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農
[摘要] 腫瘤是指機體在各種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嚴重程度主要與腫瘤發(fā)生部位有關,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該研究以腫瘤靶向藥物患者作為對象,分析腫瘤靶向藥物不良反應的藥學服務關注點,為腫瘤靶向藥物不良反應的藥學服務關注點提供依據(jù)、參考。
[關鍵詞] 腫瘤;靶向藥物;不良反應;藥學服務關注點
[中圖分類號] R9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3(c)-0120-03
Focus on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for Tumor-targe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LIU Hong-no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Kenl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Dongying, Shandong Province, 257500 China
[Abstract] Tumor is a new organism formed by the proliferation of local tissue cells under the action of various oncogenic factors. The degree of severity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location of tumor occurrence, which can be life-threatening.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ith tumor-targeted drugs were taken as subjects, and the pharmaceutical service concerns of tumor-targeted drug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pharmaceutical service concerns of tumor-targeted drug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Tumor; Targeted drugs; Adverse reactions; Pharmaceutical care concerns
目前已有多種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在我國上市,靶向治療藥物以其顯著的療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很多惡性腫瘤患者已從中獲益[1-4]。早期快速診斷并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是改善腫瘤患者預后的重要手段,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提高靶向治療效果也尤為重要。該文對近年來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歸納,從皮膚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等多方面對分子靶向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其處理對策進行了綜述,旨在為國內臨床醫(yī)藥人員的實際工作提供參考借鑒,以期制定良好的治療方案并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5-7]。因此,該研究以腫瘤靶向藥物患者作為對象,分析腫瘤靶向藥物不良反應的藥學服務關注點,綜述如下。
1 ?腫瘤的發(fā)病因素及檢查
1.1 ?腫瘤的發(fā)病因素
腫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生活習慣。多種生活方式與腫瘤發(fā)生風險相關,如吸煙、飲酒、肥胖、不良飲食習慣等。
②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在大多數(shù)腫瘤發(fā)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機體發(fā)生腫瘤的傾向性和對致癌因子的易感性。
③內分泌因素。體內激素水平異常是腫瘤誘發(fā)因素之一,如雌激素和催乳素與乳腺癌有關,生長激素可以刺激癌的發(fā)展。
④環(huán)境污染與職業(yè)。環(huán)境有關的致癌性物質包括:砷、石棉、聯(lián)苯胺、放射性氡氣、煤焦油、礦物油等。
⑤醫(yī)源性因素。如電離輻射、X線、放射與性核素可引起皮膚癌等;細胞毒藥物、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均有致癌的可能性。
1.2 ?腫瘤的主要表現(xiàn)
典型癥狀是局部有腫塊和阻塞,早期癥狀多不明顯。但是大部分的常見癥狀有良性腫瘤生長緩慢,不轉移,除了有局部壓迫癥狀,一般無全身癥狀。而惡性腫瘤癥狀較復雜,根據(jù)原發(fā)部位與侵犯部位不同,癥狀也不同,比如食管癌常出現(xiàn)吞咽困難,肺癌有咳嗽、咯血等癥狀,惡性腫瘤的特點是易發(fā)生轉移,晚期常常有全身癥狀,如發(fā)熱、食欲差、消瘦、貧血等癥狀。腫瘤標志物,雖然腫瘤標志物缺乏特異性,但在輔助診斷和判斷預后等方面仍有一定價值?;驒z測,可確定是否有腫瘤或癌變的特定基因存在,從而做出診斷。內鏡檢查,應用腔鏡和內鏡技術直接觀察空腔臟器和體腔內的腫瘤或其他病變,并可以通過內鏡取組織或細胞進行組織病理學診斷[8-9]。
主要治療是手術治療。其他治療有:靶向治療,如治療EGFR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但耐藥基因的出現(xiàn)是目前阻礙進一步提高療效的主要障礙。免疫療法,利用人體內的免疫機制來對抗腫瘤細胞,目前較有進展的就是癌癥疫苗療法和單克隆抗體療法。中醫(yī)中藥治療,配合手術、放化療可以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促進患者恢復,增強對放化療的耐受力?;蛑委?,通過外源基因導入人體以糾正基因缺陷的方法,最終達到直接或間接抑制或殺傷腫瘤細胞的目的。內分泌治療,比如性激素可以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的姑息治療。大多數(shù)的預后情況為良性腫瘤預后良好,惡性腫瘤如能早期診斷,可防止病情惡化,提高生存質量,減輕痛苦,延長生命[10-12]。
