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主要方式為灌輸式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強制給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由于被動接受灌輸更會導致學生對于學習產生抵抗情緒,缺乏學習的激情。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逐漸獲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同。本文通過對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展開深入研究并針對其在現實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針對性探討。
【關鍵詞】行為導向教學法;語文教學;灌輸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6-0036-01
【本文著錄格式】李立峰.基于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2020,19(16):36,38.
行為導向這一教學模式自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誕生以來,便以其先進性和實用性逐漸發(fā)展成受到教育界普遍認可的一種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在語文教學中主要體現在:第一,以學生就業(yè)為教學執(zhí)教重點。第二,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也就是說行為導向教學模式就是要從根本上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區(qū)別,它注重的是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落實到具體的日常教學中。
一、行為導向教學理論概述
行為導向教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它以提升學生的職業(yè)技能為主要目標,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則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促使師生共同參與,在對等的交流中完成教學目標。在日常的執(zhí)教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塑造愉悅的氛圍,鼓勵學生在相互探討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并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同時獲得相應的職業(yè)技能。這一教學模式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計劃制訂,教學目標設立,實施步驟確定到后期效果評估再到總結,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都必須有章可循。第二,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對學生全面的提升,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更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第三,把學生的團隊意識當成重要的教學目標進行培養(yǎng),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對學生未來走向社會有重要的作用。第四,提升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群體的主體地位。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并主動思考,要讓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主動去探索,提高學生個體的綜合能力。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中,老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整個課堂成為老師的“一言堂”,而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始終是被動的,學生在這樣被灌輸狀態(tài)下逐漸失去學習的熱情,最終影響教學效果。行為導向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則一反常態(tài),把教學的主動性交給學生,在老師的主導下學生作為主體主動參與,化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時刻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行為導向教學模式是一種先進而科學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運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生熱情,進而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對這一模式的采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應用行為導向教學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可見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學模式的缺陷,根本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培養(yǎng)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培養(yǎng)相關技能,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因而行為導向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第一,行為導向教學模式的運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職場競爭力。因為在這一模式下,學生的動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在就業(yè)中必定能夠提高競爭力,為學生將來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奠定基礎。
第二,在這一教學模式下,老師和學生能夠獲得雙向提升,通過不同場景的設置,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同時在有計劃的教學活動開展中,有利于老師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實施差異化教學,提高老師的執(zhí)教能力。
第三,行為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不能實行“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以及職業(yè)特點在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打破原有的語文課本所設置的框架體系,不斷針對學科特點與職業(yè)特征拓展語文教學所涵蓋的范圍??偟囊缶褪且拐Z文教學真正與當前職業(yè)教育的目標相吻合。通過大量的實踐,筆者認為以下幾種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項目教學法
把教學活動拆分成多個子活動,并把學生按活動數量分組,由每個小組相互協(xié)作制訂整個項目活動計劃,并對每個小組實行明確分工,共同完成整個項目。在項目完成以后進行教學效果評估,讓學生在評估結果中進行反思和總結,提高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單一合作型:這種分組形式主要是根據相同專業(yè)的學生進行分組,優(yōu)勢在于組員之間相互熟悉,能夠較好地協(xié)調。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事先由老師主導,提出某一話題,針對這一話題由各個小組以組的形式進行協(xié)作并展示,最后由老師點評。如此一來,既能夠加強小組組員之間的相互學習,積極探討,在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多元合作型:這一合作形式主要用于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群體。需要按照不同專業(yè)的區(qū)別進行針對性分組,讓同一個小組中擁有多個專業(yè)的學生。比如需要讓學生完成一份調研報告,就需要運用這種形式,由于調研報告包含的面較廣,需要體現“術業(yè)有專攻”,可以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在這個活動中的主動性,此外這也有利于陌生組員之間的相互溝通,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
(二)模擬教學法
情景模擬型:通過結合教學內容,制定符合相關職業(yè)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行體驗式教學。比如在講解法律文書寫作時,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法庭的角色,通過模擬,讓學生感受法律文書的嚴肅性。
實物設備型:也就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實物設備相結合進行教學,實物可以是真實設備,也可以是模型,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視覺和觸覺感受到課堂的教學內容。比如在給電焊專業(yè)學生上課時,老師可提前把電焊設備在講臺展示,并由學生參與操作練習。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的實施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yè)以及授課的內容設置相應的情景活動,讓一部分學生扮演相關的角色,讓未參與的學生觀看情景表演并對參與的學生進行點評,幫助學生進行角色定位。
虛擬情景型:讓學生扮演角色,情景演繹某個場景。比如為了讓學生領悟面試的重要性及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面試官和應聘者,而其他學生進行觀看,最后由老師講解優(yōu)缺點。
課本劇型:老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扮演相關角色,再現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情景中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四)案例教學法
顧名思義,案例教學法就是要充分利用案例切入進行教學。
專業(yè)型:根據學生不同專業(yè)進行針對性案例教學,比如在講解合同文書時,可以讓建筑專業(yè)的學生搜集建筑設計中的真實案例并分析,引發(fā)學生對合同文書重要性的思考。
非專業(yè)型:老師可以根據課本或者當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具有正確價值導向的人或事拿出來讓學生參與談論、評價,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結語
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深化改革以及當今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升級,行為導向教學模式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推崇的教育模式,但是這一模式并不是僵化的,這一模式在現實教學活動中的運用需要充分發(fā)揮各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實行針對性教學。同時需要進一步在實際教學中總結經驗,不斷升華這一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井緒偉.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13.
[2]田甜.基于行為導向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教師,2011(11).
[3]盧元托.淺議行為導向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