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麗
【摘 要】 “小先生制”是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首先倡導的?!靶∠壬啤钡暮诵暮x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愛上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老師授業(yè)的模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成績,值得我們深思和推崇。
【關鍵詞】 小先生制;培養(yǎng)興趣;提升能力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教育更是走向了現代化。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教學工具的提高,教學手段的多樣化,都為學生的學習點亮了一盞新的明燈。小先生制的學習方法恰到好處地出現,既順應了教育變革的潮流,又能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淺談個人對于小先生制的理解。
一、小先生制,課堂推行的重要意義
小先生制的推行,首先能提高的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靶∠壬啤焙喍灾褪亲寣W生成為自己的小先生,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輔助教學。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夠學到知識,并且在實踐中運用知識??萍既招略庐惖陌l(fā)展,人類已然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顯著特點就是信息的多樣化及獲取信息渠道的多樣化。學生可以通過電腦、手機、多媒體等多種方式獲得知識。在新知識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之下,就要求學生一定要學會自己去學習,不僅要主動學習,還要善于學習、會學習,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以后,獲得自身的滿足感及自信心。
其次,小先生制,可以讓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互助、更加融洽,也是從小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的一種手段。在推行小先生制的時候,學生之間可以互相探討,互相學習,更易于掌握和理解知識,而且對于學生性格的磨練也有一定的好處,“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既可以當老師,也可以把別人當作老師。這樣學生將來走向社會以后不容易走極端,放棄了以自我為中心,就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例如,在講授《小數乘法》一課的例題1中:一個風箏3.5元,買3個風箏多少錢?按照以往的講課經驗,就如圖文中所示,用加法、分解法、換算法這三種解題思路。而采用小先生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來自發(fā)地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有的學生提出可以用類比法,有的學生提出分組法,有的學生建議用人形隊伍的方法來簡單直觀地看到實際的結果??偠灾?,學生的思路是五花八門的,但是認知和結果都正確了,達到了想要的教學效果,而且同學之間互相講解,互相組合,更融洽了他們之間的關系。
二、小先生制,課堂推行的主要方法
小先生制既然有如此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在課堂上推行就顯得尤為必要了。首先,我們要選誰來當小先生?每個學生其實都有自己擅長的學科,我們可以先選擇每個學科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來當小先生,讓他們來做學習帶頭人,講述自己的學習方法,分享學習經驗。先進帶后進,這樣能促使大家的成績一起進步,學生自己做了小先生,也更有成就感。其次,推選了小先生以后,我們可以調換位置。讓小先生和自己幫扶的徒弟成為同桌,這樣更便于兩人開展交流,互相監(jiān)督學習。前后桌也可以調換成成績相近的小先生和成績相近的徒弟,這樣分組之間,既有交流合作的關系,也有競爭關系??梢远ㄆ诮M織測試,看看其中的進步差異。教師作為輔助教學的角色,可以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根據自己的從教經驗提出自己的建議,及時匯總問題,為學生的成績助力。等學生學習成績有所提高以后,也可以重新選擇小先生,讓成績進步大的學生來當小先生傳授經驗,學生通過當小先生,更加自主自立地進行學習。
例如:在講授《長方體》一課的例題1中,由于每個人的思維空間、觀察力、想象力不一樣,有的學生空間立體性、方向感比較好,能很好地觀察事物,有的學生空間感比較差,分不清方向。我就使用小先生制的教學模式,讓方向感比較好的同學當小先生,比較差的做徒弟,前后兩桌為一組,讓小先生們觀察自己的前后左右,準確地說出前后左右的事物,讓學生進一步辨別方向,觀察事物,提高自己的思維空間。開始的時候大家爭論得面紅耳赤,但慢慢地,一次次實驗,講解,學生最后都掌握了這節(jié)課的核心,對長方體有了更細致的了解和認識。
三、小先生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先生制首先打破了傳統(tǒng)的老師“授業(yè)解惑”的模式,讓學生主動學習,以老師的視覺去觀察學習,發(fā)現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的學習以研究和思維為主,每個學生關于這門學科都有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覺得它抽象、枯燥,有的人邏輯思維比較強,就喜歡它內在的規(guī)律,覺得有趣好玩;有的學生空間、立體感不強,就對這門學科提不起興趣,甚至排斥。如果出現厭學的心理,學生學好這門學科就難上加難了,所以小先生制的出現就尤為必要了。
其次,小先生制可以使學生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眾人拾柴火焰高,優(yōu)等生去幫扶徒弟,徒弟成績提高之后,又去當小先生來幫扶自己的徒弟。這樣就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最后學生的成績都得到了提高,而且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也會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幫扶。學生在教別人的同時,自己的表達能力也有了提高,對知識也有了進一步的鞏固。
例如:在講授《統(tǒng)計與概率》一課的例題1中,你認為拋硬幣決定誰開球公平嗎?傳統(tǒng)的圖片形式講解,學生會給出正確的答案,但是并不會深究其中的含義,更沒有了解統(tǒng)計與可能性的真諦,也會讓一部分不愛開動腦筋的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于是我找了平時思維比較活躍、組織能力比較強的一名學生來當小先生,這名小先生建議大家仿真性地還原例題,以11人一組,分為2組,一部分學生為裁判,一部分學生做統(tǒng)計。最后大家在寓教于樂的學習方法中,不僅掌握了統(tǒng)計的重要性及事物的可能性與多變性,而且還學會了舉一反三地去廣泛應用。
綜上所述,小先生制的推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成績,還會塑造學生的性格,使其更加自信,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內因決定外因,自主學習,才能發(fā)揮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更加深層次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