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冬娜
[摘要]基于“大概念”的生物教學是層層遞進、逐步進階的教學:知識結構是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學的原點,具體學情是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學的圓點,洞明方法是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學的“遠點”。通過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學,不僅能增進學生的生物學知識,還能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力,發(fā)展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大概念;高中生物;原點;圓點;遠點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7-0082-02
高中生物學知識是有邏輯并且相互關聯的。某些生物學知識能反映學科本質、凝聚學科核心價值,這一類生物學知識,我們稱之為生物學的“大概念”。生物“大概念”不是一個簡單的詞匯、術語,而是蘊藏著生物學知識的結構體系。基于“大概念”的生物教學,是層層遞進、逐步進階的教學。實施“大概念”教學,能培育學生的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能力及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通過“大概念”教學,可讓學生逐步理解、尊重、敬畏并合理應用生物學知識。
一、知識結構: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學之“原點”
高中生物學知識是一種結構性知識,每一個知識點都是整個生物學知識結構的一個部分、一個節(jié)點。作為一名生物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把握生物學知識的本質,還要引導學生洞悉生物學知識結構。尤其是要高屋建瓴、提綱挈領地把握“大概念”,因為“大概念”往往是一種上位知識,具有概括性、包容性、解釋性的特性。生物學“大概念”往往反映生物學科的核心內容、本質以及任務。運用“大概念”,可以再生、創(chuàng)生高中生物學知識。
比如,教學生物必修1《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時,筆者從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細胞”開始,先引導學生舉例說明生命系統(tǒng)的層次結構,再借助集合圖,將生命系統(tǒng)的層次結構展現出來。通過集合圖,一方面幫助學生復習相關的生物學知識,另一方面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拓展。進而,引導學生從系統(tǒng)的視角看待生物的生命活動。舉例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如此,從細胞到組織、從組織到器官、從器官到系統(tǒng)、從系統(tǒng)到個體、從個體到種群、從種群到群落、從群落到生態(tài)系統(tǒng)、從生態(tài)系統(tǒng)到生物圈……通過對生物概念的結構化,學生認識了“各生命層次之間的包含關系”,知曉了“植物沒有系統(tǒng),單細胞的生物沒有組織、器官、系統(tǒng)等”。
作為蘊含著“大概念”的高中生物知識結構,能將諸多生物知識點串連成線、連線成片、織片成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大概念”進行統(tǒng)領、用“思想性”進行包攝、用“生物結構”進行關聯。只有將高中生物知識納入一個結構、體系之中,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理解生物概念。
二、具體學情: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學之“圓點”
運用“大概念”統(tǒng)領高中生物教學,不僅要把握高中生物的整體知識結構、思想,還要把握學生的具體學情。一般情況下,教師往往關注學生生物學習的普遍規(guī)律,從一般性的接受心理上研究生物教學。事實上,每一個學生的知識結構都存在著差異,高中生物教學必須兼顧學生的差異,正視學生的差異。這種基于學生差異開展的生物教學,就是把握具體學情的生物教學。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區(qū)別對待。如果說,高中生物學科知識、學科思想是“大概念”的基礎,那么學生的具體學情就是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學的前提。沒有對學生具體學情的把握,生物教學就是空的,生物教學就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階。只有聯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才能讓高中生物教學切入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比如,教學生物必修1《影響光合作用的條件》時,許多教師常常將結論“告訴”學生,或者從“光合作用”出發(fā)展開其影響因素分析。這樣的教學,是一種從知識到知識的教學,盡管也能讓學生掌握知識,但卻不能促成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對此,筆者在教學時,先向學生呈現一些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陽生植物往往比陰生植物高大;高海拔地區(qū)的植物往往比低海拔地區(qū)的植物高大;施肥多的植物往往比施肥少的植物高大;等等。這樣的生活現象能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怎樣的環(huán)境導致植物生長的差異?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因素?如此,便可激發(fā)學生去猜想、驗證。實施切入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如光、溫度、肥料等。以“光合作用”這一“大概念”為中心,可將影響光合作用的條件統(tǒng)攝起來,使學生形成一種結構性認知。這樣一種從學生經驗出發(fā)、從學生具體學情出發(fā)的教學,能盤活學生的經驗性思維,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自主建構。
洞察學生生物學習的具體學情,是“大概念”統(tǒng)領下高中生物進階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歸宿。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整合起來,將新知通過同化與順應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通過對學生認知結構中新舊知識的重新整合、融通,實現對學生知識結構的改造、提升,讓學生的生物學習得到不斷進階。
三、洞明方法: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學之“遠點”
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時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是否能不斷地進階,不僅依賴于學生所獲取的高中生物知識,也依賴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及教師的教學方法??梢赃@樣說,洞明方法是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學的“遠點”,能助推學生生物學習力的提升,能幫助學生形成高中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而,學習方法是高中生生物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正如法國著名思想家笛卡兒所說:“一切學習都是方法的學習,”“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备咧猩镏R的學習策略、方法、方式等決定著高中生物教學的整體效能。
比如,我們知道,人體的細胞會自然地、不可避免地經歷生長、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過程。那么,細胞是依靠什么來完成這樣的生命過程的呢?這其中,“細胞的分裂增殖”“細胞的分化產生不同類型細胞”“細胞凋亡是編程性的死亡”等是重要的概念;能量、營養(yǎng)物質、減數分裂等概念是相互聯系的重要概念。在教學中,筆者設置了三個任務:(1)探究細胞的減數分裂;(2)討論細胞是如何通過分化產生不同類型的細胞的;(3)思考是否認同“細胞衰老與凋亡是自然的生理過程”。在每一個任務的討論過程中,設置相關的活動。在學生深度探索中,相關的概念結構逐步形成,“大概念”也相應地逐步顯現。
高中生物學思想方法是學生生物學習實現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根基,也是學生提升生物學學習力的內核。有時候,學生學習生物感到吃力,究其原因是沒有掌握好學習方法。對于生物學科來說,知識是不同的,但學習方法卻具有相似性,可以讓學生進行積極的生物學學習遷移,從而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生的生物學習從“被動”轉向“主動”、從“機械”轉向“靈動”。洞明方法,能讓學生的高中生物學習走向遠方。
高中生物教師應當具有較高的生物學觀念,觀點越高,就越能駕馭生物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為此,教師要把握生物學概念的內涵,厘清生物學概念的外延。只有不斷引導學生跨越生物學習的關鍵節(jié)點,賦予學生生物學習動能,才能讓學生的生物學習不斷從低階邁向高階。
[參考文獻]
[1]李潤洲.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8(7):35-40.
[2]周初霞.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案例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羅思詩,丁奕然,劉亮岐.走向學段銜接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J].教學與管理,2018(31):64-67.
[4]趙占良.人教版高中生物課標教材中的科學方法體系[J].中學生物教學,2007(3):4-7.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