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延軍
摘 要: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系統(tǒng)性工程。在初中開展德育滲透教育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家庭幸福,抑或是對于社會的長遠發(fā)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將德育滲透擺在與認知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地將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始終,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 德育教學 策略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初中階段則是學生成長發(fā)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同時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奠基時期。在當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德育滲透的重要性,繼而立足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面對德育手段進行探究,以切實提高初中德育工作成效。
一、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科德育功能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核心舞臺,是學生獲取知識和德育滲透的主要渠道,教師應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陣地,在傳授學生文化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認識實際,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每一學科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進行充分挖掘,做到融德育于學科教學之中,從而獲取理想中的教育效果。
從總體上來說,在利用課堂教學這一渠道向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時,教師應注意把握學科性質和特點,將德育因素巧妙寓于其中,以充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德育滲透的實效性。首先,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必須結合教材內容和新課程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要求,突出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滲透,而非在教學內容之外進行“附加”,這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原則。其次,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同樣適用于課堂教學,德育滲透亦是如此,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作為德育滲透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樣才能自覺地、有計劃地在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更好地教書育人。最后,教師還應深入學習教學大綱,明確其中對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培養(yǎng)要求,將德育靈活生動地融合于課堂教學之中,從而達到教育教學合二為一。
二、做好學生思想宣傳,加強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可塑性很強,環(huán)境對他們的成長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一個好的環(huán)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三觀”的形成和品格的塑造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做好學生的思想宣傳工作,以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使學生在無形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首先要深入調查研究,充分認識和了解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特點,熟識學生的愛好、習慣等,以進一步明確德育培養(yǎng)目標。實際上,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日趨成熟,情感表現雖積極但膚淺,初中階段正是叛逆心理最重的一個階段。針對這一性格特點,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傾注人文關懷,注意學生情緒的波動及變化,及時接受學生反饋的各種信息,進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建立評比考核制度,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
為全面貫徹“以德育人”的教育方針,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教師應善于對初中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加以有效利用,加快建立健全德育評比考核制度,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推動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更好地營造德育的良好氛圍,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自覺遵守道德準則的主動性,使德育更有成效。
為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各科教師可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依據制定評比考核制度,具體包括考核辦法、考核細則和獎懲辦法三方面內容。其中,考核辦法為每個學生的基礎分數為80分,在考核過程中分別進行獎分和扣分的辦法進行評定??己思殑t包括“上課”“作業(yè)”“活動”和“其他”等幾大方面內容,比如上課遲到一次扣2分;作業(yè)完成情況好、正確率高加1分;無故或借故不參加教師組織的課外實踐活動,扣5分;不尊重教師,故意擾亂課堂秩序,視情節(jié)扣5—10分等。教師可在月末、季末或學期末對學生的考核分數進行匯總分析,視其分數高低獎優(yōu)罰劣,以激發(fā)學生的進取意識,使德育工作更富成效。
四、發(fā)揮家庭教育優(yōu)勢,凝聚強大教育合力
德育作為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學校、家庭與學生的密切配合。由于學生在校主要是接受知識教育,而素質教育大多依靠點滴的積累和培養(yǎng),既無法用成績來衡量,也不能記錄進檔案,這時就需要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通過和諧家庭氛圍的營造來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內部環(huán)境,這對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為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優(yōu)勢,各學科教師應定期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使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成績波動情況等。此外,教師還應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具體特點,與家長一同分享獨具針對性的教育方法,以切實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與家長共同制定家校共育目標。通過發(fā)揮家庭教育的獨特優(yōu)勢,不僅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針對性,而且還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從而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使其自覺地、主動地沿著教育的正確方向前進。
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應將德育工作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牢牢把握正確方向,掌握扎實的德育管理手段,以使初中德育工作更富成效。
參考文獻:
[1] 李麗《對初中德育教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思考》,《甘肅教育》2018年第23期。
[2] 黎青《初中德育管理工作開展的思路及對策》,《課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