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穎
摘? ? 要:文章從近年來教育部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要求出發(fā),基于研究生“社會心理學專題”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指出項目教學法是適合科研育人,鼓勵研究生深度參與科研活動的有效方法,并根據(jù)項目教學法的基本流程設計并實踐了“社會心理學專題”項目教學模式。實踐證明,該方法在營造課堂學術討論的積極氛圍、提升研究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教師的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研究生;社會心理學專題;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0)04-0072-03
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端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方式對國家整體創(chuàng)新力量的提升至關重要。為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教育部、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2013年提出對研究生課程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改革,探索不同形式的實踐教學。隨后,教育部2014年又提出加強課程建設,提高課程質量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指出,研究生教育以科研育人為抓手,積極探索研究生教育立德樹人新機制。重點強調研究生要深度參與科研活動[1]??梢?,當前研究生教育改革要在課程建設基礎上,選擇有利于研究生深度參與科研活動、提升他們核心素質能力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正是適應這一需求,引領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自主逐步深入科研活動、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法。2001年以來,我國職業(yè)教育、文科教育、基礎教育、研究生教育中都實踐了該方法,在學生學科知識自我建構、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培養(yǎng)上取得一定成績。因此,我們決定在研究生課程“社會心理學專題”教學改革中實施項目教學法。
一、項目教學法的基本理論
實施項目教學法,必須了解項目教學法的基本概念、實施程序及教師組織項目教學所需能力等理論。
(一)項目教學法的內涵
項目教學法(PBL),又稱項目學習。香港和臺灣稱專題研習、專案學習、主題探索等。國外學者對PBL的定義大致有三類。第一類指出PBL是既重視學習基本理論,也重視學生參與探索現(xiàn)實世界及解決問題活動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在項目活動中自主完成系列項目任務,達成知識建構、技能培養(yǎng)目標。第二類認為PBL是以與課程內容、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促進學生學習和積累工作經驗的教學方法。第三類指出PBL是以學生探索現(xiàn)實世界的工作促進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
國外學者的觀點啟示我們,實踐PBL要重視課程核心理論知識的講授與應用;要選用與現(xiàn)實、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研究主題;要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自主完成項目研究。
(二)項目教學法的實施程序
PBL的實施程序包括價值定向階段、計劃階段、建構階段、展示階段、評價階段[2]。
價值定向階段是分析、認知問題階段。該階段要組建研究小組(4—5人),組織小組討論,確定具體研究項目;指導學生,以理論為中心,遵從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凝練研究主題;以文獻查閱、社會調查、專題訪談、實地考察、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的方法,進一步確定具體的研究問題[3]。
計劃階段要制訂計劃、明確任務。教師繼續(xù)組織小組討論,協(xié)助學生確定研究目的及對象、選擇研究方法、明確研究進度、各階段基本任務及研究所需的社會資源。核心任務是確定小組每個成員的工作任務。
建構階段是依照項目計劃,完成項目研究任務,凝結成項目成果階段。小組成員自主按計劃完成各自承擔的任務,匯總整合形成項目成果初稿;再依據(jù)教師建議,修訂初稿。本階段是整個項目教學法實施的核心階段。
展示階段是學生展示最終成果階段。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準備海報、項目匯報PPT,選派組員代表小組匯報研究結果;項目小組回答教師、專家、學生的問題,并聽取教師和專家的建議,完善成果。本階段教師要對學生成果匯報重點、技巧給予指導。
評價階段是項目教學法最后階段。教師組織小組成員自我評價、互相評價與專家評價。小組每個成員要剖析項目研究成果,指出成果的獨特性、實用性及學術價值;評價自己、評價彼此在整個項目研究進程中的表現(xiàn)。專家評價項目選題、項目研究過程和結果,確定研究成果的等級,指出項目研究的不足,提出建設性意見;對小組成員的科研任務及基本能力進行評價。
項目教學法實施程序是設計項目教學活動的關鍵。每個階段工作情境、具體活動、活動內容的設置,為學生參與活動、完成階段任務、獲得階段成果提供保障。為學生深入科研、獨立完成工作、習得工作技能與經驗提供了實訓平臺。
此外,項目教學法作為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對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知識及技能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在設計、組織、管理全程,要將個人教學理念嵌入項目教學活動中。為此,教師要掌握新的教學理念;設計項目教學模式中,要以問題意識為導向;具備一定技能與技術[4]。 教師只有從觀念、問題意識、技術技能角度做充分準備,熟悉項目教學設計程序,才能設計出難度適宜、理論與現(xiàn)實密切相關、有吸引力的項目教學活動,才能保證項目教學法發(fā)揮最大效用。
