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學習專注力情況越來越受到教師、家長的重視,而當前有很多影響兒童學習專注力的因素,尤其是電子產品會很大程度上造成親子溝通失控,情緒崩潰引發(fā)沖突的導火索。兒童的注意力、情緒情感調控力還未完善,作為家長貫以說教的方式對培養(yǎng)兒童專注力和情緒調節(jié)能力相當有限,甚至會起反作用。本文就以下幾點來闡述通過正念養(yǎng)育來培養(yǎng)兒童專注力和情緒調節(jié)能力:(1)家長需將正念養(yǎng)育的理念內化于心;(2)家長需身體力行踐行正念練習;(3)家長需有揀擇地帶領兒童進行專項訓練。
關鍵詞:正念養(yǎng)育 ?兒童 ?專注力 ?情緒調節(jié)
父母是一項終身的職業(yè),從職責上講擁有孩子的那一天開始就要承擔起養(yǎng)育的責任。“養(yǎng)”,即給孩子生活上的照顧,把孩子養(yǎng)大,它是人的一種本能;而“育”則顯示著人的智慧,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的藝術。成年個體擁有的特質帶著很多家庭的影子,因此說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課,是人格、習慣、價值觀念培育和養(yǎng)成的搖籃,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石。
本文就家長對6—12周歲孩子如何進行正念養(yǎng)育進行探討,當孩子進入小學階段,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都會對學習情況更加重視,當矛盾出現(xiàn)時,養(yǎng)育的方式直接影響著親子關系。父母往往會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很大的期待,比如學習要專注、作業(yè)效率要高等等。正念養(yǎng)育在培育兒童專注力和情緒調節(jié)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大約占70%。
一、家長需將正念養(yǎng)育的理念內化于心
(一)正念養(yǎng)育的含義
說到正念養(yǎng)育的概念首先要說明什么是正念。正念最初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卡巴金提出,指的是一種有明確目的的、不進行評判的、將注意力集中于當下的注意方式。相關研究表明,通過正念訓練提高正念水平,能夠影響個體的認知、情緒調節(jié),有效地幫助個體達到身心健康水平。
正念養(yǎng)育即是將正念訓練應用到親子互動中并形成一種新的養(yǎng)育方式,這種養(yǎng)育方式可能有助于與建立更積極的親子關系,完善兒童及其父母的心理功能。基于正念和正念干預的理論和市政研究,Duncan(2009)提出了一個正念養(yǎng)育的理論模型,表明正念養(yǎng)育包括5個關鍵維度:一是集中注意地傾聽孩子;二是非評判地接納自己和孩子;三是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覺察;四是在養(yǎng)育關系中發(fā)揮自我調節(jié);五是對自己和孩子的同理心。
(二)正念養(yǎng)育的作用
正念養(yǎng)育能讓家長減少在養(yǎng)育中的心理壓力,關注自我感受,學會共情孩子,更好地接受自己和子女;寬容自己和子女,與孩子建立友善的關系。正念養(yǎng)育可以幫助父母注意自己和孩子當下的感受,減少親子互動中的沖動情緒和行為,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二、家長需身體力行踐行正念練習
(一)家長要將正念練習融入日常生活,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正念是很自然的一個過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進行訓練,因為正念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就像小孩子幼兒時期是用腹式呼吸的方式一樣?;蛟S在你眼前可能會浮現(xiàn)小孩會蹲在地上研究螞蟻、觀察樹枝,好奇地探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個性開始慢慢彰顯,于是開始逝去一些專注和沉靜的感覺,可能很容易從一種思維游離到另一種思維,開始去尋求娛樂的源泉而不是像小時候那樣持續(xù)對某事形成專注。所以家長可以通過正念養(yǎng)育讓孩子從過度活躍的思維中解脫出來,讓孩子了解更多如何沉靜下來的方法。
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他們的身體力行,孩子喜歡模仿其他人,特別是模仿他們尊敬而喜歡的人。如果家長在親子相處中是處于正念的,并且是有規(guī)律性地練習正念,真正投入精力去正式和非正式練習,那么孩子也會被潛移默化。孩子觀察當家長情緒變得憤怒、生氣激動時是如何平息沉靜下倆的,當事情變得不如意的時候是如何投入正念呼吸練習的,當需要果斷處理事情時是如何決策和行動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持情緒愉悅的。孩子會通過觀察和感知家長傳遞的各種有形無形的信息來模仿。從這個角度來講,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和情緒調節(jié),需要從自己開始。有一個很好的比喻,就是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想看到怎樣的鏡像,照鏡子的人就必須不斷調整、變得更好。
(二)正念養(yǎng)育對父母提出的要求
1.心態(tài)盡量平和。孩子不太喜歡太認真地去做事情,所以父母要盡量帶著一種娛樂和游戲的心態(tài),這非常重要。可以通過一些童言童語來說明正念練習的目的。
2.每次練習時間盡量簡短。小學生,尤其是低段學生的注意力時段不像成人那么長,因此家長需要適當調整每次練習的時間長度,讓孩子真正參與其中。
3.少說多做。家長越是說正念練習有多好,會怎么幫助到自己,孩子可能會越逆反。最好悄無聲息地在游戲、娛樂中進行訓練,讓孩子切實從中學到更多的方法,而不是總是被說教。
4.不要施加強制力。如果孩子不想進行正念訓練,不要強迫他去做,否則會對正念練習產生消極情緒。正念需要我們懷著好奇心去練習,而施加強制力不會激發(fā)正確的態(tài)度。相反,家長可以多嘗試保持一種創(chuàng)造力,并用完全不同的其他方式去嘗試。
三、家長需有選擇地帶領兒童進行正念練習
父母與兒童一起練習正念需要家長對練習的內容做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改變,根據(jù)兒童喜歡形象、生動、好奇心強的特點進行練習。就像我們曾經的小游戲,教科書上有很多,但現(xiàn)實中簡約版的小游戲也會讓我們耳目一新,比如和孩子一起散步時,用五感說說自己感受到的風景;當孩子情緒不穩(wěn)定時,可以和孩子保持同頻呼吸,等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分開兩種情況進行,如果孩子正在專注地做自己的事,家長就可以帶著正念去觀察孩子的狀況,盡量不要影響孩子,保護那份專注力;如果孩子正和父母互動,那就要一心一意地陪伴孩子,專注而寧靜。當然,如果孩子愿意跟隨父母做正式的正念練習,那就說明孩子已經被“同化”了,在正念路上你們可以同心同行。
正念養(yǎng)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覺察能力,它不像一次考試,考到80分就算完成了,而是每時每刻地有目的地不加評判地對自己和與孩子互動的覺察。它更像是在自我挑戰(zhàn)和自我完善的過程,接納自我、接納孩子。
作者簡介
陳美丹(1977.11—),女,籍貫:浙江瑞安,本科,高級教師,瑞安市教師發(fā)展中心,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