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迎來了全新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如何在實驗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已經成為廣大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充分發(fā)揮“先疑后探+運用拓展”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作用,讓學生在有效問題的引導下探索更多的科學規(guī)律,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先疑后探;運用拓展;應用對策
引言:
小學科學實驗課作為培養(yǎng)學生科學意識的有效手段,對于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和滯后,普遍都是學生在按照書本和教師的要求進行機械式操作,不僅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還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都是極為不利的。鑒于此,廣大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先疑后探+運用拓展”教學模式引入實際教學中,不斷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設疑自探,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興趣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通常都是教師指揮學生操作,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已經驗證的科學結論,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是極為不利的。而“先疑后探”教學模式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在這一教學模式中,學生獲得了更多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機會,促使學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下自主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從而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首先,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其次,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設疑的空間,引導學生在有效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疑問,并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學“種子變成了幼苗”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活動。首先,教師需要提出有效問題,比如“為什么植物的葉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長?”“為什么大部分植物的莖都是綠色的?”等等。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有效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疑問,比如“有沒有一種植物的葉子不是平展的呢?”“植物的莖除了有綠色以外,還有其他顏色嗎?”等等。提出疑問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或動手實驗的方式找到答案。
2.解疑合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協作能力
在學生形成獨立見解后,教師需要進行科學實驗教學的第二步——解疑合探。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有限,單憑個人的探究是難以獲得全面的科學結論的,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與作用,讓學生通過合作解決疑問,從而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協作能力的顯著提升。[2]例如,在教學“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提出疑問,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實驗任務。首先,教師需要與學生一起提出疑問,比如“保溫杯有什么特性?”“保溫杯的設計原理是什么?”“保溫杯的材料如何選擇?”等等,然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盡量均衡每個小組的實力,既要有學優(yōu)生,又要有學困生,促使他們能夠實現真正的合作,從而獲得最佳的探究效果。最后,在解決完上述問題之后,小組成員需要動手完成實驗任務,合力制作一個保溫杯,并測試其保溫效果,從而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
3.質疑再探,強化學生的嚴謹態(tài)度和反思能力
在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加強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外,還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這樣才能提高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的有效性,為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入實驗教學的第三步——質疑再探。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已經獲得的實驗結論進行質疑和反思,通過反向推理發(fā)展學生的逆向思維,并驗證結論的正確與否。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的習慣,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顯著提升,這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是極為有利的。例如,在教學“做個太陽能熱水器”時,當學生完成科學實驗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提出質疑,比如“制作的熱水器有保溫功能嗎?”“制作的熱水器利用到了光和熱的原理了嗎?”等等,然后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完善和改進,通過使用效果推導出潛在的問題,從而強化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反思能力。
4.拓展運用,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強化學生的科學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和已經掌握的科學規(guī)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并發(fā)現新的問題,從而形成正確的科學思維。為此,廣大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將科學教學延伸至實際生活中,通過拓展運用的模式增強教學效果,爭取在提高科學實驗課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升。[3]值得強調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延伸,即在已經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并利用生活材料進行驗證,將實驗結論用于解決生活問題,從而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教學“鐵生銹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小蘇打和白醋清除生活中的鐵銹。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進行拓展和延伸,比如“怎樣避免鐵生銹?”“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鐵銹呢?”然后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探究活動中。根據所學知識,學生可以得知,消除鐵銹實際上是物與物的化學反應,因此可以找出代替小蘇打和白醋的生活用品,比如檸檬和鹽,將二者進行融合,也能起到與小蘇打和白醋同樣的化學效果。
5.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中運用“先疑后探+運用拓展”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能夠增強教學效果,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顯著提升。因此,廣大教師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間,促使學生能夠全程參與到科學規(guī)律的探索與發(fā)現過程中,從而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此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檢驗實驗結論的對錯,從而樹立正確的科學思維,進一步更好地實現小學科學教學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譚偉波.“先疑后探,合作討論”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科學探索,2019(12).
[2]王娜.疑探教學法在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2018(05).
[3]李玲.“先疑后探”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教學研究,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