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
一、選擇題
試題一
浮游藻類生長受水溫、營養(yǎng)鹽類、光照、流速等因素影響。2003年6月,三峽大壩開始蓄水,嘉陵江重慶主城磁器口右岸水域多次在冬春之交爆發(fā)小環(huán)藻(圖1)。某學生團隊調查該水域6個取樣點并監(jiān)測取樣點江水流速(圖2)。近年來,該水域水質變好。據此完成1~3題。
1.嘉陵江重慶主城磁器口右岸水域平均流速在夏秋季較快的主要原因是
A. 氣溫高? ? ? ? ? ? ? ? ? ? ?B.三峽大壩放水
C.降水較多? ? ? ? ? ? ? ? ?D.泥沙含量大
2. 嘉陵江重慶主城磁器口右岸水域多次在冬春之交爆發(fā)小環(huán)藻的主要原因是
A. 氣溫適宜? ? ? ? ? ? ? ? B.排放的生活廢水多
C.光照充足? ? ? ? ? ? ? ? D.三峽大壩蓄水
3. 近年來,嘉陵江重慶主城磁器口右岸水域水質變好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變暖? ? ? ? ? ? ? ? B.政策調整
C.流速變快? ? ? ? ? ? ? ? D.上游植被覆蓋率提高
參考答案:1.C? ? 2.D? ? 3.B
周? ? 陽 / 重慶市第七中學校 (400030)
試題二
芒果性喜溫暖,不耐寒霜。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低于20℃生長緩慢,低于10℃葉片、花序會停止生長,臨近成熟的果實會受凍害。表1為“2012年我國各省芒果種植面積與產量比例”,圖3是“廣西田陽縣2011年芒果種植區(qū)分布圖”。據此完成1~2題。
1.影響我國芒果主要產區(qū)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地形? B.光照? C.熱量? D.土壤
2.從田陽縣芒果種植區(qū)分布圖推測,田陽縣區(qū)域地理特征為
A.地勢南北高、中間低
B.降水南北少、中間多
C.人口密度南北密集、中間稀疏
D.土壤南北肥沃、中間貧瘠
參考答案:1.C? ? 2.A
熊俊卿/重慶市綦江中學(401420)
試題三
2020年西安經達州至重慶的高鐵通道進入建設階段,全長730.55千米,預計2025年通車。西渝高鐵通道是我國包海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穿越秦嶺與大巴山山脈。另修建包海、沿江高鐵通道的連接線,到達萬州。圖4為重慶市部分高鐵線路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
1.決定西渝高鐵建設周期較短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長度? C.資金? D.技術
2.建設包海(西渝高鐵)、沿江高鐵連接線的主要目的是
①增加基礎投資 ②優(yōu)化高鐵線路 ③縮短運行時間 ④合理布局鐵路網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3.西渝高鐵全部建成后,城市等級變化最快的可能是
A.重慶? B.萬州? C.南充? D.西安
參考答案:1.D? ? 2.C? ? 3.B
李興科 / 重慶市兼善中學 (400700)
二、非選擇題
試題一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沙漠蝗是蝗蟲中最具破壞性的一個種類,高溫天氣利于其繁殖,其蟲卵必須產于土壤之中,主要以植物花、葉等為食。為適應干旱的自然環(huán)境一般為散居,但蝗蟲食物數量增加會導致其快速繁殖并聚集大規(guī)模蠶食植物,形成蝗災。2018年阿拉伯半島降水異常變化造成當地嚴重蝗災,并于2018年12月向東非遷移,2019年6月開始遷移到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地。
材料二:降水距平百分率是反映某地某年降水與多年平均值的偏離程度:(當年觀測值-多年平均值)/多年平均值×100%,圖5為阿拉伯半島近60年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1)指出2018年阿拉伯半島沙漠蝗大量繁殖的自然條件。(6分)
(2)推測沙漠蝗2019年6月遷移到印巴地區(qū)的原因及對農業(yè)生產的不利影響。(8分)
(3)列舉當地為減少蝗災采取的應對措施。(4分)
(4)有專家指出,本次印巴沙漠蝗難以向我國新疆、西藏和云南遷移,即便僥幸遷移也很難在當地生存繁殖,請說明理由。(6分)
