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爐
寫作是一個集嚴謹性與創(chuàng)造性于一體的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寫作者需要將自己的寫作技巧與認知感悟融入其中,以言語思維去指導文字表達,將自己的情感、思想以更加形象、富于創(chuàng)造性和邏輯性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由此可見,言語思維能力對學生寫作至關重要。在小學中年段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的言語思維訓練,從形象、創(chuàng)造、邏輯三個方面著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主要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圍繞小學中年段言語思維訓練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及成效展開簡要分析。
1.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訓練形象言語思維
通過對小學中年段學生作文內容的全面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在寫作中顯得茫然,往往提起筆來卻無內容可表達,根本原因就在于學生對生活缺乏細致觀察,導致寫作素材有限。在大量針對“物”的寫作中,都需要學生從生活出發(fā),通過觀察去豐富直觀感受,所以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形象言語思維的訓練,讓他們熟練運用語言對形象“物”準確表達,而這一點也會為后續(xù)寫“意”打好基礎。比如,在以“童年趣事”為題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便可先引導學生去回憶他們的童年趣事,分析趣事的起因、經過與結果,找準其中的趣味點,進而在寫作中用文字按照順序且分清重點地將其表達出來。
在作文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情境去訓練學生的形象言語思維,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提筆前有直觀感知。具體來講,一方面需要重視課前任務的提前布置,助力學生形成直觀感知。比如在以“觀察校園一處景物”為主題的作文教學當中,教師通過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自由選擇校園一處景物展開觀察,通過由遠到近、由全景到局部的順序仔細觀察,同時在課堂上以口語的方式去表達交流;另一方面,還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感知。比如在以“我的發(fā)現(xiàn)”為主題的作文教學中,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蝙蝠在黑夜中飛行也不會撞到障礙物,教師便可利用多媒體去呈現(xiàn)這一情境,告知學生原理,從而讓學生在寫作中更加清楚地表達。
2.提倡自主想象,訓練創(chuàng)造性言語思維
寫作同樣也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并非一味的模仿,需要學生基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與深刻思考,應用創(chuàng)造性言語思維將其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比如在以“我最敬佩的人”為主題的作文教學當中,值得學生敬佩的人選眾多,但是最敬佩的人一定有他的特點,這就需要學生在生活中密切觀察,并且在寫作中運用創(chuàng)造性言語思維,通過想象力的發(fā)揮去描寫這一人物的外貌特征與行動特點。即便是對相同人物的描寫,不同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言語思維的驅動下也會有不同的文字表達,所以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自主想象,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創(chuàng)造性言語思維展開寫作。
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基于觀察去發(fā)揮想象。比如,在以“鄉(xiāng)情”為主題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說出家鄉(xiāng)的特點以外,還要鼓勵他們展望家鄉(xiāng)的未來,在此過程中需要學生發(fā)揮想象去構想,從而有效訓練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言語思維。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創(chuàng)造性言語思維并非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所以教師要給予合理的指導,如上述文中提到的對家鄉(xiāng)發(fā)展的未來展望,則要引導學生從交通、環(huán)境等方面去想象,而非脫離實際說出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3.重視方法引導,訓練邏輯性言語思維
寫作一定要按照言語邏輯展開,所以在中年段的作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前面的訓練讓學生對生活觀察更為仔細且有了深刻感悟,接下來便要求學生利用邏輯性言語思維去組織文字語言,進而順利成“文”。在寫作過程中,記敘文一般會從事件的起因說起,敘述經過及結果,當然也會有插敘、倒敘的手法,但是邏輯一定要清晰。基于全篇來看,邏輯性言語思維還表現(xiàn)在開篇點題、過渡自然、首尾呼應等方面,由于中年段小學生在這方面不夠熟練,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引導,對其邏輯性言語思維展開重點訓練,避免出現(xiàn)寫作結構混亂的情況。
在訓練學生邏輯性言語思維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精講范文去幫助學生了解行文結構,比如開篇方法、修辭手法、主題升華等等;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通過列提綱的方式去梳理寫作思路,將寫什么、怎么寫全部了然于胸,再結合提綱去豐富內容,讓作文的謀篇布局更加清晰合理,符合讀者的思維邏輯。
綜上所述,言語思維能力與學生作文水平密切相關,因此在小學中年段作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充分結合該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寫作能力,通過重視與開展言語思維訓練去提高形象性、創(chuàng)造性與邏輯性的言語思維能力,讓學生所寫作文更具可讀性,從而提高小學寫作教學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