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青
【摘 ?要】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估算教學是重點內(nèi)容。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但是,小學生缺乏估算意識,并且不能理解估算的本質(zhì)?;诖吮尘埃疚膶?chuàng)設問題情境,感受估算的必要性;選擇有效方法,把握估算的合理性;引導問題解決,體會估算的便捷性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guān)鍵詞】 ?小學數(shù)學;估算;實效
在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估算教學是重點內(nèi)容之一。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四年級的教科書中將估算教學集中整合至一起。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總會困惑不已:運用估算的意義是什么?如何估算?估算能夠解決什么問題?估算結(jié)構(gòu)的合理性利用什么判斷?估算的方法在解決問題中十分常見。三年級的第一單元“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教學中設計了估算教學,這也是蘇教版教材首次出現(xiàn)的估算教學專題。另外,在第一單元、第四單元之中,估算的應用自始至終都有所體現(xiàn),并且大部分都與具體的實際問題結(jié)合。
估算能夠應用于極多的場合之中,問題情境不同,具體需要著重關(guān)注的估算因素也有所不同。如,在乘船時需要關(guān)注限定載量,船的數(shù)量需要盡量往大估計;為衣服釘紐扣時需要關(guān)注滿額,需要往小估計衣服的件數(shù)。學生大多在面臨實際的情境時缺乏靈活性,總是利用一成不變的解題方法,沒有具體分析實際問題,選擇契合該問題的解題方法。如,加減法、乘法的估算和除法的估算也十分不同,由于除法需要整除,必須要尋找恰當?shù)臄?shù)實現(xiàn)整除,不能夠以整十、整百直接估算。由此可以看出,教師需要改變過去的死板認知,在估算教學中設計具有層次性的目標,著重開展師生對話,為學生介紹估算的具體方法,使學生學會分析具體的情境,增強應用估算的靈活性,使學生具備靈活思考的習慣,從而產(chǎn)生優(yōu)秀的思維。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假設題目沒有強調(diào)使用估算,大多數(shù)學生不會自主開展估算。所以,教師在具體設計實際問題情境時必須要關(guān)注提問的方法以及問題特點,讓學生把握住估算的核心,選擇恰當?shù)挠嬎惴绞浇鉀Q問題的基礎上掌握估算的技巧,形成解題前估算的意識。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加法估算”時,首先展示5種商品的價格:水杯32元/個,牛奶48元/箱,餅干16元/盒,果汁26元/箱,巧克力68元/盒。
師:張阿姨手中共有200元,想要購買五樣商品,錢是否足夠?下述哪個情況利用估算更有價值?
(課件展示:①假設張阿姨想了解200元錢是否足夠時;②假設張阿姨被要求付錢數(shù)時。絕大多數(shù)學生選①,僅有一名學生選②。)
師(對選②的學生說道):假設我是收銀員,如果你總共消費了185元,185元與200元比較接近。我讓你給我200元,行嗎?不行的話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立刻判斷185元的商品無需支付200元。學生立刻了解到付款時估算并沒有較大的價值。而如果在判斷幾百元是否足夠等有關(guān)問題時,估算便能夠有效解題,無需將準確的結(jié)果計算出來。)
師:什么情境下需要估算,什么情景下需要準確計算,必須要根據(jù)實際的問題判斷。
師:你是否可以列舉別的利用估算可以解決的問題?
以上案例中,為學生營建具有生活性氣息的購物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判斷何種計算方式具有價值,學生便會調(diào)動自身的生活閱歷思考。在學生以估算的方式計算“張阿姨被告知應付多少錢”,教師立刻將該錯誤成功地轉(zhuǎn)化為教學資源,以提問和交流的方式使學生自主尋找到錯誤,進而通過解題明確何種場景需要估算,何種場景無需估算。教師以其對于估算的理解,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xiàn)了思維的碰撞,加強了互動,進而高效地達成了估算教學的目標,使學生具備了較強的估算能力以及靈活應用知識的意識。
二、選擇有效方法,把握估算的合理性
教師在開展估算教學時,需要多加引導學生簡談估算的理由以及具體思路。由于估算的答案并不規(guī)定,只需要具有合理性便是正確答案。學習估算的過程便是不斷歸納學習的過程,通過大量的反思,學生將會逐漸產(chǎn)生認知,進而反思自我思維,提升從解決實際問題中掌握選擇合理估算方法的能力。
例如,一位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乘法估算時,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段。
1.出示問題
下面為某校六年級中六個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
你可以對該校六年級的學生總數(shù)進行估算嗎?
