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明 加孜拉·哈里別克
摘 ?要: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借詞是豐富本民族語言詞匯的一種途徑,哈薩克語中的漢語借詞按照借入方式、結(jié)構(gòu)類型、使用范疇等有不同分類,使哈薩克語的詞匯更加豐富多彩。
關(guān)鍵詞:哈薩克語;漢語;借詞
作者簡介:白陽明(1974-),女,湖北秭歸人,湖北工業(yè)大學(xué)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研究方向為翻譯、文學(xué)與跨文化交際;加孜拉·哈里別克(1985-),女,新疆博樂人,新疆博樂市第五中學(xué)一級教師,湖北工業(yè)大學(xué)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文學(xué)與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H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14--02
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結(jié)合而成的國家。早在2000多年前,哈薩克族及其先民和中原地區(qū)的漢族保持著直接的、密切的接觸,漢語通過各種方式大量地進入到哈薩克語言詞匯系統(tǒng)。
一、現(xiàn)代哈薩克語中的漢語借詞
一種語言吸收其他語言詞匯的途徑不外乎兩種——通過口語吸收和書面語吸收。哈薩克族翻譯了大量人文社科等方面的書籍。在翻譯四大名著等典范著作的過程中,哈薩克語借用了大量漢語詞匯。舉例如下:
二、借入方式分類
黃中祥將哈薩克語中漢語借詞的借入方式分為兩大類,意譯法和音譯法。意譯法又分為4種。
(1)對應(yīng)法,如:otar(殖民地)、ortal?q(中央)、ajmaq(地區(qū));
(2)復(fù)合法,如:temir ?ol(鐵路)、temir tabaq(鐵飯碗);
(3)增義法,如:t??keris革命(原為“推翻”)、serik衛(wèi)星(原為“伙伴”);
(4)派生法,如:?ol_das(同志)、til_?i(記者)。
通過分析各家的結(jié)論,筆者將哈薩克語中的漢語借詞按照借進方式分為以下五類,即:音譯詞、音譯+類注、音譯+哈語詞綴、意譯詞、音譯兼意譯。
(一)音譯詞
哈薩克語中的音譯詞,它們在漢語里怎樣發(fā)音,借入后,基本上沒有語音變化,依然沒有聲調(diào)。如:
?ad?(鍘刀)、?aj(茶)、?en(銜)、fabaw(法寶)、??buw(支部)、twan?a?(團長)、juan(元)、f?n(分)、muw(畝)、ma?ija?(麻將)、ken(礦)、su?(寸)、ka?(炕)、?wejwan(學(xué)院)、zu?tu?(總統(tǒng))、duban(督辦)、?ujr?n(舉人)、?amb?(元寶)、?osa(朱砂)、in?uw(珍珠)、lob?(蘿卜)、Pi?tijawz?(粉條)、Ia?man(拉面)、???(斤)、duwfuw(豆腐)、laz?(辣子)、?otuw(钁頭)、gawlija?。(高粱)、?amb?l、(衙門)、suwlijaw(塑料)、si?iw(滲)、sa?z?(馓子)等。
(二)音譯加哈語詞綴
這一類漢語借詞由詞根+詞綴組成:詞根是漢語音譯詞,詞綴是哈薩克語構(gòu)詞詞綴或構(gòu)形詞綴,兩者通過附加式派生出新詞。如:
?aj+Xana(茶館)、s?j+lik(菜地)、?in?ija?+d?q(新疆人)、gu???+Iand?r(公社化)、Xanzuw+?a(漢語)、t??+??(間諜)、t??+daw(聽)、t??+darman(聽眾)、toba+Ia(拖地)、?ij+lew(洗牌)等。
(三)音譯加類注
先對將要借入的漢語詞進行音譯,然后加哈薩克語類名詞加以注釋,表屬性。如:?a??ija? d?rijas?(長江)、Xua?x? ?zeni(黃河);在這里“?a??ija?”、“Xua?x?”是音譯部分,后面的“d?rijas?”、“?zeni”是指類名詞。如:daw?ijaw dini(道教)、?in?ija? ?weni(秦腔)、Xanzuw ult?(漢族)。
(四)意譯詞
這種借詞方法是用哈薩克語的詞匯翻譯借詞,已成為近代哈薩克語創(chuàng)制新詞術(shù)語的主要方式。如:oquw ??l?(學(xué)年)、oquw t?rijx?(學(xué)歷)、kyn t?rtip(日程)、aq qan awriw?(白血?。?、?a?sor???(吸塵器)、q?z?l saraj tysi(紅樓夢)、??lmij qo?am(學(xué)社)、?eke?e mektep(私塾)、tamaqxana(食堂)、?yn qalam(毛筆)、awa ?a?ar(空調(diào))、?umsaq detal(軟件)、qolfon(手機)、telefon so?uw(打電話)等。
