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琪
內容摘要:對于幼兒時期的孩子而言,一般抵抗力較弱,健康更容易受到影響。在小班幼兒生活中加強幼兒自理能力培養(yǎng)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幼兒教育理論及經驗的不斷豐富,幼兒教育為幼兒一生的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幼兒啟蒙教育階段,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教師的基本責任。在本論文中,為更好的培養(yǎng)幼兒生活習慣,對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進行總結,努力為其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班幼兒 生活自理能力 培養(yǎng)對策
所謂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一個人能夠在生活中照顧與服務于自己的能力,強調個體的獨立性。對于任何人而言,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必備的,這是社會生活對每一個社會人提出的最為基本的要求,這項最為基本的生存與生活要求對于生活經驗豐富的成年人而言是極為容易的。但是對于小班階段的幼兒而言,生活自理能力的經驗還需要幼兒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積累。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與溝通能力,還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與自尊加強責任感。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幼兒一生的成長及發(fā)展都非常關鍵,為此,加強小班幼兒的這樣面能力將顯的尤為重要。
一.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
通過對幼兒行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容易被新的事物吸引注意力,該過程中幼兒大腦會進行持續(xù)無意識的探究活動,在思考過程中,幼兒又會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并進行探索,在不斷的發(fā)現(xiàn)與學習過程中增加自身見識,拓展自身的視野。小班幼兒教育過程中注重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原因是幼兒在家時長時間處于家長的幫助的情況下,無法通過自身思考探索生活。所以幼兒教師要加強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讓幼兒通過自主思考從而提升認知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幼兒的溝通能力
生活自理對于成年人而言非常簡單,但對于身心尚未發(fā)展成熟的幼兒來而言,日常生活中還大量需要教師及家長的輔助。幼兒在獨立完成一些事情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幼兒應該具備部分依靠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更應該具備向他人尋求幫助的能力。通過自己的嘗試和與他人的溝通過程,能夠初步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熟悉與他人進行簡單的溝通交流,初步掌握人際交往的方法與技巧,為日后的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三)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品質
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是指幼兒能夠一個人完成簡單的生活小事,例如洗漱、穿衣等。幼兒獨立完成這些生活小事,不僅能夠減輕家長的負擔,還可以培養(yǎng)自身獨立能力。當幼兒在完成一件小事之后,家長及教師可以予以充分的肯定,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幼兒的自尊與自信,同時樹立責任感。從愿意獨立完成每一件基本小事逐步發(fā)展成為一名具有優(yōu)秀品質的孩子。
二.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生活自理的方法
小班階段的幼兒一般僅有三到四歲,年紀過小,基本沒有任何生活經驗,為此在生活中遇到實際問題時,根本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而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中,家長都會直接幫助幼兒解決問題,而不教幼兒解決方法,幼兒也就缺少學習與實踐的機會,為此幼兒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就非常困難。
(二)家長過于溺愛
在當前我國的家庭教育的環(huán)境中,父母及長輩幫助孩子解決了所有問題。尤其“10后”兒童,家里所有人都是圍繞著孩子轉的,真正的做到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同時家長又過分重視幼兒智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在幼兒園中,一個班級中有十多個甚至二十多個孩子,僅有兩三個老師,教師可能無法隨時幫助其中某一個孩子,為此幼兒很可能會出現(xiàn)心理落差,甚至會發(fā)脾氣。這種情況在父母眼中很可能就成為幼兒園教育不足的部分,促使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產生沖突。同時當幼兒在幼兒園中學會了基本生活能力,但是回家之后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等人依舊不給幼兒獨立自主的機會時,幼兒會長期在獨立和依賴中矛盾難以選擇,最終成為缺乏自理能力的巨嬰。
三.小班幼兒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的對策
(一)教師為兒童加以示范