2.組織交流
生1:將這六個數(shù)以40來計算,大約有40×6=240(人)。
生2:將這六個數(shù)以30計算,大約有30×6=180(人)。
生3:利用四舍五入法將37、35、38和36當做40計算,而將33、32當做30計算,總?cè)藬?shù)為40×4+30×2=220(人)。
生4:這六個數(shù)和35比較接近,因此有35×6=210(人)。
大家的估算方法都具有合理性,到底最終結(jié)果為多少?最終結(jié)果為213,大家對于這個準確數(shù)字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想法嗎?
(學生比對自己的估算結(jié)果以及準確答案,并做出反思)
生1:將每個數(shù)當做40計算,估計得過大,需要調(diào)小。
生2:將每個數(shù)當做30計算,估計得過小,需要調(diào)大。
生3:我認為利用四舍五入法、中間數(shù)法比較準確。
3.引導小結(jié)
最終的準確結(jié)果在180-240的范圍內(nèi),學生基本上認為中間數(shù)、四舍五入法更加精準,這兩種方法將準確值規(guī)定在了精確的范圍之中。
在上述的教學案例中,教師將準確結(jié)果告訴學生,使得學生討論十分激烈,學生意識到取值具有其固定的范圍,估算的結(jié)果大小不同。學生在對比以及反思中思考合理的估算方法,并選擇了最合適的估算方法,最終所得到的估算值與準確值最為接近。學生通過交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估算能力,這種方式不但能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特征,還能夠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發(fā)展,在這一活躍的學習氣氛下,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表達出來,從思維碰撞中提升了自身的估算能力。
三、引導問題解決,體會估算的便捷性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估算的場合要比精確計算更多。所以,為具體的場合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極具必要性。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估算”進行教學時,教材的例題僅有一道,教師就大估、小估、近估三個角度開展教學。
師:迪迪幫助媽媽貼標簽,一共貼8袋,每袋123張,那么迪迪大約貼多少張?
生1:將123估成100,可以得出答案123×8≈800(張)。
生2:將123估成120,可以得出答案123×8≈960(張)。
生3:125×8=1000,可以將123估為125,123×8≈1000(張)。
師:回顧之前的估算過程,大家可以將數(shù)字估計為整百數(shù)、整十數(shù)等等,也可以利用組塊模式來估算。(展示題目:貨輪能夠載重967噸的貨物,這批貨物共有115噸,請問這艘貨輪是否可以裝下8批貨物?)大家在練習本上自己嘗試做一下。
生4:將115估計為110,可以得出答案115×8≈880(噸),880噸要比967噸小,因此能夠裝下。
生5:不對,這種方法把貨物估小才可以裝下,我認為應當將115估計為120,115×8≈960(噸),960噸比967噸小,即便這批貨物估得更大都可以裝下,題目中給出的數(shù)字必然能夠裝下。
教師對估算的素材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數(shù)學的估算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絕非一看到“大約”便需要估算。
綜上所述,估算在生活當中的應用十分多見,其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學生通過估算解決實際問題,漸漸了解估算的方法,意識到估算的作用,學會采用口算以及筆算的方式驗證估算是否科學。值得注意的是,估算在小學數(shù)學中屬于新增內(nèi)容,教師必須要將估算的實質(zhì)理清,才可以幫助學生突破估算的重點以及難點。
【參考文獻】
[1]王崔英姿.估算在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8(22):64.
[2]高方.分析小學數(shù)學估算教學的意義及教學建議[J].課程教育研究,2017(38):152.
[4]陳冬明.養(yǎng)成估算能力,形成良好素養(yǎng)——小學數(shù)學估算教學的意義及教學建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