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在作文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不愿意寫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素材,肚子里面沒“貨”;許多學生雖然肚里有“貨”卻因表達能力差而倒不出來。追其根源,平時對周圍事物不注意觀察,觀察時又走馬觀花,不作具體分析,不深入思考,即使搜集了一些材料,但由于缺乏表達能力,所寫的東西常常前言不搭后語,沒有邏輯性,內(nèi)容空洞,結(jié)構(gòu)不嚴密。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告訴我,要想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必須加強學生看說讀寫訓練。
一、加強學生看的訓練,促進學生作文素材積累能力的提高。所謂“看”就是觀察。學生肚子里面沒“貨”,我們就要訓練學生觀察能力,因為豐富的作文材料主要來自于社會生活。因此我們要教導學生,準確生動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觀察能力非常重要,使學生懂得“處處留心皆材料”,沒有認真觀察就沒有寫作。要求學生觀察時要有目的,要有計劃,只有耐心細致,才能練就一雙“鷹眼”,形成敏銳的觀察力。要對第一手資料加以分析、篩選,抓住本質(zhì),從而寫出形象鮮明、有血有肉的文章。努力做到觀察的持之以恒,保證作文始終有“活水來”。啟發(fā)學生領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中,作者之所以能把“雪地捕鳥”過程寫得那么具體,“撒”“系”“牽”“看”“走”“拉”等動詞用得那樣準確,動作那樣連貫,這除了作者具有高超的寫作技巧外,還得益于作者對整個捕鳥過程的細致觀察,通過課文實例使學生充分重視觀察的作用,更認真地寫好每一篇觀察日記。
二、加強學生說的訓練,促進學生作文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說是寫的基礎。一個能寫文章的人,他的說話能力不一定強;但一個通常能長篇大論講話的人,一定能寫文章。我們知道一個人講話前,首先要打腹稿,腹稿就相當于文章的草稿,能夠即興講話的人,他作文的潛在能力一定也較強。所以只要我們平時注意加強說話訓練,就能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
為此,我們注意從兩個方面來加強學生說話訓練:一是課堂問答訓練,二是課后活動訓練。課堂上教師常常提問,讓學生圍繞問題口頭回答。學生闡述問題的能力強了,寫作文時自然就能圍繞作文要求,較順利地表達了。此外,教師還可積極組織演講、辯論會等活動。演講必然先要有演講稿,演講稿就是作文的一種形式。學生為了演講而寫演講稿,無形中就完成了一次作文訓練。辯論會的主題主要來自語文課堂中學生爭論的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學生為了辯論,必然要明確自己的觀點,并圍繞自己的觀點或某個主題大量列舉事實或材料。教師要明確辯論要求:主題鮮明,語言邏輯性強,結(jié)構(gòu)嚴謹。學生把辯論的內(nèi)容寫出來,就成為了一篇很好的議論文,這些活動都能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加強學生讀的訓練,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閱讀是作文的基礎。我們課本中的內(nèi)容都是經(jīng)過精心遴選的名篇佳作,是學生作文最好的范例,是促進學生作文詞匯積累和寫作能力提高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徑。所以在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學習、積累優(yōu)美詞句和精彩片段。無論是在課內(nèi)學習還是課外閱讀中,教師總要求學生按照優(yōu)美詞、句、段、篇(寫作技巧)等方面分門別類地摘錄。為了促進學生認真積累,教師還要定時舉行讀書筆記交流與評比,舉行“閱讀論壇”會;為促進學生轉(zhuǎn)化書面知識為自己的作文能力。我還注意讀寫結(jié)合,要求學生仿寫課文或優(yōu)秀作文,進一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四、加強學生寫的訓練,促進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的提高。在加強學生上述三方面能力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針對語文新課標的作文訓練目標要求和中考作文的形式,側(cè)重對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的訓練。
一是各類文體的分別訓練,二是各類作文形式的訓練。在文體上分別圍繞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以及散文等文體展開學習與訓練,在表達上注意記敘、抒情、描寫、說明、議論等方法的綜合運用。在作文形式上除了常態(tài)的命題作文外,還要注意條件作文方面的訓練。訓練方式要多樣:有材料作文,看圖作文,讀后感,還有縮寫、擴寫、改寫等。限制條件也是多方面的,或題材、體裁,或字數(shù)、篇幅,或結(jié)構(gòu)形式、人稱等,這些訓練都能有效促進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的提高。
多年來,筆者通過加強看說讀寫等方面的訓練,促進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學生詞匯多了,材料豐富了,結(jié)構(gòu)新穎了,主題鮮明了,文質(zhì)兼美,大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