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聚豪 閆會敏 孫艷玲
近年來,我校大力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構建了具有學校特色的《三三一教學模式》,結合校本教研,深入引領教師探索“一校一模、一模多科,一科多課”的特色課堂教學模式。為了深化課堂改革,結合我校的校情、教情、學情,提出了“立體分層,走組引領”小組學習模式。該模式通過對學生立體分組,利用特長生走組引領的形式,構建了“尊重差異,發(fā)揮特長”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所謂“立體分層,走組引領”小組學習模式,就是以發(fā)揮學生特長,培養(yǎng)階梯人才為基礎,讓學生根據自己學科特長和學科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在不同學科學習中走出行政小組,走進不同的小組,引領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的學習模式。該模式利用個人學科優(yōu)勢和特長生的學科引領方案,開展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的自主學習活動?!傲Ⅲw分層,走組引領”作為一種新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我校多個實驗班開展試行,收到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相對于傳統(tǒng)的行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它在關注個體差異,尊重自主選擇、發(fā)揮特長引領、促進全面發(fā)展等方面,有著很多的制度優(yōu)勢。下面結合課題組的研究談談開展“立體分層,走組引領”小組學習模式的活動機制。
為了強化學科專家和特長生的培養(yǎng),課題組把所能出現的問題考查在先,在學科人才培養(yǎng)方面,我們提出“五步培養(yǎng)法”培養(yǎng)各類優(yōu)秀學生人員庫的培訓思路和方案。所謂“五步培養(yǎng)法”:即1、專題引領,吸引學科人才。2、一專多能,培養(yǎng)學科骨干。3、引導積累,培養(yǎng)學科專才。4、多崗互動,培養(yǎng)學科專家。5、轉崗磨煉,培育學科將才。教師通過“五步培養(yǎng)法”對學科人才進行分類指導,實現教師的精準指導,利用學科專家引領,讓更多的特長生獲得自主發(fā)展。“五步培養(yǎng)法”為學科培養(yǎng)出學科專家、學科代表、學科組長等多層次的立體優(yōu)秀學生隊伍,為三級立體分組提供人才的培養(yǎng)方法和人員儲備。
走組引領的基礎是學科優(yōu)秀生的培養(yǎng),走組引領的核心是學生的分層及因材施教。為了解決分層問題,我們以學科為單位,根據學生個人實際能力水平、發(fā)展志向和學習特長,在任課老師的指導下填報各人的學習層次志愿。把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按照知識和能力現狀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各層分配比例按20%A、20%B、60%C)。其中三個學科為A可聘為為專家,二個學科以上為A可聘為學科代表,一個學科以上為A可聘為學科組長。為實現“發(fā)揮優(yōu)勢成為特長,發(fā)展特長成為專家”培養(yǎng)目標,我們結合學生的分層情況,運用“五步培養(yǎng)法”培養(yǎng)不同層次的優(yōu)秀人才。分層培養(yǎng)的本質就是教學目標的多元華,我們基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三個立體目標——基礎目標,拔高目標,引領目標。按照“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原則,開展教學,結合學科特長生走組引領,實現高效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走組的學科特長生區(qū)分對待不同的學生,開展分類指導、精確引領。最大限度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讓優(yōu)秀生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中等生獲得適時的引導,待優(yōu)秀生獲的最大的發(fā)現。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提高與進步,達到因材施教效果。同時,走組引領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提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資源,探究途徑。提高了教與學中,學生之間合作與競爭的品質,讓學生真正的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結合作業(yè)分層,檢測與考試分層,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實現了獲得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的和諧發(fā)展。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認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主要問題不是學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立體分組,走組引領的小組合作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讓各層次學生獲得不同的發(fā)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提高與進步。
“培、引、 導 、練”是實施立體分組,走組引領學習模式的的四個環(huán)節(jié)?!芭唷⒁?、 導 、練”指的是1、學科教師分層培訓學科特長生。2、走組的學科特長生引領小組學習。3、學科教師精準指導學習過程。4、各層學生開展階梯訓練。
