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婉菁
摘 要:國家既要能自治的公民,又要能自治的學生,學校應助力養(yǎng)成這般公民學生。在班級管理方面,教師能幫助學生一步步實現(xiàn)自治的可能。實現(xiàn)學生自治,要讓學生正確明白自己在班中的定位,要有集體意識,在互幫互助的風氣下,培養(yǎng)團隊精神,制定班級規(guī)定,自治修身,建成班干領導班子,讓自治有秩序可言。
關鍵詞:學生自治 集體意識 團隊精神 有規(guī)范 有秩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5.057
陶行知提出:“學生自治問題是現(xiàn)在教育界一個極重要的問題?!痹谄綍r的教育中,我們應該給予學生自治的機會,劃定學生自治的范圍,規(guī)定學生自治的標準,教以學生自治的方法。陶行知提出:“我們學校一定要養(yǎng)成學生共同自治的能力?!边@就要求我們在班級管理方面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作用。下面,就談談我對陶行知學生自治方面的知識學習之后得到的班級管理方面的幾點實踐與思考。
一、正確定位,有集體意識
班級歡迎五湖四海的學生,他們來到相同的一片土地上,在一個充滿光明與溫暖的房間,組成一個有序、幸福的大家庭。每個學生都是這個家庭中的成員,也是這個家庭中的孩子,而教師就是這個大家庭中的家長,也是這個家庭的大管家。作為一個大家庭,家庭的凝聚力必不可少。我經常用雷鋒的“釘子精神”來教育學生。班級就是一個大機器,而每個學生都是這個大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也許看著很渺小,但是卻很重要。機器是否能很好地運作,全要看螺絲釘是否牢固,這就是班級的凝聚力。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主人翁的意識,把班級這個大家庭真正當成是自己的家,把自己真正當成是家庭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成員。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想:我這么做會不會給集體帶來榮譽或者給集體抹黑。但凡學生有這樣的思考,那么,這個班級不會差。
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我在班級中施行了積分活動。我列出積分條款細則,讓每個學生負責自己一組的某一項內容的日常加減分,這樣,能讓班級絕大多數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讓他們都覺得,自己對于這個班級的向上、向善,起著關鍵的作用。陶行知提出:“為學生預備種種機會,使學生能夠大家組織起來,養(yǎng)成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睂嵤┻@樣的積分制度,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了能發(fā)揮自己作用的舞臺。班級的建設,人人有責,要落到實處,讓每個學生都對自己有正確的定位,有集體意識,明白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要為集體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互幫互助,有團隊精神
班級有了凝聚力,更要有良好的風氣和風格。在班級建設中,我推崇互幫互助的風氣和互相監(jiān)督的風格。班里的學生并不都是那么優(yōu)秀的,總有喜歡調皮搗蛋的,也總有成績相對較差的。如何讓這些孩子真正融入班級中,跟上大部隊的步伐?我引領學生們互幫互助,讓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去一對一幫助那些行為或者成績較差的學生。一對一的引導更有針對性,也更有實效性,能讓稍微落后的學生馬上知道自己的不足,并知道改進的方向與方法,讓班級中的差距不那么明顯。我更讓班級中的每個孩子都明白,作為家庭的一員,你就有自己的權利——監(jiān)督權,不管你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不管你是行為習慣優(yōu)異的,還是被教師批評的,你都有資格行使自己的監(jiān)督權。陶行知提出:“一人司法,大家避法?!?他也指出:“想要大家守法,就須使各人的行為,對于大家負責。換句話說,就是要共同自治?!蔽覀円寣W生知道,每個人不僅可以監(jiān)督與同學的行為,還能監(jiān)督教師的行為,各委員的行為,在互相監(jiān)督中,明確優(yōu)點,改正缺點,讓班級中的每個人都能有“鏡子”可照,每個學生都能互幫互助,互相監(jiān)督,共同自治。有了團隊精神,整個班級必能發(fā)展得更好。
