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外顯形式,數學思維活動是數學學習的本質,數學交流能力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墩n標》指出“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數學自主學習的關鍵能力,而具有一定數學語言能力是有效交流的前提。數學閱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載體,是提升數學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數學語言;概念語言;符號語言;圖表語言;閱讀策略;互譯能力
數學語言是有別于自然語言的科學通用語言,它具有準確、嚴謹、簡潔的特點,主要包含敘述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等。數學語言的抽象性,是教師教學的難點,也是學生閱讀的難點。教師指導學生在進行數學閱讀學習時,缺乏一定的策略,導致學生不能有效地駕馭數學語言。筆者根據數學經驗,就如何在數學閱讀中概念語言、符號語言、圖表語言等數學語言能力的提高,彰顯數學閱讀的魅力,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 輔助閱讀,提升概念語言準確性
在數學概念閱讀中,因其數學語言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學生要克服文字的認識困難,還需對文字進行再加工,轉化成數學語言的抽象過程。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在數學閱讀中需要借助多種感官參與輔助閱讀,要求學生“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做到數學概念與數學現實表征一一對應,提升數學語言的準確性。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周長中,對周長概念的描述及理解是本課的重難點,對于剛接觸該概念的學生而言,只是文字的介紹是不夠充分的。需要學生多感官輔助閱讀理解,多感官協(xié)作有主次但并非相互獨立運作,而是相輔相成的。“手到”,利用螞蟻爬樹葉、給紅旗、書本、時鐘等實際圖形描邊,繼而抽象到給幾何圖形描邊,初步理解周長的意義;“眼到”,觀察螞蟻圍成的“圈”及各種圖案的描邊,直觀形象地呈現周長的素材;“口到”,結合前面的教學活動,朗讀時批注“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弊龅侥軌蛲ㄟ^“△、☆、?”等多種符號輔助理解,多種顏色進行文本區(qū)分,在圈圈畫畫中抽象出準確的數學語言;“心到”,經歷過多感官配合的感知,將直觀圖形與周長的概念一一對應,建立聯(lián)系,深層次理解概念,并能準確運用數學文字語言,描述給定圖形的周長。
此外生活經驗及想象力也是輔助閱讀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公頃”時,學生單純從10000平方米是比較難直觀得出1公頃的具體大小,可以先閱讀對比學校平面圖,再結合學生生活經驗“6個學校操場的面積約為1公頃”,進行理解記憶。在建立無限循環(huán)的概念時,讓學生用循環(huán)故事輔助閱讀,或用雪花邊緣無限循環(huán)出現的正六邊形,以想象體現出“無限”的特點和含義。
二、 漸進閱讀,探索符號語言內涵度
人教版教材具備較強的可讀性,易于被學生接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供思考的空間。教材內容的呈現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在第一學段有游戲、卡通、表格等直觀形象,第二學段相對抽象的數學語言表述的比重逐步增加。
數學符號語言是一種高度抽象化、概括化、和形式化的數學語言,培養(yǎng)學生該類數學語言時要循序漸進,保護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集合》要呈現出維恩圖的模型,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文字閱讀,將比賽人員整理到表格內,進行圖表閱讀觀察,找出重復的人員;再次整理表格,用連線的方法把重復的人員找出來;通過優(yōu)化,最終順理成章地呈現出維恩圖的表現形式。
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設置一定的閱讀難度梯度,讓學生有拾級而上的能力,既讓學生經歷了閱讀思考、再閱讀再思考的良好閉環(huán),同時也保護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三、 數形閱讀,凸顯圖形語言直觀性
在圖形語言的閱讀中,“數”和“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可以在數學閱讀中通過“數”和“形”的形態(tài)互化,進一步破譯圖形語言的內涵。
數學語言中的敘述語言、符號語言及圖形語言的運用是相輔相成,能夠互相轉述,轉化成合適的數學語言再進一步閱讀有助于提升對數學內涵的理解。在“兩數之和的奇偶性”教學片段中,學生通過閱讀展示出多種方法來驗證兩數之和的奇偶性。
也有學生利用口訣“同奇偶加減必得偶,異奇偶加減必得奇”進行記憶。數學語言的多樣性提供閱讀方法的多樣性,彌補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通過閱讀破譯圖形語言的數形關系,無論把“形”轉化為“數”的具體,或者把“數”轉化為“形”的直觀,通過閱讀圖形語言,讓復雜轉化為簡單,抽象轉化為直觀。
四、 綜合閱讀,彰顯數學語言魅力值
數學語言是學科通用語言,它與自然語言之間沒有級別之分,通過泛讀、互譯能夠促進學生數學綜合閱讀能力的提高,保持數學閱讀的興趣。在綜合閱讀時,可結合以下四點進行數學閱讀指導。
(一)選材趣味性
選取合適的數學材料對所學數學知識進步補充和擴展。如在計算教學中,通過補充“格子算法、鋪地錦”等趣味計算方式,溝通與乘法豎式計算的聯(lián)系,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鞏固算法、理解算理,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學科融合性
在《百分數》教學片段中,在百分數與成語的一一對應中(百戰(zhàn)百勝100%;十全十美100%;十室九空10%;事半功倍200%;50%事倍功半;90%十拿九穩(wěn);50%平分秋色……)。數學語言與語文自然語言相得益彰,彰顯數學文化魅力,升華綜合閱讀能力。
(三)交互創(chuàng)新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閱讀的定義已經超出紙張文字的范疇,更有計算機展示其現代化的閱讀手段(閱讀動態(tài)過程)。如在《圓的面積》推導過程中,讓學生閱讀將圓分割、拼接成近似長方形的動態(tài)演示過程,深刻了解轉化后長方形的a,b與圓的c,r一一對應的關系?,F代化的呈現手段,通過逐步改變梯形上底的大小及位置,動態(tài)展示梯形面積公式是小學階段已學平面圖形的通用公式,交互參與的閱讀形式能大大加深學生對圖形面積公式的理解。
(四)數學美育性
教材中“除號、等號的由來”、用字母表示數等結合具體實例展示了數學的簡潔美;結合圖形展示黃金分割比例0.618的數學之美;通過中國風建筑展示對稱圖形之美;經歷歷史史料閱讀感受中華數學文化之美。
“數學教學也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比绾螐淖匀婚喿x內容到數學語言的獲得、構建、互譯,需要在數學閱讀過程中兼顧數學語言準確性與價值意義;需要在純粹數學知識獲取中兼顧閱讀學情的差異性與數學語言產生的意義;需要在綜合閱讀時兼顧到數學閱讀的趣味性與數學語言的人文性。
參考文獻:
[1]李棟.“祛魅”與“返魅”:小學生數學閱讀研究[D].江南大學,2016-6-6.
[2]楊秀卿.淺談如何將小學數學閱讀落到實處[J].才智,2020(8):138.
[3]馮峰燕.小學數學閱讀現狀與對此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3).
[4]王勁松.培養(yǎng)閱讀之于小學數學的重要意義[J].學周刊,2018(24):140-141.
作者簡介:
葉劍波,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市同安區(qū)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