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摘 要:農(nóng)村地區(qū)初中的很多孩子因為缺乏實踐、不善觀察、不擅寫作等原因畏懼作文,而活動體驗式寫作因為把活動體驗與寫作過程有機結合,注重寫作指導與合作評價,可大大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與能力,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農(nóng)村 初中 活動體驗 寫作教學
一、農(nóng)村地區(qū)初中寫作教學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
(一)現(xiàn)狀調查
新《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鞭r(nóng)村初中的孩子大多因為視野狹窄,不愛閱讀,老師不夠重視作文教學等原因而畏懼寫作或寫作水平不高。
而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nóng)村寄宿制初中,學校成立于2010年9月,由十多所農(nóng)村學校合并而成。學生周一到校,周五離校,在校基本上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這些孩子在校生活緊張而單調,而周末回家,因作業(yè)負擔,缺少父母、朋友陪伴、不愛閱讀等原因,讓他們視野狹窄,實踐不足。而筆者在十來年的語文作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怕寫作文,寫出的作文是套作或胡編亂造的比比皆是。為了了解學生的語文作文的真實情況,故對本校的初二年級16個班的400名學生進行了隨機的問卷調查,結果
如下:
同時為了了解老師的語文作文教學情況,筆者又對全校27位語文老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二)原因分析
通過以上調查并進行綜合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怕寫作,寫作水平不高主要因為以下幾點:
1.缺乏實踐,難以擁有深度體驗
文學來源于生活。初中生,特別像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周一到周五在校過著緊張的學習生活,周末回家,他們往往為了完成周末作業(yè)大部分時間往往待在家里。長期重復這樣的生活,這些孩子往往缺乏大量的生活實踐,眼界狹窄,知識儲備難以擴充。因此他們在寫作時往往會感覺“無米下鍋”,于是只能胡編亂造了。
2.不善觀察,難以捕捉作文細節(jié)
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追求升學率,不少老師往往沒有真正重視作文教學,只是一味地讓學生為了考試而寫作,作文課往往只是布置個題目,稍作寫作指導,學生沒有觀察與體驗,很多時候只能為了應付,胡編亂造,這樣的作文往往會缺乏真情實感,也難以捕捉作文的細節(jié),只是泛泛而談,長此以往,學生必然失去寫作的興趣,出現(xiàn)一提作文就頭疼的現(xiàn)象。
3.不擅寫作,難以表達深刻情感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要特別重視語言訓練,而我們的學生特別是農(nóng)村的孩子,因為老師平時缺少對學生遣詞造句方面的系統(tǒng)而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語言積累不足,這就造成他們不擅寫作,不會修改,難以表達深刻情感的寫作困難。
4.指導不力,難以把握寫作要領
因為不少教師認為農(nóng)村學生不會寫作的關鍵原因是閱讀量不足,實踐少,素材積累不足,認為只教授一些寫作技能不能解決學生寫作實際問題。再加上教學質量的壓力,老師對學生的寫作精準指導不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寫作技能不足。
二、活動體驗式寫作教學的概念界定及操作范式
(一)活動體驗式寫作教學的解讀
因為十幾年的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瓶頸,所以筆者不斷學習并了解了建構主義理論。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應該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解決問題而主動搭建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大廈,而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在學生的學習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幫助學生學習。同時筆者又認真學習了學習金字塔理論(如下圖)。