培:結合學情調查,引導學生的自主分層,建立學科人才庫。運用“五步培養(yǎng)法”,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結合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各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培養(yǎng)學科的帶頭人。如:學科專家、學科代表、學科特長生等各層次學生,為引導多層次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提供人才支撐。
引;即學科特長生借助學科專家設計的學科學習的思維導圖,利用課堂走組的形式,引領各小組開展合作探究。這種合作交流方式,一方面提升各層學生的交流、分享和展示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對合作小組學生的學習活動傾聽,回應和質疑等問題的收集,為教師的課堂指導,調控提供有效的素材,提升指導的精準性和針對性。
導:教師的精準指導。利用各學科代表和學科專家反饋的信息,開展精確的點播,指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結合學情,抓住關鍵點、易錯點、疑惑點、精講點、開展有效的指導。通過引導學生開展知識體系重建,去偽存真。整理學習思維導圖,進一步對所學知識加以消化、提升,完成學習目標,自主構建知識網絡系統(tǒng),提升知識,形成能力。
練:即教師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學情,提供階梯的練習題(或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堂(或課下)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采用教師或學科專家抽查、小組長批閱、課代表統(tǒng)計、組內互批、小組展示等方式檢測目標的達成度,交流互動學習的成果。以便更好地完成對所學知識、能力的鞏固與提高。全面落實學習目標。
不管是學習還是成長過程,犯錯和糾錯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象,或者說犯錯是學習的伴生物。在小組學習中,犯錯具有一定普遍性,而問題常常反反復復出現,錯誤也會出現一犯再犯的情況,所以我們要勇于正視錯誤,有效及時糾錯才能減少無為錯誤的產生。因此,自我糾錯和有效糾錯成為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的一項必備能力。培養(yǎng)學生減少犯錯和自我糾錯能力,也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育目標。
我們經常聽到任課教師的抱怨“課堂上都講過了,很多都是做過,甚至錯了又糾正過的題,考試時還錯?!痹趯W生的座談中,我們也聽到了很多學生的困惑;“平時有問題錯了,后來自認為弄懂了但是單元測試又錯了。我把這些題認真整理到“糾錯本”上,可是在下次考試中還是失分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教師和課代表一講我就懂了,可是自己做往往還會出錯。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課題組提出假設,開展了深入的研究。經過對比研究我們總結有效糾錯的幾個規(guī)律:
1)糾錯設計中,課堂中的學生自主活動和反思活動時間的多少,直接影響課堂糾錯的效率。教師直接講解越長效益越低,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理解,讓學優(yōu)生引領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的時間越長,糾錯效益越高。
2)通過教師或學生的講評后,只布置糾錯而不加強檢查與批閱的話,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出現“一錯再錯”。
3)教師講評時,學生邊聽邊記容易形成“假懂現象”,讓學生只懂表面現象,而忽視錯誤產生根本原因。采用教師精確指導,學生分級交流互動的方法,能讓學生在“最近接受區(qū)”理解錯誤原因,做到舉一反三的糾錯效果。
通過以上的研究,找出問題方向,結合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等理論,我們提出了“正視錯誤、有效糾錯”的小組學習策略。通過認真的完善和改進“正視錯誤、有效糾錯”活動的相關策略,讓學生形成自主糾錯,有效糾錯的意識,全面提高學生自我糾錯的意識和能力,讓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高效開展,有效的提升了立體分組,走組引領學習模式可操作性,成為實施立體分組,走組引領學習模式效果的保證。
從合理學習角度來說,自主學習有一個想學、會學、堅持學的逐步深化過程。合作學習需有特長引領、教師指導和各層互動的交替提升的過程,需要學生形成“正視錯誤、有效糾錯”糾錯理念,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和自主生活的能力,提高自我負責,自我擔當的意識。開展“培、引、導、練”的立體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通過小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拓展學生學習中各層的交流空間,實施分層培養(yǎng)的同班異步教學;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
課題項目:平頂山市2019年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生本理念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課題編號:2019-GHZD-039。
(作者單位:寶豐縣楊莊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