參考答案:(1)阿拉伯半島位于熱帶地區(qū),氣溫較高,利于沙漠蝗生長繁殖;沙漠廣布,植被覆蓋低,利于蝗蟲產卵;2018年阿拉伯半島降水異常增多,土壤濕度增大,大量植物快速生長,為沙漠蝗提供充足食物(每點2分,共6分)? ? (2)遷移原因:阿拉伯半島植被已經被大量蝗蟲蠶食,需要尋找維持生存的食物;6月該區(qū)域盛行西南風,利于沙漠蝗借助氣流向東北遠距離遷徙;南亞6~9月降水較多,且印度河中下游地區(qū)水源較充足,綠色植物生長旺盛,食物較充足;熱帶沙漠氣候適合沙漠蝗生存繁殖(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 ? ?對農業(yè)不利影響:蠶食綠色植物,導致農作物減產或絕收(2分)? ? (3)利用“3S”等現代技術,加強對蝗災的監(jiān)測;藥物滅蝗,利用飛機等噴灑農藥消滅蝗蟲;生物滅蝗,利用蝗蟲天敵雞、鴨、鴿等(生物)消滅蝗蟲(每點2分,共4分,言之有理可給分)? ? (4)印巴地區(qū)北部(喜馬拉雅山脈、帕米爾高原)和東部(橫斷山脈)有高大山脈阻擋,蝗蟲難以逾越;西藏位于青藏高原,高寒氣候不利于沙漠蝗蟲生存;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溫帶沙漠,氣候條件(冬季太冷)不適合熱帶沙漠蝗蟲的生長;塔里木盆地深居內陸,降水少,植被稀少,食物量不能滿足蝗蟲大量生存;云南以熱帶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森林覆蓋率高,缺乏大面積裸露土壤,不利于蝗蟲產卵;我國治蝗經驗豐富,技術較為先進。(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言之有理可給分)
陳道華 / 重慶市第七中學校(400030)
試題二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地區(qū),分布著1.2萬平方千米海岸濕地(包括美國40%的鹽沼)。二十世紀以來,美國對密西西比河流域進行全面開發(fā)與治理:上中游修筑大壩和水土保持工程;下游阿查法拉亞河和密西西比河相通處建造節(jié)制水閥,控制部分水量流入阿查法拉亞河;河口修筑導流堤通向深海以便發(fā)展航運。之后,三角洲面積卻持續(xù)縮減,海岸濕地受到嚴重影響。圖6為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三角洲濕地分布示意圖。
(1)描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濕地的空間分布特征。(4分)
(2)分析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濕地面積廣大的原因。(8分)
(3)說明密西西比河流域開發(fā)治理對三角洲濕地的不利影響。(6分)
(4)請針對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濕地現狀提出合理保護措施。(6分)
參考答案:(1)沿海岸線呈帶狀分布,多分布在海岸線外側淺灘;密西西比河兩側對稱且集中分布,入海口面積?。奎c2分,共4分)? ? (2)密西西比河支流多,流程長,流域面積廣,河口補給水量大;河口地勢低平,河流易分汊,排水不暢;河流在河口搬運能力減弱,受海水頂托作用,泥沙易沉積,為濕地發(fā)育提供營養(yǎng)物質來源;風暴潮和颶風易引起海水倒灌,形成大面積鹽沼(每點2分,共8分)? ? (3)上中游修筑大壩和水土保持,河口導流堤使河流輸沙量減少(1分);下游節(jié)制水閥使密西西比河水量減少,搬運能力減弱(1分);河口三角洲面積縮減,海平面相對上升,濕地面積減?。?分)。三角洲面積縮減,海水容易倒灌,濕地鹽分不斷增加,濕地生態(tài)功能減弱(3分)? ? (4)適當恢復密西西比河部分河段自然河道;通過一些水利工程向濕地引水輸沙;河道淤積泥沙循環(huán)再利用;沿海濕地種適應性較強的植被。(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言之有理可給分)
謝鵬理 / 重慶市北新巴蜀中學校(401520)
試題三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阿根廷科羅拉多河位于南美洲南部,多年年均徑流量42.6億立方米,該河航運價值小,河上橋梁較少。圖7中規(guī)劃公路在前期勘探線路過程中發(fā)現素有“風土高原”別稱的巴塔哥尼亞高原地表沉積物層理結構不明顯,但風沙地貌廣泛發(fā)育。
