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毅
摘要:高三物理復習時間緊任務重。本人任教高三多年,就如何巧用“微課”在高三物理復習的有效性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希望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微課 ?學困 ?高三物理
前言: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有很大不同,例如:二力平衡變多力平衡;算術運算變矢量運算;勻速直線運動變勻加速直線運動等。我多年任教的學生均為勉強考上高中的學生,從高一一開始就出現(xiàn)了不同層次的物理學困生,到了高三幾乎全班的學生的物理成績都沒達到過40分。到了高三,他們都希望能考上大學,但是物理拖了后腿。我不斷地調整常規(guī)的高三復習模式,尋找適合他們的復習方法。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guī)律,呈現(xiàn)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shù)字資源微課。我主要是根據(jù)教育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理解能力錄制視頻,通過視頻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展示,節(jié)約時間,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我在制作微課的時候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時間短
傳統(tǒng)課堂一節(jié)課時間是40分鐘,每天白天有8節(jié)課,天天如此,學生變得麻木了,甚至一上課就打瞌睡。據(jù)統(tǒng)計,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最佳為6-15分鐘。通常情況下,我制作的微課不會超過十五分鐘,符合高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
二、問題引導建立知識系統(tǒng)
高三物理復習課上采用的常規(guī)教學方法是直接拿著教材和復習資料,對學過的知識串講和復習一遍。知識點之間沒什么聯(lián)系,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我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提問學生,從而展開課堂教學。通過幾個問題,以問題為引導建立知識點間邏輯關系,最終將知識系統(tǒng)化。例如在復習萬有引力與航天這節(jié)課公式的應用時,我將公式復習設置為這樣兩道題目:1、已知一顆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為r,周期為,T則地球的質量是多少?2、已知地球的半徑為R,地球表面兩極的重力加速度為g,引力常量為G,則地球的質量和密度分別是多少?
三、用標準的實驗視頻提高實驗課的學習效率
物理高考全國卷一的實驗題是一力一電,共15分。復習實驗的最好方法是到實驗室操作,由于實驗設備不完善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不規(guī)范操作習慣等原因,所以導致高三物理實驗課程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在實驗之前,讓學生觀看標準的實驗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實驗過程的正確操作,深化學生對實驗設備的名稱和重點注意事項的記憶,從而提高實驗課的學習效率。例如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我先讓學生觀看標準的實驗視頻,讓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為什么平衡摩擦力?2、如何平衡摩擦力?3、砝碼和砝碼盤的質量為什么要遠遠小于小車的質量?4、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時,應先接通電源還是先放開小車?5、為什么不能做加速度與質量的圖像?6、通過實驗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四、畫物理示意圖形成解題思路
高三物理學困生經常拿資料的題來問老師,這些題學生都有詳細的答案。為什么還要問老師呢?學生說:老師講的能聽懂,自己看答案不明白。主要原因是學生不能從題干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不能理解題中關鍵字眼,例如“剛剛”、“恰好”等,不能將這些信息組合成立體化的物理情境,從而不能建立與題目對應的解題思路。所以我在給學困生講解例題的時候要對題目中的重點字眼關鍵解讀,同時插入物理示意圖,示意圖主要包括運動過程圖、受力分析圖和狀態(tài)變化圖。示意圖畫好了,物理過程也就清晰明了,解題思路自然就有了。例如,復習“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時,我制作出一個時長20秒實驗動態(tài)圖,讓學生對拋體運動的位置與水平位置和豎直位置有直觀的掌握,在動態(tài)圖之后,畫受力分析圖和狀態(tài)變化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對拋體運動的規(guī)律,即兩個合成圖及公式,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解題思路。然后我設計了一道題目:滑雪運動員在A點以V0的水平速度從一山坡飛出又落到斜坡上B點,已知斜坡與水平面成θ角,設置了6個問題:①求時間;②求水平位移;③求下落高度;④求位移;⑤求B點速度;⑥求離開斜面的最遠距離。
微課進行課堂教學,時間短,趣味性強,可以反復播放,從而使課堂效率大大提升。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因為往往一個微課要花幾天的時間,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上網查找、篩選各種素材,進行加工,甚至要自己創(chuàng)造。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的專業(yè)知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