2 ?腫瘤靶向藥物不良反應的藥學服務關注點
2.1 ?常見的藥物分類
常見藥物有:EGFR抑制劑、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Anti-HER2、VEGF抑制劑、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抑制劑、ALK抑制劑、VEGF抑制劑、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VEGF抑制劑、抑制劑。肝毒性;血液學毒性——蛋白尿;神經系統(tǒng)毒性;呼吸系統(tǒng)毒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抑制劑、抗 CD20單克隆抗體、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蛋白酶體抑制劑、VEGF抑制劑、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VEGF抑制劑抗CD20單克隆抗體抑制劑、蛋白酶體抑制劑、抑制劑[13-14]。
2.2 ?常見的不良反應
皮疹。一般在治療開始后7~10 d發(fā)生,可以自愈和再現(xiàn),屬可逆的,隨治療中止而消失。在出現(xiàn)皮疹期間建議大家洗澡的時候用一些對皮膚刺激比較小的肥皂,避免陽光下曝曬。對于皮疹一般可以用一些軟膏對癥處理,比如對于中度到重度的皮疹可以外涂氯霉素、潔霉素、百多邦,5~6 h/次,兩者交替使用。大多數(shù)患者可以堅持用藥,如果堅持下去,絕大多數(shù)皮疹可以轉好。如果對癥處理后不見緩解可以靶藥考慮減量。臨床上可口服四環(huán)素類藥物50 mg,2次/d,局部應用皮質激素類軟膏,2次/d。無論皮疹消失與否,要繼續(xù)治療。皮疹重時可同時應用潤膚劑,乳酸,抗組胺藥物。皮疹的出現(xiàn)及程度一般預示著較好的療效。皮疹的嚴重程度同特羅凱療效正相關。皮疹患者的生存期顯著優(yōu)于未出現(xiàn)皮疹的患者。
腹瀉。一般比較輕,如果癥狀嚴重可以用些止瀉藥對癥處理。多數(shù)患者可用洛哌丁胺(易蒙停)控制。一般首劑用4 mg,以后每2~4小時用2 mg,一直用到腹瀉停止,在嚴重腹瀉患者(洛哌丁胺治療無效),特羅凱等靶藥應減量或停藥。如果確實無法忍受特羅凱所致的腹瀉,脫水或皮膚不良反應的患者,可暫停藥14 d,然后再恢復給藥。
消化道癥狀口腔黏膜炎:可以使用康復新液(3次/d,10 mL/次)漱口治療。康復新液冷藏后使用效果更佳??谇粷儯汗鹆治鞴纤娡炕继?,維生素B2沖水喝, Bayer sm-33 GEL 口腔舒緩凝膠、復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膠(甘美達)。打嗝反酸: 1:5蘇打水酸時喝幾口??梢猿砸粋€奇異果,可以止住1~2 h,如果無效可以吃巴氯芬。
厭食:吃宜利治(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甲地孕酮屬于激素類藥,最好連續(xù)7 d。160 mg/d,1~2周,不可長期服用。食欲下降:助消化藥物(酵母片、多酶片、健胃消食片等),地塞米松,后者不良反應較大。
皮膚毒性。包括左心功能衰竭、高血壓和 QT 間期(QTc)延長。藥物誘導左心功能衰竭機制各有不同,分子靶向藥物如曲妥珠單抗則產生 II 型心臟損傷。血管生成抑制劑和 MEK 抑制劑會誘發(fā)高血壓。QTc 間期延長是組蛋白去乙?;敢种苿?、ABL 抑制劑、MET 抑制劑和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副反應。在使用具有心臟損傷的藥物時要對心功能進行監(jiān)測對比,尤其是既往有心臟疾病史者。部分劑量依賴性需要控制總體使用劑量,必要時減量甚至停用。
肺毒性。包括急性和亞急性肺炎、肺泡出血、咯血、胸膜滲出、肺動脈高壓(PAH)和肺栓塞。如①吉非替尼,發(fā)生率 1%,30% 致死性。風險因素包括高齡、PS 評分差、吸煙、診斷癌癥時間較短、CT 顯示正常肺容積減少、以往間質性肺疾病史、并發(fā)的心臟疾病。②厄洛替尼,發(fā)生率 0~6%,30% 致死性。③mTOR 抑制劑:發(fā)生率 11%,3~4 級肺炎 3%,通常無癥狀,致死率低。
治療包括停藥、支持治療、皮質激素用于重癥患者。停藥后再次使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可減量使用,也可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肺炎可能再次出現(xiàn)。皮膚毒性多見于靶向作用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臨床藥物,包括主要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主要用于轉移性結直腸癌的人工合成的單克隆抗體如西妥昔單抗、尼莫珠單抗等。該類藥物對皮膚、毛發(fā)和指甲具有特殊的毒副反應,最常見的包括痤瘡樣皮疹、皮膚瘙癢、手足綜合征、脫發(fā)和色素沉著等,其中最突出的是類似痤瘡的皮疹,一般在用藥后兩周內出現(xiàn),多見于頭皮、面部、頸部、胸背部等部位,對于輕度皮疹可局部涂抹皮膚外用藥,同時保持身體清潔及皮膚濕潤,通??擅黠@緩解[15]。
心血管毒性。心血管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高血壓、心肌缺血/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下降及 Q-T間隔延長等,可發(fā)生于多種靶向藥物。單克隆抗體曲妥珠單抗主要應用于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2(HER2)過度表達的乳腺癌患者,心臟毒性為該藥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其主要癥狀包括心悸、氣促、心律失常等。因此,在使用該藥前,應對患者的心功能狀況進行評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臟疾病,在治療期間應監(jiān)測左心室功能,當曲妥珠單抗與化療藥物同時使用時,心衰發(fā)生率顯著升高,因此應避免同時使用紫杉醇或蒽環(huán)類藥物[16]。
