系統(tǒng)得到全面升級,工作人員可以直接通過網(wǎng)絡完成所有管理工作,提升管理的綜合水平。只有當校園網(wǎng)絡得到升級,變得更具全面性,才能確保管理活動變得更具實效性。
另一方面,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自身,都需要對學生的自我管理有所重視,并通過一些針對性措施,每一個學生由于自身經(jīng)歷有所不同,因此都能夠算作是獨一無二的信息獲取載體,也是進行自我表達的重要主體。因此,學校和教師理應對此進行充分利用,對校園內部的輿論進行全面控制。并將新媒體技術作為基礎,對早期管理工作的缺陷進行彌補。這樣一來,管理模式將會得到全面改善,變得更具特色,從而才能將其作用全部發(fā)揮出來,更好地為學生們提供服務。
(三)加強管理引導
從當前情況來看,伴隨科技的快速進步,基本上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jīng)完全離不開新媒體技術。由于時時刻刻都在接觸,因此普遍學生對于新媒體技術本身有著非常高的信賴度以及依賴度。所以,學校在進行學生管理的時候,同樣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促使教師能夠有效把握學生近期的實際動態(tài)。具體來說,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其一,教師理應對新媒體技術提高認知,轉變自身想法,以此將其本身的優(yōu)勢全部發(fā)揮出來,確保學生管理的整體效果得到全面增強。通過新媒體思想,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們真正做到善惡分明,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觀念。同時還要進一步增強網(wǎng)絡管理本身的基本能力,使其得到更多學生的關注和喜愛[11]。
其二,在當前很多高職院校之中,不少教師已經(jīng)開始嘗試使用新媒體技術進行監(jiān)督工作。但是,由于應用的技術較為陳舊,導致管理的效果并未達到預期。因此,管理人員理應不斷進行技術升級,無論是管理內容還是管理方法,都要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能夠和學生們的實際生活展開聯(lián)系,并與其日常學習進行接軌。除此之外,對于時下發(fā)展的熱點新聞也要有所關注。當學生們提出一些個人疑問時,理應在第一時間做出解釋,并進行合理引導。
其三,對學生們展開督促,讓其轉變心態(tài),通過積極的心理去接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自然對學生管理工作能夠帶來多方面益處。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充分利用,合理展開思想教育,促使學生們的判斷能力得到強化。在進行網(wǎng)站瀏覽時,可以自主進行不良信息的規(guī)避。并合理利用各類網(wǎng)絡工具,搜索自己需要的相關資料,完成學習任務。
(四)提升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
如果希望進一步提升學生管理的整體效果,在高職院校內部,必須組建一支有著較強專業(yè)素養(yǎng)的優(yōu)秀團隊。同時,學校還要不斷對其進行培養(yǎng),促使其整體素養(yǎng)得到提升。通常來說,這些教師除了需要具有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之外,同時還要懂得如何使用新媒體設備和學生們展開溝通,以此滿足學生們的實際需求,以防在進行管理的時候,由于表達不到位,或者應用方法有誤,造成矛盾問題進一步升級。例如,當前很多教師都已經(jīng)開始使用微信設備,通過建立微信群,和學生們以及家長能夠在課余時間進行溝通。但是,由于微信設備的打字模式過于便捷,不少教師由于并不擅長這種書寫模式,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輸入的情況,進而造成信息傳遞錯誤,同時也會使得教師的個人形象受到影響。亦或者在進行語音輸入的時候,由于對周邊環(huán)境的情況缺乏敏感性,導致一些不必要的干擾信息被錄入進來。針對這一情況,學校自然需要提高重視程度。其一是將計算機教師資源予以充分利用,對其他教師展開授課,完成基礎培訓,促使其懂得如何正確使用電腦設備,完成管理工作。其二是教師自己也需要時刻保持上進心,在課余時間不斷進行學習,了解技術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掌握最新的管理模式,進而提升管理水平[12]。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廣大高職院校來說,管理工作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內容。早期教師在進行管理的時候,由于應用的方法存在缺陷,導致管理效果很難令人滿意。因此,教師們理應轉變自身想法,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優(yōu)化管理模式和內容,滿足學生們的實際需求。如此一來,管理的整體效果便會得到有效提升,新媒體技術的作用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高玉萌,趙艷紅.談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管理的挑戰(zhàn)與對策[J].才智,2019(18):00011-00012.
[2]董龍.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管理的挑戰(zhàn)與對策[J].留學生,2015(9):71-72.
[3]程凡.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9,000(009):53-55.
[4]曲緒綱.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及對策[J].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45):00067-00068.
[5]王艷輝.淺談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558(14):21.
[6]肖宏.新媒體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影響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002(018):87-88.
[7]王瑞.新媒體環(huán)境下強化高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研究[J].管理學家,2019(3):147-148.
[8]顧永惠.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特點與對策探析——以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文教資料,2016(21):113-114.
[9]陳金生.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5,No.854(34):45-47.
[10]鞠櫻花.淺析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職院校學生公寓管理[J].考試周刊,2015,000(085):155.
[11]向術桃,李芹燕,趙勇.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學習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永川片區(qū)部分高職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6(7):3-4.
[12]鄒林根.新媒體環(huán)境下如何提升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8(20):26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