(五)音譯兼意譯
這一類漢語借詞多為合成詞,如:jwa?ijaw merekesi(元宵節(jié))、?andu? ?lkesi(山東省)、bas ??buw(總支部)、san?? obl?s?(昌吉州)、maj du??(油桶)、?uwsaj gyli(韭菜花)、jwanmuw majm?l adam?(元謀人)、ka? mor?as?(炕洞)、ka? i?kabi(炕柜)、?aj-suw(茶水)等。
三、結(jié)構(gòu)類型分類
哈薩克語中的漢語借詞,從結(jié)構(gòu)類型上,分為復(fù)合法借詞、派生法借詞、增義法借詞三類。
(一)復(fù)合法
復(fù)合法是把漢語詞的概念意義翻譯出來。如:
Egin?ilik ala??(農(nóng)場)、t?r+a?a(主席)、y?te ?aqs?(三好)、q?z?l tuw(紅旗),其中漢語“三好”是個緊縮詞,而“y?te ?aqs?”也是緊縮詞。
(二)派生法
利用與漢語詞意義相對應(yīng)或相近似的詞根演變包含漢語概念意義的詞,只是其詞綴必須是哈薩克語中的。如:
Qab?lda-???(收音機)、?um?s-??(工人)、?a?sor-???(吸塵器)、to?az?t-q??(冰箱)、?ol-das(同志)、basqar-ma(處)、?aj-xana(茶館)、yjir-me(團)
(三)增義法
從哈薩克語原有詞中找出與之相近的詞,并擴展其外延。如:
qoz?al?s運動(原為“啟動”)、serik衛(wèi)星(原為“伙伴”)、?an?raq戶(原為“天窗”)、t??keris革命(原為“推翻”)。
四、使用范疇分類
所謂使用范疇,是指借詞應(yīng)用的場合。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新生漢語詞在現(xiàn)代哈薩克語口語中運用越來越廣泛。如:
bij??ija?(冰箱)、dijan??(電視)、duan?ijn(短信)、?uw?ij(手機)、?u?dijan?ij(充電器)、daxo?ij(打火機)、jawku?(遙控)、jn?a?(音響)、dijanaw(電腦)、wa?ba(網(wǎng)吧)、?ijwba(酒吧)、?aw??(超市)、ko?tijaw(空調(diào))、kwa?-?yan-?uj(礦泉水)、k?-l?(可樂)、kw?a?ta?(口香糖)、Pi?uw(啤酒)、ar-go-tw(二鍋頭)、?iwlija?(酒量)、baw?ija?(包廂)、??ta?(食堂)、pa?bijanmijan(方便面)、nijwruwmijan(牛肉面)、laz?(辣子)、wanz?ta?(丸子湯)、malata?(麻辣燙)、Iaz??ija?(辣子醬)、?ezi(茄子)、?uwsaj(韭菜)、dapan?ijr(大盤雞)、moma(饃饃)、saj(菜)、pantijawz?(粉條子)、mijfan(米飯)、Xuas??(花生)、dad?r(大豆)、?ija?ijuw(醬油)、duwfuw(豆腐)、?awz?(餃子)、sa?z?(馓子)、sawmijan(炒面)、kuajz?(筷子)、Iaba(喇叭)、puj?n(復(fù)?。?i-tw-gaw(洗頭膏)、mos?(摩絲)、da?we(大學(xué))、?wejwan(學(xué)院)、?ij(系)、sulijaw(塑料)、Pi?akir(皮夾克)、???(斤)、zu?lij(總理)、pakuwan(罰款)、su?(寸)、moj?s?(沒意思)、dijami?(點名)、p?jdyij(排隊)、gu?s?(公司)、?wban??(出版社)、?im?r(西門)、gw?puw(功夫)、s?nda(散打)、pajz?(牌子)等等。
從大量的借詞看,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各民族語言間相互融合、相互學(xué)習(xí)。借詞,不但不會導(dǎo)致語言喪失獨立性、純潔性,相反還會豐富本民族語言。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各民族、各語言通過經(jīng)濟、文化、政治、社會交流交往交融吸收其他語言的大量詞匯,這也是語言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黃中祥.哈薩克語中的漢語詞--兼談文化接觸和雙語現(xiàn)象[J].滿語研究,2002,(1).
[2]徐通鏘.歷史語言學(xu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3]漢哈規(guī)范名詞匯集(1)[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4]馬學(xué)良等.普通語言學(xu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
[5]阿里木.朱瑪什.簡明哈薩克族語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