3 ?結語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靶向藥物被成功研發(fā)并上市。靶向藥物具有靶向性強、不良反應相對較低等優(yōu)點,能夠對腫瘤細胞內異常的信號通路靶點特異性殺傷,進而抑制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但靶向藥物的不良反應仍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同時,該類藥品往往價格昂貴,如何合理使用,使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是藥師應關注的問題。
綜上所述,該文對腫瘤靶向藥物不良反應的藥學服務關注點從幾個方面詳述了靶向藥物的分類和總結了靶向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和防范,以期為靶向藥物的藥學監(jiān)護提供客觀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陳萬青, 鄭榮壽, 張思維. 2013年中國老年人群惡性腫瘤發(fā)病和死亡分析[J]. 中華腫瘤雜志, 2017, 39(1):60-66.
[2] ?Zhenliang Sun, Ruihong Li, Ji Sun,et al.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Cleavable Nanoparticles for Tumor Microenvi ronment and Tumor Cell Dual-Targeting Drug Delivery[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7,9(46):3522-3612.
[3] ?Manasa Ravindra, Mike R Wilson, Nian Tong,et al. Fluorine-Substituted Pyrrolo[2,3- d ]Pyrimidine Analogues with Tumor Targeting via Cellular Uptake by Folate Receptor α and the Proton-Coupled Folate Transporter and Inhibition of de Novo Purine Nucleotide Biosynthesis[J].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8, 61(9):62-75.
[4] ?Michael J Ciesielski, Sheila Figel, Laura Wiltsie,et al. Abstract 4689: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and tumor targeting properties of SurVaxM-derived monoclonal antibodies[J].Cancer Research, 2017, 77(13 Supplement):4689.
[5] ?Masaki Nagasato, Yosei Rin, Yuki Yamamoto,et al.A Tumor-targeting Adenovirus with High Gene-transduction Efficiency for Primary Pancreatic Cancer and Ascites Cells[J]. Anticancer Research, 2017, 37(7):3599-3605.
[6] ?黃越燕, 周吉芳, 徐佳穎. 有毒中藥抗腫瘤作用的研究進展[J]. 山東醫(yī)藥, 2017, 57(2):108-112.
[7] ?郭海嘯,欒婷,王海峰,等.微小RNA通過核酸適配體在腫瘤靶向治療中的進展[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8,35(11):2170-2173.
[8] ?管飛紅, 吳紹漢. MELK:惡性腫瘤的一種新型分子靶向治療靶點[J]. 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 2018, 25(6):656-659.
[9] ?李子禹, 李雙喜, 季加孚. 胃腸間質瘤術前靶向藥物治療與手術時機選擇[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8, 38(5):494-497.
[10] ?包潤發(fā), 呂文杰, 李茂嵐,等. GEMOX方案聯(lián)合靶向藥物治療晚期膽囊癌的臨床療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9, 18(2):140-145.
[11]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甲狀腺癌專家委員會. 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靶向藥物不良反應管理專家共識(2018年版)[J]. 中國癌癥雜志, 2018(7):545-553.
[12] ?趙艷, 張婷婷. 新型腫瘤靶向納米顆粒聯(lián)合光動力治療對人宮頸癌Hela細胞的體外殺傷作用[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9(4):542-548.
[13] ?張洪. 黃酮類化合物調控腫瘤細胞自噬的研究進展[J]. 中草藥, 2017, 48(24):5252-5262.
[14] ?張銘予, 李春雨, 劉敏,等. 腫瘤靶向藥物不良反應的藥學服務關注點[J]. 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 2019(19):34-57.
[15] ?鄧博, 賈立群, 鄧超, 等. 中醫(yī)藥防治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研究進展[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8(7):1580-1583.
[16] ?中國侵襲性真菌感染工作組.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五次修訂版)[J]. 中華內科雜志, 2017, 56(6):453-459.
(收稿日期: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