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詩琦
摘 ?要:自古以來,立德樹人一直是教育的主要目標。作為學科語文的研究生,在為語文教師努力的過程中,如何保持初心,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完成教育使命,將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關鍵詞:立德樹人;語文教師;培育學生
“興國必先強師”,教師作為我國教育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的第一資源,其承載著新時代強國、復興中國夢的重任。語文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良好的、高質量的教育則必須要依靠高素質的教師去引導、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健康成長。因此,教師不僅僅是“傳道” “授業(yè)” “解惑”,還必須以“育人”為己任,更要認清自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語文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將教師師德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并通過構建、完善教師內化機制的途徑,來實現(xiàn)提升師德建設效果的目的。
一、立德樹人的內涵
立德樹人”從字面上可以這樣理解,即為:立德和樹人。何謂“立德”?意思為樹立德業(yè)。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實現(xiàn)道德理想,其次是事業(yè)追求、建功立業(yè),再次是有知識有思想、著書立說。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現(xiàn)。“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立德樹人的意思是培養(yǎng)有品德的人才。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fā)展人。
二、立德樹人的意義
立德樹人是一項培養(yǎng)人和教育人的實踐活動,而教育內容的實施、教育主體與客體間的互動,都必須通過一定的載體才能實現(xiàn)。隨著經(jīng)濟與科技的發(fā)展,社會越來越多元化。與此同時,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道德取向等也都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這就給德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運用多元化的載體以擴大德育的覆蓋面,增強德育的影響力。通過不同形式的載體引導,德育教育能幫助學生更理性地面對開放的世界,學會自主思考、自主選擇,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養(yǎng)成民族尊嚴感和責任感,學會民主與法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
三、在語文教育中踐行立德樹人的途徑
(一)準確把握立德樹人的核心主旨
師德既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也是一種社會意識、一種實踐精神。同時,師德還會對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質量產生諸多的影響,更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極大的影響。新時代背景下,學校在師德建設過程中,既要要求教師嚴格按照上述師德建設的主旨不斷提升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還要嚴于律己,與社會中的不良風氣作斗爭,使教師真正明確、理清自身的師德即會對學生的學習與健康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甚至是終身的影響。同時,學校還要將師德建設與踐行實踐相結合,使教師能夠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與模仿的榜樣,進而才能發(fā)揮教師獨有的示范性,語文教師擔負著向學生傳授良好品德的重要任務,語文教師更應秉持立德樹人的重要理念,依靠語文獨有的人文精神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
(二)理解并尊重每一名學生
渴望得到尊重,是每個獨立生命個體本能的需求。 學生處于青春期初期,生理、心理等方面處于變化期,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性格、思想的變化,運用恰當?shù)姆绞浇逃龑W生。一是給予學生糾正錯誤的機會。二是傾注愛心,從內心深處教育感化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尊重與理解中健康成長。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行為不端、性格封閉的學生,這些學生有的是家庭離異的單親家庭,有的是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有的是身體有缺陷的殘疾兒童……這些特殊兒童不善于交流, 難于溝通且大多數(shù)心理脆弱、自尊心很強。作為教師可以采取書信教育方式,利用學期操行評語、作業(yè)批閱等時機,運用文字恰當?shù)卦u價學生,適當?shù)亟逃龑?,讓學生逐步接受教師、接受班級、融入班級。 還可以針對學生之間學習交往發(fā)生的問題, 通過單獨書信進行教育,與學生進行心靈交往,充分運用文字中蘊含的豐富內容,克服語言和現(xiàn)場交流的不足,讓學生在教師書信語言中體會蘊含在文字中的豐富情感,從靈魂深處觸動學生思想。語文課程要比其他的課程更具人文色彩,語文教師也要更多的承擔傳播良好道德的任務。
(三)善于變換教育策略,適應學生發(fā)展需要
一是根據(jù)不同教育階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語文教師要隨著學生年齡的變化,在不同的教育階段,采用恰當教育方法和策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要適時根據(jù)學生年齡的變化,改變教育方法,及時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掌握青春期學生思想易波動的特點,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交往的對象,引導學生融入班級,用身邊的好人、榜樣等正能量引導感化學生,讓學生做一個對班級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是教師要有一顆童心。 師生之間的矛盾,往往是因為班主任經(jīng)常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問題,用成人的思維要求學生,學生不易接受,也不愿意接受。 因此,在班級日常教育中,班主任只有將自己置身于學生中,以學生的視角理解體會學生的行為,在教育引導的過程中融入童心,才能讓學生依戀并喜歡自己,以童心引導童心,讓學生喜歡老師、親近老師,從而遵章守紀,遵守學校制度、班級公約。
四、結語
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立德樹人,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的學子。
參考文獻
[1]彭正義.當前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教書育人,2018,03:01.
[2]吳軍政.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人力資源管理,2016,07:01.
[3]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9-16.
[4]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9-10
[5]董寶良.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92.
[6]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教師 [2005]1 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