二、項目教學法在研究生“社會心理學專題”
課程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活動實施之初,教師以導讀結合研究生課外閱讀方式,完成“社會心理學專題”課程基本內容的學習后,再實施項目教學法。本文以“社會心理學專題”課程內容“態(tài)度轉變與勸解”為例,設計教學流程,規(guī)劃并實施項目教學活動。
(一)價值確定階段
價值確定階段任務是圍繞課程內容“態(tài)度轉變與勸解”,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確定具體選題。
1.組建小組,討論選題。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學術資料和社會現(xiàn)象,探究與現(xiàn)實密切相關的問題,如勸解行人遵守交通規(guī)則;挖掘學術研究問題,如態(tài)度轉變與勸解方式關系的研究;指定課外深度閱讀文獻、實地調研任務。
2.指導學生構建項目研究圖景。協(xié)助他們探索項目意義、應用前景;指導學生確定成果形式。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應提供問題解決方案;學術研究的提供科研論文;預想解決現(xiàn)實問題需要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解決學術研究問題所需的知識技能、文獻資料。如果研究生在最初階段選題有困難,建議他們從備選的題目庫中選題,或者教師將自己的研究項目委托學生來做。
(二)計劃階段
本階段的任務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制訂研究計劃。一是引導學生合理安排項目進展時間,確定結題期限;二是協(xié)助他們制定每個階段的合理任務,確定小組成員的個人任務與責任;三是督促他們填寫并提交研究計劃表。提示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要安排實地調研考察時間,結題前要為實踐應用考察效果預留時間。如勸解行人遵守交通規(guī)則,要將項目結題方案應用到現(xiàn)實中,考察建議的有效性,然后再進行修訂。
(三)建構階段
該階段學生要獨立執(zhí)行計劃,完成研究任務,呈現(xiàn)結果。學生遵循“個性化完成任務—與教師、專家交流咨詢—整合項目小組成員結果”路徑執(zhí)行項目計劃。根據(jù)個人任務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可以多次重復這個路徑,教師也必須堅持多次輔導,解決學生的問題。除了課上輔導,還依托網(wǎng)絡交流,開展線上指導及課外面對面指導。(1)學術研究小組,進行文獻梳理匯報,教師針對文獻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挖掘研究熱點、空白,調整或細化研究問題;就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提出建議;就資料新舊、數(shù)量、權威性建議增補,并提供查找資料的資源;解決現(xiàn)實問題,小組對與現(xiàn)實問題相關的文獻、數(shù)據(jù)、田野調查材料進行描述分析。教師和相關專家要對小組材料梳理提出建議,如文獻關注的重點、文獻梳理忽略的要素;與小組一起討論項目問題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協(xié)助學生發(fā)現(xiàn)可深入調研的問題;對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提出建議,傳授田野調查經驗和注意事項。(2)重點關注小組項目邏輯框架的構建、研究重點、研究假設。教師對研究框架提出建議,分析已有的材料,矯正研究中偏差。(3)學術研究小組、解決現(xiàn)實問題小組以組為單位,匯報項目成果初稿。教師與相關專家給予反饋,特別提醒研究現(xiàn)實問題的小組要整理實地調研資料、活動日記,依照咨詢報告形式建構報告框架,完成調研報告;提醒學生就報告中建議與對策咨詢專家,并進行修改。(4)小組自主開展討論,完善項目報告,定稿。
(四)展示階段
展示階段就是展示項目研究成果。師生依照“小組與教師討論—小組合作公開展示項目成果”的路徑,準備項目研究結題匯報。教師協(xié)助學生完成項目成果展示所必需的一切工作。
1.小組在教師的協(xié)助下確定成果匯報的重點,謀劃成果展示形式,督促他們做好展板、PPT;指導小組匯報人依據(jù)自己項目類型確定匯報重點。如現(xiàn)實問題研究小組的匯報要以呈現(xiàn)具體案例、解決方案、實踐應用反饋為重點。
2.教師要完成三項任務。(1)設置學術研究結題的情景、解決現(xiàn)實問題方案驗收的情景。服務學術研究項目答辯需要,邀請課題組成員及相關研究人員作為答辯專家;服務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項目結題驗收會需要,邀請課題組成員和該行業(yè)專家來參與驗收。(2)培訓參與答辯、驗收的專家。指導專家提問題的重點、方式和方法;(3)組織成果匯報展示會,監(jiān)控整個過程,并組織相關討論。
(五)評價反饋階段
評價階段是項目活動總結階段。首先,組織專家評價。針對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項目“勸解行人遵守交通規(guī)則”、學術研究主題“勸解方式與態(tài)度轉變的關系研究”本身進行評價;基于研究計劃對研究方案評價;對項目活動過程、最終成果評價。評價解決現(xiàn)實問題項目還要關注應用反饋意見,并對學生在整個項目活動中表現(xiàn),包括能力、參與度、成績等指標進行評價。其次,組織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學生要撰寫參與項目研究的個人總結,以備自我評價。自我評價主要評價自己在項目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包括獨立開展項目研究的能力、學習行為、經驗獲取、技能增長及責任態(tài)度等。就這些指標組織小組內部成員互相評價、小組間互相評價,記錄反饋意見,為下一次項目研究活動積累經驗。
三、項目教學法應用于“社會心理學專題”教學的有效性分析
在研究生課程“社會心理學專題”教學中共開展了三次項目教學方法的教學實驗。根據(jù)三年來對項目教學法實踐情況的介入觀察以及與學生座談反饋、教師個人體驗證明,項目教學法行之有效。
(一)激發(fā)課堂學術討論氛圍
