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喬治·桑的小說《莫普拉》文本,運用女性主義觀點,從家庭關系、愛情地位和社會關系三個方面評論小說人物愛德梅的形象。通過分析,愛德梅是一個充滿獨立自主性的先進女性角色,她在家庭、愛情以及社會關系中有自己的獨立思想,但同時她也受到社會對女性的束縛。
關鍵詞:《莫普拉》 女性主義 自主性
一.《莫普拉》介紹
《莫普拉》是喬治·桑所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發(fā)表于1846年。法國著名女作家喬治·桑生活在19世紀,當時的法國處于男權主義社會,女性的地位和權利受到忽視。在此背景下,喬治·桑提倡自由平等的愛情觀念,成為當時女性解放主義的代言人。
《莫普拉》以貝爾納與愛德梅的愛情為主要線索,描述了主人公貝爾納的成長過程。貝爾納從小由祖父撫養(yǎng),跟隨叔叔們住在莫普拉巖,干著燒殺掠奪的勾當,從來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愛德梅欣賞貝爾納的善良,慢慢對他產生情愫。在愛德梅幫助下,貝爾納接受教育,同時接受社會歷練,從無知的莽漢成為有教養(yǎng)的紳士。
二.女性主義內涵
女性主義認為,我們的社會主要建立在男性中心的父權體系之上。男性承擔著社會的主要角色,而女性卻被迫料理家庭事務,沒有自己的獨立事業(yè)。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歷史上共興起三次女性主義浪潮,女性主義者在運動中提出不同的訴求,爭取女性在各個領域的權利。第一次女性主義浪潮中,“這一時期婦女運動的目標是爭取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平等權利,諸如選舉權、財產權、子女撫養(yǎng)權、受教育權、在傳統(tǒng)男性職業(yè)中的工作權等等”。[1]女性主義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xiàn)男女平權。在文學方面,女性主義者發(fā)展了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著眼于女性讀者的閱讀體驗以及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其與男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異同點,旨在爭取女性在文學中的權利。[2]
三.家庭關系
愛德梅的父親于貝爾晚年結婚,他的妻子因病死亡。在愛德梅的家庭里,只有她和父親兩人。傳統(tǒng)意義上充當調解角色的母親角色的缺失,更易于觀察愛德梅在家庭關系中的角色。愛德梅與父親關系親密。父親于貝爾擔任著愛德梅的庇護者角色。他試圖為愛德梅安排一段合適的婚姻,以使她能保持優(yōu)越的生活。于貝爾給予了愛德梅足夠的成長自由,讓她能夠接觸感興趣的哲學思想。他并不對女兒愛德梅的學習、交友多加干涉。而愛德梅敬愛她的父親,她在莫普拉巖懇求貝爾納救自己的父親,不惜承諾自己會嫁給他。在家庭事務中,愛德梅也掌握著話語權,如為了糾正貝爾納性格上的偏執(zhí),愛德梅說服父親一起搬去巴黎暫住;父親年邁,愛德梅幫助管理田產。
一方面,愛德梅在家庭中有一定的自主權,她有一個正直慈愛的父親。愛德梅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長,自由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另一方面,愛德梅在家庭關系中也受到傳統(tǒng)的束縛。貝爾納返回法國后,父親于貝爾認為女兒應該盡早和貝爾納結婚,來恢復愛德梅的名譽。盡管愛德梅還想多考察貝爾納幾個月,但是在父親的堅持下,她答應了和貝爾納結婚。傳統(tǒng)婚姻中,女性的意見遠遠沒有父母的意見重要。女性找到一個如意郎君似乎就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八齻冎皇巧⒕釉谀腥酥g、家庭中、社會上,處處強烈地依賴著男人—父親或丈夫—超過對任何其他女人的依賴”。[3]
四.愛情地位
作為愛情小說,《莫普拉》的情節(jié)由貝爾納與愛德梅之間的愛情推動。小說中,愛德梅先后有兩位愛人。一位是已經和她訂婚的拉馬爾什,另一位是貝爾納。盡管拉馬爾什是愛德梅的未婚夫,但他卻在貝爾納面前敗下陣來。按理說,拉馬爾什是一位年輕的領主,接受過良好教育,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相反,貝爾納來自一個臭名昭著的家族,財產也來源了叔叔于貝爾的慷慨贈送。愛德梅在愛情中是獨立自主的。她了解自己與拉馬爾什和貝爾納的情感,對前者她懷著信任和友誼,對后者有同情和關切。[4]在這種情況下,愛德梅還是按照自己的感情選擇了貝爾納,這體現(xiàn)了她在愛情中的自主權,不局限于世俗的財富地位標準。
