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莎
(廣東警官學院 廣東·廣州 510230)
ESP其含義為特定用途英語,對于某種特殊、定向領域的英語教學進行ESP視角分析也逐漸成為了相應教學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結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公安院校的英語教學,ESP視角側重的教學研究目標是警務英語特定范疇內的實用性以及專業(yè)性內容,尤其是涉外警務內容(如:國際警務合作、相應警務管理、偵查訊問的各類方式方法、緝毒刑偵相應內容和警用裝備信息交流等)相關的特定英語能力培養(yǎng)。
由ESP視角來看公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面臨的挑戰(zhàn),可歸納有二,分別為:
其一,當前公安院校英語教學仍以傳統(tǒng)的“師核心”課堂教學方式為主。其優(yōu)勢在于應試與基本知識點的能力培養(yǎng)上比較突出,但在實踐應用中的聽、說能力比較弱,不完全符合當前的警務崗位能力需求。
其二,教學目標的挑戰(zhàn)。相對于通用英語教學(EGP,即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而言ESP視角對公安院校英語教學目標的側重是存在一定差異的。由相應的警務人才需求調查報告①的結果表明,對于警務實踐而言更側重于聽、說、讀能力的需求,而對于寫和譯能力的需求并沒有那么迫切,這種職業(yè)匹配度的特殊需求,將造成對公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目標制定的直接影響。
從理論分析角度而言,需求分析是ESP視角下公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本源所在,它可以更直觀的反映出特定用途英語教學改革的各項標志性特點,為教改中由內容設計到教學目標明確再到教學方式方法確定的全環(huán)節(jié)提供導向性支撐。
SWOT分析法是一種企業(yè)管理針對競爭態(tài)勢進行分析規(guī)劃的方法,其核心內容是四個主要因素項,即使:優(yōu)勢項(Strengths)、弱勢項(Weaknesses)、機遇項(Opportunities)以及潛在挑戰(zhàn)項(Threats);然后按這四個內外部環(huán)境影響因素項建立分析矩陣,對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自身定位評估等方面進行整體分析.這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分析需求高度契合,并且可以更顯著的體現(xiàn)出英語教學改革的結構特性與系統(tǒng)特性。
ESP視角下的公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以廣東警官學院為例)的SWOT情況可歸納為如圖1所示。
圖1 ESP視角下的公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SWOT分析
2.2.1 優(yōu)勢
如圖1中優(yōu)勢項中所列舉的內容,從ESP視角來看廣東警官學院的警務英語教學改革存在著許多先天優(yōu)勢。如多樣化的國內外警務合作項目、學院對ESP需求的重視、各種ESP所追求的警務實踐機會,再輔助以完善的校園信息網建設和國內公安信息網連接的信息資源優(yōu)勢,為該學院ESP教學改革提供了發(fā)展空間及資源保障。
2.2.2 劣勢
W1項中,ESP視角的含義更接近一種教學理念或是教學主張,而并非是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從本源上來看,ESP視角更側重的是所屬專業(yè)基于需求的英語教學改革的定位和教學目標設定,其現(xiàn)實意義更趨近于導向性。但當前ESP視角進行教學改革分析中,經常出現(xiàn)單純的理論推演、盲目的進行教學技術方法設計,以及用不符合所屬專業(yè)特性的論據進行分析的情況,影響了判斷結果甚至導致教改方向的偏離。
W2項中,對于當前的ESP警務英語教學而言,其教學內容過于繁冗,缺乏實用性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對教學改革的效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2.2.3 機遇
圖1中機遇項O1、O2闡述的是在當前時期內宏觀環(huán)境對ESP英語教學改革需求變化而產生的機遇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受ESP視角影響,特殊用途英語教學與常規(guī)英語教學的側重發(fā)生了轉變,這為警務英語教學改革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了更好的機遇,如:通過對實際情境狀態(tài)的模擬或已知警務案例的高度還原來進行的相關口語訓練;通過多樣化課堂教學方法組合的方式轉變教師過分主體化而學生參與度不足的情況;利用警務英語ESP的靈活性,創(chuàng)建兼?zhèn)浣虒W目標和興趣吸引的教學任務,讓知識點的輸入、輸出同步完成。