以往,由于學生缺乏學習動力,讀書作業(yè)完成效果不好,課堂討論等靠、退縮、拖延、沉默,使課堂討論難以進行;討論中學生參與度膚淺,課堂討論氛圍沉悶。實施項目教學法后,學生依據(jù)自選題目,有選擇地深度研讀關乎項目主題的文獻。雖然,只是對某一點的深入研究,但是,與以往泛泛的急行軍似的課堂教學相比,學生深度參加了科研活動,從縱深角度自我建構了知識體系,掌握了學習與科研方法;在項目教學法的每個階段培養(yǎng)了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在項目研究的驅動下,課堂討論氛圍發(fā)生變化,實現(xiàn)了從不情愿、退縮到積極主動參與討論的轉變;從沉默、拖延、被迫參與到積極應對問題、努力從實踐調研與理論研究中尋找問題解決方法的轉變。
(二)提高研究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以“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xiàn)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5]。項目教學法促進學生深度參加科研活動,以三個目標的實現(xiàn)達成了研究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1.知識技能目標。項目研究中,學生掌握了必需的學科基本原理、理論概念,實現(xiàn)了自我建構知識體系;逐漸發(fā)展了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心智技能,培養(yǎng)了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
2.方法目標。研究生在解決項目研究問題時掌握了相應的方法。掌握了學術研究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方法;在積累工作經驗、擴大視野的同時也習得了個人社會適應的方法。項目活動中習得了與人合作、溝通的方法,提升了個人社會參與度、社會化進度。
3.個人情感、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了個人對工作、合作伙伴的情感,歷練了個人心理素質;學會了從全局視野評價自己與他人的得失成敗,對未來、工作成果有較成熟的預設。正如俄羅斯學者Полат指出,項目教學法激發(fā)了學生對知識、對自身職業(yè)化、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積極追求[6]。
(三)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
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從理念到實踐都發(fā)生了徹底轉變,從“教知識”轉為“輔助學生自主探究、建構知識”。遵循這一理念,教師從傳統(tǒng)教學中心位置走向組織指導、服務咨詢的位置;從掌控課堂教學轉為組織參與項目教學的全過程;項目教學法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課程知識,還要具備開展項目活動的相關知識、相關職業(yè)經驗、熟悉工作流程;還要掌握創(chuàng)設多種模擬工作情境的技能;項目教學法使教師在組織項目活動、尋找社會支持資源的過程中,走出理論研究的象牙塔,接觸了社會萬花筒,為教師從學術研究角度深刻審視社會問題搭建了平臺,拓寬了指導學生選題的視野,使高校學術研究服務于社會成為可能。因此,項目教學也促進了教師教學素養(yǎng)全面提升。
盡管項目教學法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教學效果初見成效,但是,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這種全開放性的、又沒有標準答案的教學對教師專業(yè)知識、科研能力、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內引外聯(lián)的溝通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新方法實施中所需的社會資源、學習資源在現(xiàn)實中較為缺乏,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及教師為獲取足夠的資源支持還要長時間共同努力。由此,項目教學法的有效性不僅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努力,更需要整個社會、教學組織通力合作與支持。
參考文獻:
[1]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動內涵發(fā)展再上新水平——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2018年度省級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和教指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2018-04-17)[2019-12-01].http://www.moe.gov.cn/s78/A22/moe _847/201804/t20180417_333427.html,2018-04-17.
[2][4]Н.В.Емельянова,О.Г.Ларионова.Организация прое-ктного обучения в вузе[J].Проблемы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Сибири,2012,(1).
[3]章雪梅.基于項目的學習VCT設計模板及案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3).
[5]核心素養(yǎng)課堂研究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
[6]Полат Е.С.Современные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е 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в системе образования [M].М.OBKBA: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Академия》,200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