三、自治修身,有規(guī)范可依
陶行知說:“學生自治,不是打消規(guī)則,乃是大家立法守法。”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要創(chuàng)建一個“有序”的大家庭,首先就要成員一起配合,為這個“家”立下“家規(guī)”。
每個學期初,我都會帶領班級里的孩子們,一起重溫《小學生一日常規(guī)》,雖然內容都是一樣的,但是在我們聽來卻很不一樣。低年級的時候,孩子們聽《一日常規(guī)》一頭霧水,只是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基本的規(guī)則也使得他們頭疼。中年級的時候,孩子們聽《一日常規(guī)》,似曾相識,正在對比著自己過去的種種行為。高年級的時候,孩子們聽《一日常規(guī)》,有思有感,正在思考著自己如何提高。所以,跟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提高,“家規(guī)”也該日新月異。
本學期,我就帶領孩子們一起制定了“家規(guī)”。反思上學期的得失,把已經做到的從“家規(guī)”中去除,把還沒做到的或者還沒完全做到的,仍然放在“家規(guī)”中。讓孩子們充分參與到家規(guī)的制定中,自己決定什么該放什么可不放,自己安排“家規(guī)”條款的順序,重要的放在最前面,馬上就要做到的也放在最前面。由孩子們自己參與,能夠更好地讓他們審視自己的行為習慣,制定的“家規(guī)”也更令人信服,遵守的人會更多。本學期,我們就一同制定了如下家規(guī):
1.鈴聲響,教室靜。
2.垃圾不落地。物品整齊,課桌不臟不歪斜。
3.排隊做到快、靜、齊。
4.上課坐姿端正,積極發(fā)言,不亂動,不亂講。
5.作業(yè)及時完成,字跡工整,不漏題。
6.課間不奔跑,不吵鬧,不做危險的事。
7.文明禮貌,不講臟話。
定下“家規(guī)”并不等于事情就結束了,既然是“家規(guī)”,那么,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遵守,而且是每天都要遵守,用“家規(guī)”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有規(guī)范可依,“家”才有序,學生自治才有效。
四、學生引領,有秩序可言
為了讓“家規(guī)”的施行更有條理性。班級還需要一個體系完整的班干部隊伍,有了班干部的引領,“家庭”向上、向善的速度才能更快。
每學期,班委的設定都是以孩子們自薦、推薦為主,結合“家長”的意見,組建成一支班級的核心隊伍。每個班委,都應該堅持公平公正、認真踏實的做事原則,有著樹先鋒的帶頭作用,在管理好班級的同時也不忘鞭策自己積極向上。所以,每次組建好班委后,我都會邀請各班委開一次會議,第一次會議的目的,就是讓班委明確自己的職責、原則,也給各班委樹立信心,讓他們放心大膽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之后的每一周,也會召集班委開展班干部會議,總結本周的收獲,反思本周的不足,挖掘班中的優(yōu)秀管理人才,討論本周班級的重大問題與改進策略。這樣的班干部隊伍,才能發(fā)揮出他們的重要作用。同時,班委也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把教師的要求下達,并嚴格管理好,引領其他孩子們一起做好,也要把孩子們的心聲轉達給教師,讓教師能更好地管理班級。
班級還需要兩支“小部隊”,一支部隊點贊遵循“家規(guī)”的小模范,一支部隊揭露違背“家規(guī)”的小調皮。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家規(guī)”的維護,少不了兩支部隊的功勞,所以在部隊的組建上,要選擇班級中能干的小助手,但也不妨試試班中調皮的小家伙們,他們能觀察得更加細致入微,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只有“有序”的班干部隊伍,才能創(chuàng)建出一個“有序”的“大家庭”?!坝行颉钡摹按蠹彝ァ?,靠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不管你是學生,還是教師,既然是“家庭”中的一員,就有責任和義務將“家庭”經營好。有了“有序”的前提保證,才能讓“家”變得更幸福,溫暖。
總之,“學生自治是學生結合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續(xù)?!弊龅綄W生自治,不能一味地給予機會,也不能簡單的“放手”,教師要指導、引領、規(guī)定、督查、反饋。學生自治是一條長期發(fā)展的道路,從扶到放,在班級管理中讓學生一步步參與,確定位置,明確方向,讓班級成為學生發(fā)揮自治的主陣地。
參考文獻: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17年。