在O3中所提到的機遇情況,從理論上講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合力構成了課程教學內容的外延,這個理念在我國各學科的教學改革中仍屬于較新的領域。而對于ESP視角下的公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而言,O3強調的是學生在學術或非學術領域受到的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外延效果相疊加的可能性,也是一個讓警務英語教改更具整體性的機遇。
2.2.4 挑戰(zhàn)
潛在挑戰(zhàn)項在這里強調的是已經存在、但還沒有顯性表現(xiàn)或其經過發(fā)展可變?yōu)閮?yōu)勢、劣勢的詞條。其中T1師資建設壓力對于ESP視角下的公安院校來說要大于普通院校,因為在ESP視角下的教師身份更為復雜,兼容研究、教學實踐與成果驗證等三方面工作性質,因此以現(xiàn)在的師資儲備情況來看,具有很大的潛在挑戰(zhàn)。
T2所提及的內容,也突出了ESP角度對公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特點,即擺脫傳統(tǒng)的“師本位”,營造主動、大膽、高投入度的學生參與教學環(huán)境,來融入ESP追求的警務語言環(huán)境模擬,轉變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習慣為主動學習習慣。其挑戰(zhàn)性主要來自兩點,其一,學生參與內容與學生英語能力存在偏差,導致的有心無力;其二,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對ESP英語教學的不良影響,導致積極性與紀律性心理認知的矛盾。
T3的內容可解讀為ESP視角對公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整體化建設的追求,其追求的是由內容設計到教學實踐再到教學評價的全過程,而這個過程中一切都是以警務實踐和警務應用為根本原則的,如何讓這個過程符合ESP的根本追求而不是變相的應試教育,便成了最大的潛在挑戰(zhàn)項。
從前文第 2 章分析中 S1、S2、W1、W2、O2、O3、T3 的相關內容來看,由ESP視角進行需求分析后明確的公安院校英語教改的課程目標非常重要,其在根據警務職業(yè)需求定向設計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情境/語境任務設計、教學活動安排、實踐任務安排乃至考核評價標準制定等方面都是區(qū)別于EGP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考量標準。而在公安院校英語教改實施過程中,建議由ESP視角明確的課程目標主要由以下三點,分別為:其一,“教學輸出量”與“實際應用”間轉化率的目標明確;其二,課堂教學情境任務設定,注意側重ESP角度的目標,如:何時用、如何用等;其三,以所屬崗位為課程目標導向的課程目標明確,比如對于偵查訊問類的ESP課程應側重于聽、說綜合技能、文化差異、時間交流、訊問禮節(jié)等相關的課程目標設定,以實現(xiàn)英語課程教學實施效果與所屬崗位實踐間的高度契合。
從第2章分析中S2、O3、T2、T3的相關內容可知,在ESP視角下與公安職業(yè)相匹配的多樣化教學內容植入是公安院校英語教改實施的重點所在,同時也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難點所在。公安警務所需求的ESP課程教學內容具有很高的復合性需求,要滿足通用英語教育的基礎要求;要滿足公安職業(yè)需求的專業(yè)詞匯量的積累和實踐;要保證教學內容的傳輸形式集成,如圖文、音頻、多媒體(為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還要注意內容設定的時代性);還要兼顧公安院校學生個體的英語實踐能力水平差異,循序漸進的進行ESP課程教學內容實施,避免出現(xiàn)T2所提及的情況。
在英語教改中項目教學法是“生本位”的典型教學方法,其在教學實踐中的追求與ESP視角的追求有許多共同之處。而在公安院校的英語教改中,為更好的將教學資源與公安職業(yè)特點融合,采用項目教學法是一個很適宜的選擇。以廣東警官學院的相應ESP教改實踐為參考,其利用項目教學法,進行了基于ESP視角的公安職業(yè)特點融合式英語課堂教學,具體原則有二:其一,實踐性原則,考慮公安職業(yè)特點需求、崗位需求與社會需求,將功能性與實踐性放在首位,強調學生對所掌握語言材料的深度理解與靈活應用;其二,參與性原則,利用教學任務的相關互動為渠道,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提升其主動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主要ESP的教學目標。
在國內ESP教學改革被廣泛關注的今天,警務英語的ESP課程得到了建設活力。文中借鑒SWOT分析的形式,通過理論分析與廣東警官學院進行ESP英語教改的實踐相結合、印證的方式分析了ESP視角下公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并提出了三點教改實施的具體建議,旨在為公安院校英語教學與時代需求的同步建設提供參考。
注釋
① 張貴芳.警務英語人才技能需求情況調查報告[J].英語廣場,2018.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