金字塔理論啟示我們,在學習活動中,如果只是讓學生聽講、閱讀或老師演示給學生看的方式來學習,學生是被動學習,學習效率不高。如果我們通過讓學生討論、親自實踐、讓他們學會給別人教授知識等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學習狀態(tài)與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就會變成學習的主動者。
而活動體驗式寫作教學就是以情境創(chuàng)設、任務驅動、生活體驗、即時寫作、現(xiàn)場指導、合作修改等活動為載體來提升學生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的一種作文教學形式。該作文教學形式旨在通過活動、寫作、評價等方式,讓學生把活動體驗與寫作過程相結合,促進他們在寫作中能夠表達獨特體驗與真情實感,并養(yǎng)成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從而助力他們變成會協(xié)作、有擔當、有文化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活動體驗式寫作教學的操作范式
活動體驗式寫作教學要求學生在把活動體驗與寫作過程相結合,同時要求老師在學生活動與寫作中應為學生搭建一系列學生需要的學習支架。因此我們操作的一般思路為老師先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并布置一定的任務,然后讓學生進行相應的體驗活動,活動結束后讓學生進行即時寫作并指導學生對習作進行修改評價,如下圖所示:
三、活動體驗式寫作教學的實踐操作與案例分析
(一)明確了活動體驗課的一般范式后,下面就以統(tǒng)編教材八上第三單元《學習描寫景物》為例,談談筆者是怎樣執(zhí)教活動體驗式寫作課的
1.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布置任務
不少學生懼怕寫景物描寫的作文,為了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首先筆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學習情境:首先在多媒體上配樂播放一張張美麗的秋日美景圖,然后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對學生們說:“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孩子們,秋天到了,你們向外看看,我們的校園美嗎?你們想到我們的校園里尋找秋天嗎?”孩子們被多媒體上美麗的圖片與輕柔的音樂所感染,他們看看窗外的校園,紛紛想到校園里去尋找秋日美景。在這時,筆者順勢提出今天要上一節(jié)關于景物描寫的活動體驗寫作課,接著師生一起探討景物描寫的概念與觀察景物特點的角度與方法。
反觀我們平時的作文課,往往是直接布置一個寫作任務就讓學生去寫,而學生因為沒有興趣而畏懼寫作。而我們活動體驗式寫作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并予以任務驅動,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寫作與參與活動的興趣。
2.環(huán)節(jié)二:組織活動、觀察體驗
有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對觀察校園景物的愿望就變得迫切起來。而學生的細致觀察是積累素材、參與體驗、深化體驗的前提。在寫人寫景的文章里,要抓住景物和人物的特征,觀察很重要。但是很多學生在觀察時只會走馬觀花,缺乏正確的觀察指導,不能準確抓住事物特征。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活動前必須指導學生的觀察方法,如觀察的角度有:俯視、仰視等,觀察時要調動的感官有:視覺、聽覺等。所以在執(zhí)教本次活動體驗作文課讓他們去校園觀察時,筆者給他們編制了這樣的觀察任務單:
任務一
仔細觀察校園的某一處景物,選擇你最喜歡的一處景點進行仔細觀察。
認真觀察此處景物,可以運用仰視、俯視、平視等方法,從遠觀與近察等角度觀察它周圍的環(huán)境。
調動各種感官,按照一定的順序對這個景物進行細致觀察,記下它的外形、顏色、味道等方面的
特征。
認真觀察景物周圍人的活動并記錄下來。
因為活動前指導過觀察的方法,在活動時讓學生帶著觀察任務單進行有目的地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在整個活動期間,學生觀察仔細,記錄也很詳細,這樣后面他們的寫作就不會空洞無物了。
3.環(huán)節(jié)三:即時寫作、修改評價
學生在校園觀察完景物回到教室后,筆者立刻給學生布置了第二個任務:
任務二
根據(jù)剛才在校園觀察到的美景,然后再寫寫我們美麗的校園一角,圍繞“校園一景”進行景物描寫。不少于300字。限時8分鐘。注意要運用今天所學知識,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描寫自己觀察到的景物,同時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語言要準確生動。