(1)指出科羅拉多河具有的重要分界線意義。(6分)
(2)分析圖中科羅拉多河航運價值不大的原因。(6分)
(3)試指出該規(guī)劃公路在通過科羅拉多河時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6分)
(4)推測巴塔哥尼亞高原地表特點形成的過程。(6分)
參考答案:(1)高原與平原的分界線(2分);半干旱與干旱的分界線(2分);亞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2分);草原與荒漠的分界線(2分)? ? (2)落差大,水流快(2分);冰川融水補給為主,水量小,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2分);流域內人口稀少,經濟落后,貨運量少(2分)? ? (3)水位漲落明顯,漲水容易沖毀過河橋梁;靠近地震帶,地震活動多,容易毀壞過河橋梁;沙塵暴多發(fā),強風對過河橋梁的運行有隱患(每點2分,共6分)? ? ?(4)古地質歷史上該地為冰川覆蓋;冰川侵蝕和沉積地貌廣泛發(fā)育,沉積過程中沉積物雜亂無章;該地位于西風背風地帶,氣流下沉增溫,降水少,蒸發(fā)旺,氣候干旱,植被稀少;部分時段風力強勁,風力侵蝕和沉積地貌發(fā)育。(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言之有理可給分)
吳文成 / 重慶市第一中學(400030)
試題四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灘砂是由波浪淘洗而成的沉積體,廣泛發(fā)育于臨近湖泊淺水的區(qū)域。2019年8月,某“發(fā)現計劃”科考隊赴我國青海湖沿MN一線進行了實地考察(圖8),并在丙灘砂挖掘了A、B兩處剖面(圖9)。研究表明,全新世以來青海湖處于構造運動中,周圍山地持續(xù)上升,氣候由濕潤轉為半干旱。最新監(jiān)測發(fā)現,近年來該地區(qū)氣候有暖濕化趨勢。
(1)描述考察區(qū)灘砂的分布及剖面形態(tài)特征。(6分)
(2)推測甲、乙、丙三處灘砂的物質來源及平均粒徑順序,并說明理由。(8分)
(3)分析丙灘砂A、B兩處砂體粒徑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6分)
(4)若暖濕化使湖平面快速上升到古湖平面②的位置,預測甲、乙、丙三處灘砂規(guī)模的變化。(6分)
參考答案:(1)分布較均勻,呈條帶狀(2分);與湖岸線平行,大致西北—東南走向(2分);向湖坡緩,背湖坡陡(2分)? ? (2)物質來源:三角洲和湖岸(2分)? ? 粒徑大小順序:甲>乙>丙(2分)? ? 地殼運動導致湖盆下降,河流流程變長(2分);氣候變化導致河流徑流量減小,搬運泥沙能力減弱(2分)? ? ?(3)A處平均粒徑大于B處(2分)? ? 盛行風吹拂湖水,形成湖浪(2分),湖浪涌向岸邊流速降低,攜帶的泥沙沉積,因重力形成的回浪將表層細顆粒搬運(2分)? ? ?(4)甲灘砂裸露地表,被風力侵蝕,規(guī)模變?。?分);乙灘砂因湖浪淘洗沉積作用增強,規(guī)模變大(2分);丙灘砂被湖水淹沒,規(guī)模保持穩(wěn)定(2分)。
試題五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2020年1月,某菜商到山東省壽光市劉旺莊村采辦蔬菜(圖10)。見村民喜食以海鹽、蝦醬和秋季蔬菜為原料腌制的醬菜,詢問得知:當地海拔多在1~3米之間,地下富含高鹽度鹵水,利于曬鹽;將渤海春季盛產的蜢子蝦加鹽密封,經過半年晾曬發(fā)酵形成的蝦醬暢銷全國。裝運A處溫室大棚蔬菜時,菜商來到夏半年菜地,發(fā)現B處旱地內的水溝與河流相通、地勢略高于河面(圖11)。
(1)當地形成傳統(tǒng)醬菜文化的自然條件有哪些?(6分)
(2)溫室各部件在蔬菜生產中發(fā)揮什么作用?(6分)
(3)B處耕地內水溝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請說明理由。(8分)
(4)你能為劉旺莊村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哪些建議?(4分)
