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晨
摘要:本文對新時代高校第二課堂發(fā)揮思想引領作用進行了探討,文章從闡述高校第二課堂在思想引領方面的價值入手,進一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開展現(xiàn)狀,最后提出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第二課堂;思想引領;價值;現(xiàn)狀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35-0128-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斷進步,各地區(qū)學校紛紛開設了第二課堂,該模式的優(yōu)勢首先表現(xiàn)在補充功能上,它可以對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nèi)容做出必要的完善,幫助教育任務得到落實,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但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第二課堂的開設未受到普遍關注、第二課堂的研究缺乏社會支持、第二課堂形式設計落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第二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實施。因此,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值得思考的。
1 高校第二課堂在思想引領方面的價值
1.1 補充功能
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開辟第二課堂,可以補充傳統(tǒng)教學不具備的、與時事政策等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更大范圍地接觸各類社會時事,對國家政策方針、路線等進行全面宣傳,便于學生結合當前的社會生活實際對思想道德理論進行實踐,在行動中體現(xiàn)思想道德要求。當前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課程因為時間有限,能夠容納的內(nèi)容較少,而借助第二課堂,則能對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進行延伸,幫助學生在當代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免受到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的腐蝕和影響。
1.2 導向功能
學生接觸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終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思想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三觀,進而在實踐中采取正確的行為方式。目前,借助第二課堂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有助于將學生的心理與行為都引向正確的發(fā)展軌道上,并且在學生生活與社會實際之間搭建良好的平臺,使得學生積極關心社會、關心國家,形成強烈的愛黨、愛國態(tài)度以及社會責任感;不僅如此,在高校思想教育第二課堂的引導下,還可以將思想教育的內(nèi)容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使得學生積極動手實踐,為社會做出其應有的貢獻。
1.3 凝聚功能
對于高校學生的教育來說,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只是可以促進學生個人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其道德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還能在更大的層面上促進社會群體與社會組織的凝聚力的提升。事實上,當前高校開設第二課堂,可以以班級或者社團為組織單位,通過學校黨組織或者思想教育老師的引導,形成融思想性、知識性、參與性、趣味性等為一體的教學體系,進而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強大的助力,增強其使命感、榮譽感,鼓勵青年學生融入特定的組織、國家中去,群策群力做好各項工作。
1.4 疏導功能
因為當前許多高校大學生處在復雜的市場局勢中,且人生經(jīng)歷不夠豐富,因此在該階段的發(fā)展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時就需要外界力量的引導,而借助高校思想教育的第二課堂,就可以采取科學手段對學生的情緒、心理進行必要的疏導,使其認識到各類問題背后的本質,進而采取正確的解決措施化解各類難題。長此以往,學生的思想覺悟將進一步提升,其長遠發(fā)展將因此受益。第二課堂還可以積極引導學生融入集體,加強和老師以及同窗的交流,幫助其在社會交往活動中逐步積累經(jīng)驗,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并且逐步形成互敬、互愛、互信的社會群體關系,為隨后順利進入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2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開展現(xiàn)狀
2.1 第二課堂的開設未受到普遍關注
當前,高校開展教育工作,將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作為基本責任。因此,不只是要提升學生的文化成績,加強其特定行業(yè)內(nèi)工作技巧的實訓,還要對其思想政治素養(yǎng)加以強化。第二課堂應該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對各類政策方針、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加以滲透。但結合實際看,當前各地區(qū)高校并未完全開設第二課堂,許多學校未能成功開設,部分學校即使開設了,也存在比較嚴重的形式化問題。許多學校的第二課堂思想教育都由學校輔導員進行,而輔導員在專業(y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經(jīng)驗不足,在課堂內(nèi)容的設計與教學活動的展開方面都缺乏全面的、科學的規(guī)劃,這就影響了第二課堂教學作用的發(fā)揮。
2.2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研究缺乏社會支持系統(tǒng)
為了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加強教學工作與社會生活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確保學生的學習可以扎根社會和市場環(huán)境。但在當前形勢下,許多高校的第二課堂都被限制在校園環(huán)境中??傮w來看,自十九大之后,各地區(qū)高校紛紛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理論學習型組織、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等,他們在組織學生積極走出校園、關注社會、參與公益活動等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學校各類社團因此呈現(xiàn)一片繁榮景象。但因為外部社會系統(tǒng)的支持嚴重不足,就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教學工作面臨一定的操作困難,例如在校內(nèi)志愿服務點與社會服務進行對接時,因為外部社會組織缺位、相關的操作程序設計不合理,就導致信息傳輸不夠順暢、社團活動的社會影響力無法得到提升;不僅如此,在對教育基地進行選擇時,也因為可用資源的不足,導致活動難以繼續(xù)等問題。
2.3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形式設計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本身需要有生動活潑的形式做支撐,以此提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許多老師單方面向學生灌輸大量理論內(nèi)容,這就使得課堂顯得僵化、枯燥、無味,極易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目前這一問題又逐步蔓延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領域內(nèi),許多輔導員在組織教育活動時,單純依靠組織講座、學習文件精神、三會一課等等形式。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側重黨的政策、理論的解讀,學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并且單純進行理論灌輸,也不利于學生在理論認知與學習實踐之間建立緊密聯(lián)系,使得所學知識不能被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去,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3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策略
