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衍
初識君誠,是在6年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杜大愷水墨高研班上。當時,我任大愷先生的助教,雖說只是做點管理工作,但也誠惶誠恐。這一期高研班有近20名學員,來自全國各地,近則山東、河北,遠則甘肅、廣東;而且大都是在繪畫上小有成就者,如畫院、藝術館的高級畫師,藝術院校的教授、講師,大家滿懷著對杜大愷先生的仰慕聚集在清華園。
印象中,君誠當時十分不起眼,所謂不起眼,主要是他平日里少言寡語,不善言辭,那時見人先笑是他唯一的特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君誠自身的能量逐漸顯現(xiàn)出來,話不多,但很有見地;為人處世,樸拙真誠,有君子之風,真是人如其名。
君誠平時很勤奮好學。面對水墨畫這一新的課題,他一邊聆聽、消化導師的教誨,一邊用畫筆不斷地實踐。他在專業(yè)上提升得很快,一年的時間里,已達到相當可觀的水平,受到了導師和同學們的贊譽。在畢業(yè)時的匯報展上,君誠已成果斐然,令眾人刮目相看。
回到家鄉(xiāng)的這幾年里,君誠如虎添翼,更加發(fā)奮努力,以飽滿的熱情和對藝術執(zhí)著的追求,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表現(xiàn)祖國大好河山,特別是江南風光的作品,其中不乏恢宏巨作。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君誠的繪畫源自傳統(tǒng),又吸收了當代繪畫的精華,畫面大開大合,頗具氣勢;色彩或明快或含蓄,呈現(xiàn)出畫家對物象的理解與升華;筆墨揮灑自如,其真情從筆端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自然而不做作,可謂山水含情,筆墨有意??梢哉f,君誠的繪畫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風格,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今值《書畫世界》刊發(fā)君誠的專題作品之際,作為他的一位兄長,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當然,這既是君誠繪畫藝術的一個階段性小結,也是他繼續(xù)攀登藝術高峰的新的起點。借我們共同的導師杜大愷先生的一段話來結束拙文并與君誠共勉:“誠實而充滿感情地面對你所看見的世界,是這個時代的藝術特別需要的。這是中國畫實現(xiàn)當代轉型的前提,同時也是中國畫所以要實現(xiàn)當代轉型的目的所在,藝術與生活永遠是同時態(tài)的,亦步亦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