參考答案:(1)地形平坦,地下高鹽度鹵水資源豐富,春秋兩季晴朗多風盛產海鹽(2分);河流攜帶營養(yǎng)物質注入渤海,蜢子蝦產量較高,春秋兩季晴朗干燥、夏季高溫利于蝦醬晾曬發(fā)酵(2分);冬季低溫、生鮮蔬菜短缺,腌制食品利于保存,能夠為冬季提供蔬菜來源(2分)? ? (2)磚墻向北而立能夠抵擋冬季冷空氣,增強溫室的抗風性能(1分);透明薄膜使得太陽輻射能夠被土壤吸收,轉化為地面輻射被溫室內空氣吸收,減弱內外部空氣的熱量交換,提高溫室內部氣溫(2分);噴灌裝置能夠提高冬季土壤濕度,氣態(tài)水吸附在薄膜內部遇冷凝結,節(jié)約灌溉用水(2分);薄膜呈現一定坡度,利于清除積雪,增強溫室內太陽輻射(1分)? ? (3)防治土壤鹽堿化(2分)? ? 理由:當地距海近,春秋兩季漲潮容易造成海水倒灌,提高河流和地下水鹽度(2分);春秋兩季晴朗多風、蒸發(fā)旺盛,容易造成鹽分在土壤表面聚集(2分);沿岸耕地地勢低洼,水溝能夠降低潛水水位,防治土壤鹽堿化(2分)? ? (4)擴大溫室種植面積,選育良種,提高農業(yè)科技水平;治理低洼鹽堿地,改良土壤,提高下半年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利用當地海鹽、鮮蝦和蔬菜,擴大蝦醬和醬菜生產規(guī)模,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擴大品牌效應,搭建農商平臺,發(fā)展觀光旅游。(每點1分,共4分,言之有理可給分)
張海陵 /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400030)
試題六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重慶城市與工業(yè)的發(fā)展,經歷了近代工業(yè)初創(chuàng)的開埠時期,近代工業(yè)大發(fā)展的抗戰(zhàn)及解放前時期,現代工業(yè)發(fā)展的“三線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后的現代工業(yè)發(fā)展時期,使得重慶成為工業(yè)基礎雄厚的現代化制造業(yè)基地及長江上游地區(qū)的經濟中心。1964—1983年的“三線”建設時期,迫于國際戰(zhàn)備的需要,依靠自然環(huán)境特征,重慶工業(yè)布局呈現“靠山、隱蔽、分散”的特征。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的迅速拓展,工業(yè)的轉型升級,使得工廠開始“退城進郊,退城進園”。原有的工廠廠房、設備、廠史文獻、制作工藝成為工業(yè)遺產。
材料二:重慶主城區(qū)工業(yè)遺址分布圖(圖12)、重鋼廠廠房改造—坦克庫以及工業(yè)設備(圖13)。
(1)根據材料二,指出該城市工業(yè)遺址的分布特征。(4分)
(2)根據圖文信息,分析“三線建設”時期該地區(qū)工業(yè)布局特點的有利條件。(6分)
(3)說明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工廠“退城進郊,退城進園”帶來的好處。(6分)
(4)城市的拓展,使工廠紛紛進行“退城進郊,退城進園”,可遺留下來的廠房和大型設備既占大片土地,又影響城市景觀。有人說可原地進行房地產開發(fā),也有人說可改造成工業(yè)博物館。你贊成哪個觀點,并說明理由。(6分)
參考答案:(1)沿長江、嘉陵江分布;沿鐵路線分布(每點2分,共4分)? ? (2)重慶城區(qū)多山地,便于靠山、進山修建工廠,隱蔽性強;山谷相間,地形狹窄,平整土地少,利于分散;多雨多霧,植被茂密,隱蔽性強(每點2分,共6分)? ? (3)工廠的退出,可以置換出大片土地,進行城市結構的完善;減少粉塵、廢氣、廢水的排放,凈化大氣環(huán)境;減少貨車的通行量,減輕道路壓力;郊區(qū)、園區(qū)集中布局,有利于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jié)約生產建設投資(每點2分,共6分,言之有理可給分)? ? (4)支持房地產開發(fā):房地產開發(fā)可以解決大量人口居住的問題; 房地產開發(fā)可以改變破舊的廠區(qū)景觀,營造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房地產開發(fā)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值,解決廠區(qū)職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支持改造成工業(yè)博物館: 再現工業(yè)生產時代的景觀;對下一代進行社會實踐教育; 帶動旅游等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每點2分,共6分,觀點不給分,理由言之有理可給分)
陳后軍 / 重慶市江津中學校 (402260)