3.1 加強對開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重視
為了全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領導層要主動樹立“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使命感,發(fā)揮好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督促思政課教師在具體貫徹落實中合理布局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確保第二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成效。高校要加強隊伍建設工作,引導思政課教師自覺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校黨委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努力在加強思政課上有新突破,引導教師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關心學生的理論困惑,進一步提升思政課的“抬頭率”。
3.2 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建設塑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就必須引導學生與社會生活實踐接軌,而在前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引入社會時事熱點等內(nèi)容,充分利用社會中各種教育資源,既能幫助學生了解社會,也可以為第二課堂的開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例如,當前社會涌現(xiàn)出了各行各業(yè)的勞動模范,他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的價值非常重要。高校可以不斷挖掘榜樣載體來教育、感化學生,將這些人物的事跡與課程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用作案例分析,同時將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nèi)容,貫穿到學校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中。除此之外,學校要積極與社會組織合作,為學生創(chuàng)建專門的實踐教學基地;要通過夏令營、分享會、宣講等形式,促進教育者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在思想引領和互動交流中推進思想教育一體化構建進程,增強教育的凝聚力,實現(xiàn)高校思想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
3.3 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第二課堂教學方式
高校開設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本質上依然在于幫助學生學會做人。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積極探索新方法,創(chuàng)新新機制,是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第二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要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思政”的獨特育人功能,全力打造一個新媒介全使用、學生全覆蓋、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全媒體矩陣新模式,實現(xiàn)“課內(nèi)課外、網(wǎng)上網(wǎng)下、校內(nèi)校外”多維互動,讓大學生成為網(wǎng)絡思想文化建設的主體。其次,要不斷創(chuàng)新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的載體,改“單一”為“交互”,使思想引領工作喜聞樂見、潤物無聲、親切清新,更加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
3.4 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為了改變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落后局面,就需要積極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教學,開辟多渠道和多樣化的網(wǎng)絡教學第二課堂,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媒體工具,推動傳統(tǒng)教學與網(wǎng)絡教學的有機融合,在理念、模式、方法、機制以及隊伍建設進行系統(tǒng)化的改革與嘗試。在第二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糾正以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上存在的被動式、簡單化、形式化的弊端以及網(wǎng)上與網(wǎng)下融合上的“兩層皮”的不足,進一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更加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訴求,主張教育主客體的平等交流,倡導開放兼容、共建共享,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新時代高校第二課堂發(fā)揮思想引領作用的探討意義重大。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明確高校第二課堂在思想引領方面的價值——如補充功能、導向功能、凝聚功能、疏導功能等等;在此基礎上提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策略,加強對開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重視,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建設塑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并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第二課堂教學方式,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
[2] 鄭施,喬熙.高校輔導員思想引領工作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管理觀察,2018(32):139-140.
[3] 董超.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探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10-11.
[4] 王重賢.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展軌跡探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9,26(5):67-70.
[5] 王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路徑探析[J].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瞭望,2019(4):130.
[6] 徐鳳奎.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價值提升[J].新課程研究(中旬-單),2015(1):96-97,98.
【通聯(lián)編輯: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