(二)活動體驗后,為了讓學生會寫、寫得好,筆者又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通過老師下水作文和名家名篇為學生搭建寫作支架
1.加強指導,書寫體驗
教師指導示范。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往往是老師先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然后學生再寫作、上交,最后老師批閱。如果總讓學生先寫,他們沒有體驗,沒有借鑒,往往會無從下筆,而教師寫下水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學生提供借鑒。于是在學生動筆寫作“校園一景”前,筆者給學生提供了下面作文
片段:
人人都說月下荷塘美妙無比,我便在一個有月亮的夜晚去月下觀塘。月夜下的荷塘可美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流瀉在荷塘中,襯得周圍的校園一片靜謐?;ㄈ镆苍谠律挠痴障赂栏亮?,它們散發(fā)著高貴的金黃色的光芒,顯得更加神秘動人、韻律
悠揚。
黑暗漸漸退去,晨曦的光芒漸漸顯露出來,荷塘也披上了一層銀白的面紗,顯得格外美麗。不想過了一會兒,在水天相接的天空中出現(xiàn)了幾朵烏云,不久,它們飛騰著,好似奔跑的駿馬。
嘀嗒—嘀嗒—幾點小雨輕滑過花瓣,輕敲著綠葉,在荷葉上匯成一個個小水坑,風像一個爸爸,哄著孩子在荷葉上嬉戲玩耍。嘩啦—嘩啦—雨漸漸大起來了,荷塘附近的一些植物被雨水淋得七零八落,校園中的同學紛紛到處躲雨,只有荷塘里那一朵朵荷花還在頑強地佇立著,即便被打得支離破碎,也絕不低下那傲然的身軀,也絕不躲到荷葉底下。在這一刻,我看到了荷花高貴美麗外衣下的堅強不屈。
當筆者把自己的觀察體驗和學生交流,又和他們交流當時寫作這篇文章的構思、自己采用的景物描寫的寫作技巧時,學生對語文作文的興趣大大提升,而且寫作有了借鑒。這堂課,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師生互動是深入的,他們紛紛表示應該多一些這樣的下水作文指導課。
2.名家名篇示范
學生有時不會寫作,有時是因為缺乏寫作指導。所以老師的指導,用名家名篇來引領示范來促進學生書寫自己的體驗很重要。所以在這堂課,筆者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自己的下水作文,還給學生提供了朱自清的《春》、賈平凹的《風雨》、沈從文《邊城》等名家名篇來作為示范。本來學生在沒有范文借鑒的情況下抓耳撓腮,等為他們提供借鑒后,發(fā)現(xiàn)他們寫作就有章可循,不再那么畏懼作文了。
3.合作修改,交流體驗
新《課標》要求作文課堂要讓學生學會自改與互改,努力打造語文作文的高效課堂。具體做法是:首先指導學生自評自改,其次組織學生互改互評,最后全班交流展示,老師及其他同學評價給予意見。所以當學生寫好了《校園一景》的作文后,筆者又布置了自評與小組評的任務:
任務三
請學生參照作文評改標準修改自己作品,不少于三處。
參照作文評改標準組內互評同學的作品,提出優(yōu)缺點。
組內推薦一位同學的寫作片段,用橫線劃出運用修辭和感官的詞句,用括號標出從不同角度觀察景物所描寫的景物特征。并在旁邊空白處寫出修改的意見,每篇修改不少于三處。然后在全班朗讀展示。
評分標準:
內容、情感:中心明確,能準確抓住景物特點進行細膩描寫;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真摯。(15分)
結構:結構精巧,景物描寫時層次分明,過渡自然。(10分)
表達:語言準確生動,能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10分)
書面:書寫端正美觀,不亂涂亂畫,能正確運用標點符號。(5分)
下面是學生在經(jīng)過自改、小組合作修改后推薦的習作片段:
這一片荷塘在秋日的微風吹拂下,微微蕩起陣陣漣漪,荷塘里那一條條美麗的金魚悠閑地游來游去,它們一會躍出水面,一會穿梭于那美麗蓮花與碧綠的荷葉之間。荷塘邊那一棵棵柳樹就這樣靜靜地佇立著。它們仿佛這美麗荷塘的衛(wèi)士,安閑地欣賞這自然的美景,靜靜地守護著這一方凈土。
我不覺再次走近這一棵棵柳樹。只見在初秋的朝陽照耀下,這一棵棵柳樹像一個個美麗的仙子,她們穿著碧綠的衣衫,伸著長長的手臂,不時在微風中翩翩起舞,而她們衣衫上那一片片柳葉兒像一個個美麗的蝴蝶結把這美麗的柳樹仙子裝點地十分迷人。看著這些可人的景色,我和小伙伴們情不自禁地用手撫摸著她們,剎那間,我們沉醉在這片迷人的景
色里。
通過這樣指導學生自評與互評,我就把以前老師一支孤筆批閱改為學生幾十支筆修改,而且課堂上同學互相交流寫作修改的體驗,批改興趣高漲,這樣堅持下去,勢必會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升。
在執(zhí)教完本次活動體驗寫作課后,筆者再次對執(zhí)教的幾個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如下:
通過對比調查,可見學生對活動體驗寫作課的認可程度,這一寫作教學形式因為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活動實踐而深受學生歡迎。
四、活動體驗式寫作教學的實踐策略
經(jīng)過兩年多的實踐,筆者認為在執(zhí)教活動體驗寫作課時,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心理學認為,兒童、青少年的形象思維較強,他們的記憶往往處在一定的情境中,老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往往能夠激活孩子的記憶,有利于喚醒與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記憶。在活動體驗式寫作教學中,我們可以在課前、活動體驗中、寫作前,通過音樂、圖片、語言、問題、游戲、表演、現(xiàn)場實踐活動等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從而快速激活孩子的興趣與記憶,激發(fā)他們主動參與意識,豐富他們的生活與體驗,讓他們在學習實踐中充分發(fā)揮主體地位,這也非常符合建構主義與金字塔學習理論對學生學習活動的理念要求。
策略二:任務驅動,促進學生主動寫作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應該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為學生設置一系列任務讓學生主動去解決,從而提升其知識與能力。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活動體驗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相應的寫作內容,在一定的情境中,設置相應的、有梯度的任務讓學生主動去解決,讓學生由無意識學習變?yōu)橛心繕藢W習,從而習得新《課標》要求的相應知識與能力,最終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策略三:搭建支架,為學生寫作搭建橋梁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提出了“支架式教學”,他認為為了讓學生達到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在活動體驗式寫作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布置系列任務,讓學生去實踐體驗,為學生解讀相應的寫作小知識,為學生提供下水作文、名家范文、同學佳作,為學生提供評改標準等都是為學生搭建支架,可以協(xié)助學生達到最近發(fā)展區(qū),激活他們的寫作興趣從而提升他們的寫作技能,也能一改“填鴨式”教學,促進語文寫作教學的變革。
策略四:合作評改,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在活動體驗寫作教學中,學生自改、互改習作,全班交流展示,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取長補短,提升學生鑒賞能力,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最終讓學生學會自主、協(xié)同發(fā)展,最終會全面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寫作源于生活,在注重體驗的現(xiàn)代社會,活動體驗式寫作以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驅動、即時寫作、互動評價等過程讓學生把活動體驗與寫作評價有效結合,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標》要求的“獨特體驗,真實表達”的目標,而通過兩年多的實踐,筆者所執(zhí)教的兩個班級在各類作文比賽獲獎頗豐,其中省級獲獎人次六人,市區(qū)級獲獎人次十五人,二十多人次作文在各級報刊發(fā)表,在后期的寫作教學實踐中,筆者將努力開展多樣的活動,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校園、家庭與社會,接觸社會熱點,努力讓家長、社區(qū)、媒體等參與作文教學評價,讓評價更加多元,同時也要注重作文評價中的過程評價與終極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更合理更有效,也力爭讓學生在活動體驗式寫作中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 許楓《基于葉圣陶生活化作文教學理論—談小學語文體驗作文的課堂建構》,《華夏老師》2019年第3期。
[2] 周智深《高中語文體驗性作文教學初探》,《文學教育》2017年第1期。
[3] 郭湘《談談體驗式作文教學在農(nóng)村中學中的應用》,《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