試題七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從江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世居苗、侗、壯、水、瑤等少數民族,有上千年歷史的稻田養(yǎng)魚養(yǎng)鴨傳統(tǒng)。每年春天,谷雨季節(jié)的前后,侗鄉(xiāng)人把秧苗插進了稻田,魚苗也就跟著放了進去,等到魚苗長到兩三指,再把鴨苗放入稻田(圖14)。稻魚鴨復合系統(tǒng)不僅為當地人提供了所需要的食品,還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服務功能。聯合國糧農組織于2011年6月將貴州從江侗鄉(xiāng)稻魚鴨復合系統(tǒng)列為全球重要農業(yè)遺產保護試點。
(1)侗鄉(xiāng)人所養(yǎng)育的鴨種不是一般的鴨種,而是經過世代選育馴化的個頭很小的小香鴨。試分析該系統(tǒng)選育小香鴨的原因。(6分)
(2)這套“稻魚鴨復合系統(tǒng)”看似簡單,其實技術含量較高,其中投放鴨苗的時機、數量和大小都很關鍵。推測侗鄉(xiāng)人投放鴨苗時考慮的因素。(10分)
(3)試解釋“稻魚鴨復合系統(tǒng)”中稻和魚鴨的共生關系。(8分)
參考答案:(1)小香鴨個頭小,可以靈活地在秧苗間穿行而不會撞壞秧苗(2分);小香鴨對魚的捕食和傷害?。?分);小香鴨對飼料需求少,節(jié)約養(yǎng)殖成本? ? (2分)? ? (2)考慮氣候變化:貴州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年際變化大,不同年份雨季來臨的時間和雨量均有較大變化(2分);氣候變化會影響水稻播種及魚苗投放時間,從而影響鴨苗投放時機(2分)。考慮魚苗的生長狀況:鴨苗的數量和大小會影響魚苗的生長,投放太早,鴨苗會捕食小魚(2分);投放太晚,魚苗大量消耗稻田中的食物,會導致鴨苗食物缺乏(2分)。考慮田水的深淺:田水的深淺會影響鴨苗和魚苗在田中的活動空間(2分)? ? (3)稻田為魚和鴨的生長提供了生存環(huán)境和豐富的餌料(2分);魚和鴨在覓食的過程中,為稻田清除了蟲害和雜草(2分);魚和鴨的來回游動攪動了土壤,無形中幫助稻田松了土(2分);魚和鴨的糞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機肥,保養(yǎng)和育肥了地力(2分)。(言之有理可給分)
熊俊卿 / 重慶市綦江中學(401420)
試題八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白鶴已成為世界極危物種,全球僅存4 000只左右。圖15是我國某白鶴研究者,根據跟蹤觀察數據,繪制的兩只白鶴在2018年7月至12月期間的飛行軌跡示意圖。
(1)據圖判斷白鶴飛行方向,并說出判斷理由。(4分)
(2)隨著地球公轉位置的變化,會引起各地太陽輻射的變化,進而影響各地氣候的季節(jié)變化。試分析2018年7月至12月,地球公轉與圖中白鶴飛行之間的相互關系。(8分)
(3)說出白鶴在遷徙途中,可能遭遇到的主要人為危險因素。(6分)
(4)當前地理信息技術(3S)被廣泛運用于動物遷徙研究。說出該研究者繪制此圖使用的主要技術及作用。(4分)
參考答案:(1)由東北向西南飛行(2分)? ? 理由:飛行線路與經緯線斜交呈東北—西南走向(1分),冬半年候鳥由高緯地區(qū)向低緯地區(qū)飛行,故由東北向西南飛(1分)? ? (2)2018年7月至12月,地球大致從遠日點(或夏至點)附近公轉到近日點(或冬至點)附近(2分);太陽直射點從北半球向南移動到南半球,從而引起地球表面氣候的季節(jié)變化,北半球將進入冬季(2分);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北冰洋沿岸)進入冬季(12月)后,將變得非常寒冷,不利于白鶴過冬(2分);南方(鄱陽湖)地區(qū),雖然也進入冬季,但因緯度低,相較高緯度更溫暖,有利于白鶴越冬(2分),故白鶴向西南飛行? ? (3)不法分子的惡意捕殺(2分);人工環(huán)境的大量建設,使白鶴特有的濕地等生存環(huán)境惡化(2分);途中白鶴誤食農藥等有毒食物(2分)? ? (4)主要技術:GPS+GIS技術(1分)? ? 作用:GPS進行空間信息定位(1分),GIS進行空間信息處理(1分),它們共同為科學研究白鶴遷徙規(guī)律提供高效、精確的空間變化信息(1分)。
楊? ? 清 / 重慶南開中學(4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