愛德梅有先進的愛情觀念。首先,愛德梅尊重個體的獨立性。在貝爾納在愛情中受挫后,決心離開前往美國。愛德梅在臨別信中表明了自己對貝爾納的感情。但是,在愛德梅的心中,愛情并不是束縛愛人的理由,因此她支持貝爾納離開,追隨自己的理想。其次,在與貝爾納的感情中,愛德梅有自己的愛人標準。愛德梅愛慕貝爾納高尚的品格和善良的本質,同時她也意識到貝爾納身上的不足。愛德梅希望自己的愛人品德高尚、富有學識。雖然缺乏教育的貝爾納數(shù)次粗魯逼迫愛德梅接受自己,但是愛德梅沒有輕易屈服,而是耐心勸誡他接受教育,學習知識,糾正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愛德梅的堅持下,貝爾納最終通過教育完成了自我成長。貝爾納自幼喪母,缺少教育。愛德梅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其實擔任著母親的角色,引導他接受教育。傳統(tǒng)觀念上,“女人是一個整體中的一半,但是強烈地依附著另一半,雖然在這一整體中是互相需要的”。[3]而小說的這一設定彰顯了女性優(yōu)于男性的品質特征。在一次打獵中,愛德梅中槍,人們懷疑貝爾納是兇手。貝爾納鋃鐺入獄,證據似乎都指向他。這是,重病中的愛德梅勇敢地出庭陳述,當眾表達了自己對貝爾納的感情,直接證明了貝爾納的清白。愛德梅擔任了貝爾納的拯救者,女性主義思想在此達到了高潮。女性不再是依附于男性,她們有自己的獨立性,甚至充當男性的拯救者。
五.社會關系
我們可以從愛德梅的交友以及社會生活中分析她的社會關系。
愛德梅主要交往的朋友有兩個:本堂神甫和帕希昂斯。愛德梅信任神甫,常常向他袒露心跡,如愛德梅告訴神甫自己對貝爾納作出的承諾,與神甫一起討論對策。平民帕希昂斯住在森林里,性情古怪,平常人都對他避之不及。盡管帕希昂斯沒有接受過教育,但是他是一位智者,對事物有著獨到看法。他意識到貴族對人民的壓迫,認為人民比貴族高貴。因此,愛德梅與他成為密友。與尋常女子不同,愛德梅并不沉迷于打扮或者家居這種外在裝飾。愛德梅對哲學以及詩充滿興趣,這也是她與帕希昂斯日常談論的話題。他們討論《解放了的耶路撒冷》等作品。首先,愛德梅的交友標準建立在學識而不是金錢名利之上。其次,愛德梅的思想并沒有禁錮于狹窄的閨房,她關注的事項遠遠超過尋常的日常生活。
女性常常要通過婚姻,依靠自己的丈夫取得社會地位,因此,很多女性沉醉于社交場合,執(zhí)著于在社交場合大出風頭。愛德梅在社交場合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美貌、財富為她帶來了很多的關注,但是她卻在巴黎的名利場中保持謙虛淡泊。盡管有很多人追求愛德梅,她卻誰也沒有接受。而且,在小說中,喬治·桑對于愛德梅身處社交場合的描寫很少,這表明愛德梅并不熱衷于社交場合。同時,愛德梅敢于在眾人面前表達自我。女仆勒布朗污蔑貝爾納謀殺愛德梅。為了使貝爾納得到公正的判決,愛德梅勇敢地出庭作證。她指出勒布朗顛倒是非。為了證明貝爾納對自己沒有禍心,愛德梅當眾承認了自己對貝爾納的愛情,表明自己為了不辜負婚約以及對貝爾納的感情,寧愿去修道院,最終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愛德梅并沒有自己成就一番事業(yè)。她的生活主要圍繞家庭以及社交進行?!芭颖魂P在家里,她不能建立自己的生存?!盵3]書中少數(shù)關于愛德梅走出家庭生活,追求社會事業(yè)的內容也不盡人意。在貝爾納出走期間,愛德梅嘗試從事慈善,分發(fā)救濟,花費大量金錢卻收效甚微。因此,她不得不把事務交給帕希昂斯,而身為男性的帕希昂斯勝任了該項工作。這表明,盡管愛德梅交友以及社交中堅持自我,她仍然沒有運用自己的智慧與才干,創(chuàng)作自己的一番事業(yè)。因此,愛德梅在社會關系中仍然沒有實現(xiàn)真正的獨立。
六.結語
《莫普拉》表現(xiàn)了喬治·桑的女性主義思想,文本描寫主要集中在貝爾納以及愛德梅的愛情上。喬治·桑對貝爾納在美國征戰(zhàn)沙場并沒有過多著墨,這與傳統(tǒng)的樂于描寫男性征服世界的小說相反。而故事也在貝爾納和愛德梅步入婚姻殿堂時落下帷幕,因此愛德梅沒有進入家庭,沒有成為母親。這是傳統(tǒng)女性的角色,她們承擔著生兒育女、料理家務的責任。而在《莫普拉》中,我們看到的是愛德梅不同于傳統(tǒng)女性的角色,她堅持自己的追求,作為一位獨立女性生存,而不是依附于家庭、丈夫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我們必須注意到主要人物中女性角色的缺失,貝爾納和愛德梅的母親都已離世。愛德梅在其中的角色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她啟蒙貝爾納接受教育,自我成長;另一反面,她在自己的家庭中地位重要,與父親于貝爾相互扶持。
盡管小說富含女性主義思想,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社會對女性的束縛。愛德梅由于自己對家庭的責任以及孝順父親的道德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中。盡管她滿腹經綸,通曉哲學思想,卻并未建功立業(yè)。面對不可違背的婚約,她能想到的最劇烈的反抗就是進修道院,但本質上,她只能消極反抗,通過損害自己來調和矛盾。
參考文獻
【1】程錫麟.方亞中.什么是女性主義批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3,(2).
【2】邱運華.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西蒙·波娃.第二性——女人【M】. 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2).
【4】喬治·桑.魔沼【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作者介紹:陳嘉敏,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