小班幼兒由于剛進入到幼兒園,其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但是幼兒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自身的示范,讓幼兒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與模仿。當幼兒了解到行為要領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在旁邊加以引導,并且在幼兒完成行為之后給予肯定與表揚,樹立幼兒自信心,讓幼兒產生成就感。這樣不僅能夠快速學會自理行為,同時在日后的學習中也更加積極配合教學。以最簡單的洗手行為為例,教師要先仔細示范洗手動作的細節(jié),第一步是打開水龍頭,將手淋濕,再抹香皂,之后認真的搓洗手心、手背與手指,教師一般示范動作,一邊口頭提示動作要領,加深幼兒的印象。當教師示范完畢之后,就讓幼兒自己來嘗試如何洗手,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動手積極性,教師可以以小紅花作為獎勵,督促幼兒實踐操作。而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幼兒還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幼兒就能夠掌握洗手的方法。同理穿衣服、吃飯等基礎行為教師也可以通過示范法進行教學,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
(二)在游戲化的教學活動中幫助幼兒掌握生活技能
興趣是引導幼兒學習的主要方法,若是生硬刻板的教育幼兒如何如何進行操作,幼兒完全不會被吸引,更無法積極的掌握教學內容。為此將游戲與教學相融合,在游戲式教學中幫助幼兒掌握生活技能。
比如說:1.洗手活動。在教幼兒洗手時,經常會發(fā)現(xiàn)幼兒的洗手方法是不正確的,不僅無法洗干凈小手,還經常會把袖子弄濕。針對該情況,教師可以將洗手的方法分解成不同的步驟,并且配上生動形象的圖片貼在洗漱室的墻上,還可以將不同的動作編成兒歌教給幼兒。在幼兒每次洗手的同時,教師會在旁邊念兒歌“小朋友,來洗手;卷起袖,淋濕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沖沖手;關龍頭,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凈,我們大家拍拍手?!庇變涸谶@種游戲式的教學情境中一邊念兒歌一邊洗手,經過持之以恒的訓練,幼兒就能夠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2.進餐活動。獨立吃午餐是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中的重點。在進餐時,幼兒會存在不會用勺子吃飯、挑食、撒飯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幼兒教師可以設計專門的教育活動。例如①社會活動“認識勺子與碗筷”:通過教師的講解,首先讓幼兒認識勺子及碗筷,并且學習餐具的使用方法;②結合開展“小米粒別生氣”“吃的真干凈”等語言活動,教師通過講故事或者做游戲的方法,讓幼兒了解進餐時保持桌面整潔,不撒米粒及不剩飯的生活好習慣。③教師還可以在餐前為幼兒念讀關于蔬菜的簡單兒歌。如“紅蘿卜”、“綠鸚鵡”等。讓幼兒了解不同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以及對于人體成長的好處,引導幼兒逐漸具備不挑食、不剩飯的好習慣。在幼兒進餐過程中幼兒教師還需隨時向幼兒介紹飯菜的色、香、味,激發(fā)幼兒的食欲。同時家長也需要配合幼兒園,在家中鞏固幼兒在幼兒園所培養(yǎng)的進餐好習慣。
3.穿衣活動。午睡后獨立穿衣對于小班幼兒而言是一日生活中最難的項目。由于小班幼兒較多,教師無法為每個幼兒穿衣,為此午睡之后的起床穿衣秩序會非常混亂,經常會影響下一項活動的有序開展。為了能夠讓幼兒安靜的穿好衣服,幼兒園教師仍然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的方式來教育幼兒。例如學習兒歌“穿衣服”,兒歌內容為“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鉆洞洞,鉆好洞洞來幫忙,抓好衣服再來鉆,哧溜哧溜上房子”。兒歌內容為穿衣重點,幼兒可以通過而學習兒歌掌握穿衣服方法。將枯燥的教育內容游戲化,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歡快的學習氛圍,幫助幼兒輕松掌握生活技能。
(三)為幼兒練習生活技能創(chuàng)設條件
幼兒掌握生活技能是需要經過長期反復練習的,除了教師通過示范或者兒歌的方式幫助幼兒學習生活技能,幼兒園還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更多的條件以便幼兒進行練習。例如在操作區(qū)放置豆豆與玩具娃娃,讓幼兒練習喂寶寶,練習使用餐具的方法。還可以在娃娃家區(qū)借助給玩具娃娃練習洗手、洗臉、穿衣、穿鞋等,讓自理能力在游戲操作中加以鍛煉。幼兒園還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午睡的機會,幫助幼兒認識鞋子和衣服的正反,并且在午睡結束之后練習穿衣,在班級內舉辦“看誰穿的又好又快”的游戲比賽,對有進步的幼兒加以肯定,對落后的幼兒加以鼓勵和個別化指導。
(四)家園合作共同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園內的學習遠遠不夠,還需要家長在家庭中相配合。例如在早上起床之后的穿衣,晚上睡覺之前的脫衣,家長也應要求幼兒獨立完成,并且加以督促。幼兒園可以利用家長會或者家長溝通群組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的方法及意義,以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讓家長明白是時候放手讓幼兒進行獨立操作,給予幼兒獨立操作的權利,并且為幼兒創(chuàng)設獨立動手的機會。通過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配合,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還會將更多的生活經驗教給幼兒,幫助幼兒在短期內提升自理能力。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能幫助教育事半功倍,為此做好家長工作是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劉安琪.淺談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3):202.
[2]陳娟.淺談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8(11):195.
[3]王洋.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立體化培養(yǎng)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32):179-180.
[4]呂蕓燕.家園合作培養(yǎng)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J].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三卷),2017.
(作者單位: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