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黃珍
摘 要: “誠”主要指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信”主要指取信于人,信任他人。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道德之基石,是小學生公民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誠信教育應從小抓起。但由于社會原因,小學生的不誠信現(xiàn)象比比皆是。學校教育如何培養(yǎng)誠信學生,尤為重要。文中先分析學生不誠信現(xiàn)狀的成因,再從知、情、意、行幾個方面論述培養(yǎng)誠信學生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 誠信教育;方法;誠信缺失現(xiàn)狀;誠實守信
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小學生公民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明確提出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內容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缎W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第六條也明確規(guī)定: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知錯就改,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考試不作弊。樹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于幼。因此,誠信教育應從小抓起。
一、 學生誠信缺失的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由于改革開放后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不誠信現(xiàn)象在社會上屢見不鮮:加上網絡虛擬世界以及社會上層出不窮的“騙局”“假貨、假文憑、假論文”“爾虞我詐”“失信”等誠信危機正在慢慢侵蝕校園這方凈土。綜觀我們小學生的誠信現(xiàn)狀:“個人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抄作業(yè)、考試作弊、講假話騙取家庭錢物、為逃避懲罰編造謊言、為獲得好處主動撒謊、隨意失信等不良風氣和行為習慣,越來越多出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究其學生誠信危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復雜的。但具體而言,主要包括歷史的原因、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教育工作中的弊端、家庭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發(fā)展等方面。
有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因不誠信造成的經濟損失合計5855億元?!袄莵砹恕钡墓适乱苍僖淮胃嬖V我們不誠信甚至會使人丟失性命,對學生的誠信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二、 小學生誠信教育方法的探究與實踐
(一)內化認知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顏氏家訓》:“教婦初來,教子嬰孩”。兒童年齡小,求知欲旺,可塑性強,可通過生活小事,建構孩子良好品德的“雛形”。
1. 創(chuàng)設校園環(huán)境,渲染誠信氛圍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起著規(guī)范、引導、示范、激勵、約束的作用和潛移默化的熏陶。如在教學樓的走廊上,懸掛著“人生十德”的名言詮釋;在“傳統(tǒng)文化宣傳欄”設有“誠信教育”專題教育,張貼著《弟子規(guī)》的全文及一些優(yōu)秀的道德教育內容。各班的黑板報,也專門開辟誠信教育專欄,課室的墻上也懸掛著各種誠信名言。讓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發(fā)揮無聲教育的作用。
2. 加強課堂合力,培養(yǎng)誠信行為
教育專家說:“無論從時間、空間,還是從重要性上看,學科德育都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彼计氛n程總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誠信行為,課堂教學應是主陣地。
如語文課堂,在學習有關誠信教育的課文后,組織調查、辯論等活動,讓學生通過辯明理,達到誠信教育的作用。又如音樂課、美術課等,選取有關誠信教育的素材,讓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特別是思品課堂,更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行為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漫畫、情景表演、故事、合作探究、調查問卷、小組展示等,讓學生在課堂上、實踐中親身體驗,從體驗中明白道理,并通過明理達到導行。
3. 針對學生現(xiàn)狀,開發(fā)誠信課例
從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大家對誠信還是比較認可的,大部分的學生也能做到在學習、作業(yè)中堅持誠實守信,但對身邊的人的行為,特別是對一些“善意的謊言”等感到不解。針對學生的情況,筆者設計了“誠信之花結碩果”的活動課例。教學中,先用“曾子殺豬”典故及海爾集團大砸不合格冰箱視頻引入,組織學生觀看社會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誠信,為什么要講誠信;使學生通過總結明白誠信的危機已成為社會公害。再進行游戲“口是心非”,讓學生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中感受到“口是心非”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從而明白做人要誠實,要表里如一;接著請學生分組表演生活中與誠信有關的事例,其中包括一些成人的“善意的謊言”行為,如醫(yī)生或親人對重病患者病情的隱瞞、機智地瞞騙壞人,與壞人作斗爭不說真話,進行討論交流,每組表演后都讓學生暢所欲言,對事例中主人翁的做法進行討論,使學生明白,誠信是與人交往最基本的原則之一,都不是對所有人所有事都要講誠信。對敵人不講真話、對親人暫時保密,是事業(yè)的需要或是為了親人的健康,不是不講誠信。最后,還安排了“誠信樹結誠信果”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歌曲《誠信中國》的音樂聲中,把自己設計的“誠信果”張貼到班級“誠信樹”上,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認識體驗,把誠信的意識內化為自己行動的體現(xiàn),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外強意志
“知”指知識,就是知道一些事情發(fā)生后應該怎么做,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學校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講誠信”,而且知道“怎樣講誠信”,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消化,最終達到知行統(tǒng)一。
1. 制訂誠信活動方案
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要力求做到求細、求實,長期堅持,而不是簡單搞一個活動走過場。如筆者所在學校開展的“創(chuàng)誠信學校,做誠信學生主題教育”活動,首先制訂實施方案,明確活動的目的意義、活動步驟、活動要求等,然后各班根據活動方案開展系列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參加誠信簽名活動、到社區(qū)及學校門口發(fā)放誠信倡議書;各班舉行主題班隊會、制作手抄報、出版黑板報及環(huán)境布置,舉辦文藝匯演等宣傳誠信知識、意義。最后階段,開展評選校級“誠信之星”活動,將教育活動推向高潮。整個實踐活動,通過宣傳發(fā)動促聲勢、開展活動促實踐、總結表彰促提高,形成系列活動,歷時近一個學期,學生受到了誠實守信、守紀有序等方面的富有鮮明時代色彩的誠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