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金安苑學校 石仲毅
思政課在初中教學中雖然算不上是一門主修的課程,但卻是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它能夠幫助初中生初步建立自身正確的三觀,不脫離教育的真正目的。在初中思政課教學中進行立德樹人,單一的教育路徑很難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通過雙向進行,正確開展初中思政教學課堂。
所謂的隱性教育是指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向?qū)W生進行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時刻謹記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其體系結(jié)合社會實例,向?qū)W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初中思政課作為初中生首次接受較為綜合全面思想教育的教學場所,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將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在課堂上,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地鼓舞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能夠正確看待社會的道德及其責任問題。其次,教師發(fā)揮好引領作用,使尚處在初中的學生能夠確立其處在遵、講和守道德的環(huán)境中,烘托出積極向上的道德氛圍。在課堂上還要盡最大努力向?qū)W生宣傳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各種良好的道德思想實例數(shù)不勝數(shù),教師可以在講授的同時不斷地將良好的道德觀潛移默化到學生的思想里,讓初中生能夠切身體會到所在民族的優(yōu)良道德品質(zhì)。
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榜樣在他心中就是宛如指路燈一般的存在,一個好的榜樣能夠引領人到更好的方向。因此在初中思政課堂上想要有效進行立德樹人,就要充分利用榜樣對學生的積極影響。第一,作為教師首先就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好示范作用。立德樹人,不是單單簡述教材上的內(nèi)容,而是通過生活中的種種事例傳遞其精神所在。初中教師應帶好頭,注意在學校里的言行舉止,讓學生感受到其出色的道德品質(zhì)和寬廣的胸懷,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思政課的教學質(zhì)量。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時刻保持謙虛的心態(tài),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個人修養(yǎng),使學生能從自己身上看到更多的閃光點,能學到更多東西。
第二,除了教師自身之外,還可以在班級里提拔一些表現(xiàn)優(yōu)秀并且具有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學生,同齡人之間的帶頭作用和潛移默化效果顯然也會對教學起到很好的作用。學生代表要在班級內(nèi)積極發(fā)揮榜樣作用,嚴格要求自己,用行動帶動全班同學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最后,不應把范圍局限在課堂上,特別是在如今這個網(wǎng)絡發(fā)達的時代,我們應充分利用其技術進行弘揚宣傳。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體技術使宣傳內(nèi)容更貼近學生生活,使初中生能夠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將籠統(tǒng)空洞的道德說教生活化,使思政教育對初中學生來說具有良好的感染效果。同時在課后,學生還可以組織一些娛樂性的、主題為“榜樣的力量”之類的活動,培養(yǎng)良好的教學氛圍,激勵更多學生從榜樣身上得到力量。
班風學風建設是學校教學十分關鍵的一個點,這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yǎng)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對于是否能實現(xiàn)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班風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時間且頗有難度的工作。初中的思政教育百分之九十是通過課堂來進行的,所以班級是其實施組織。因此,只有班級建設了濃厚、正確的學風,才能有利于學生集體取得積極向上、團結(jié)一致和奮發(fā)圖強的良好面貌。班風建設不是短時間就能抓好的,需要經(jīng)歷一定的時間去促成。
首先,要確立嚴格的班風要求和具體的行為指南;其次,要讓學生意識到班風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其原因歸根于班風的建設主體首先是學生,最后也是學生受到影響。因此應以學生行為為主導地位,教學環(huán)境為次要地位,加強班風學風建設在學生心中的地位。 通過有目的性的教學方法,做好宣傳,讓學生能夠有塑造自我、優(yōu)化自我的能力,讓他們對思政課有自主學習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學校還可以利用中秋節(jié)、春節(jié)等具有傳統(tǒng)性的中國節(jié)日或是像開學慶典之類的大日子,組織舉辦一些具有鮮明主題的活動,吸引學生對其道德主體產(chǎn)生興趣,將道德教育與娛樂、生活結(jié)合起來??傮w來說,想要建設良好的學風班風,除了要保證教學環(huán)境的質(zhì)量之外,還要確定學生能在其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長時間地堅持樹立良好的班級氛圍。
所謂的顯性教育是指通過組織強烈性的活動使教育者得到有形的教育。
目前在我國的教育行業(yè)中,多個學科面臨著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學方法未能被創(chuàng)新,大多數(shù)教師都沿用往常單一的方法進行教學,初中思政課堂也不例外。此門課在教學時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無論是理論還是實例,最好利用時代當前的熱點,只有這樣才能夠抓住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對思政有相關感。熱點問題可以刺激學生學習和回答的欲望,有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并且可以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網(wǎng)絡平臺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領略正確的教學目標。
此外,要注意教學方法的使用,根據(jù)不同課時、不同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方案,豐富課堂模式。對于期末的學終分數(shù),不能把“死知識”作為評定的全部,應考慮學生的平時活動和其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激勵學生多表達自我。
除了在課堂上,教師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也應多注意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這其中包括其對學習的態(tài)度和生活中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注重平時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使同學們在初中就能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和人生態(tài)度,為往后的人生發(fā)展建立良好的基礎,確保初中思政課堂能夠在豐富教學模式之后,有效達到其教學目標。
在所有的課堂教學中都應把道德放在首要地位并確定其主導性,無論是什么學科都應該做到這點,如果教學最后不能達到這個目標,那便算不上是成功的教學。因此教師應將課堂目的明確寫進教案里,并有計劃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是初中思政課堂上進行“立德樹人”的根本方法。有真理指出,認識和實踐兩者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實踐是根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有效“認識”,實踐主導著認識。根據(jù)這個原理,課堂上的“認識”也必須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領悟到其真理所在。對于初中的思政教育,可以通過開展學生的課后實踐進行,這個地點可以擴充到校外,有利于學生增強對社會的了解,并且能夠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個人修養(yǎng),極大程度地提高初中思政課的教學效率。
結(jié)合以上全文所講,想要做好初中思政課堂上的立德樹人,就要從顯、隱兩個教育路徑入手,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個人修養(yǎng),在教學中時刻謹記真理是由實踐構(gòu)成的。有關教學人員應盡快解決課上的限制因素,確保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